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人物保羅
07-20
保羅 揀選之恩提摩太前書一14就如江河的源頭,不只來自山谷,或峰嶺上的碧湖,更可遠溯到海面上所蒸發的水氣,和上窮至籠罩群峰的雲靄。同樣的,神在我們裡面的生命也是源遠流長。初時,我們總以為它起源於個人的自由意志之抉擇,終而回到父的家。等我們年歲漸高,回顧過往,卻發現我們作這樣的抉擇,實因我們先蒙揀選;我們能愛,實因我們先蒙神愛;我們能超脫自私的墳墓,卸除死亡的里屍布,實因神的愛子對著墳墓的洞口吩咐:「出來!」成熟敬虔的信徒都會由衷頌讚神的恩惠一一人受之有愧的大愛。「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一—這是每個登上頂峰的人,回首俯瞰自身所逃離的浮華市塵時,從心底發出的感懷。保羅十分強調他重生前這份長闊高深的主恩,喜愛將他心中及生命里的一切美善均歸源於神在創世之前即厚施於他的大愛。—、豫知一一使徒雅各曾說:「自創世以來他的一切工都是神所知道的」(中文聖經作「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徒十五18);如果神早已知道它將成就之工,那麼他應該更清楚它所要揀選的聖徒是那些人!主耶穌從一開始就知道誰不信他,誰將出賣它;他當然也豫知誰會信他,成為它最忠實的門徒。早在時空存在以先,神就豫知那些人會被十字架的愛所吸引,誰會信靠他死而復活的愛子;誰會在死與復活中與他永遠聯合。聖經告訴我們:「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這並沒有完全澄清豫定論之謎,只是稍把奧秘向後後推一層而已;然而其暗示已在深不可測的幽暗中投下一線亮光,讓我們知道神在永恆的計劃中,已豫知那些人將因著信,與神子的生命緊緊聯合。凡跟從耶穌的人,都有分於神給其愛子的一切。至於為何有些人會親近十字架的主,有些人遠避;有些羊聽牧人的聲音,緊緊跟隨,有些卻頑冥不靈,偏行己路,則仍然是不解之謎。但是無限慈愛的神,透過千世百代的時間長廊,看到保羅這顆熱誠、敬虔的靈魂時,必格外喜悅。神早已認識並豫光揀選了他,使他有分於神完備的計劃。當保羅身陷羅馬監牢,寫下這樣的字句時一一一「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弗一3一4)一一他臉上必然煥發著喜樂的光芒,感念著神的大愛宏恩。二、在耶穌基督要造成的善工一一一保羅一再強調:我們的信心及得救,都不是可自豪自誇的人為成就。他大聲疾呼道:「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弗二8一10)希臘文把「工作」譯成「詩」。我們都是神所創作的詩。回顧信主後的歲月,除掉故意違背主明顯心意的那些片段,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生命是循著一個計劃,不斷的往前發展。「你雖不認識我,我必給你束腰」一一一這話用來形容我們的生命,就和形容摧毀巴比倫帝國、釋放神子民的古列一般恰當。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特別的心意。他的每一項創造都含有特殊目的。偉大的詩人在創作詩時,往往藉各種不同的音韻、格律來表達他的構想,但每一首詩只有一個主題。同樣的,神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擬定特別的計劃。如果我們不阻擾他,他會將我們的一生一一一從搖籃到墳墓一一一譜成一首對稱、和諧的美詩,雖然其中交織繁複的意象、比喻、例證、細節,卻有一明顯的主題貫穿全詩。詩的表達法必須配合其中心思想。抑揚頓挫、急勁高亢的曲調,適合傳達雄渾、明銳的思想。婉轉、柔美的音律,則流露款款、哀怨的情愫。依此類比,我們也可辨識各種獨特的人生:有些像一首雄壯、氣勢磅礴的史詩,有些則是情節曲折感人的敘事詩或抒情歌,另有些則像十四行詩或輓歌。你的一生也許有順暢、婉轉的時候,偶爾突然迸出哀傷的節奏,或急轉成激昂、躁烈的高潮,那是因為神的心思意念須陪襯最能傳情達意的音律才能表達完全。保羅的一生使我們聯想起荷馬的「伊里亞德」、「奧德賽」,或彌雨頓的「失樂園」,但丁的「神曲」。它像海洋一般深湛、多變、繁複。就像一首雄渾的聖樂劇一般,造物主運用了各種絕妙的表達法,深刻而淋漓盡致地傳達了他的意旨、情操、思想。詩人的生花妙筆所勾勒的曠世佳作,絕不含拖泥帶水的冗詞費語。畫家的嘔心瀝血之作,也不會充斥與主題無關的人物或景象。一部經典名著,其情節發展也是一步一步地鋪設穿插,峰迴路轉,接近尾聲才躍升高潮,真相大白,一氣呵成。同樣的,神在每個人身上的創作,都有他豫定的藍圖或構思,我們乃按此藍圖發展。我們的出生年月,童年生長的環境背景,我們的家庭及所受的教育,塑造我們人格的各種影響力一—不管是書籍、藝術、或日常的作息一—都經過最高的智慧精心安排,為了要透過我們,彰顯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要成就的永恆旨意及至高智慧。因此,保羅在回顧與前瞻之際,時時慶幸自己無須開闢、雕塑他的人生之路,而只是敏察依循神自古即為他設定的每一蹊徑。當他找著的時候,它不僅與自己在基督之軀體中所佔的地位配稱一致,而且也是最適合他個人的個性與恩賜的道路。三、基督的復活——保羅所受的教育,與其他使徒迥異。他們的生長背景與主類似。很可能在主呼召他們之前,主就認識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主出來傳道前的三十年期間,他們與主的接觸是很容易的,因為從拿撒勒到加利利海邊並不遙遠。在認識基督是彌賽亞之前,他們已認識耶穌這個人。因此他們對主的認識是漸進的,一步步深入他死與復活的奧秘。他們由約但河谷逐漸登上主的聖山,因此當加略山的打擊突然臨到,接著是復活、升天的奇蹟發生,他們才不覺得那麼驚異。保羅的經歷卻大不相同,他對耶穌的第一印象是在他復活的榮耀里。他早聽聞說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死十字架,因為他也住在耶路撒冷;可是如今見到的主,卻是復活、升天、對他說話、臉上閃現榮光的基督。這幕景象深印他腦海,永不能磨滅。這次經歷除了解答了他的一切疑難之外,也堅固了他的信心。羅馬書第八章提到基督耶穌「從死里復活」,這對他是意義深長的。他必須從主的升天、復活,追溯他在加略山的死、客西馬尼、人間的生活、遠至他的降生及幼年。不止如此,保羅還深信所有信主的人,都與復活的主同死同活。他相信並且教導別人:所有的肢體都必分享以主為頭的經歷。凡臨到他的事也會臨到他們。但是他也從不容許這種與主聯合的觀念,與主的死之獨特性質混淆。主的死所成就的,無人能望其項背,甚至全世界所有的人合起來也不能。他常提醒世人:十字架的死解決了普世眾人的罪——這種捨命犧牲是至高無上,無人可企及的榮耀。但是他也喜歡強調救主之死的另一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因著主的死,也依著神的旨意,凡信的人都與主的死、復活、升天聯合一體。在一段寶貴的經文里,他同時提到十字架的這兩方面:「他是愛我,為我舍己,」緊跟在「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之後。