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論中國人缺公德之一:思想淵源
07-20
天天乘公交上下班,給人以很好的機會來觀察和思考人們的公德行為。請讀者與我一同來到上下班的公交車站。場景一:公交車一到站,一大幫老中青年蜂擁而至,目的只為一個擠上公交搶個座位。老中青年互相擠,男女互相擠,有無學歷的互相擠。他們取勝的法則是看誰最先跑到公交車門口,其次是看誰能把其他人擠到一邊去。排隊現象是不存在的,不能說根本原因是座少人多,座少人多僅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而已。場景二:大家緊張兮兮地擠上公交,別以為他們會消停下來安靜會。只要不是孤單的人,他們都會三三兩兩組建一台台的話劇,大聲喧嘩充斥整個公交車,熱鬧非凡。女人們在談論家常家短,公司常公司短;男人們在談論新聞政治賺錢等等;小朋友們哭喊著鬧著!好不熱鬧的公交啊!場景三:人們上車後,喜歡在前門口坐下或者站著,前門的人多到最後堵塞了後來上車人到達裡邊的路,這導致前門的人們擠得要死,而後門附近卻有一定的空間。解決辦法是「上車往裡走,不要站在門口」的廣播,在很多城市的公交上都能聽到此廣播。但是,情況還是前擠後松,人們懶得為他人而動動腳。何為公德私德?雖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大致都相差不多。百度百科如是解釋:「公德一般是指存在於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於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的行為規範。私德是指存在於小於社會大眾的小群體或個人中間的道德。」依此觀之,靠體力排擠他人而不是文明排隊上車,公交車上大聲喧嘩和堵塞通道這些無疑都是公德不文明現象,因為它使個人受益的同時使其群體利益受損。它破壞了我們心裡希望和默認的,以及公交管理方也宣傳的公交行為規範:排隊上車,保持安靜和不堵塞門口等。很多人說中國人素質低,外國人也認為中國人素質低不文明等。我也基本認同這些看法「中國人素質低」(僅泛泛而論,非一概而論!)。當大家說中國人素質低時,我想十有八九是指中國人缺乏公德,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擁擠不排隊,大聲喧嘩,破壞公物,破壞環境,不遵守交通規則和假公肥私等等。我們根本無需質疑這些現象的普遍存在,它遍及全國,哪怕北上廣深!梁啟超於百年前的文章《論公德》中說「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在國際和平文明的大環境和國內物質文明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中國人的公德文明何以還如此糟糕,為世人詬病?想必有眾多原因,以下為拙見之一:思想淵源儒家重私德輕公德儒家的愛是有差別的,而非墨家的兼愛天下,遠非道家那麼恢弘寬廣波及萬物!整個儒家思想主要闡述倫理道德,而且主要還是私人倫理道德,難以超脫到所有陌生人共同體。它的三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和仁義禮智信都是在講述私人之間和族群之內的道德規範。而且最後淪到以孝為道德的核心問題和出發點,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依照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講,孝道實際上最後成為一種「孝的宗教」。人們的道德觀念往往限於家庭和族群的小共同體的熟人之間,或者限於君臣,官民之間的一種權力等級關係之間。其道德觀念,很少言及較大範圍的陌生人群體,或者整個國家所有人之間的關係。人們只對自身和家族利益負責,其所謂天下為公云云只是儒者的假大空理想而已,從來就沒有實現過。真正的法治思想是是有利於培養良好公德文明的。迄今,凡是法治較完善的國家,比如歐美日韓等,其公德都比較文明。而儒家卻蔑視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儒家蔑視法治契約,注重人內心的道德自覺。漢武帝時,在董仲舒這廝的建議下「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兩千多年來的正統思想。孔子一度被今文經學者一幫人尊為半人半神的人物,孔子後的儒家孝道則成為半宗教,儒家的倫理道德自然成為思想主流。再加上後來的科舉制度,莘莘學子們窮其一生沉浸在儒家倫理的框框里。值此,私德的泛濫和公德的甚微就不足為奇了,或者說儒家思想先天就欠缺公德觀念!將儒家的私人倫理道德政治化,註定它不能實現其理想。而歷史和生活一再證明人的本性惡多於善,為私多於為公。人們的行為多出於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選擇,而不論是物質利益還是非物質利益。所以到最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孝弟」等私人倫理道德觀念,淪為一種空想或者遮羞布。對於統治者,它成為以宣傳教化為表象,實現掩蓋愚蠢貪腐殘暴和政治統治為目的的工具;對於儒士,儘管他們口口聲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然而它則成為其獲取功名利祿的遮羞布!獨尊儒術後,不但極少培養出理想中的正人君子,反而造就了眾多偽君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實際上是人們真正的人生哲學,古今中外如此,這本沒有錯。但是,將此做到極致,那就是極端實用主義的道德觀。而將儒家倫理政治化後,就容易培養這種極端實用主義的人。中國沒有產生一種虔誠的宗教,就源於其廣泛流行的極端實用主義觀念(本人無宗教信仰),這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人們生存力頑強的一個原因。公德是比私德更高一層次的道德規範,極端實用主義的人又表現出利群性的公德行為,這在邏輯上行不通。雖然百年來,對儒家傳統文化有很多的反思和批判,抑或我們需要繼承其對於近日有價值之部分。但是,它的很多糟粕依然殘留於我們的思想觀念中,根深蒂固值得警惕。何況今天,在共產主義道德觀已經壽終正寢後,憲政民主又難以成為信仰和治理工具,黨政又在不遺餘力地宣傳儒家思想觀念,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看近幾年儒家倫理在央視的講座介紹;眾多古裝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兄兄弟弟如火如荼地演著;孔子像都曾被尊在天安門前;最近孝道立法說;公交站牌前仁愛禮孝的宣傳;公交車上的尊老愛幼宣傳等等都在昭示著:這個國家在回復儒家倫理觀念,在尊孔復古,並將其政治化。老祖宗的治國良方,今又得以重現天日!不是仁愛禮智信本身有錯,而是在極權專制而又腐敗泛濫的政治生態中,這樣通過政治手段來宣傳很假大空,基本上沒有實現的基礎。試想,在這樣一種意識形態下,如何造就人們的公德觀念?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曾老師原創:如何概括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禪思想
※有思想的人真的不合群?
※命理縱橫談(84)專業命理師眼裡的《周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