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方向和路徑
07-20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方向和路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秦 宣《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2日 07 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一總目標,有三點需要明確:一是中國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如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並未給出現成答案,過去的社會主義實踐也並未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二是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發展很不平衡的國家,如何治理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三是中國是一個正在深刻轉型的發展中國家,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和發展任務的艱巨性,決定了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複雜性。這三點表明,如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明確目標任務,找到科學方向和路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單是中國的話題,而且是一個世界性話題。20世紀90年代,國外學術界曾從理論上對此作過探討。進入新世紀,世界銀行等機構制定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系列指標。據此,有人認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技術性問題,不存在方向和原則分歧。很顯然,這是一個誤解。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強調,國家的性質不同,其治理形式也存在差別。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性質不同,國家治理模式也是不一樣的。資本主義是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和剝削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其本質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是資產階級專政。資本主義國家治理模式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是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的要求。近百年來,資本主義國家治理體系逐步變革,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這種進步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種種措施再次證明,資本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政府、壟斷資本集團作為國家治理的主體,都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廣大勞動人民雖然擁有法律賦予的參與國家治理的權利,但作用甚微。而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是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國家治理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反映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以社會主義為根本方向。鄧小平同志曾將我國的現代化稱為「中國式的現代化」,也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其中一項就是堅持社會主義。他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標準,也在前面加上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關鍵詞。因此,我們發展的市場經濟和民主、自由、平等,都必須在前面加上「社會主義」這個關鍵詞。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顯著不同在於,社會主義堅持以人為本,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宗旨,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而資本主義以資本為本,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讓我們深深明白了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而堅持社會主義,最關鍵的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也就是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正確處理它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關係。對此,習近平同志說得很清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我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從有利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來設計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果只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那就會丟掉原則、迷失方向,就可能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雙管齊下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這表明,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方面,前者指國家的制度安排,後者指制度的執行能力。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促進二者協調發展。把國家治理現代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割裂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聯繫。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主要是指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現代化,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主要是指治黨治國治軍、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各種複雜國際事務等方面能力的現代化。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由此可見,治理體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礎,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賴於治理體系的建構;治理能力彰顯治理體系的效能,治理體系的效能必須通過強大的治理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體現。正確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的差異,避免將二者等同起來。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雖然有緊密聯繫,但又不是一碼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從世界各國的治理經驗來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關係問題上,有四種情況特別值得注意。一是不同國家的治理體系是不一樣的。由於國情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世界上沒有統一的、單一的國家治理體系,因此不同治理體系之間只能相互借鑒而不能照搬。二是同一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治理體系也是不同的。比如,資本主義國家在自由競爭階段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治理體系是不一樣的;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治理體系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治理體系不是僵化、固定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動態演進的。三是不同國家的治理能力由於客觀情況和主觀努力的差異,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比如,歐盟國家雖然實行大致相同的治理體系,但不同國家由於治理能力差異出現了治理績效的差異。四是同一個國家在同一種治理體系下,不同歷史時期的治理能力會有差距,治理效果也存在差異。一手抓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一手抓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把制度建設貫穿改革始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同時,適應國家現代化進程,提高我們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過去,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和政要出於意識形態鬥爭的需要,經常攻擊和批評我國的制度體系。但是,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有獨特優勢,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我國國家治理的成功實踐至少證明了三點:一是西方有些人低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韌性、活力和潛能,所謂「中國崩潰論」是站不住腳的;二是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制度體系;三是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一種模式,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當代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既立足中國國情、又善於借鑒國外先進治理經驗的結果。面向未來,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同當今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全面現代化面臨的艱巨任務相比,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許多不足,我們的制度還沒有達到成熟定型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正確的方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制度建設貫穿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終。制度建設是具有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我們要按照習近平同志的要求,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時要明確,我們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文化傳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演進的結果。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應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要從我國的現實條件出發創造性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進、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一切要有利於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從戰略上謀劃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制度系統,必須從總體上考慮和規劃各個領域的改革方案,從中央層面加強對治理體制改革的領導和指導,防止出現碎片化、短期行為、政出多門以及部門主義和地方主義。要解放思想,敢於衝破傳統觀念束縛,加強戰略研究,大膽進行理論創新,從戰略上謀劃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分階段制定路線圖和任務表,在國家行政制度、決策制度、司法制度、預算制度、監督制度等重要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堅決維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著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要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防止規章制度成為「稻草人」。堅決維護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杜絕「破窗效應」。要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著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國家治理經驗,實現治理經驗的中國化、本土化。習近平同志指出,「任何科學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方面的許多進步和成就得益於將國外先進經驗中國化。例如,政策制定過程中的「聽證制度」、公共服務中的「一站式服務」、責任政府建設中的「政府問責」制度等,都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入並結合我國實際加以運用的。今後,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應繼續發揚「拿來主義」,使國外好的治理經驗為我所用。應當看到,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我們相信,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隨著我國制度建設不斷推進,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將越來越高。(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百姓理財要看懂國家經濟轉型大方向
※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個體化診療
※床朝什麼方向擺放最好?
※容易誤導婚配方向的若干八字組合
※沒有方向,你的船將駛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