他一再地強調:「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但他也明言闡釋:「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一人替眾人死」——是他傳道的重要信息;但另一重要的主題則是:「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他喜歡算自己已經與基督同死,並聲稱他應該日日支取主復活的能力。他渴望更認識耶穌基督,及他復活的能力,而且也準備去體嘗他所受的苦,效法他的死,盼望能一天天得以從死里復活(腓三)。與主同死同復活,是他呼籲人過分別為聖歸主之生活的要旨。「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它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它一同顯現在榮耀里」(西三1一4)。這個榮耀的異象,是使徒保羅最珍視的,也是他切身的經驗。他從前原是個褻瀆神、迫害主、凌辱基督徒、放縱肉體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的罪人,本為可怒之子(弗二3),神的大愛卻臨到他,給他生命帶來完全的改變。這異象也是我們這些不斷與情慾、屬世的誘惑、魔鬼的權勢交戰的人所需要的。除了復活的大能與特權,我們別無其他可仗著誇勝。當世界撒下蠱惑的網羅,你可以大膽迎接挑戰,向它宣告你已不受它的控制,因為靠著與死而復活的主聯合,你已與世分別,向罪死,向神永遠活著。神的兒女啊!快起來,攀登這屬靈的高峰,放眼仰望天父在基督里所施予你的永恆大愛!數算這愛所帶給你的豐盛恩惠!這愛可能因在你身上看到一點瑕疵而撇棄你嗎?任何臨到我們的事情,豈不都是那位在接納我們之前已數算一切代價的天父所豫期的嗎?你的小舟雖在波濤中浮沉,但只要知道即使是逆流、風浪,也是出自那位掌管萬事、關懷你的神至高的旨意,你心不就感到莫大的安慰嗎?「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因為萬有都是本於它、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於他,直到永遠。阿們。」保羅 「作孩童的時候]腓立比書三1~11距離地中海東岸不遠之處,座落在富庶肥沃平原中的大數城,在保羅的時代,是個商業、宗教、文化的中心,興盛而繁榮。平原北方聳立著終年積雪的托魯斯(Taurus)山脈,其溶雪源源供應流經大數城的西德奴斯(Cydnus)河充沛的水量,其「游注入大海,可通航大商船,將東、西方的財富連抵夾岸林立的碼頭,換購此地盛產的羊毛。牧羊在大數城郊的山坡地是常見的景觀。此外,人數城也是從地中海通往中亞、小亞丙亞之弗呂家、迦帕多家之商道的必經之地。大約在主後四年,耶穌還是童子,於大數城的猶太人集中地區,有一嬰孩誕生了。這孩子長大後,將因他特殊的一生及言論,使大數揚名後世,且給人的宗教信念帶來新的動力。在接受割禮時,這孩子獲得雙重的命名,家人叫他掃羅,在官方和學術上,他的正式名字則是保羅。生長於大城市,在這少年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的早年生涯與主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主耶穌生長在高地的小村落,遠離市塵的繁囂。他喜愛在山野間佈道,也常從大自然引喻取譬。保羅生長在繁華的都市,觸目儘是熙攘的街道、熱鬧的市集,接觸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學者、遊客。在耳濡目染之下,這位少年無形中已被塑造成寬廣包容的性格,擅長於從各方面去透視解析人生,也深入了解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人士的思想與生活習慣。對他而言,凡涉及人生的事都不陌生也不奇怪。他熱愛都市生活的繁複擾嚷,也喜歡從其動態的生趣里擷取人生的比喻。他具有純粹的希伯來血統,「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父母雙方的譜系都是純粹的希伯來人,未曾摻雜任何外邦人的血液。他的父親必然是個有地位的貴人,否則不可能取得人人羨慕的羅馬公民權。雖然他不住在巴勒斯丁,卻沒有變成希臘化的猶太人,而和住在聖城的希伯來人一樣正統。也許他是個十分嚴厲的父親,否則他兒子日後不會想到要提醒作父親的不可惹孩子的氣,以免他們喪失了志氣。保羅的母親雖名不見經傳,但必然也和撒母耳、施洗約翰、耶穌的母親一樣賢淑慈柔、教子有方。他也許在保羅幼年即過世,否則他不會對魯孚的母親那麼敬愛,稱他為自己的母親(羅十六13)。在家中他們常用的語言可能是希伯來語,否則保羅不會對希伯來文聖經那麼熟悉,常常引經據典,多方闡釋。在往大馬色的路上,主耶穌也是用希伯來語對他說話。後來在耶路撒冷營樓的台階上,保羅也是用希伯來話向群眾作見證。對他而言,耶路撒冷比雅典或羅馬更美麗;亞伯拉罕、大衛、以賽亞比「伊里亞德」里的英雄更偉大崇高。想到自己屬於披揀選的族裔,是神頭生的兒子,承繼長子的名分、榮耀、永約的應許、服事神的特權、律法的許可權,他的脈膊就興奮地悸動。不管別人在他眼前誇示多高貴的出身與財富,他都覺得自己的祖先更高貴,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從他那一支派,曾產生以色列的第一位君主,而自己的小名就是根據掃羅王命名的。保羅的早年教育是非常宗教化的。「我是法利賽人,也是法利賽人的子孫。」今天在我們看來,「法利賽」等於是驕傲和假冒偽善的同義詞;但是在那個時代,法利賽人代表某些猶太人的高貴傳統,是冷漠逆流的中流砥柱。例如:撒都該人的懷疑論調,既不相信靈的存在,也不信看不見的靈界;法利賽人則堅守死人復活、來生的信仰。從羅馬吹襲來的墮落靡爛的道德風氣,亦瀰漫耶路撒冷;而法利賽人則始終堅持清高的理想及聖潔的生活。他們隨身攜帶的經匣,至少證明他們對聖經的虔信;按時呈上的什一奉獻,則代表他們對律法的順從;他們的禱告也許有賣弄誇示上嫌,但亦足以顯示他們裡面的信心。保羅的父親就是個典型的法利賽人,他的家規充滿強烈、嚴苛的宗教色彩,而少年時的保羅所吸收的也是這些傳統的思想,其生活言行均恪守法利賽人的儀節。他很慶幸自己從小就習練這些宗教的繁文縟節,「第八天受割禮」。從小就與,神的約有分,不像其他改信者到了成年才皈依猶太教。他的外在生活嚴謹。就律法的義而言,他的生活言行是無可指摘的。他自認未曾違反任何道德津或儀節。雖然猶太的律法師在摩西的律法上大作文章,附加許多微未的枝節,衍生了各種詭辯曲解,但保羅總極其嚴謹地策勵自己去鑽研遵守。他認為踏進外邦人的門檻是恥辱的罪;離開市集或街坊,必立刻洗手,以免沾染未受割禮者的污穢。遵照教導,他每周禁食兩次,恪守什一奉獻的規定,嚴守安息日及其他節期的儀式。有一度他曾公然表示:「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天。」這位年輕激進的法利賽人,一心一意要躋身聖徒的地位。他從小就立志要贏得神的恩寵。而從宗教領袖那裡他得知:要達到這目標,惟一的途徑就是遵從拉比的教訓。