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臭罵曹操為何沒批鬥?

陳琳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曆數曹操的罪狀。趙丹陽 2015-04-17

一個襟懷開闊、寬以待民、雅量圓融的領導人即便命運多舛,不慎倒下,老百姓會拼出命去把他再扶起來!相反,如果一個領導人睚眥必報、錙銖必較、刻薄寡恩,就算他得逞一時、權赫煊天,也註定不得好死!每當議及魏武曹操,傳統學究和商業文人總是打得不可開交。詆毀其人格的,常常提起他殘忍殺害呂伯奢一家,並放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老黃曆,之後便一味數落其自私自利、悖反人倫、囚君弒後、屠戮忠良。好像他罄竹難書,罪不容誅一樣。溢美其雄武的,常常拿出《魏書》的記載加以反駁(太祖曹操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意思是說,曹操為了躲避董卓的追殺,與隨從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夥同賓客盜取曹操的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殺了人),而後大讚其「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後綏」,彷彿其功蓋天地,不容置喙。這兩種極端而又偏激的做法,究其動因,前者多半意在維護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後者則是為了以曹操為談資,企圖攝人眼球,大發橫財!正如涼茂所言,「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謂其功德;恰似後人所病「好用權謀,果於殺伐,遂引宋、齊、梁、陳接連仿效,綱維弛絕」是其過差!不明於此者,不可語曹公!平心而論,我個人對曹操是愛恨交加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中青年時期那個不畏權貴、襟懷開闊的曹操,討厭晚年那個走火入魔、不擇手段的曹操。曹操的不畏權貴,大家可以從他「棒殺蹇圖」一事上初窺端倪,其詳情熱衷《魏略》的三國迷們已然悉知,在此不作贅述。但是在當下的這個環境,有必要重提一下曹操的「襟懷開闊」,為領導者鑒!話說袁紹棄田豐「廟攻」之論,而力圖「畢其功於一役」,臨陣之際又好謀無決,終至官渡慘敗。曹魏集團大勝之後,其內部文臣武將跳著腳痛罵,高聲疾呼,主張要弄死陳琳。為什麼非要弄死陳琳?因為陳琳在此之前寫了一篇《為袁紹檄豫州文》,其間涉及了不少刻薄辛辣的「敏感辭彙」,犯有「蓄意侮辱國家領導人罪」。我們摘其一二,看看他都寫了些什麼: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犭票狡鋒協,好亂樂禍。…………其內容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狗娘養的」、「貪官污吏」、「你不是人,是畜生」,意思差不多。總之是不僅把曹操罵了,把他的祖宗八代也罵了。然而這位奸雄的反應卻出人意表,不僅沒有加害於陳琳,反倒讓他擔任司空軍謀祭酒。這樣還不算完,還責令他當著大家的面兒把《為袁紹檄豫州文》高聲朗讀一遍。曹氏親貴都以為曹操這是被罵傻了,心裡都琢磨,你不想殺審配和沮授,這情有可原,因為那倆人是經國緯政之才!但是你不能同情心泛濫啊!陳琳算啥啊?!這樣的筆杆子多得是呀,在鄴下文人集團里隨便挑倆,譬如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等,都能跟他差不多!再者說你不殺就不殺吧,還讓他當貼身秘書,更過分的是,像《為袁紹檄豫州文》這種損害國家領導人形象乃至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文章,應該給它屏蔽啊!你犯了什麼神經,讓他再讀一遍?!個人認為,曹操這麼做,由實有四:一,明白「謗滿天下,譽滿天下」的道理。正所謂天下何人無人罵,天下何人不罵人!尤其是有志於革故鼎新、改朝換代的政治人物,註定一生都得是毀譽交加。大家可以去翻翻歷史,縱使如周武王那樣賢明的君主,小儒們仍不免虛構出「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的事迹來諷刺他不忠不孝,其他的帝王就更不用說!