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檢驗項目及結果解釋

貧血的檢驗項目及結果解釋

貧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由於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貧血的治療又各不相同,所以檢驗作為貧血診斷的主要證據顯得非常重要。貧血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外周血液細胞和骨髓細胞檢查,血清鐵、鐵蛋白、葉酸、維生素B12等化驗項目。

基礎知識

1.紅細胞在什麼地方產生的?

骨髓是製造紅細胞的地方。骨有骨幹和骨髓兩部分,骨髓是可以造血的場所,具有造血能力的骨髓叫做紅骨髓,嬰幼兒時期幾乎所有骨的骨髓都能造血,隨著年齡的增長,長骨骨髓內的脂肪逐步增加,造血組織逐步減少,到成年人長骨骨髓完全被脂肪取代,喪失造血功能,這樣的骨髓叫做黃骨髓。不過在嚴重貧血或病理情況下,黃骨髓還可轉變為紅骨髓,恢復部分造血能力。

2.骨髓是如何製造紅細胞的?

骨髓中有一種叫做造血幹細胞的,可以分化為粒細胞祖細胞、紅細胞祖細胞、淋巴細胞祖細胞、巨核細胞祖細胞,其中紅細胞祖細胞又不斷分化和分裂成為原始紅細胞、早期幼稚紅細胞、中期幼稚紅細胞、晚期幼稚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到成熟紅細胞。

3.為什麼血液中的紅細胞會保持穩定?

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非常穩定,並不是紅細胞長生不老,而是紅細胞的衰老死亡與骨髓製造紅細胞的數量保持平衡,這種平衡一旦打破就會造成貧血或紅細胞過多。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成熟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紅細胞由青年走向老年以至於死亡的過程是紅細胞內能量耗盡的過程,由於紅細胞內的能量逐步消耗,保持紅細胞膜柔韌性(變形能力)減弱,細胞膜變脆即脆性增加,這樣的紅細胞在通過毛細血管尤其是脾內的毛細血管時容易被擠破而死亡,脾臟是破壞紅細胞的主要場所。骨髓通過激素以及自身對血液中氧濃度的感受而製造紅細胞,與每日因衰老死亡的紅細胞數量相當,以維持紅細胞數量的恆定性。

4.紅細胞生成需要哪些營養物質?

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為蛋白質和二價鐵,也要有適量的維生素B12、葉酸等輔助物質,促進紅細胞發育成熟。此外,紅細胞生成還需要維生素(B6、B2、C、E)以及微量元素銅、錳、鈷、鋅等。

5.什麼是貧血?

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血細胞比容均低於正常標準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0~160g/L(12~16g/100m1),女性為ll0~150 g/L (11~15g/100m1);紅細胞數男性為(4.0~5.5)×1012/L(400萬~550萬/mm3),女性為(3.5~5.5)×1012/L (350萬~500萬/mm3)。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癥狀。

6. 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貧血是一種癥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和血細胞比容(Hct)低於正常標準。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複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形成貧血主要有三類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於幹細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來細胞或物質侵佔等原因)、紅細胞過度破壞及失血。

7. 貧血分為哪幾種類型?

(1)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是由於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致。見於營養不良、長期的小量出血和鉤蟲病等。

(2)巨幼紅細胞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索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

(3)再生障礙性貧血;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千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4)老年性貧血:老年性貧血與造血系統的功能老化有關,即紅細胞的生產基地紅骨髓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大,胃腸功能也減退,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導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老年性貧血有的原因不明,有的則是缺鐵引起的。一般為慢性疾病。

(5)難治性貧血(RA):以貧血為主要癥狀,白細胞減少者常伴發各種感染,血小板減少者有出血傾向。血象中以紅細胞減少為主,可伴白細胞和(或)血小板降低,網織紅細胞正常或減少,原始細胞<1%。骨髓有上述2系或3系細胞病態造血現象,原始細胞<5%。

