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居中的設計巧思

【外牆隔斷】紹興魯迅故宅、溫州某宅花牆:中大型院落式住宅一般加設圍牆劃分宅內外,為防衛和消防的需求,往往很高。隨也有利於遮陽,但對通風不利,所以上端常常做成花牆、漏窗形式,也是很好的裝飾。內部院落的隔牆,沒有防衛之需,所以往往很低矮,漏空面積也有所增加。

【院落空間的分隔】紹興某宅:有些過於狹長的天井也會劃分成幾段,避免一望到底。而大型住宅中,有時庭院很大,空間感空曠,往往則用花牆、矮牆、漏空牆做適當分隔,劃分成幾個大小不同的空間,這也是園林的慣用手法。另外通過水池、湖石、盆景和地面鋪裝的區分也可豐富空間

【室內的輕隔斷】黃岩、東陽某宅:浙江民間住宅內部分隔多用輕質隔斷,與東南幾省山區多類似。做法有木板、竹笆抹泥的薄牆(編竹造)、竹編隔屏、懸吊式隔屏等等。隔斷往往拆裝方便,可根據需要變換位置。有的上面相通,相當於屏風,也能獲得比較好的氣流溝通和擴大空間感。

【冬設夏除的隔扇】紹興、義烏某宅:南宋裝修中,流行一種冬設夏除的格子隔斷,圍在居室外圍或南面,以適應氣候。浙江民居中這種習慣也一直存在,住宅盡量向天井一面開敞,往往做成等寬的隔扇。夏天為通風換氣風涼,可以全部卸掉,變成敞廳,或做成空格門窗可流通氣流。

【半露天的「灰空間」】天台、金華某宅天井:有些住宅,天井不大,但房屋向內出檐深遠,使一部分地面處於半露天的陰影下,既陰涼庇雨,採光又好,營造出一種適應炎熱氣候的半院落灰空間。這時的小天井,則成為一個放大版的通風采光口,中央的地面通常放置石花架。

【狹長住宅的小天井運用】紹興某宅:面闊僅一開間三四米,是典型城市密集長條住宅區最狹小的一種。巧妙布置了三個大小不等的天井解決了通風采光問題,使這一長串狹長的一二層房屋,有了室內、室外、半室外的明暗開閉空間,在局促之中,依然能形成一個從容的居住場所。單開間而又極其狹長的宅基地,在南方很多城鎮都大量存在,比如閩南所稱的「手巾寮」,閩北、潮汕的「竹竿厝」,廣府的「竹筒屋」等等,如何在狹小空間滿足各種日常需求,尤其是採光通風,小天井的靈活布置則成為很重要而常見的空間處理手段,在浙江民居中也是如此。天井在南方住宅中的功用很多,簡直可說是住宅的靈魂。可以接受日照、排泄和收集雨水;通風換氣、改善氣流,調節小氣候;綠化美化環境,提供室外納涼休息活動空間;堆放雜物、滿足某些副業生產需要。所以就算房屋再局促,基本上都會千方百計地安排小天井,使房屋在很密集的狀況下,不佔用太多基地而解決室內外生活、通風、採光、排水、遮陽的需求。

【空間利用之閣樓】

常用的出挑方式除了讓樓層挑出一定面積外,外檐還有各種出挑方式,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飄窗。如挑出「檐箱」選在屋檐外,對外封閉,對內開口,形成一條箱廚;或者在窗檻的位置挑出一排小欄杆,可供靠背休息;若飄窗位置較高,則可存放需要風乾的物品;位置適中的,連同窗扇一起挑出,則可以當做長條桌使用。常用的出挑方式除了讓樓層挑出一定面積外,外檐還有各種出挑方式,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飄窗。如挑出「檐箱」選在屋檐外,對外封閉,對內開口,形成一條箱廚;或者在窗檻的位置挑出一排小欄杆,可供靠背休息;若飄窗位置較高,則可存放需要風乾的物品;位置適中的,連同窗扇一起挑出,則可以當做長條桌使用。

「飄窗」的各種形態:1、義烏某宅,形成長條靠背椅;2、金華某宅,挑出檐口欄杆;3、金華,室內形成長條桌;4、檐箱;5、檐口欄杆外觀;6、出窗

【12平米蝸居商住複式躍層】鄞縣鄞江鎮陳宅外觀:這棟有店面的小房子,其實是一個有趣的空中樓閣。在石橋邊一個通往溪邊的台階上方僅有6×2米的上空,懸空修建了一個尺度很小的商住兩用樓。入口則在橋上。不知道算不算違章建築。