他決心要攀登險峻的高地,上達荒無人跡的巔峰。也許從一開始他就遭到挫敗,「我真是苦啊!」的哀嘆,可能早在他成為基督徒之前就已迴響在他心中。雖然表而上,他的言行是為人景仰欽佩的楷模,他的心靈卻常在挫折交戰中碎裂損傷。他知道何為美善,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他痛恨自己的動機不單純、意志太薄弱。他在自己身上看到別的眼睛未能察覺的缺陷;他渴望擁有能力活出絕對聖潔的一天。據拉比說,只要有任何一位以色列人能作到這點,就能使彌賽亞立刻降世。保羅天生就是古道熱腸、赤膽忠誠。在米利都為以弗所教會流淚,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傷心欲絕、在書信中感人肺腑的懇求、對朋友的熱誠、深情一一一這些都不是成年後錘練出來的修養,而是從小就已存在的真情至性。他對仁愛慈善的心極端敏感;從他對朋友的念念不忘,卻對父母兄姊的絕口不提,可見在他作某督徒之後,可能曾遭家人多麼絕情的逼迫,甚至斷絕親情手足關係。「我為它已經丟棄萬事]一一一在這話後面隱藏何等沉痛的苦衷啊。激動他去迫害教會的狂熱,很早就在他心中發動了。他曾當眾聲明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事實上,他是比同年齡的猶太人更熱心追求,為祖宗遺下的傳統人發熱心。他對真理的態度絕非不冷不熱,或只作表面工夫,把它當修心養性的必要教育,而是投入最深、最熾烈的感情,矢志追尋的。「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這句話亦適用於保羅。也許在下意識里,他希望藉著大發熱心來彌補自身的缺欠,博得神的喜悅。他從小也許就已熟記申命記第六章第四至九節,及詩篇第一百一十三篇到第一百一十八篇。他的童年大概是這麼度過:五歲開始研讀聖經;六歲被送到附近拉比所辦的學校;十歲開始接受口誦律法的訓練;十三歲接受堅信禮,成為律法之子。雖然希臘哲學當時亦盛行於大數,但保羅可能禁止自己去涉獵,因為當時的猶太人即使亡國,離散異邦,對外邦異教的社會文化始終採取毫不妥協的規避態度。到了十五、六歲,他就被送到耶路撒冷,受更高深的教育,以備將來能成為有學問的拉比。顯然這是出於父親的野心一手安排的。對這位少年而言,這也並不為難,因為他有一位出閣的姊姊住在耶路撒冷,他在迦瑪列門下受教期間,可借宿姊姊家。他後來自敘道:「我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們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在此不容遺漏的是,在保羅接受嚴格宗教教育的同時,他也學了一技之長。猶太人有一句古諺:「不教兒子謀生的技能,等於教他作賊。」每個猶太人都須學一樣職業,通常是和父親一樣的。保羅的家族也許一直從事織黑山羊毛粗布的行業,這種布就是有名的基利家布,質料堅韌耐用,適合作匠人的工作服或帳棚。這門手藝的酬勞微薄,就保羅的情形而言,卻極適合浪跡天涯的生活方式,工具簡單,製作過程亦不複雜,到任何地方都可順手拈來。五十年後囚禁在羅馬監獄的保羅,有許多安靜的時間回憶過往,重估以前認為有利的事情。在他數算早年所珍視的寶貝時,他一一重新標上批註——有損,均是渣滓。「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擁有高貴的門第,敬虔的祖先,身為亞伯拉罕的後裔,繼承有福的應許,並非等閑之特權,可是保羅卻視為有損的。多年藉著絕對的順從權威,及小心翼翼所建立的清高聲望、美名令譽,並非人人可企及的,可是保羅卻視為有損的。以前在他體內悸動、不曾因怠情、因循苟且而冷淡的奔騰熱血,熱心事奉神的宗教情操,是何等難能可貴,如今保羅卻認為有損。他的語氣是沉著審慎的。年輕人也許浮躁輕狂,但說這話的人卻不再年輕,其眉宇閑流露智慧的神采,心胸積累豐富多樣的人生經驗。他雖淪為階下囚,卻有許多時間靜思;有許多機會可衡量比較今昔;過去的困厄與當今的遭遇兩相對照,顯得微不足道;回憶總是美好的,可是保羅卻二度提到他年輕時引以為做的成就、利益,如今均顯得毫無價值。提起栽培他的那些宗教儀文及傳統,他的口氣並不含絲毫的不敬。從小,猶太教是惟一滋養其宗教本能、為他詮釋有關神的一切之媒介。如今他視為不夠完全的信仰,至少曾是他往上爬升的進身階。他不敢忘卻神是聖殿的建築師,他的靈魂曾在教會裒找到蔭庇和皈依;神的聲音亦迴響在先知的豫言中,他的旨意獲得成全。有思想的人絕不貶抑他的啟蒙師,或輕視他的入們書。這些都為他日後的學習奠立堅實的基礎。但即使對這些人們小學心存敬意,他仍不得不慨嘆這些先前以為有益的,其實都是有損的。他下此判語的根據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方面,他發現猶太教的獻祭,藉著一再重複的儀式,固然可使人記得己罪,卻無法將之泯除滌凈;他發現這些外的儀式,不管怎麼一絲不苟地遵行,仍然不能清潔人的良心;他也發現在猶太教里,沒有拯救的能力,或更新堅固靈魂的活泉。就另一方面而言,他卻找到更佳美的東西。就像年輕的藝術家,帶著凌雲壯志離開家園,在親友鄰人的羨慕眼光中昂首闊步地奔向錦繡前程。鄉人均視他為稟賦非凡的才俊,他自己也自視甚高,豫估自己在奪標的競賽中是個成功的競爭者。他懷著滿腔抱負遠赴巴黎、米蘭、羅馬,但月復一月,他的自信心漸漸受到挫傷。在名家們下習藝多年,回到家鄉,展開以前習作的成品,卻厭惡地立刻合上。這那算得上是藝術品呢?先前以為是傑作,如今在經過一番閱歷,重新再評估,卻顯得多麽幼稚粗陋。保羅遇見耶穌後的價值觀也有截然的改變。在屬天異象的榮光照耀下,萬事都顯得蒼白。獲得耶穌基督這至寶,以前吸引他的功名都變得無謂。與基督所成就之功相較下,他個人的努力完全徒然。如今他能擺脫屬律法的自義,靠著對基督的信,得以在神面前稱義,是何等大的釋放。以前他一直試圖靠克己自製、發奮圖強來達到神那無限聖潔的標準,卻屢屢挫敗;如今放下個人的掙扎,只單純信靠基督,卻得著基督藉順服以至於死所成就的義。在承認自己無法行出所願意的善,讓老我與基督同死之後,他體嘗到主復活的大能。他渴盼一天天更像基督一一一滿心感謝地放棄自己的努力,並視先前的利益為渣滓,為要贏得基督,及他所成就的一切恩惠。昏昧的靈魂忽然驚醒,發現自己在最重要的事上居然犯了這麼大的錯誤,險些就錯失了人生最深的意義;以前自定的修身之法,辛苦錘練的性格架構,如今卻發現全然是草木禾秕;多年來經營建造的工程,到頭來卻發現根基不穩,每塊磚石都必須拆毀一一一這是何等可怕的經驗,足以讓一個正值盛年的人癱瘓倒地,三天三夜頭昏目眩、目瞪口呆。如果到了晚年才大徹大悟,就將懊悔莫及;萬一到了離世以後才發覺真象,那就絕望可悲、萬劫不復了。要知道自己是對或錯,只有一種試驗方法,就是我們對耶穌基督的態度。如果我們的屬靈生活只是在主的外圍兜圈子一一即使是鑽研基督教教義、為主服事、或專註聖潔生活的原則—一終究會讓我們失望落空。相反的,主若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小管我們的信心如何輕弱,只要肯仰望他;認真追求認識主復活的大能、願意與主一同受苦;以認識基督為至寶,而視萬事為有損的一一一我們就能在生命的奧秘中,持守平安的心,也不懼怕白色大寶座的崇高要求了。