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失傳的老手藝你見過嗎?

中國悠久的歷史,成就了多少藝術的誕生。在現在看來,有些老手藝也許是沒什麼用了,但它們都是中華人民智慧的見證。今天,小京介紹兩種民間傳統藝術,看你們是不是特別熟悉?

虹城修秤人

修桿秤這門手藝,曾在大眾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孩時記憶中,常見修秤師傅挑著擔子穿行在集貿市場、大街小巷,但隨著電子秤的出現,如今卻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了。

▲李師傅整理自己收藏的秤

在安徽省五河縣城關鎮中心菜市的店鋪門傍,一位老師傅正專註地製作著秤桿:刮桿、鑽眼、嵌秤星、打磨……環環相扣,一絲不苟。他叫李國齊,今年69歲,自13歲學做桿秤以來,已經堅持了53年。

▲取直

▲新舊秤對比

▲修整秤桿

「缺斤短兩的秤我從來不做,給再多錢也不做,做秤就是做人!」李國齊老人介紹,做一桿秤的工序有二十幾道,除了開始的選料、加工,最後的拋光、打磨、包銅皮等,最主要的「核心技術性」工序就有五六道。首先要在秤桿上划上一條水平線,這就是所有秤花的基準線;然後給每桿秤定出最準確的「零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定盤星」;再將基線等分,定出兩、半斤、一斤等不同刻度,而每桿秤都要反覆試驗多次才能達到最準確的等分;隨後要在刻度上鑽出不同數字、形狀的眼,再嵌上銅絲做出秤花;最後用絲刀、小錘等將秤花固定、磨光……

▲削秤頭

▲鑽秤眼

▲包秤頭

▲分度秤星

製作桿秤是李國齊家祖傳的手藝,從13歲開始就跟父親學,以修理和製作桿秤養家糊口。20多歲李國齊進入縣城的二輕局單位,但製作桿秤的店鋪一直開著,上個世紀80年代桿秤的生意很好,再加上祖傳的精湛技藝,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而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始,桿秤生意便逐漸沒落,不斷地受到電子秤的衝擊和擠壓,以前每天可以賣出近五六十把,而如今一天能賣出五六把算不錯了。

▲李國齊老人在整理攤位

「當年這手藝是不外傳的,可如今我免費收徒,也沒人願意學。」談起這門手藝的傳承,李國齊語氣中滿是落寞。他曾將桿秤的製作工藝教授給自己的小孩,但沒學多久,看著日益寥落的生意,三個孩子先後轉行做起了其他買賣。

曾幾何時,走街串巷的商販每人手裡拿著一桿秤,待買賣來時,隨手掛好秤砣,貨物朝秤盤一丟,一提秤桿,「您看,秤高高的」。買家看著高高翹起的秤尾,生意也就做成了。這樣的場景,或許將成為一道逝去的風景,隨著電子秤的盛行,桿秤也將必然退出歷史的舞台。

淮河岸邊編鍋蒲的老人

三月草長鶯飛的季節,在五河縣臨北回族鄉一個普通農家小院里,我們見到了82歲的李文秀老人,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編製鍋蒲,幾個編好的鍋蒲安靜地躺在她的身旁,像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隨行的人員讚不絕口,說這個只有小時候用來蒸饃做飯用的鍋蓋,現在根本看不到了。

▲3月17日,82歲的李文秀坐在院子里編製鍋蒲

李文秀老人告訴我們說,她編製的鍋蒲得預先定製,產品供不應求,只要擺到街上就一搶而空。大家都買回去當工藝品擺設,用倒是很少用了,不過,草編的鍋蒲確實是最環保的,茅草散發著自然的草香,令人有走進大自然的愉悅,蒸出來的饅頭都帶著自然的草香味。

▲李文秀老人在精心編草蒲

割草、挑揀、到編製,每一道工序李文秀老人都做的細緻入微,「割茅草就要挑選棵大不腐爛的茅草,現在茅草很多,到處都是,本錢不需要,就是出力氣。」「編製用的塑料繩子也都是廢物利用,大部分是孫子到附近的工廠里撿來的,少部分是買的。」

▲揀草

▲抖茅草

▲剪草根

▲揉草

▲扎眼

▲穿繩

▲量直徑

▲添茅草

▲編織

▲收邊

以前家裡窮,都是靠公分吃飯,人口多沒有其它收入,李文秀就跟著村裡的老人學著編製餅簍、鍋蒲之類的,好在李文秀天生聰慧,一看就會,編的餅簍、鍋蒲之類的手工藝品換了不少口糧,為了養家糊口,於是老人就在勞動之餘干起了這個手工編製的活,一編就是四十年。

李文秀說現在年紀大了,早幾年兒子就不讓編了,我都是偷著編的,兒子女兒一看到就生氣,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都一把年紀了,家裡不少吃不少喝的,還編這個幹嗎?可是,我都編了三四十年了,不編手就癢。不是為了換錢吃飯,現在是有了感情了,現在沒有幾個人會編的了,這一個餅簍大概需要編三天,鍋蒲按照鍋的大小編,基本上我只要用手一量就知道鍋蒲的大小尺寸了。這個錐子是孫子給我打磨的不鏽鋼的,很好使。老人熟練地上下翻轉著手裡的茅草,一個初具雛形的精美餅簍展現在眼前。真是太漂亮了!

▲扎孔

一般都不編了,等我過幾年去世了,這門手藝是徹底失傳了!老人一邊編製一邊感嘆著說,兒孫沒一個會的,大家也沒把這編製的手藝當回事,鄉里要建民俗館,叫我編幾件放在館裡,以後大家只能在展館裡看到了。

淮河流域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淵源流長,,從遠古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這些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保存的燦爛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卻正在被邊緣化,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越來越被人們遺忘,無數珍稀罕見的民俗技藝伴隨著老人的逝去而銷聲匿跡,這一切都在歲月的長河中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遙遠。


推薦閱讀:

針灸失傳論
民間失傳的算命口訣
失傳秘技
失傳了二千年的老祖宗的老話(請收好)
驚天揭秘:夏易《連山》並未失傳!水書是其遺存

TAG:手藝 | 老手藝 | 失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