鄞縣鄞江鎮陳宅平面、剖面、透視圖:在石橋和橋邊飯館之間,有一條2米多寬的台階向下通往溪邊,挨著橋身。這棟小樓利用這個台階的上空,一邊搭在橋旁石柱,一邊利用鄰居建築,凌空安梁,支撐整個建築。靠近下方公共通道的區域則抬高地坪,做成貯藏間。

鄞縣鄞江鎮陳宅剖面透視圖、樓梯用法示意:宅分上下二層,上層是一間小閣樓,做卧室,下層分前後兩小間,前間供營業和起居用,入口靠近橋一側台階上;後面半小間面河,為廚房。樓梯的休息平台處,添加一小貯藏間,所以比一層地坪抬高,恰好讓出通往河邊的石階的通路。在室內凈寬僅2米的情況下,安置了貨架,剩下半米的寬度放置了樓梯。如此窄的地方,為了節省空間,只好把上下兩跑樓梯重疊起來。這樣上跑勢必擋住下跑的去路,於是把上跑做成輕便的小梯,靠牆一邊裝上合頁,變成可以掀起的活動樓梯,同時還充當了「門」的作用,隔開樓下和樓上的私密空間。在爭取空間上,是絞盡腦汁想了不少辦法。比如一層貨架是在板牆上凸出一部分;貯藏間挑出很寬的窗檯,增加存放面積;閣樓間又向貯藏間的頂部懸搭出放物架,同時又將窗檻到樓板的部分吐出去,以貯藏雜物,從外面看則是一道檐箱。

【空間達人】吳興(湖州)甘棠橋范宅之一:本宅是木工范杏寶自己設計、建造的。規模不大,宅基地狹長而不規則,但畢竟是木工,卻造出了一棟適用又美觀,空間利用率極高的房子,值得現在的設計師學學。若現在去參加「全能住宅大改造」也綽綽有餘。宅分前後兩部分,連成一長條,與東西向的街道垂直,東西附有菜園和生產用的平房三間。前部二層採用閣樓形式,充分利用了屋頂下邊的空間。閣樓西側,自山牆面巧妙地挑出了一個以木板裝修為主的樓廂,增大了室內使用面積,也豐富了外觀面的體形變化。屋頂長斜坡的盡端,從地板到屋頂只有一米高,則安置了一張不足30厘米的矮床利用之。又利用西段小批檐下及東段樓梯上部的空間儲物,內部功能和外觀的處理也結合起來。屋頂均勻分布亮瓦以助採光。後部房屋的處理也很精彩。底層起居室,無論是平面的靈活還是頂部樓板和屋頂斜坡的高低變化,都是由平面布置和構造的需求而引起,造成極豐富的內部空間。特別安排了大量貯藏空間,如設壁龕、將二樓樓板挑出伸到底層披屋下,用木板隔成小間;利用樓梯間板壁;屋頂山尖下設擱架;沿屋頂與牆面交界線設懸吊式放物架等到。最巧妙的還有在屋脊丁字交叉處,利用屋面重疊的部分,做成一個隱蔽的儲藏所。用種種辦法使這棟原本很棘手的房子空間利用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吳興甘棠橋范宅之二:底層二層平面、剖面。宅分前後兩部分,連成一長條,與東西向的街道垂直,東西附有菜園和生產用的平房三間。不論無論是平面還是頂部樓板和屋頂斜坡的高低變化,都是由地面和構造的需求而引起,造成極豐富的內部空間前部二層採用閣樓形式,充分利用了屋頂下邊的空間。閣樓西側,自山牆面巧妙地挑出了一個以木板裝修為主的樓廂,增大了室內使用面積,也豐富了外觀面的體形變化。屋頂長斜坡的盡端,從地板到屋頂只有一米高,則安置了一張不足30厘米的矮床利用之。又利用西段小批檐下及東段樓梯上部的空間儲物,內部功能和外觀的處理也結合起來。

