「生女是招商銀行」的社會隱喻

「生女是招商銀行」的社會隱喻

來源:紅網 作者:許薇 2010年11月08日08:11我來說兩句(0)複製鏈接列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高房價壓力下,中國「重男輕女」已不是主流。媒體調查顯示,因男孩的養育成本太高,半數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外,其餘大多數人表示更願生女孩。有人調侃:男孩是「建設銀行」,要置業買房、築巢引鳳;女孩則是「招商銀行」,用火眼金睛招夫引婿。

  招夫引婿、招財進寶當然要好過置業買房。後者必須苦苦奮鬥,成效如何還要視房價的高低起伏而定,估計開發商一瞪眼,房價一飆升,就夠「建設銀行」們氣喘吁吁追好多年的;前者,則只需要有精準的判斷力即可,何況背後還有個指揮若定的丈母娘在幫著參謀?所以這兩個選擇的性價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科學技術可以提前判定腹中孕育的是男是女的情況下,說不定這一「比」,會將我國已經偏倚多年的男孩女孩比例給一舉矯正過來。

  因此,應當感謝世界銀行,以國際主義精神發布這樣「無心插柳」的報告,客觀上應能讓曾憂心於這一基本國策「痼疾」的計生委官員們,可以長吁一口氣了。說不定還可以像前一段陣子有人喜滋滋發布我國GDP已躍居世界第二一樣,宣稱延續幾千年的重男輕女觀念,今朝得以紓解,以此作為政績「昭彰」一下子。

  但是,細品此則消息,還是有點心酸難抑。因為「銀行」在百姓的眼光里,主要是用來存錢的,為人父母者勤懇工作一輩子,自己的醫療、養老事宜顧不上從容謀劃,就要迫於形勢,為孩子的安身立命提前精打細算。「建設銀行」不必說了,男人不就是頂天立地養妻蔭子的主兒嘛,必得硬起頭皮在社會上打拚,甚至所謂的純真愛情,都會漸漸幻化成鏡花水月,成為世俗、功利的犧牲品。即便生下的是個「招商銀行」,老丈人丈母娘看似可得一時的悠閑,但女兒嫁給的那位,可是一家「建設銀行」啊,「建設銀行」的建設難以為繼了,管不管?「建設銀行」資不抵債、瀕臨破產了,扶不扶?在中國人生存成本愈來愈大、難堪重負的情況下,「銀行」?不過供親朋好友產房賀喜時說說的吉祥話而已。真當真,才是傻帽一個!

  可恨的是高房價。有統計顯示,在中國,房屋價格是家庭年收入的30倍。一邊是普通民眾在高房價之下的尷尬人生;另一邊是「地王」紀錄被不斷刷新,地價節節攀升。中央近年屢出「重拳」新政,可房價在黑心房地產商和追逐政績地方政府的默契合謀下,依然堅挺。難怪美國著名雜誌《福布斯》近日評選出了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中國房產」位居第二。近日又爆出了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鑽政策空子為特徵的「圈地運動」導致農民紛紛「被上樓」的沉重一幕。在這樣的語境下,還有必要區分「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哪個能帶給父母更多的福祉嗎?「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都是我的歌」;不管是建設銀行,還是招商銀行,兜里不多些銀子,都沒有資格「入行」!

  可嘆的還有教育成本的高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培林在《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連續數年,多項關於城鄉居民儲蓄目的的調查中,子女教育費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與住房,這並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在1997年即成為全國人均GDP最早突破3000美元大關的上海市,抽樣調查顯示,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在39%到52%,其中初中階段子女為46%,高中階段的為51%,大學階段的為52%。這項支出的具體數額又是多少呢?「算到16歲以前,經濟總成本約為25萬元;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則家庭支出高達48萬元!」48萬元,按照目前普通工薪階層父母的平均收入來衡量,用「拼死拼活」、「下血本」來形容,恐不為過。因此即便是「招商銀行」吧,又能輕省幾許?至於「丈母娘推高房價論」,不過是無良開發商用以推卸罪責的屁話而已。誰再給丈母娘栽贓,我跟誰急!

  曾幾何時,銀行業是個令人艷羨的高收入、高福利行業,即便是時下也比許多企業滋潤。用「銀行」來形容生男生女,用「招商銀行」來打趣古代所稱的「弄瓦之喜」,當然是一種善意的調侃,也算得上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其背後折射和隱喻的社會現實,則無法不令人感喟。如此,再來看世界銀行得出的「重男輕女已不是社會主流」的結論,則根本不值得沾沾自喜,更應引起警覺和鄭重應對! 

推薦閱讀:

北大副校長:只有政府守法,十幾億人民才會守法
陳傑人:街頭血泊中的女童擊中社會之痛
中國不是低慾望社會,而是慾望達成率低的社會
公民、公民倫理與社會共同體 公法評論
有錢身後一群狗,沒錢社會路難走---精闢!

TAG:銀行 | 社會 | 招商銀行 | 隱喻 | 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