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拍打 v.s. 懷孕
),健康活潑聰明靈活(呃~其實是調皮搗蛋的正向說法,呵),不曾生病感冒(只流鼻水數天,還有因打疫苗發高燒,隔天即退)。我想,可以分享自己敲經絡與懷孕之間的心得。之所以分享這個經驗,純粹基於個人的信念,以及對自我身體的信心與了解。早在懷孕之前,已和老公一起學習經絡拍打。即使懷孕,我仍持續敲經絡。相信適度的力道,不會對我、對胎兒,有任何負面影響。聲明在先,在此並非鼓勵所有準媽媽都來敲經絡。是否適用於每個人?各人情況不一,得先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傾聽身體的聲音,與身體對話,善加照顧,同時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何謂經絡拍打有道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謂經絡拍打,在我的認知,乃是藉由外力敲打,用自己或別人適度的力道,施力於經絡穴位,使之活絡,協助氣血暢通。想像一條水管,當它是新的時,水能順暢流過,完全沒有堵塞的困擾,就像健康的小孩一般。經年累月的使用之後,特別是不當的使用,就像倒入油膩膩的物質,水管內壁的污垢逐漸增厚或阻塞,水流不順,需想辦法清除污垢,讓它恢復流暢,不然水管有硬化的可能。正如人體內的血管,因為三高飲食(高油高鹽高糖)、工作忙、壓力大、熬夜、或便秘,體內毒素代謝不出,血液中的垃圾過多,造成血管硬化、阻塞。透過手的敲打,振盪經絡,促使血管恢復彈性,協助毒素排出,活化細胞,加速代謝。◎ 懷孕、寶寶、哺乳、身材恢復認識自己的身體、傾聽身體的反應,是很重要的。學習經絡之後,更用心觀察「做了什麼、或吃了什麼,身體有何反應」、「此時的疼痛,是屬於什麼部位、什麼器官,我可以為它做什麼來改善」。因此,即使懷孕,我仍然照常敲打經絡,認為只要母體覺得OK,胎兒也會OK。但使用比平時小的力道,勿壓迫腹部,密切留意身體的反應,不逞強、也不自我欺騙。在四十週孕期當中(請參見),我一次孕吐也沒(可能跟體質遺傳有關),精神奕奕,動作俐落,只是後期肚子漸大,平躺時有壓迫感,需要側躺,睡覺比較辛苦。每次產檢,胎兒成長正常,所有檢查都良好。生產過程該痛的,我一點也沒比別人少經歷。原本堅定要自然產,奈何寶寶頭圍太大,而我個子嬌小,恐有卡肩、產程遲滯之慮。識時務者為俊傑,也是學經絡習得的彈性應變。因此,臨時剖腹產,153cm 的我,生下 3400g/頭直徑9.9cm 的健康寶寶(產道全開為10cm)。小彧出生後(請參見),除了新生兒黃膽(滿月後不久即完全消退),偶而溢奶、喝母奶水便之外,照顧者還蠻容易掌控他的狀況。例如,狂哭不止,可能是肚子餓、或是想睡。其他的小哭鬧則是想要大人陪伴、與之說話、互動、玩耍。每次帶出門,大家都很喜歡他,「很穩定,不哭鬧,容易逗,笑容滿面」一致公認的稱讚。五個月開始爬,五個半月會坐,六個月長牙,之後白天逐漸吃副食品,好餵不挑食。很感激母奶,恰恰好夠餵養寶寶,給予營養與抗體。感謝坐月子時媽媽的照顧,也感謝自己的身體。坐月子期間,為了照顧寶寶,得了媽媽手,左手食指與中指麻木無知覺。連忙勤敲左手經絡,舉凡肺經、心包、大腸、三焦,只要是抱小孩會壓迫到的部位,通通都敲。幾天下來,媽媽手不藥而癒。餵母乳時,奶水夠、乳腺通暢是眾所祈求。而我很幸運,母乳剛剛好夠餵寶寶(只有坐月子期間用掉一罐配方奶),乳腺不知怎麼有兩次阻塞。看似小毛病,痛起來也會飇淚。只好牙一咬,哪裡有硬塊,就用力揉壓,再配合寶寶吸吮,大約兩三天硬塊消失。產後身材是否能恢復也是眾媽媽關注的。懷孕時我一共重了十多公斤,大約產後三、四個月以後,穿得下懷孕前的褲子。這期間,想到時就在大腿、肚子拍拍打打。如果認真一點、勤勞一點,效果將更顯著呢。◎ 經絡拍打 v.s.針炙、拔罐、推拿、刮痧、按摩其實這幾項都與經絡腧穴息息相關(經絡按摩是,其他種類的按摩則不一定)。針炙,插針於穴位。需要精準經絡與穴道知識。個人覺得,效果也不錯,但不適用於恐針症的人。拔罐,是通過對人體體表穴位的局部刺激,利用經絡的傳導功能和雙向調節作用,扶助正氣,祛除體內的病邪,以通行氣血、疏通經絡達到致病健身之目的(自網路上查來
的,果真寫得較完整)。推拿,施力與經絡腧穴,藉由外力的刺激,疏通氣血。網路上有更多,例:資料一
,資料二