保羅 從母腹里分別出來加拉太書一15長人成人之後,保羅揚棄許多幼稚的事情;但仍然有些是拋不掉,也無須丟棄的,因為那些都是神豫先安排,作他日後事奉的豫備條件。在襁褓中,神的旨意就已為他擬定人生的藍圖。就像耶利米一樣,神的話也臨到他:「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保羅在加拉太書里,似乎也覺察到這方面的使命:[那把我從母腹里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神在每個人身上都擬定了計劃;肯完全順從的人,神必知道。不攔阻神施行其計劃的人是有福的。仔細研究保羅的一生,看神如何安排其早期的遭遇和環境,是十分有趣的。每一根線都牽連到最後完成的圖案;每一項裝備都經得起日後的考驗。未來的使徒保羅須深入研習猶太律法。這裡的「律法」,不單指狹義的道德規條或獻祭的儀文,還包括猶太拉比對摩西五經所載律法的詳細註解及添加的繁文縟節,例如什麼肉不可吃、飲食的注意事項、種種的禮儀、潔凈之道、隧飾的長度、條數、酒如何過濾以免有死蒼蠅掉進裡面、什一奉獻該納的薄荷莖和花、準確丈量行程,以免超出安息日規定的合法行路哩數。德高望重的拉比往往整個星期都在思考如何守下一個安息日才妥當合宜。這套律法的枷鎖沉喧得無人能忍受一一一甚至連彼得也說他們及他們的祖先都無法承擔得起這個重負一一除非他和保羅一樣,「按著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路德馬丁在羅馬天主教的薰陶之下成長,他了解整個天主教體系的無能,無法平撫人的良心,帶給人平安。所以他走出這條死胡同之後,也能指引他人逃生之路。同樣的,大數的掃羅也必須親身經歷其中的窘境,才能清晰闡釋在基督里蒙釋放、得自由的真義。他須熟讀希伯來文聖經,以便日後旁徵博引。猶太人在宗教或日常生活上每遇到什麼問題,就必查證聖經。任何演說者若不能引用聖經的話來支持補充他的論點,就無法引起猶太會眾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遇有興訟作證的糾紛,也必須求助於律法師,以期證詞能合乎聖經。最重要的,他將來還必須證明:基督教並沒有摧殘舊律法,反倒成全『。原先保羅所以那麼恨惡基督教,就因為表面上它似乎違反、否定舊約豫言的明顯意義。他及其他猶太教信徒都無法接受一個受苦、被羞辱、受死的彌賽亞,除非他們可以在摩西五經、先知書、律法里找到真憑實據。如果你問猶太人這個問題:「彌賽亞豈不當先受難,再進入榮耀里嗎?」他們必毫不遲疑地回答說:不。並要求你請一位博學多聞、善於解經的拉比,列舉舊約聖經凡提到彌賽亞的經文,向他們證明彌賽亞是否必要受苦。保羅在迦瑪列門下受教的期間,就已具備這方面的資格。整個課程只用一本教科書,就是聖經。每天他所研讀的,就是各個拉比的釋經學,並仔細推敲每句話、每行字、每個字母的含意。保羅對古文的熟稔博學,是不容置疑的。舊約聖經的每段論述,他都耳熟能詳。這片園地他已耕犁了數百次,其收穫全收藏在他的記憶里。他的書信中有些片段,其實就是層層引用舊約的論點。他的論證也是根據聖經演繹,遇到須要引喻取譬的時候,他不像主耶穌能取材大自然,而往往以舊約的事迹、敘述作藍本。仗著這方面的造詣,他可以放膽走進每間猶太會堂,把活的信仰帶給許多誠懇篤實的猶太人,就像他在庇咽亞的猶太會堂,受到熱烈的歡迎一樣。他須要有寬廣、開放的眼光。猶太人的排外、偏狹,在外邦人和猶太人中築起隔離的牆。猶太人連撒瑪利亞人都規避,更何況是那些被比作蹲伏在選民餐桌下的狗的那些外邦人呢!且聽猶太律法師的典型論調:「如果外邦人落水快淹死,猶太人不可去救他。雖然經上說不可流鄰舍的血,但外邦人不是我們的鄰舍。」使徒當中,有大多數的人都受這種民族優越感的影響。雖然他們都經主塑造,仍然很難突破從小即習染的偏見。理論上,他們也承認猶太人與外邦人在神的眼光中是地位平等的,但實際上他們還是在猶太基督徒及好牧人所召聚的其他羊群間劃清了界線。彼得是在看見屬天的異象之後,才不得不勉強走進外邦人的屋子,與未受割禮的人一同進食。等榮耀的異象逐漸褪色,又聽到從雅各那裡來的人到了,就找個藉口,縮回到原來的民族優越感中。顯然,在這些使徒之外,還需要有一位真正有膽識的人,敢堅持所有憑信得救的人,都絕對平等,同是建造教會及神殿的石頭。在神的命定下,這位未來外邦人的使徒,正具備了這個條件,他具有寬廣的胸襟。保羅是個純粹的希伯來人,若非如此,他無法影響猶太人,走進他們的會堂。他曾長年在當時極受敬重的律法師迦瑪列們下受教。這位大師不僅學問精深博大,而且具有寬廣的襟懷。使徒行傳有一段記載,描述他是「眾百姓所敬重的」(徒五34)。他甚至容許並提倡研讀希臘文學。從他在公會中的那段見證,我們可洞見他的心胸是何等寬闊,合乎人性,肯讓神的旨意凌駑狹隘的教義傳統之上,凡事追求真理的引導。這個十分聖潔的教法師,一方面篤信猶太百姓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又能從文化、人性的寬廣角度來看所有的問題。保羅受這位賢德尊師的影響必定十分深遠。迦瑪列的胸襟及眼界在這顆年輕、可塑性極強的心田裡,播下好種,日後在基督教的和煦陽光照耀下,茁長成熟,而能說出如下的豪語:「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里都成為一了。」未來的這位使徒須對周遭的世界有廣泛的知識。作一個得人的宣教士,必須先對人有深刻的認識。要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為要得著一些人,他就得熟悉他們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思想、人生觀。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可能像保羅一樣調整自己去順應文明的希臘人、實際的羅馬人、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羅馬巡撫非斯都、猶太王亞基帕、奴隸阿尼西母、及他的主人腓利門。保羅生長在繁榮的商業都市一大數,從各地各方來的商賈沿著西德奴斯河而上,到此地經商貿易。碼頭、澡堂、柱廊、市場,到處可看到穿不同服飾、說不同方言的外地人。在耳濡目染下,這少年的心胸不知不覺地拓寬,能包容大世界的千羅萬象。赴耶路撒冷進修受訓期滿,保羅必然又返回家鄉大數去,因此錯過聽施洗約翰在約但河谷傳道的機會,沒有能目睹他忠心事奉以至於死的經過,不然他不會在他事奉中、書信里,從來不提及施洗約翰的事。同樣的,他可能也未及親見拿撒勒人耶穌的福音事工及受死、釘十字架的始末,也不了解初期教會建立的情形。在這段空檔,他可能結婚成家,否則他後來不可能在公會中佔一席之地;一方面以織帳棚為業,一方面在當地的猶太會堂擔任教法師的聖職,或者他會為吸收改教考,而飄洋過海、遠赴他鄉,廣傳猶大教的信息。想像這七、八年的歲月對這位年輕法利賽人的意義。在這段期間,他可能禁戒自己完全不接觸周遭的生活體系嗎?在當時的異教社會,流行一種追求至善的人生哲學,他會不會有機會和其提倡者辯論一番呢?此外,拜偶像的風氣鼎盛,特別是敬拜巴力,保羅會不會和其狂熱信徒理論,企圖說服他們:凡人手所造的都不可能是神?當時追逐聲色肉慾的墮落道德風氣也十分盛行,他看在眼裡,會不會以之和猶太教的嚴謹虔敬相對比呢?在周遊各地時,他那敏銳的眼目也必密切地觀察看異教社會文化的每一層面。