(6)失血性貧血:是由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喪失過多引起的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主要見於創傷、手術後出血、產後出血、內臟器官(肝、脾)破裂等。慢性失血性貧血見於胃潰瘍、胃腸道寄生蟲病、腎結石和膀胱結石或贅生物引起的尿血、體腔及組織的出血性腫瘤等。

(7)繼發性貧血:又稱癥狀性貧血,指繼發於血液系統疾病以外其他疾病的貧血。常繼發於慢性腎疾患、肝疾患、惡性腫瘤、慢性感染性疾患,還可繼發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等。其臨床特徵為既有原發病的表現,貧血癥狀也較突出。引起繼發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有細胞生成障礙、出血及溶血等三方面因素。

(8)其他類型的貧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腎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

8.貧血有什麼臨床表現特點?

(1)一般表現:疲乏、睏倦無力是貧血最早癥狀。

(2)心血管系統表現:活動後心悸、氣短最為常見,部分人出現心力衰竭。

(3)中樞神經系統:頭痛、頭暈目眩、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4)消化系統表現:食慾減退,腹脹、噁心為常見。

(5)泌尿生殖系統表現:重度貧血,可有輕度蛋白尿,夜尿增多。

(6)其他:皮膚乾燥、毛髮枯乾等。

另外,在臨床上,貧血癥狀的輕重常因人而異,與貧血的程度、貧血發生的緩急、體內代償能力的強弱等因素有關。若貧血重、發病急和老年人代償能力差,則貧血癥狀會嚴重。

檢驗項目及正常參考值

1.血常規檢查項目及正常參考值見第l章第一節。

2.網織紅細胞計數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後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中尚有核糖體、核糖核酸等嗜鹼性物質殘存,經煌焦油藍或新亞甲藍活體染色後,胞質中可見藍或藍綠色枝點狀甚至網織狀結構。

參考值(活體染色法) 成人為0.5%~l.5%;新生兒為2%~6%;網織紅細胞絕對值(24~84)×l09/L。

3.外周血塗片 觀察紅細胞有無異形紅細胞,如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裂殖細胞,有無紅細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紅細胞,嗜鹼性點彩、卡伯特球、豪-周小體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形態學方面的改變,有無異常細胞。

4.骨髓檢查 骨髓穿刺做骨髓塗片檢查,對診斷不可缺乏。要仔細觀察和衡量造血組織的增生狀況,各系細胞的比例,有無異常細胞。某些貧血,如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等則必須經過骨髓細胞學檢查才能最後確診。骨髓鐵染色和鐵粒幼細胞檢查應成為骨髓常規檢查的一部分,它對缺鐵和非缺鐵性貧血的鑒別和鐵粒幼細胞貧血的診斷至為重要。骨髓穿刺如不能獲得良好的樣本,應即進行骨髓活檢。

5.生化檢查

(1)肝功能、腎功能檢查:項目及正常參考值見第2章。

(2)其他生化指標檢查:見表6-1。

表6-1部分生化指標名稱、縮寫、參考值和單位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參考值範圍

單位

葉酸

FA

4.2~19.9

ng/ml(μg/ml)

維生素B12

VitB12

197~866

pg/ml(ng/ml)

轉鐵蛋白

TRF

2.72±0.81

g/L

血清鐵

Fe

男14.3~26.9女10.7~25.1

μmol/L

血清鐵蛋白

SF

男12~245女5~130

μg/L

總鐵結合力

TIBC

男50~77女54~77

μmol/L

各醫院所用儀器不同,方法不同,各指標的參考值也可能不同,具體情況詳見各醫院報告單

6.特殊血液學試驗

酸溶血試驗:正常參考值為陰性。

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正常參考值 始溶:71.8~78.6mmol/L;全溶:54.7~58.1mmol/L。

蔗糖水溶血試驗:正常參考值為陰性。

熱溶血試驗:正常人無溶血現象發生。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正常人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率應超過75%。