刮痧,對經絡穴道作刺激,使人體神經末梢或感受器產生效應,通過神經體,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出信號,對機體各部產生協調作用,達到新的平衡。刮痧療法能使穢濁之氣,由裡及表將體內邪氣宣洩,滯留體內的毒素排除,使組織及細胞得到營養補充;全身血脈通暢,促進新陳代謝,五臟六腑平衡的作用(摘自此處
)。按摩,五花八門,單以遵循經絡按摩而言,個人認為與推拿類似,但手法不一。根據刮痧——古老而正宗的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六大技法:砭、針、灸、藥、按蹺、導引。砭為第一法、可見其重要與常用。砭法又分為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絡法。下面這段摘自求醫不如求已/隨身的好醫生
按摩一定要找準經絡,穴位不準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上壓著痛,你要看痛點壓在什麼經上,然後就可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了。胃經上壓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這只是舉例,臨症還有更適宜的穴位可選。再說一句按摩的心法,痛點不明顯的經絡和穴位按摩效果差,風箏線斷了或半路打結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還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韓劇大長今中,治療患重症的皇帝時,也是靠針炙加推拿,才將他自鬼門關拉回呢!經絡拍打的手法類似上述的 "砭"。我選擇經絡拍打的原因,是它容易操作,而且施力容易,正確與否,馬上可知。若推拿或按摩、指壓,或需手指力道,幫老公按背部時,按不了多久手指會痠。而拍打出痧後,效果比單純按摩來得持久。例如腰痠背痛,被按摩時很舒服,但按完通常很快又回復痠痛。若正確拍打,個人的經驗,效果較有效且持久。同時,透過自己的雙手,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經絡拍打 v.s. 太極拳、瑜珈經絡拍打、太極拳、瑜珈、氣功,對於身體健康,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下謹就我曾接觸的經絡拍打、太極拳與瑜珈,做了一番純屬個人感想的粗淺比較表。大極拳瑜珈 經絡拍打方法透過全身放鬆,用意不用力,拳法練習身體由內而外地放鬆,加上拳路操作,達到全身氣血暢通操作不同體位與呼吸法練習,透過伸展、扭轉肢體,藉以按摩體內器官、淋巴系統,強化肌耐力,提升柔軟度,矯正姿勢。用手、或黃豆棒,直接施力於經絡穴道難易最難拳路的操作軌跡,其內涵與心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最可能因素,是我資質駑鈍...
)。例如何謂正確的蹲馬步姿勢。如有良師引領,受益無窮中等學習瑜珈體位,肢體操作的方式較太極拳容易掌握(純屬個人意見)。淺顯易懂經絡的知識也是博大精深,雖不懂穴位,也能正確拍打,達到排毒養生。經絡人人都有,施力於上立即有反應,是否敲對位置,人人都能自我察覺。操作時機較受限例:時間/地點/服裝較受限例:時間/地點/服裝1. 不受限隨時隨地2. 可 "舉手之勞" 助人敲打,能有效地立即舒緩痠疼效果方法對了,有靜心健身功效。同時,兼練習耐性。馬步若蹲得正確,三秒鐘額頭開始冒汗做完拉筋與扭轉,身體有放鬆舒服的感覺。練習過程也能靜心。練肌耐力的動作時,也是汗珠淋漓喔敲打過程是這三者之中最痛的(個人感覺啦)。有道是「長痛不如短痛」...皮膚表層有如刮痧效果(敲打更深層代謝),之後數天有想睡等排毒現象(可多喝溫開水)注意事項 注意運動傷害。例如:蹲馬步時,膝蓋彎曲應對準第二腳姆指,並且不超出腳指,否則成跪姿,易使膝蓋受傷。 各人柔軟度不一,放輕鬆練習,自己與自己比即可,量力而為 拍打的力道應適中總之,養生的學問說來頭頭是道,能夠選擇合適自己的,有正確的操作,確實身體力行就是王道!
推薦閱讀:
※10月26日百科全說 嚴蔚冰 疏通經絡 易筋經導引術(3)
※世上本無癌,只是瘀和堵!身體最易堵的7個地方,千萬要看好!
※老中醫教你刮手指,調理臟腑,疏通經絡,或能防治百病
※養生學習--十二經絡
※學習艾灸之認識經絡和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