羅馬書第一章及哥林多前書所描繪的敗壞污穢的異教風俗,必然是出自一個親眼目睹的作者所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又請看他在以弗所書的這段諄諄教誨是出於何等深刻的感悟:「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弗四17一19)他也須具備大旅行家的先決條件,就是:語言能力、安全的保障、謀生的能力。語言能力:當時世界通用的語言是希臘文。保羅的希臘文比希伯來文還精通。每當引用聖經,他習慣用希臘文版本。他也能說一口流利優雅的希臘語,否則他無法吸引雅典那些博學哲士的注意力。安全的保障:當時大半個世界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各地都設有羅馬巡撫,羅馬的禮俗、幣制、官員遍布各大城市。身為羅馬公民,到那裡都享受特權和禮遇。未經審判,他不能挨杖刑,否則的話,該地的官員就會被免職或甚至喪命。他可要求上訴該撒大帝,也准許在羅馬法官面前為自己申訴。耶路撒冷的千夫長花費許多銀錢才入了羅馬公民籍,保羅卻生來就是個自由人!保羅的祖先原定居在大數,大數也是羅馬的殖民區,而猶太人常被視為最佳的殖民家,勤勉刻苦,保羅自然也承襲這項尊榮。謀生的能力:保羅在這方面也毫無問題。無論到那裡,都不乏山羊毛,也到處有粗羊毛布的市場需要。而織布這們手藝,他從小就駕輕就熟了。從以上這些裝備,我們可以明顯著出神的旨意從一開始就在動工,依照他的計劃策動萬事互相效力,使保羅成為合用的器皿。保羅的例子其實也適用於我們每個人。神為我們的生命已定好了純全的計劃。智慧、慈愛的天父正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除非我們愚頑不靈、耽溺罪中、自找愁煩,否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有意義且必須的。神的兒女啊,信靠它吧!他要引導你步上一條通往天城的正道。等安抵永恆的城樓,再回顧所來之路,你將不得不承認:神所成就的萬事至美至善。保羅 殉道者司提反使徒行傳二十二20神引介其忠僕為世人所知的方式,往往因人而異。在有些情況下,他們是如旭日緩緩上升,到了正午大放異彩。另有些人卻如黑夜的電光一閃,稍縱即逝。就像某些發聾振隕的先知人物,神託付他一道信息,化成一股猛勁、不可抗拒的威力,刺扎人心,像以利亞、施洗約翰、司提反都是屬於後者。關於司提反的出身,我們所知甚少。我們可以確定他是個希臘化的猶太人,曾與主耶穌有個人的交往。至於他的父母是誰、其出生地及教育、背景,我們就無從得知。聖經只記載他在短短一日中的一段見證一一一那是他在世的最後一日,而那段話即是他為自己的生命信仰所作的辯護。他令我們想起一片雲彩,在陰鬱午後的灰色天空中,並不顯得突出,事實上,根本難以辨識它的存在。可是就在夕陽墜落西山的一霎時,其餘暉映照在這朵不出色的雲彩之上,霎時間,它變得金碧輝煌,多麼燦爛、美麗!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般奪目!可是這片光華只停駐少時,就消失黯淡了!司提反抓到離世之主的一束榮光,反映出來,變成與主一樣的榮形:「在公會裡坐著的人,都定睛看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司提反的生和死,我們當然有興趣,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對使徒保羅之個性、思想及行為的影響。這位改變歷史的大使徒,將把教會第一位執事及殉道者身上最短暫、最高貴的片段,化為永恆、常存的屬靈產業。一、孕育司提反這樣代表人物的背後運動,值得我們注意一一它在年輕的掃羅身上有一些投影。在當時的耶路撒冷翻騰的風潮中,融匯了三條思想的主流。第一就是迦瑪列、大數的掃羅,及其他文士所代表的法利賽派。他們的共同特性是:極端的虔誠、保守,重視祖先的遺傳、禮儀、律法和聖殿。他們深以亞伯拉罕的子孫自豪,以有分於神的約感到榮幸,而割禮即是看得見的印記。他們所謹守遵行的律法,正是神在西乃山向摩西昭示的。在此之上,還有博學的拉比附加了無數瑣碎、詳細的規矩,他們也毫不置疑地服從。至於聖殿,則是整個民族生命的重心。他們只認定一個祭壇、大祭司、聖所。雖然聖殿成了藏污納垢的賊窩,他們卻認為無傷大雅。就像耶利米時代的猶太人一樣,他們極端偏狹、自義、善於詭辯、武斷、狂熱、驕傲。視選民的特權為安全的保障,卻抗拒先知的勸戒呼籲;篤信猶大教傳統的功效,卻對個人的行為修養滿不在乎——這就是當時正統、保守的猶太人的寫照。第二主流則是猶太的基督教會,以主的使徒為代表。他們沒有口才,學問涵養也不深,更不懂如何建立新宗教的組織體系。他們從來不敢奢想有一天他們所傳揚的真理會取代猶太教,且獨立於他們所熟悉的傳統體系之外。主耶穌為他們立了榜樣,謹守遵行猶大的儀節規矩,他們不僅效法,也以此教導跟隨者。他們仍在會堂聚會,遵守禱告的時辰,按時到聖殿敬拜,給兒孫行割禮。若非司提反的辯解及枰擊,他們可能只是猶太的另一新宗派。只是因相信拿撒勒人耶穌是彌賽亞,有別於其他宗派罷了。最後,就是希臘化猶太人的改信者。使徒行傳第六章第一節特別提到說希臘話的猶太人。第九節又提及他們所參加聚會的各處會堂——此派以司提反作代表。希臘化猶太人的起源可追溯到猶太人亡國被擄的時期,從此他們分散各地,同時也把猶太人的思想散布世界各方。後來與尼希米及以斯拉重返聖城的,只是一小部分的猶太人,大多數仍選擇留在外邦。他們慢慢遷徙擴散,足跡遍布小亞西亞,或在海岸城市經商,或在高地放牧,所到之處必建立猶太會堂。後來在埃及各大城,特別是亞歷山太,希臘繁榮的商港,羅馬帝國的大都會,處處著得見這些容貌及風俗特殊的外地人。他們每到一地,就賣力工作,在極短時間內,即積聚大筆財富。久而久之,他們也受外邦文化浸染。耶路撒冷及猶大地的猶大人對異教抱著敵視遠避的態度,劃地自限,故步自封,變得越來越傲慢、自大、偏狹、苛刻。反觀那些痕迹天涯的猶太人,則變得越來越自由、開放、世俗主義化。他們逐漸淡忘希伯來母語,改習希臘文。讀的聖經也是七十譯本希臘文版;他們的子孫逐漸吸收希臘文化及哲學觀,學會從整個人類歷史去尋索神的旨意。雖然他們的祖先得天獨厚,但神並不因此就不在各地留置一些見證人。雖然被迫遠離聖城,在某些特別重大的節日,他們也千里迢迢跋涉返鄉,參加聖殿的敬拜儀式。他們藉著光大當地的會堂來彌補這樣的缺憾。雖身處異鄉,他們仍堅持猶太的傳統,照樣謹守安息日,定期敬拜,研讀律法書。他們也接納渴慕的外邦人,並不加以排斥。這些豁達、包容力強的猶太人,在外地闖出一番事業,到了老年勾起落葉歸根的鄉愁。許多人就返回家園,定居耶路撒冷。他們所聚集的會堂件並就以原先的旅居之地命名,如:古利奈、亞力山太、基利家、亞西亞等。有趣的是,基利家的主要大城就是大數。保羅在外飄泊數年之後,定居在耶路撒冷。也許當地的猶太領袖很快就注意到這位年輕人的稟賦出眾,又熱心事奉,就選召他加入反基督教的行列。為了加重他的權柄,公會還給他一份聖職,受祭司差派去捉拿耶穌的跟隨者(徒二十六10)。保羅對這批「道」的隨從——使徒最初的稱呼一一第一印象就十分惡劣,認為他們是一群顛狂無知之徒,才會相信被釘的拿撒勒人是猶太人引頸期待的彌賽亞,而且死後還復活了。所以他就毫不遲疑地大肆逼迫基督徒。當時司提反剛被選任初期教會的執事,他對使徒五年來的保守、膽怯態度感到不滿,而在教會開始扮演激進的角色。