7.其他檢查 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寄生蟲卵等。

專家解讀

1. 貧血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公認貧血診斷標準為成人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或125g/L加上血細胞比容(Hct)<0.41;成人女性血紅蛋白<100g/L或110g/L加上血細胞比容(Hct)<0.37;孕婦血紅蛋白<100g/L或105g/L;3個月至6歲小兒血紅蛋白<110g/L,6~I4歲<120g/L可診斷為貧血。輕度貧血,血紅蛋白為91~120g/L。中度貧血,血紅蛋白為61~90g/L。重度貧血,血紅蛋白為31~60g/L。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為<30g/L。

2. MCV、MCHC、MCH、Hct分別在貧血診斷中有何意義?

(1)MCV平均紅細胞容積、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V、MCH增高,提示為巨幼細胞性貧血;MCV、MCH及MCHC均正常,提示可為急性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MCV及MCH降低,提示為慢性炎症性貧血、腎性貧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提示為缺鐵性貧血、鐵幼粒細胞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慢性失血性貧血。

(2)紅細胞比容(Hct):Hct的測定有助於了解紅細胞的增多與減少,當各種原因所致的紅細胞絕對值增高時,血細胞比容也會有相應的增加。血細胞比容降低與各種貧血有關,因紅細胞體積大小的不同,血細胞比容的改變並不與紅細胞數量平行,須同時測定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並用於計算紅細胞各項平均值才有參考價值。

3.網織紅細胞計數對貧血的診斷和治療檢測有什麼價值?

網織紅細胞計數能很好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活動狀態。在未經特殊治療的病人,網織紅細胞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缺乏葉酸、維生素B12)貧血、失血性貧血,尤以溶血性貧血時增加最為顯著。缺鐵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在給予鐵劑、維生素B12、葉酸治療之後,可見網織紅細胞明顯增加。網織紅細胞減低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其他造血功能減退的貧血。在治療中的病人,網織紅細胞計數能反映治療的效果。

4.紅細胞形態觀察有什麼臨床意義?

紅細胞形態的改變在血片中最為分明,正細胞性貧血並不意味著所有紅細胞都是正常大小,並且紅細胞大小不勻可能很明顯,但其平均體積在正常範圍內。大細胞性貧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細胞出現。此外,形態改變的異形細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觀察到。嗜鹼性點彩與有核紅細胞增多,見於鉛中毒;球形紅細胞,主要見於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靶形紅細胞,常見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碎裂紅細胞增多,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海因小體,見於海因小體性貧血;網織紅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常是血細胞再生旺盛的反映,網織紅細胞數還可指示再生的程度;小紅細胞占多數者,多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5.貧血為什麼要做骨髓檢查?

骨髓是人出生後的主要造血組織。造血細胞在骨髓中經過一系列增殖、分化和成熟過程,發育成為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血細胞,最後釋放到外周循環血液中。因此,研究骨髓中血細胞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對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都有重要意義。骨髓檢查是診斷貧血及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經過其他檢查仍不能確定診斷者需要骨髓檢查,某些貧血,如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等則必須經過骨髓細胞學檢查才能最後確診。

6.為什麼要檢查血清鐵、鐵蛋白、維生素B12和葉酸?

紅細胞的主要原料為蛋白質和二價鐵,也要有適量的維生素B12、葉酸等輔助物質。血細胞比容如果<80fl,就稱為小細胞性貧血,最常見原因為缺鐵性貧血,需要檢查血清鐵、血清總鐵結合容量與血清鐵蛋白等。血細胞比容如果>100fl,稱為巨細胞性貧血,常見原因為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與甲狀腺功能過低,需要檢查血清中的維生素B12、葉酸與甲狀腺刺激素(TSH)等。

7.為什麼要檢查膽紅素?

有些貧血與造血原料缺乏有關,可以通過檢查血清中相關物質幫助診斷。膽紅素是血液中紅細胞的血紅素代謝後的廢棄物。主要由血紅蛋白轉化而來。溶血性貧血是紅細胞大量破壞產生的,可以通過反映膽紅素代謝的生化指標進行初步診斷,因此要檢查膽紅素。

8.為什麼要檢查肝功能?