「夷凶翦暴,功格區宇」的宋武帝劉裕,可謂是克複中原的雄才,但還是有人諷刺他野心勃勃、滅紀亂綱;苻堅統一北方,雅量瑰姿,變夷從夏,王安石卻責罵他說「苻堅好功,而不能忍,智大而不見機」;拓跋燾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在生活上,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這在當時那個時代已經算是十分難得的了!可還是逃不開「暴桀狂紂」的惡謚!老實說,這三個人已經算是曹、劉、孫身後170多名帝王中最出色的三個了,還都沒能逃脫「謗滿天下,譽滿天下」的歷史鐵律,更遑論政績平平、毫無智術的帝王!有一點我想曹操心裡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你如果想一點謾罵都不挨,除非你壓根就別做事,整天藏在家裡躲貓貓的人絕不會挨罵!何況《為袁紹檄豫州文》早在官渡大戰以前就傳得街知巷聞、婦孺皆知了!要是當時有網路,點擊也得過億了!即使你把文章刪了,把作者殺了,又有何用?你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第三個陳琳?!二,王者的「愛才心理」使然。《求賢令》是《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這篇文章,寫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層巒疊嶂,行文似游龍戲水。語言簡明、洗鍊,要言不煩,頗具說服力。有這麼一段話,集中體現了曹操對東漢末年以來沽名釣譽、崇尚玄談之風的痛恨和對傑出人才的愛惜: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問題是,類似「把人才作為戰略資源」、「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種口號誰都會說,不是喊喊就可以的,你得真正去做。現在陳琳被俘,考驗你是不是表裡如一的時候到了。如果你這個時候把陳琳活埋,或者給他開個批鬥大會,天下士人都會以為你以前說的是屁話!三,遠效先王雄風,瓦解二袁守勢。在不計前嫌這個問題上,曹操決稱不上前無古人,齊桓公和漢高祖都這樣做過。劉邦曾經這樣質問韓信的謀士蒯通:「你曾經罵我說"漢王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敗滎陽,傷成皋,還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可有此事?!之後你竟然還敢向韓信獻上"三分之計』,好大的膽子,知道這是死罪嗎?」按常理說,蒯通犯有兩項重罪,一是詆毀國家領導人罪,二是分裂國家罪。縱不車裂,也當斬首。但劉邦在要這顆頭之前,還在徵詢這顆頭的意見,足見賢明。蒯通當然有理由:狗總是要對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有齊王韓信,並不知道有您。況且秦朝喪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搶,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紛亂,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夠,您能把他們都殺盡嗎?劉邦一想這話沒錯,你不能說你把天下打下來了你就有理,跟你爭權的你就都給弄死,這樣的話不是等於對百姓宣示「成王敗寇、弱肉強食」嗎?應該以理服人、以德御下!所以就把蒯通赦免了。陳琳這個事也是這樣一個道理,他雖然是大漢旗下的一個文職公務員,但是當時的政府內部已經是貪污腐敗、派系分明、百弊叢生、名存實亡了。況且當初提拔和賞識他的,既非大漢政府,也不是曹操這個「總理」,而是部長袁紹。那麼,陳琳跟著袁家干,對曹氏利益集團破口大罵,於情於理都不能說有什麼罪。假使袁紹提拔和重用了他,陳琳不知恩圖報,反而讚美曹操,那才真的是「裡通外國、吃裡扒外」。弄懂了「各為其主」、「士為知己者死」這些道理,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曹操會體諒陳琳那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同時,曹操做出這樣一個「隨能任使,不計仇怨」的架勢,既可以讓張郃、高覽這幫降將死心塌地,對於瓦解袁尚、袁熙兩兄弟在中原的殘餘勢力,也有好處。