二、司提反的見證。他在耶路撒冷各會堂,特別是基利家的見證,充滿智慧和能力,雖然表面上他的這番自我辯護,只不過把猶太人過去的歷史複述一遍,卻句句叩動聽者的心弦。這是一篇絕佳的證道,是人第一次透過基督的亮光去看神帶領以色列人的故事;是新約對舊約的最早一篇評論;是希伯來書的片段初稿;也提示其聽眾如何研讀摩西律法的深奧含意。歷代以來向世人甚至向使徒們隱藏的奧秘,這位希臘化猶太基督徒卻窺見其堂奧。他是第一個眼睛被開啟的人,看見舊約已漸漸老化,幾近褪逝,須由一個更美的盼望所取代,以引領人們更親近神。我們可以想像在基利家猶太會堂中,保羅和司提反這兩個旗鼓相當的真理劂士,如何激烈地辯論。兩人的立場看似對立,但將來卻顯示他倆的看法是多麼一致。兩人都通曉聖經、擅於辯才、性格剛直、篤信神聖的傳統;不同的只是:一個被帕子蒙住了眼睛,一個卻看見天開了,坐在神右邊的人子親自向他顯現。就像大部分初次傳講真理的人之經歷,司提反傳講真理也受到強烈的誤解。從公會刻意去找假證人誣告他,就可看出他在猶太人當中招惹了多大的反感。他們指控他謗誹摩西,蹭踐聖所和律法,聲稱拿撒勒人要拆毀聖殿,改變摩西所定的規條。當我們遂段討論其論點時,就可明白何以他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掃羅必歌頌聖殿的榮耀,堅持這才是敬拜耶和華的地方。但司提反卻強調任何聖潔的心靈都可在心靈的殿中敬拜神;古時神對亞伯拉罕及列祖說話,當時並無聖殿存在;大衛王也不敢擅自建殿;所羅門王在聖殿落成的獻禮上亦聲明: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掃羅堅持割禮的必要性;可是司提反卻辯駁它不是絕對重要的,因為早在割禮成為律令之前,神就已賜應許給亞伯拉罕了。掃羅否認耶穌是神差遣的救主,因為以色列的牧人及領袖都不認識他。司提反則答辯這現象並沒什麼希奇,以前約瑟遭兄長嫉妒被賣到埃及,摩西也三次被同胞排斥,「那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掃羅認為所有的先知均豫言彌賽亞要在榮耀中降臨。司提反研究摩西、先知及詩篇的豫言,證明基督須先受苦。掃羅認定沒有任何人可取代摩西;司提反卻引用摩西自己的話說:神將興起一位比他更偉大的先知。司提反至虔至敬地篤信這些事情。他提到榮耀的神、偉大的先祖、在西乃山曉諭摩西的天使、及聖經的豫言。但不可否認的,他也清楚看見拿撒勒人耶穌要改變摩西所傳下來的律法,將帶領教會更深入真理靈意的異象。他萬萬沒想到他這番話就如一粒小種子,落入他對手的心田,有一天將開花結果,在普世的禾場上產生千百倍、甚至千萬倍的子粒。一棵植物也許只綻放一朵白花,其吹落的種子卻將繼續延續它的生命,在年年的春天均綻放蓓蕾,裝飾大地。但是當時在基利家猶太會堂內的這場唇槍舌劍的辯論,卻高潮迭起,難分高下。一邊高舉古傳統權威,另一邊則強調個人的責任。一邊談律法的約束力;另一邊則提倡心靈的自由。一邊推崇祭司及教會的形式儀文;另一邊則重視靈的教誨和神的引導。一邊顯露頑固傲慢的優越感;另一邊則流露謙卑和自知之明。一邊為靈魂捆上枷鎖;另一邊卻敞開天門。這場激辯其實是歷代教會論戰的縮影一一形式與靈、假虔誠與心靈誠信之間永無休止的對峙。三、司提反的殉道。我們對司提反的生平所知甚少。就如前面提及的,他可能原先就認識耶穌,所以在看見天上的異象時,一眼就認出那是榮耀復活的主。可能在主出來傳道的後期,司提反曾跟隨過它,至少他毫不遲疑地形容主是「那義者」,足以證明他曾有充分的機會觀察、斷定他的純全無偽。他必然也親眼目睹主的死;因主死的榮形即塑造他自己臨終前最後幾個小時從容不迫、慷慨赴義的形像:他是何等溫順地背負他的十字架;以真誠的慈悲為謀害他的人禱告;在殘暴的行刑示眾中仍鎮靜沉著,滿有平安;在死的一霎時,找到生命之門一—這幾道榮光都是他在主的十字架所瞥見的反影。這一幕也深深影響保羅:殉道者臉上的榮光;仰望天上異象的神情;他所講的那番話;他的忍耐及饒恕的慈心;眾人用石頭把他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他卻安詳地睡了一一這一切叫他永遠難忘。許多年之後,當地自己也面臨類似的仇恨場合時,他追憶為主殉道的司提反,而能坦然視跟隨他的腳蹤為莫大的光榮。後來他的許多動人的見證,也都仿效那段永誌不忘之見證的模式。不僅司提反所提示的申申基督國度屬靈的一面一一一深深影響他日後的教導和服事內涵,司提反那剛正、慈柔、高貴的操守人格所煥發的榮光也深深嵌人他的靈性里,以後在他遭遇困苦、患難、匱乏、逼迫、混亂時,也同樣綻放無限忍耐、聖潔、恩慈、謙和、仁愛,及對聖靈的順從。因為聖徒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肯為主舍了,教會的見證才突破一線生機。殉道者的血是教會擴展的種子。花被摧殘,卻促使它的花粉得以廣傳遠播。逼迫者被他所逼迫之人的忍耐所征服。作見證害死司提反的人把衣服脫下,丟在掃羅的跟前,這少年日後卻要披上為主殉道之先知的聖袍,步其後塵,走完他未完成的路。保羅 天上來的光使徒行傳二十六13如果一件事的重要性,可依它在聖經里的敘述篇幅來衡量的話,那麼復活的主如何改變大數掃羅的記載,可說在新約佔第二位。它總共出現三次一一一先是路加托載在使徒行傳里,後來保羅在書信中又自述了二次一一一內容之詳盡、所佔篇幅之大,僅次於有關主受難的敘述。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使徒保羅在初期教會之建立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方面也因為他的改變是復活的主一手造成的。主親自向他顯現,就像他在復活後的四十天多次顯現一般真實。這不像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所見的異象,也不是夢一樣的幻覺、稍縱即逝的想像,而是復活的主具體的顯現,像當日他贏得多馬的信心一樣地不容置疑,千真萬確。當面遇見主這件真實的經歷,成了保羅後半生最深的信念之一,使他和從起初即跟隨主,直到他被接升天的其他使徒一樣,曾親眼見到主復活的榮形。他曾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我不是使徒麽?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麽?」(林前九1)。後來在數算主復活後多次的顯現,他也把在大馬色路上的親身經歷附加上去:「未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十五8)。亞拿尼亞後來也對躺在暗室,如斷翼之鷹集一般軟弱眼瞎的保羅說類似的話:「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六天以前,他受大祭司之命,帶了幾名隨從離開耶路撒冷,準備到大馬色去拘捕更多的基督徒。那段日子,他整天忙著挨家挨戶去搜察,逮捕基督徒,予以下監,施以酷刑,甚至處死,忙得沒有時間思想。這次的旅途是漫長而孤寂的。日頭當空,行路艱辛,但責任感重的他,卻馬不停蹄地兼程趕路。不知走了多少時辰,這隊人馬已走下荒煙漫草的石徑,進入橄欖樹叢。突然間,大馬色城已遙遙在望。城郊一抹翠綠。在白色高塔及有陽台的屋宇間,點綴著綠色的庭園、果林、矮樹叢。