貧血為慢性肝病常見表現癥狀之一,尤其是肝硬化病人尤為多見,肝病的貧血程度大多是中等的,偶爾是嚴重的。肝病引起貧血的機制還不很清楚。雖然貧血與肝功能的損害有關,但兩者嚴重的程度並不呈平行關係。造血功能的抑制、紅細胞生存時間的縮短與貧血的發生都有關。肝病貧血可見於大紅細胞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及小細胞貧血等。治療上先在肝功能恢復後,貧血才有相應好轉。因此出現貧血別忘了檢查肝功能。

9.為什麼要檢查腎功能?

正常情況下腎臟具有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功能,由於各種因素造成腎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漿中一些毒性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貧血稱為腎性貧血。貧血的程度與腎功能下降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腎功能越差,貧血程度越重。病人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昏、心慌、眼花、體力下降、失眠、食慾缺乏等。腎性貧血容易被誤診。提醒大家要提高對貧血的認識,要知道貧血也是腎臟病的常見癥狀,一旦尿檢有蛋白尿或血尿,同時又伴有血壓異常,這時往往有腎性貧血的可能,一定要繼續做血常規、腎功能、腎臟B超等檢查。

10.哪些項目是溶血性貧血的檢驗項目7

常規檢驗項目有紅細胞壽命檢測、血常規檢測、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檢測、血清結合珠蛋白檢測、血清乳酸脫氫酶和同工酶檢測、尿含鐵血黃素試驗、尿膽素原檢測、血紅蛋白尿檢測、網織紅細胞計數、外周血塗片檢測、骨髓檢測等。特異性檢驗項目有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酸溶血試驗(Hams test)、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冷凝集素試驗、紅細胞特殊形態檢測、酶活性測定、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和變性珠蛋白小體生成試驗等。

11.除了化驗檢查外,貧血病人還應該做哪些檢查?

貧血的類型不同,病人所要進一步做的檢查項目是不同的。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者黏膜萎縮,以致「內因子」分泌缺乏,腸道不能吸收維生素B12從而引起惡性貧血。當懷疑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惡性貧血時,除了常規的檢驗項目(如血常規等)外,還要做一些特殊檢查(如胃液分析、幽門螺桿菌檢測、血清促胃液素測定等)。而診斷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和胃黏膜病理檢查,並作出細菌學診斷,結合病因、病史、臨床表現等作出綜合分析。

防患未然

1.出現哪些情況要懷疑貧血並要進行血液常規檢查?

出現下列情況提示有貧血可能,應當及時檢查血液常規。

(1)感到疲乏無力、頭痛頭暈,有時還出現眩暈和暈厥,感到心跳心悸、氣喘或氣短,這都是血液中氧氣不足引起的癥狀。

(2)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紅潤度降低,嚴重時蒼白,眼結膜蒼白,指甲(甲床)變白,凡是毛細血管豐富的平時顯得紅潤的地方都變自了一些,就可能是貧血引起,要及時檢查血液常規。

(3)有腎疾病如腎炎、尿毒症者要經常檢查血常規,及時發現貧血。

(4)有慢性胃病史的病人要定期檢查血常規。

(5)女性月經過多容易發生貧血。

(6)出現大便發黑、嘔血、尿血或尿液呈醬油色等出血情況要及時查血常規,以發現貧血。

(7)有慢性炎症、感染、腎病、肝病、惡性腫瘤、膠原性疾病、內分泌功能紊亂等疾病者容易並發貧血。

(8)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有引起骨髓損傷的化學物質或放射物質,服用可以引起血液細胞損傷的藥物要注意檢測血常規。

(9)有家族性貧血者要經常監測血常規以早期發現有無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先天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等遺傳性疾病。

2.為什麼要做大便隱血檢查?