他可以此「示天下形勢」,向仁人志士證明自己是「以順誅逆」。四,自我抬高,分謗引流。為了幹掉袁紹,荀彧、劉曄、郭嘉、賈詡、荀攸、程昱這幫文臣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許褚、徐晃、樂進等將士也不知道灑了多少熱血。曹操在此次戰役中的表現,無非是在關鍵時刻拿拿大主意,平時給前線督運一下糧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沒付出什麼太大的代價!所以他不僅不殺陳琳,反而讓其當眾把檄文再念一遍,以便告訴將士:我曹某人也是付出了代價的,為了打這場仗,我八輩祖宗都被人黑了!讀史至此,我們就不難發現,曹操之所以能夠「鞭撻宇內,北破袁紹,南虜劉琮,東舉公孫,西夷張魯,九州百郡,十並其八」,不僅是權詐使然,雅量圓融、不念小惡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反,如果一個領導人物小肚雞腸、外寬內忌,只能讓他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侯景和袁紹就是這樣的反面教材。侯景就是那個三易其主,先後侍奉過爾朱榮、高歡、梁武帝的那個貨色。有一回他被高澄派來的北齊軍追趕,如果不趕快加緊腳程,很容易就會被活捉。他卻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在逃跑的中途停了下來,滿臉憤然之色。他手下的軍卒勸他說:「快跑吧!來不及了!」侯景斥道:「等會兒!」軍卒大窘,挽著他的衣袖道:「現在真的形勢緊迫,您幹嘛滯留在這兒?」侯景憋得臉紅脖子粗,聲嘶力竭的咆哮道:「我說等會兒!你沒聽見嗎?」過了半晌,軍卒才弄明白,侯景之所以遲遲不走,是因為在「戰略轉移」的途中,有個守城的小鎮鎮長罵了他一句「短腳(瘸子)」,他們這位侯大爺賭咒發誓,聲稱「非弄死他不可」。如果弄不死他,寧可不走了,大不了跟那個小鎮長同歸於盡!這是在拿全軍將士的性命在賭氣啊!最後終於被追上來的慕容紹宗打得滿地找牙、大敗虧輸,幾乎喪命。要不是梁武帝派人接應他,他這條小命就算是掛了!心眼小到這種地步的人,有哪個部屬樂意跟他?!袁紹就顯得比他更可惡,為什麼呢?因為侯景長得就是一副尖嘴猴腮,反覆難知的小人臉孔,別人都看的出來,都懂得要提防他,是以沒人敢當面罵他或者給他提意見,試問誰想自己找死啊?!但袁紹一副寬容大度的樣子,用王粲的話說是「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這就頗具有迷惑性,讓人誤以為他可以「容世間一切難容之事」。那底下的人看你這麼謙謙君子,又好說話,當然對你就有一說一,絲毫不藏著掖著了!田豐就被紹哥這德行給騙了,跟他建議說:「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意思是告訴袁紹,你先用韓非子說的那個什麼「六微七術」之類的,先跟曹操慢慢玩著,然後再加上麻雀戰、地道戰、騷擾戰等靈活機動的作戰方式,準保能贏。用不著發動大規模戰爭,犯不著把老本都押上!紹哥一看這傢伙敢於反對我的既定抗曹方針,大怒,疾言厲色的斥責他。田豐也急了,大罵「暗主啊!暗主!」紹哥一聽更是怒火攻心,不過他比侯景陰多了,他先不殺田豐,而是把田豐先關進黑監獄閉門反思,讓其做自我檢查、寫思想彙報。慢慢折磨田豐幾個月之後,最終找個茬讓他上吊了。像侯景和袁紹這樣的領導人,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呢?有必要簡略的一提:侯景是被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打得一人不剩,死後,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這就是死無全屍啊!袁紹比他稍微好點,因為自尊心太強,兵敗後茶飯不思,發病而死。小結:浩泱冗長的歷史早已明鑒,在「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的年代,一個襟懷開闊、寬以待民、雅量圓融的領導人即便命運多舛,不慎倒下,老百姓會拼出命去把他再扶起來!相反,如果一個領導人睚眥必報、錙銖必較、刻薄寡恩,就算他得逞一時、權赫煊天,也註定不得好死!
推薦閱讀:

周作人:在紅衛兵的批鬥中銷聲匿跡

TAG:曹操 | 陳琳 | 批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