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畫家王林昌國畫技法雜感(五)

文:王林昌

筆法技法 執筆,豎管豎鋒,筆紙垂直,指實掌虛,用筆沉穩!大筆握上半部,小筆握下半部,寫意握的高,工筆握的低,大幅握的高,小幅握的低!

中鋒:在國畫中重要,它出來的藝術效果有含蓄、圓渾和厚重的感覺,方增先說過:「扁筆」也可用,它變化多,但要有一些分量重的中鋒夾在中間撐腰……中鋒象鋼管,視覺上突出,分量重,在整體上,重要的地方,要布置一些中鋒,這樣才能把整體支撐起來,行筆要穩重!

側鋒:其藝術效果,墨色豐富,奇峭多變,宜表現粗類物象,如樹榦;筆畫間易形成飛白,得到虛實變化的筆墨情趣;筆畫邊緣一邊或兩邊毛澀,不流於光滑,增加線條的形式美,在國畫中很重要,有一些筆墨情趣。

托筆:輕快流暢,宜表現轉折不多的線,如鉤雲、水紋等

全鋒:又稱老筆,破筆全鋒按下直掃,任意破散,一氣呵成,宜表現老梅、虯松、蒼藤、古柏、頑石等有蒼老感覺的物象。

藏鋒:渾厚、含蓄,無飄浮感,露鋒縣單薄,鋒芒畢露,線條銳利,還有火氣!

破筆法:不同於老筆,老筆按到筆根,破筆僅散筆鋒一部分或全部,宜用於鳥類羽毛、松針等。

圓筆:篆書多圓筆!呂鳳子:「使筆直立,鋒在正中,用濃墨畫一條線,在日光中視之,看到在線的中間有更濃的一絲痕迹,象圓軸的中軸,給人以圓感,叫之為——棉里針,又叫篆書筆畫」,黃賓虹線的中間有一條黑痕,兩面光,畫巨石常用,畫樹也可!

方筆:類刷筆,隸書多方筆!呂風子:「使全毫鋪開象刷子,略卧其管倒向前進,線向上下左右追,管向它相反的方向做側倒勢,倒推前進,其線條,映視之,線兩沿特黑,中間平,有方感,故叫之,也叫隸書筆畫」黃賓虹即「劍脊法」,線中間留有一條白痕,兩面光,宜畫秋樹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

筆法筆鋒的運用,古人和大家們,體會很多,著書立說者也多,以上僅為最基本的一點皮毛!賀天健就有:直筆中鋒,卧筆中鋒,側筆卷上,倒筆提上,卧筆旋拖,放筆直下,仰筆伸縮滾擦,垂筆揩擦,側鋒輕折,下筆重注,仰筆剔掠,仰筆旋拖,卧筆拖擱,卧筆橫拖戰動,他總結的筆法很多很細,不一一列舉了!

墨法:比筆法難得多,不是一個單純的「黑」的概念,用墨不得法,更談不上蒼潤華滋、氣韻生動。于非闇的五墨,即墨階五墨:焦——硯墨半日揮發,再用來畫畫中極端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他是全幅中特別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濃墨——次於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澤,而濃墨有水,黑耳無亮光。重墨,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清墨——在墨彩上則是僅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這影子去表現朝霧夕煙中模糊的形象。

明代人的五墨:宿墨——磨好了不用,有三兩天的停著。焦墨——磨濃後,干在硯上。退墨——磨剩下的墨根,放置在那裡很久的。濃墨——磨濃的墨。埃墨——鍋底刮下的灰,以上為墨性五墨。濃墨有乾濕, 淡墨也有乾濕,黑白(濃淡的極端),以分陰陽明暗,乾濕以求蒼翠秀潤,濃淡表示凹凸遠近。這就是墨彩。宿墨,退墨,是脫了膠的,畫到畫上,就會產生另外的效果,焦墨是蒸發了水分而濃縮的濃墨。

破墨:破,打破原有的墨痕,而產生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滋潤蒼翠的靈活效果,趁濕破或半干破,更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最早見於南北朝。 淡破濃或濃破淡,都可產生不同的強烈或溫和的藝術效果。

積墨:一層層往上積,一般從淡到濃,層層積染。郭熙云:「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黃公望曰:做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到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具體辦法有:干後積,有的是半干半濕時積,要注意的是積而不是平染。而是用淡墨染中帶擦,仍然筆筆有法。近代黃賓虹最長於積墨。

蘸墨:徐渭詩:「尚有舊時書禿筆,偶將蘸墨點葡萄」,就是筆尖飽含淡墨,蘸濃墨後速畫,有一邊淡中濃,或半淡半濃的滋潤而有立體感效果。古人蘭竹常用之,沒骨法的花卉,半紅半綠或半干半赭,半墨半色……等,也都屬蘸墨技法。

潑墨:不是真的用硯台往宣紙上倒,還是用筆來畫,不過看起來有如潑的效果。用墨態度上說有潑的意思。跟李成的「惜墨如金」,恰相反,效果要見見其酣暢淋漓,適宜於表現煙雨雲山。近代潑墨發展到潑彩,張大千作過很大的嘗試。