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貧血不論是急性出血還是慢性出血,均可見不同程度的陽性反應。如果發現大便隱血呈陽性反應,醫生要進一步安排胃鏡或直腸鏡,尋找出血的位置與原因,並加以治療,從而避免大量的失血或慢性失血所導致的貧血。但要注意,大便隱血會有一定程度的假陽性干擾因素,如魚、肉等食物均含有肌紅蛋白、血紅蛋白。

3.貧血可以預防嗎?

貧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的途徑很多,最關鍵的原則是需從E1常生活做起,加強身體的調養和造血營養元素的補充以及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1)合理飲食,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質。生活中既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又要講究烹飪技術,盡量避免過度蒸煮食物。

(2)要保護好「造血工廠」。盡量避免可損傷骨髓的許多化學性和物理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濫用藥物,嚴格掌握適應證。

(3)強調對引起貧血的病因的防治。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貧血,應糾正出血的原因。腸寄生蟲病、萎縮性胃炎、上消化道潰瘍、痔瘡或反覆鼻出血性疾病,女性患有月經過多及失調,均要及早就醫,儘快根治。

(4)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性格開朗,不僅可以增進機體的免疫力,而且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來,使皮膚紅潤、光澤。

(5)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比如跳舞、游泳、健身器材等運動。但也不要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這樣會造成血液循環速度加快、體溫升高,肌肉和足底的擠壓外傷,致使血漿pH下降以及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就會令紅細胞脆性增大,加速破壞,最終引起貧血加劇。

(6)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戒煙、不偏食、不熬夜、不吃零食等,保證有充分的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並做到起居有序,娛樂有度,勞逸結合。

4.哪些食物對貧血的預防和治療有一定作用?

平時應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豬肝、蛋黃及海帶、髮菜、紫菜、木耳、香菇、豆類等。要注意飲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後適當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果酸,能促進鐵的吸收。而餐後飲用濃茶,則因鐵與茶中的鞣酸結合生成沉澱,影響鐵的吸收。另外,用鐵鍋烹調食物,對預防貧血大有益處。葉酸和維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質。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瓜類、豆類及肉食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肉類及肝、腎、心等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但經高溫烹調後,可使50%以上的葉酸和l0%~30%的維生素B12遭到破壞。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又要講究烹飪技術,盡量避免過度蒸煮食物。

5. 貧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什麼後果?

貧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帶來嚴重的後果。

(1)生活質量的下降。病人可表現出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乏力、記憶力減退、精力不集中等。

(2)可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貧血導致心排血量和血流增加,引起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3)可引起許多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可能導致許多嚴重的疾病,甚至會危及生命。如貧血引起泌尿系統的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少量蛋白尿;尿色呈紅茶或醬油樣顏色;少尿、無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6. 間隔多長時間複查貧血的檢驗項目比較合適?

貧血的類型不同,複查貧血檢驗項目的間隔時間也是不同。有的需要天天複查血常規,有的則要l周才複查l次。因此,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複查貧血的檢驗項目。

7.哪些藥物和化學物質對骨髓有損害?

許多化學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損傷骨髓。化學因素如苯、有機砷、抗腫瘤藥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抗癲癇藥物、抗風濕葯(如保泰松、吲哚美辛)等;物理性因素如X線、γ射線、中子射線等,均可損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敵。因此,在接觸有害物質的生產工人中,應加強勞動保護,嚴格執行防護措施,遵守操作規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濫用對造血功能有害的藥物,嚴格掌握適應證。還應避免不必要的X線照射。

走出誤區

1.貧血治療好轉或治癒後就可以不查血常規或其他化驗項目嗎?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如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它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藥或停葯、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複發或痊癒的常用指標。其他化驗項目如鐵蛋白在缺鐵性貧血診斷及預後觀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指標。很顯然,貧血治療好轉或治癒後就不查血常規或其他化驗項目是片面的。治療好轉或治癒後的貧血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複查血常規或其他化驗項目。

2.經常感到頭暈、氣急、心慌、無力就是貧血嗎?

