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沒德國車安全?揭秘中國人被忽悠多年的謠言!

在某個 4S 店,老司機瀟洒的走了進來,徑直的走向一台車,不與迎賓的銷售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圍繞車身一圈,敲敲車門鋼板,摁摁發動機蓋,更專業的會從懷裡掏出一塊吸鐵石來配合使用

轉身來到車門,開始撫摸整個車身,說道:「激光焊接,這才結實!」

開關車門,聲音厚重,可以滿意的點頭並抱有若有若無的微笑;若聲音清脆,眉緊鎖並搖頭,表情凝重的站在發動機前,用手慢慢從發動機罩上拂過,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手電筒,對著機艙暗處各種探照,對於裸露的線束和管道要用力扯扯拉拉,看看牢固不牢固

最後,倚著車頭,沉默半分鐘後,隨著煙霧吐出一句話:「這車可以買,高級,安全!」

各大車廠看到此場景一定傷心欲絕,幾百人的工程師團隊夜以繼日的正面 100% 重疊剛性壁障碰撞、正面 40% 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等各種實驗,全然抵不過老司機十分鐘的現場看車摸車鑒車評車 ...

其實老司機一定不知道,車身覆蓋件做的越薄,工藝越複雜,成本也就越高;老司機一定也不知道,激光焊接的優點是縮小焊點,降低焊接溫度,降低焊接成本,如果你願意,鍋爐公司也可以用激光焊一個大鐵水壺給你;老司機還不知道關門聲與結實無關,關門的「砰砰」聲是調出來的;老司機更不知道汽車被動安全起決定性因素的不是那幾根防撞梁,也不是那幾微米的車身覆蓋件的鋼板厚度,更不是聽關車門的聲音,而是整體的車架結構設計!

「德系鋼板厚,日系鋼板薄,所以德系車厚道!」

來!看圖!

(鋼板厚度採集位置為發動機蓋、車頂、車門、左右車側圍、後備箱蓋)

德系廠商和日系廠商對車身鋼板的厚薄指標相差不大,因為這只是車身裝飾件,鋼板薄厚不應該作為判斷一輛車是否安全的依據!

鋼板薄厚對於車身安全性有影響嗎?

完全沒有,車身上的鋼板只能起到美觀的作用,對車身結構的強度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車身上的鋼板是覆蓋件(蒙皮),看得見、摸得到的車身鋼板一般都屬於車身的外覆蓋件,它起到的主要是外觀裝飾性、降低風阻係數以及減少風噪等作用

當然車皮「硬」的好處就是,比如低速碰撞時受損幅度小,維修成本低,但不能說鋼板薄就是不安全,鋼板厚就是安全

未來車身的材料趨勢是複合材料,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恢復原樣,減少維修成本

所以,與其擔心鋼板厚度不如繫上安全帶!

「日系車身軟,靠吸能理念忽悠,一撞就爛,根本保護不了乘客!」

首先,美系、德系、法系還是中國崛起的自主品牌,都在認可和執行「緩衝吸能」這個概念

其次,最早提出「吸能 " 概念的,不是日系車廠,而是賓士!

關乎到車輛被動安全的是車架!

車身分為三部分,乘員艙部分由剛性較強的材料構成,儘可能保證發生碰撞時不會變形,而乘員艙前後兩個區域則是可以潰縮變形的緩衝區,用來吸收碰撞時的能量

緩衝吸能區在車輛碰撞時允許有較大的變形,合理分散撞擊產生的能量。乘員艙要足夠堅固,一旦潰縮吸能區不足以抵消能量,那就由乘員艙「硬碰硬」,保證車內空間不被壓縮,以便逃生。所以汽車的安全性就跟男人一樣,該軟就軟,該硬就硬!

一旦碰撞速度太高,吸能區潰縮完了,衝擊力依然沒被吸收完,剩下的乘員艙也不會再試圖去吸能,而是會「以硬抵硬」,保證乘員有儘可能多的生存空間,不被擠壓致傷!

早年間的賓士、寶馬造的車都是符合鍵盤車神的標準,德國品質,車身堅硬,小剮小蹭根本沒痕迹,「吸能」這種忽悠理念更是不用,坦克怎麼不需要緩衝區?