吳興甘棠橋范宅之四:二樓室內、樓梯間透視圖。屋頂均勻分布亮瓦以助採光;儘管空間不大,但是巧妙的布局和各種室內儲物空間的設置讓木匠范師傅的生活方便而從容。室內特別安排了大量貯藏空間,如設壁龕;利用樓梯間板壁掛物;在樓梯間上方做擱架;屋頂山尖下設擱架;沿屋頂與牆面交界線設懸吊式放物架;將二樓樓板挑出伸到底層披屋下,用木板隔成小間等等。最巧妙的還有在屋脊丁字交叉處,利用屋面重疊的部分,做成一個隱蔽的儲藏所。用種種辦法使這棟原本很棘手的房子空間利用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商住農副一體多功能宅】東陽城西街杜宅:這是一幢兼營多種副業的住宅。房屋是以規整三開間樓房為主體,西面臨街為一小店面,南面為門廊和小天井,東南接廚房,廚房東為廁所和豬舍,並有菜園,園中有水井一口。關門可以自給自足了。底層敞廳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和天井相通,光線充足,二層則主要是卧室。全宅的起居空間和養豬種菜副業生產空間以廚房為界,互不干擾。廚房、豬舍、菜園組織在一區,也便於共同使用水井和加工食材。西邊臨街設置的小店面,在靠近天井的上方還設了一個便於存貨的小閣樓。

【土台邊的小樓】杭州上滿覺隴某宅之一:在地形複雜地勢高差大的位置上建房,如何利用自然地形是一個問題,往往就需要將崖壁、高台融入建築中。從正面看是樓房,從側背面看又是單層,可以直接從二樓走出高地。如此例。這棟房子位於丁字路口的一側,靠著兩米高的土台修建,高兩層。底層前部臨街,光線及通風較好,作為生活起居空間,樓梯間在主樓後披內。二樓主要做卧室,直接與室外土台相連,門可直通,但樓板面又略高於室外土台,既保持居室高爽不潮的優點,同時又具平方出入方便的好處,和地形結合的很好。土台上則設置了一個小菜園。

杭州上滿覺隴某宅之二:一、二層平面圖,剖面圖、剖視圖。底層前部臨街,為生活起居空間,樓梯間在主樓後披內。二樓則是卧室,直接與室外土台相連。

【利用坡地】杭州中天竺某店宅之一:順應山勢加以利用改造在浙江山村民居中隨處可見。如杭州中天竺某飯館,前店後宅,住宅部分位於地平高於前面臨街店面一層的山坡上。

杭州中天竺某店宅之二:剖面圖與一層、二層剖面圖

【崖壁上的儲物台】杭州楊梅嶺殷宅之一:殷宅原是一開間的小房子,擴建的時候因基地不足,只能將山崖包括到底層室內來。在將崖壁組織到建築中時,會遇到一些尷尬的空間,反而可以加以利用。

杭州楊梅嶺殷宅之二:因為崖壁頂部低於樓層,底層開間的寬度又因崖壁的關係小於樓層,於是在崖壁頂部、外牆、樓板之間出現一個一米余高,一米寬,與進深同長的一個空間,形成一個大壁櫃放雜物(左下圖)。

【崖壁當院牆】杭州城隍山元寶心某宅:另外也有用利用山崖做院牆的,如此處三合院,其後院便是用天然峭壁圍成的。山腳有泉水滲出的位置還用石板圍砌一個儲水池。

【藏在方寸間的小花園】天台「來紫樓」 :天台縣有一些大宅邸,過去被統稱為「十八樓」。來紫樓是天台十八樓中較典型的一個,保留有一些宋式特徵。用梭柱、有側腳、角柱有生起,有斗拱和寬厚的月梁,搏縫板、懸魚。西廂房為書齋,朝向一個隱秘的小花園。天台縣有一些大宅邸,過去被統稱為「十八樓」。這些宅邸在格局規模做法上都比較相似,並保留一些宋式特徵。來紫樓是天台十八樓中較典型的一個。正樓為第二業主置產後於嘉慶間建造。大門開在左前方,入門口經小天井,再穿過大廳進入主庭。主樓三開間兩層,兩廂各三開間單層。西廂原來設計時是當做書齋用的,室內包括門窗全部用塗有黑漆的木板做牆面,可拆卸。書齋和主天井隔絕而保持靜謐。但書齋另一邊,卻悄悄朝著一個小花園開敞。

天台「來紫樓」小花園 :西廂書齋與主庭隔絕保持清凈,另一邊則向一個小花園開敞。花園尺度特別小,僅與書齋同寬,又有高牆圍繞,為減少閉塞感,特別做了一些處理。把假山的平面剖面做成凹形,加大空間,並用遮隱的手法使山路入口含蓄;另一端矮台則立有石筍兩棵,上部則用瓦漏窗增加通透感。 方寸之間,山水樹石俱全,幾乎等於一個放大尺度的盆景。在書房往外看時,倍感自然舒坦,營造出一個清靜宜人的私人讀書環境。
推薦閱讀:

十多年前國內的三大殺毒軟體瑞星、江民和金山毒霸的現狀如何?

TAG:設計 | 浙江 | 民居 | 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