這種觀點不全面。首先,頭暈、氣急、心慌、無力等癥狀確實是貧血的表現,但不一定是貧血。醫學上,貧血是指人的單位體積血液中,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低於正常值時而表現出的如頭暈、乏力、食慾缺乏、心慌等一系列癥狀。因此,凡懷疑患有貧血的人都必須經過血常規和一些必需的檢查,以確診是否存在貧血。其次,還要注意與低血壓等疾病的鑒別。

3.貧血就要多輸血嗎?

輸血是貧血的支持治療中的一項措施,但輸血只能作為對症治療,不能代替貧血的特殊治療,也不能作為貧血的根治療法,輸血只是取得暫時的療效。一般病人無明顯貧血癥狀,其血紅蛋白在60g/L以上時是不考慮輸血的。貧血病人輸血,通常是在抗貧血藥物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或因貧血程度較為嚴重以及貧血病人在短時間內因其他疾患必須手術者,為搶救其生命,作為術前準備而輸血。輸血過多反而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輸血還可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甚至有致命的危險。比如發熱和變態反應;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反應;大量輸血或輸血速度過快引起心臟負荷過重而發生急性心力衰竭等。輸血有傳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險。因此,輸血必須嚴格掌握指征。急性大量失血時,輸血對恢復正常血容量極為重要,需要及時給予補充。輸血多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對於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某些溶血性貧血,一般都不採用輸血治療。尤其是有些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輸血不但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造成溶血反應加重.應提高警惕!

4.自己到藥房去買些補血藥服用就可以治療貧血嗎?

這種做法不可取。貧血是一種綜合征,其原因十分複雜,若不查明病因盲目服用補血藥,往往達不到治療目的,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如果經醫生檢查確診為貧血,應配合醫生儘快找出貧血原因,同時進行合理的補血治療。切忌濫用補血藥。同時還要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證。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否則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12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5.貧血就是體內缺鐵,補血就是要補鐵嗎?

缺鐵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之一,但其他原因也可導致貧血發生。一般地說,貧血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紅細胞生成不足,如鐵、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以及慢性肝腎疾病、惡性腫瘤、感染炎症等疾病導致貧血;另一類是紅細胞消耗過多,如急慢性失血、遺傳因素等各種原因導致的貧血。可見,貧血的病因十分複雜,缺鐵只是造成貧血的眾多原因之一。

6.缺鐵就要多補蛋、奶嗎?

蛋黃補鐵好,蛋黃含鐵量雖較高,但其鐵的吸收率僅為3%,並非補鐵佳品。雞蛋中的某些蛋白質,會抑制身體吸收鐵質。牛奶夠營養,但是含鐵量很低,人體吸收率只有10%。然而,動物肝臟不僅含鐵量高、且吸收率達30%以上,適合補鐵用途。

7.貧血好轉就可以停服鐵劑嗎?

貧血病人根據醫生指示,服用鐵劑,看到貧血情況改善或穩定後,即停止服用,這也是錯誤的做法。這會造成貧血情況再次出現的後果。正確的方法是服用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直到貧血癥狀穩定後,再繼續服用鐵劑6~8周,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

8.中醫和西醫所說的「補血」是一回事嗎?

兩者不是一回事。西醫的補血,往往是針對貧血的不同發生機制,通過治療以減輕對紅細胞的破壞。而中醫的補血是針對「血虛」採取的治療。中醫所說的「血虛」是指病人所出現的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婦女月經量稀少、閉經等。中醫所指的血,不僅僅代表西醫的血液,還包括高級神經系統的許多功能活動。由此看來,西醫說的「貧血」,與中醫所說的「血虛」,兩者含義雖然可能有交叉但並不等同。


推薦閱讀:

凈宗祖師解釋本願
斯諾登繼續爆稱美國正監控巴西 巴求解釋
姓名學解釋
????什麼是福?見過的最好的解釋!(說的太好了)
美國死亡谷石塊漂移 科學家無法解釋

TAG:解釋 | 項目 | 貧血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