顯然目的地已在望,再過一兩小時,他就要穿過城們,步上名叫「直街」的大道,把大祭司的文告交給當地的執政者,然後著手展開拘捕的工作。就在這一霎時,天上突然放射強烈光芒一——比敘利亞正午的烈日還明亮一一四面照著他;同時他還聽見一個聲音,用熟悉的亞蘭文叫著他的名字,隨行的人在驚愕中卻什麼也聽不懂(徒二十六14)。無疑的,這榮光是直接從復活升天的救主臉上發出的。類似的榮光也出現在主登山變像的時候,他的容貌如陽光奪目,衣裳亦潔白髮光,連周遭的雲彩都染上金黃。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上也看到同樣榮耀的異象。但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見的,可能比這還強烈好幾倍。在這榮耀無比的異象中,保羅同時看見許多事情,就如閃電划過深淵,照亮了許多以前向他隱藏的奧秘。在那榮光中,他突然頓悟基督教會的真理。以前他所以對基督教會覺得反感,倒不是拿撒勒人耶穌被釘十字架。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他反倒會尊敬他:他那無瑕無疵的生命;有關靈與合一的教訓;相信死人復活的可能性;揭發虛假邪惡的勇氣一一一這一切高超卓絕的特質,令他欽佩。但令他無法忍受的是:他竟以彌賽亞自居,而他的門徒也指控猶太人謀害了他們期待已久的萬王之王。要他信服這點,除非他能親眼看見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並確定他就是那被釘死十字架、已埋葬的一位;親耳聽見他說話;親眼目睹他的神奇大能,這樣他的疑慮才會完全化解,和其他的門徒一樣,心服口服地稱他:「我的主,我的神!」他確實見到這榮耀的啟示,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既不是作夢,也非幻覺。他是個十分理智的人,不會把扭轉他一生的關鍵建立在薄弱的基礎上。不,正如巴拿巴後來向其他使徒說明「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地說話,」這是他永誌不忘的親身經歷。他發現他的生命有了新的目標和意義,他必須建立這一度被他視為異端的信仰。在榮耀的大光中,他看見神至高的啟示。從奇妙的大自然,人可以看見神部分的作為:按時運轉的星宿;一望無垠的汪洋大海;朝夕變幻的雲彩;四季成熟的蔬果。從起初,神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人飲食飽足,滿心喜樂。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因此,神的永能和神性藉著所造之物已顯明出來。然而保羅所見到的啟示大光,使大自然的奇妙都黯然失色。神還給以色列人進一步的啟示。照在摩西臉上的榮光,代表神向選民顯示自己。那光是那麼榮耀,以色列百姓無法定睛正視摩西的面龐,最後他不得不以帕子蒙臉。而這帕子也象徵以色列人對賜給他們的偉大啟示盲目無知。然而神在耶穌身上的榮光,卻是遠勝先前任何一次的啟示。先前的是文字,如今是靈的顯現;先前是處理死的事,如今則關係到生命;先前的是短暫即逝,如今是永恆,神愛的終極顯現。再沒有任何神的榮顯可以勝過耶穌臉上的榮光。這榮光從天上直射這位迫害基督徒的保羅身上。他在他所逼迫的耶穌臉上著見神的榮光。你想認識神嗎?那麼就從耶穌身上去認識它。人子在世絕少提及個人的意志、工作,表達個人的意見,所以我們對它本人的認識反而少之又少。一切都本於天父,歸於天父。耶穌所說的話都是傳達天父的意旨;他所作的也全是天父的工;罪人透過他得以和神重歸於好,「神在基督里叫世人與自己和好。」除此之外,我們不需要其他的啟示。將來在天上,我們的眼睛也能正視耶穌臉上所反映神的榮光。這光要使日月星辰都昏暗。在啟示的大光中,大數人掃羅看見逼迫基督教會的真正本質。加前所述,這個新教派的早期名稱叫「道路」。這是條極有意義的一一一群單純的人發現一條認識、敬拜神的新路、活路,這道路是被猶太祭司及領袖迫害至死的那位奉獻出來的。年輕的掃羅原先對這「道路」的信奉者嫉惡如仇,恨不得趕盡殺絕,根除盡凈。他除了突擊其聚會場所,還搜查住家,連無辜的婦女都不放過。把一批批馴如綿羊、毫不反抗的男女捆縛、鞭笞、下監、處死,迫使他們說褻瀆主的話。他就像一頭噴火的怪獸,碰見基督徒就威嚇逼迫。等耶路撒冷的教會淪為荒場,基督徒都被掃蕩無存了,他還一不作、二不休,到其他城市去重施故技。此次上大馬色,就肩負同樣的任務,要把「道路」的信徒一網打盡。雖然保羅善良的性情並不適合作這般殘暴的差事,看到那些被逼迫的人痛苦的慘狀必令他於心不忍,但是在狂熱分子的聲援喝采聲中,他身不由己地繼續扮演醜惡的角色。而且他如此大發熱心的動機是:他以為這是他應該盡的宗教職分,是神差派他去滅絕耶穌的信徒。所以越是他的本性所抗拒的事情,在天上的評價也越高。也許這些努力可以將功贖罪,彌補他心裡常意識到的缺憾?也許他勉強克服心中的為難,去佗他所不願作的事,反倒能滌凈過去的罪污?但那時的保羅,就像那些釘主的羅馬兵丁一樣,根本不知道所作的是什麼。「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作的。」就在那大光當頭射下來時,他猛然醒悟:自己以前大發熱心,非但沒有服事神,反而冒犯了神,破壞剷除他兒子以血淚生命換取的成果。逼迫基督徒就等於逼迫神的兒子。每次擊打弱小新生的教會,就等於重新釘刺主的手,以矛刺他的肋旁。他的肢體在被鞭笞所發出的呻吟,就等於其元首在天上的嘆息:「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這個新發現是令他震驚顫慄的,好像連地都裂開了。他所信奉的宗教催逼他去作頂撞神的事;他所迫害的人是神所種愛的。顯然不是他對,他們錯;而是他們對,他錯了。他的大發熱心非但不討神喜悅,反倒令它震怒。啊!這是何等可怕的覺悟!在天上的榮光照耀下,他視為神聖的職責,竟然是抵觸神重大旨意的可怕罪孽!這大光也顯示他的宗教生命是何等殘缺。他一直以為自己已十分努力,過著克己聖潔的生活。公會領袖所指示他該遵行的事,他沒有不服從不遵守的。就律法所規定的,他可算無可指摘,而且他還大發熱心,所作的遠比公會所要求的還多。不過,最近的所行所為卻令他的良心有點惴湍不安;為了壓抑這種感覺,他只有加倍賣力,在逼迫基督徒的事上更不遺餘力。另外有兩件事加深他不安的情緒。一件就是:他覺得猶太教並不能完全滿足他,並沒讓他感受到像摩西或但以理所體驗的神那溫柔的慈愛。而且它似乎也不能遏阻罪永無休止的騷擾。往往他願意行的善,卻作不到;他不願作的惡,他反倒去行。他常常覺得自己是被罪所使喚的奴僕。負荷著擺脫不掉的軛,他常吶喊、哀嘆自己的絕望可悲,可是似乎毫無出路。他表面上還是順從權威,履行瑣碎的儀文規定,而內心總是揮不掉對自己的表現不滿的挫敗感。難道沒有更美善的境界了?在那些耶穌的跟從者身上,卻似乎有更美善的東西。他們默然忍受苦難,毫不頑強鬥狠;其家庭生活的純潔似乎也證實他們的口供;他們垂死的臉龐所煥發安祥的光輝;斷氣之前還不忘為逼迫他們的人禱告。這些在在顯示他們擁有他所缺乏的寶貝。可是他的信仰卻叫他要與如此可親的特性敵對,他是不是信錯了?此外,他還常聽這些基督徒談起他們的夫子,他的慈愛、聖潔,崇高的教訓,提示們徒如何調整內心的鈷砭一一一這些話每次都正觸動他的心弦。