干墨法:如清代的程邃,現代的張仃,在一幅畫上要求有干有濕,才具有節奏感。

用的少的墨法:就是染、渲、檊、漬、滃

染:染的作用,使物體顯出凹凸陰陽向背的作用,加強其立體感,而染的特點是沒有筆墨痕迹,所以染時用兩筆,一筆蘸水,一筆蘸墨或色,趁墨色未乾時,由濃到淡,逐漸染開,不能有界限,在花卉中用的最多,一次不夠,可多染幾層,這叫積染,積染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要愈染愈平愈灰,出現臟、膩、悶的缺點。這是因為把原來對比效果很好的關係,都模糊到一個中間調子里去了, 所以畫面晦暗。染分點染、渲染、分染、烘染、接染、罩染等,如點染,是用較散碎的筆,筆與筆之間可以連接,可以留有空隙,這些空隙有的滲化,有的是飛白,有的是留白,有多變起伏的感覺。渲染用於人物的衣褶及山水瀑布的兩邊,也叫「分染」。烘染也叫烘,用於天空水上之際,具體畫法是在礬紙或熟絹、熟宣上,將一塊墨或色,另用一枝清水羊毫筆,向四周潤開,由深而淺,從中心向四周擴散,很象烘焦的痕迹。

接染:在生宣上,(如染雲),怕邊緣產生界限,所以光把這部分用清水打濕,將墨或色染到濕處,就自然融接起來,產生由深到淺的效果,這是水與墨接,還有色與色接,也在前色未乾時後色接上,使兩色融接起來,不產生生硬的痕迹。接染時注意筆觸要一順,不要有橫有豎,有正有斜,染時不要求不見筆跡。

罩染:是在原有的墨色基礎上,再罩一層,積染是同色,罩染是墨罩色,色罩墨,或者色罩他色。

渲:可單獨成一法,也可歸染,渲是水得水。郭熙:「擦是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作用一樣,差別是染不見筆觸,渲見筆觸,水分較小,有時近皴。所以也有皴染的說法。擦是乾的,渲染是有水分的,見清晰筆觸,故有毛厚感覺,注意要保持潤澤透亮,不要乾枯。

檊:過去解釋是,一種淡墨或淡色重疊而旋轉而取之用在比較。接近一些山峰或巒頭上,類似一種揉的運作,不過揉屬筆法,擀屬墨法。

漬:注意積墨法的積,是一層層積累的積,這個漬,是水漬,如露筆觸而成雲縫之水痕為漬,具體方法是,把筆根緊貼紙面,托上去,使它干後有一條痕漬顯出。

滃:輕輕把墨水拂上去時,把筆乘機一停,使墨水壅在一處,四面的滲化後暈出去,如表現雲塊的邊緣,非常生動。

筆法的具體要求:

1. 宜勁忌弱:勁,筆力,線條的力量感是:「力透紙背,筆能抗鼎」,觀者感到一種內在的力量的存在,是一種長期練習的功力。

2. 宜老不宜嫩,老是程度,勁是力度,老同勁,功夫類似。

3. 宜活忌結  活是用筆靈活不滯,有轉折、徐疾、輕重、頓挫,並且運轉自如,關鍵在於提按中提,表現下筆僵硬,滯,不會用水,也不會用墨,不是筆墨太干,運筆不暢,就是水太多,墨色積滯不化,都為大忌。

4. 宜松忌板 松可輕快自然,而不是散漫鬆懈,落筆時要沒有拘束,隨意揮灑,板為運筆不活不自然,筆墨沒有變化,筆筆相似千篇一律。

5. 宜融忌刻 筆跡顯露,用筆中凝,勾畫之次,妄生圭角,刻也!沒有處理好筆墨相破相融的關係,筆墨水,不能有機的結合。

6. 宜潤忌枯:潤,滋潤,不滋潤並一定水分太少,干筆不一定就枯,枯,是缺蓬勃生機,這是沒有處理好筆墨的乾濕關係。

7. 宜平忌浮:平,力量均勻,筆筆送到,處處著力。

8. 宜園忌偏: 線條圓潤而有彈性,用筆轉折處有韌性,如把家屬線折彎的感覺,彎而不斷,無跡可尋。圓的線條有一種具有彈性的生命活力,又有一種渾厚的韻律感。

9. 宜留忌飄:留是控制筆,李可染先生得益處是「慢」,李可染作畫逆鋒出筆,行筆極慢,就是留。飄,是筆法大忌。

10. 宜重勿輕:黃賓虹「用筆須重,如高山墜石」,有的地方表現力需要有分量。留,還得感到不夠時,進而求其重。國畫最忌輕飄浮滑,但笨、濁、滯、澀並非「重」!

筆還有三病四忌:三病:

1. 是描,筆無起伏收筆,也無一波三折,

2. 是塗:僅見墨,不見筆

3. 是抹:橫托直拉,非人用筆,人被筆用

四忌:釘頭、鼠尾、蜂腰、鶴膝

釘頭:類禿筆,起處不明,應逆來順受,藏鋒露鋒,起訖有法,收筆尖銳,放發無餘,要知筆勢應有迴環顧視,取形蠶尾為上了。遊絲,鐵線、大蘭葉、小蘭葉皆怯蜂腰。

用墨宜忌:用墨宜活、變、合、鮮

1. 宜活忌呆: 要手法活,下筆乾淨利落,不託泥帶水,墨色要活,要善於掌握水分。

2. 宜鮮忌灰:墨要鮮研,不要沒有研濃就用,濃淡對比,寧過之不要不及。層次感,特別是有層次感的國畫山水。

3. 宜變忌死:濃淡乾濕要富有變化,不要籠統一個調子,就是沒有光彩了 。

4. 宜和忌刻:濃淡乾濕間,筆墨間要融合,不能獨立,用墨太重則濁,太輕則浮,太濃無跡,太淡無神,太枯傷氣韻,太潤沒文理,關鍵求一個度,和諧可宜。


推薦閱讀:

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夏日女神
著名的唐代畫家有哪些?
工筆畫家 李子強 花鳥作品欣賞,形神兼顧而不失風骨,真乃精雕細琢的美!

TAG:畫家 | 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