無論何種碰撞都是硬碰硬,結果就是在 Euro NCAP 碰撞測試中的成績也很差,無法有效的保護車內人員安全。後經一高僧託夢指點,醍醐灌頂,大徹大悟!採用潰縮吸能設計之後,NCAP 的碰撞測試成績都大幅提高

上圖左:寶馬 3 系從 1997-2005 年在 E-NCAP 表現情況

上圖右:賓士 C 級車從 1997-2002 年在 E-NCAP 表現情況

很多老司機看到車禍後一地的零件碎片就得出結論:車軟不安全,一撞就碎!

那我們先不聊汽車,依照小學物理知識和生活中的常識來構想,有一堵鋼筋混凝土牆,你敢抱著一個被子撞,因為你知道被子可以緩衝大量撞擊的能量,但,抱個鐵盆你還敢撞嗎?

64km/h 的汽車偏斜對撞測試,因為知道汽車有吸能區域設計,所以不擔心;火車鋼板賊厚,車身特硬,也沒有採用任何吸能的設計,響噹噹鐵板一塊,這樣的測試誰敢做?

生活就是一位言傳身教的好老師呀,朋友!

發生碰撞最可怕的事就是碰撞 G 值,過大的能量,如果車身不吸收,就會傳遞到車內,導致車內人員脊椎、腰椎折斷或內臟損傷,嚴重的導致死亡!

所有汽車廠家都在設計各個部件的吸能潰縮:

發生碰撞時,設計發動機下沉,防止發動機侵入車內,提高事故中人員的生還率!

發生碰撞時,方向盤下方的聯軸器會發生折斷,不會侵佔車內駕駛員的生存空間

發生碰撞時,油門踏板斷裂,防止撞擊力通過踏板傳遞到小腿,保護駕駛員

看一輛車子安全與否,是看在碰撞後駕駛艙是否有變形,人員能否安全逃生,不是撞完誰掉的零件少,誰不用修!

汽車零件作為碰撞中的棄子,為了保護你而犧牲自己碎的跟餃子餡似的,被你們說成「皮薄不安全」,我想它們肯定挺傷心的 ......

還記得玩遊戲的萬年真理嗎?活著才有輸出 ...

碰撞出現的巨大能量,要麼由車身變形吸收,要麼由你吸收,你選吧?

" 日系車省油是因為輕,偷工減料,車重才安全!「

打臉!

同級別日系車和歐美車相比,重量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日系和其他國家的車相比也沒有明顯更省油!

任何結論是建立某一品牌的某一車型,依照廠家調教、動力總成、車型定位來具體分析的,以偏概全的說某車系不結實,某車系不安全,就好像說飛度和攬勝誰的空間大?蘭德酷路澤和 POLO 誰更省油?四川和湖南的辣椒誰更辣?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再說這些暴露智商的話了,拜託!

汽車界有句話:多十匹不如輕十斤,全世界的汽車都在努力輕量化,輕量化無論是對於提升燃油經濟性還是提高操控性都是百利無一害的,車輛更迭車重減輕更是必然趨勢,並非偷工減料!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1956 年的雪佛蘭 Bel Air 老爺車,車重沉,車身硬,沒有採用任何潰縮吸能設計

2009 款雪佛蘭邁銳寶,前後保險杠都是塑料的,鋼板厚度也小於老爺車,有潰縮吸能設計。如果出於安全形度考慮,你會坐哪輛?

我們與其擔心車身鋼板的薄厚,不如系好安全帶;與其糾結於哪個車系更安全,不如文明駕駛,避免事故發生,變道打燈、限速駕駛、不酒駕、不路怒;與其聽朋友說,同學說,領導說,隔壁老王說,不如親自了解車輛安全到底是怎麼回事,終結流言和謬論,擁有自己鑒別和判斷事物的能力!

最好的主動安全,其實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推薦閱讀:

我,一位美日工程師,談德國貨與德國製造。
德國車,德國車!德國車?德國車。德國車……
談談世界上最好的汽車 | 訪賓士"S級之父」Dr. Storp

TAG:日本 | 中國 | 安全 | 謠言 | 中國人 | 德國 | 忽悠 | 德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