他暗自揣測這位拿撒勒人是否真的找到無價的珍寶,尋見有福生命的奧秘。可是他若真是彌賽亞,怎會淪落到這般下場!而且復活之說更是荒謬無稽之至!羅馬的守衛都斷定是門徒趁他們睡著時,把屍體偷走了。這些疑問猜測在見到拿撒勒耶穌高高坐在權能者的右邊,全身迸射比日頭還明亮的榮光的那一霎那,獲得了肯定的解答。以前推動他去逼迫神子的義又算得上是義嗎?它有什麼價值呢?不過是有害、導向死亡的錯覺。他一直自以為無可指摘;但在那大光中卻發覺自己是罪魁禍首,不配被稱作兒子,只要能被視為奴僕的一員就滿心感激了。如今,他也發現良心不安的原因。到目前為止,他都將它歸於因為自己心理的一種病態或憂鬱的情緒,或目睹苦難之慘狀的心理反應,是他必須儘快克服的一項弱點。如今他明白這些掙扎衝突,實在是偉大的牧人手中的剌棒,敦促他歸返正道,導引他肩負他從創世以前即已為他豫備好的使命。當主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用腳踢刺是難的。」這話立刻透露他的身分。主在世時喜歡用比喻對人講道理,如今在天上仍是不改其本色。他將自己比喻作以高價購買一頭小牝牛的農夫,領他回農場去犁田。但這頭牛很頑強,不照主人指示的路線走,卻往別的方向亂闖。主人逼不得已,只好用刺棒在他身側刺了一下,警告他順從主人的意思。掃羅發現自己正是神重價買來的,他已尋思許久,要使他走上他為他安排的路。良心的剌痛就是基於鞭策他順服的目的。這是他前所未曾體會的信仰生活的一面。從今以後,他不再隨己意行,而要遵行神的意旨;不再穿戴自己的義,而要披上神的義;不再拆毀,而要建造;不再反對拿撒勒耶穌,而要負他的軛,背負他的擔子,遵行他的旨意。那光亦啟示了他未來要走的路。從此他要為所見的作見證,並照神的旨意服事他。所求於他的,就是與復活的救主聯合,瞻仰他的榮美,到他的殿去求問,領受主要他傳揚的信息。這就夠了。他順從地問主下一步要他作什麼。主吩咐他起來,進城去,有人會告訴他當作何事。當時他還不知道將來為主的名他要受多少的苦(徒九16),那是主向亞拿尼亞透露的秘密。保羅以後自然會明白。在那明光一閃,及以後三天在猶大家的靜養,保羅悟知了主授予他的使命——他要往外邦及猶太人面前作見證,開啟盲目人的眼,叫人離開黑暗歸向光明,脫離撒但的權勢,歸向神,而得著赦罪之恩,與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這託付塑造了他的一生,縈繞在他的記憶里,也成了他再奮起,建造高貴工程的根基。明白神的旨意,仰望義者,聽他的聲音,成為祖所揀選的器皿,為他作見證,在外邦人和君主,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主名,這些成了他努力向標竿直跑所要贏得的獎賞(徒九15,二十二14),他要以無限的忍耐和信心去達成這目標。他如何能不順從天上來的異象,呼召他去過舍己受苦的生涯?他柔順地讓隨從牽著他的手進入大馬色城;卑恭地聽取亞拿尼亞的指示。他原來的任務是來捉拿基督徒的,如今情勢完全改變了。神的恩惠在他身上是何等豐盛。保羅 基督的內在啟示加拉太書一15-17「一顆最驕傲的心已在我裡面謙卑;蔑視你,與你為敵頑強不馴的意志也被你,我的神,安撫!從此我已屬你所有惟願你的旨意,而非我的,成就;承認你,永生之道,為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生命的主,你的十字架乃是我的標記!」一一一宏恩(w。HOne)這幾句詩行正是使徒保羅的人生縮影。首先,自他出母腹即被分別出來,蒙神選召作福音的宣教士;然後神的恩典臨到,親自呼召他,那聲音-在旁人聽來只是轟隆雷聲,在他耳中卻清晰可聞。接著是我們要探索的三部曲一一基督的啟示;人的同情與幫助;亞拉伯的與世隔絕。而其終極的啟示,就是差派他到外邦人中宣揚基督的福音。掃羅進大馬色城的光景,與他原先所豫期的是多麼不同啊!在六天漫長疲乏的旅程中,他常想像到達目的地時的風光場面來為自己打氣:攜帶大祭司的授權令,受到當地領袖的禮遇,然後著手將拿撒勒的異端斬草除根。但是真的進了大馬色城,迎接他的不是榮耀的場面,卻是驚愕和狼狽。大家都搞不清發生了什麼事。翻身下馬的掃羅站在原地不動,無助地伸手讓人牽扶,避開人的注意和歡迎,他一心只想趕快進入一間密室,好好調理方才令他脫胎換骨的劇烈經歷。這個眼瞎、疲倦、輳弱的人那裡是大家所豫期那神氣高傲的審問者?顫抖、驚愕的保羅,看起來形容憔悴、落魄、快不支倒地的樣子一一然而他的靈魂卻充滿神在耶穌臉上所顯現的榮光。那團向摩西顯現的火花,也在他身上點燃。在那明光一閃之中,他看見神、基督、舊約的啟示,及一生的目標。有意思的是,從他幡然改變的這段記錄,我們可看見他日後教訓的梗概。「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這個悔改相信的人從此與主合而為一,這牽涉到他所傳頭與肢體合一的奇妙教導。「派你作執事、作見證」:這是他常常提到為主作見證的原因。「我差你到外邦人那裡去」:基於此,他常以外邦人的使徒自居。也許在這瞬間,有兩樣啟示閃現過他的心眼:一個就是外邦人要與選民一同分享、繼承福音的特權與恩典;另一個是,要讓所有人都看見從永恆以來即隱藏在神心裡的奧秘一—基督在你我裡面的豐富奧秘、榮耀的盼望一一即使外邦人的內心,也能成為永生真神的居所或殿(弗三;西一)。從使徒行傳第二十六章第十七、十八兩節,我們可看到歌羅西書第一章的縮影。事實上,它是保羅後來講解人稱義成聖的出發點。他的全部信息就圍繞著這兩個中心焦點一罪的赦免,及因著信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在這段塑造期,有三股勢力影響著他:神在他心中動工;與亞拿尼亞的接觸;在孤獨曠野領受的教育。—、神在他心中動工。[施恩召我的神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使徒知道他自己的重大改變,並不完全是肉眼看見主向他顯現的結果;更真實而長久的改變工作,是由心靈的眼睛所透視的慢慢潛移默化。換言之,神叫照在黑暗的亮光,也照在他心裡,讓他明白神在基督里的榮耀。想像這瞎眼的青年,三天三夜獨自在猶大家安靜沉思,所領受的啟示何等豐盛,以至於渾然忘我,茶不思、飯不想,忘掉屬世生活的一切,超越時空,遨遊永恆的靈界之上。這就是保羅那三天的經歷。就像摩西被帶到高山上,神啟示他一幕幕的奧秘,將永世向人所隱藏的真理一點一點向他揭示,好讓他將來能向普世顯揚。在一切的啟示之上,最重要的啟示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乃至高者的兒子,且基督將為人的罪受苦至死,但又復活,叫人出黑暗,歸向光明,罪得赦免,憑著信承受神所賜的聖潔生命。神是萬人的神,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或外邦人,都能蒙受救恩。最重要的是基督藉著聖靈住在他裡面,因此他也住在基督里,如葡萄樹與枝子聯合一體,不可分離。讀者啊,這可是你的經歷?你可知基督住在你裡面?如果你真心相信他,這是毋庸置疑的。「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麽?」也許你對這事實一無所知,那麼就當求神把他愛子啟示在你心裡,讓你知道這奧秘的榮耀是何等豐富。他會將蒙蔽你心靈的幔子裂成兩半,在你心靈深處的至聖所顯示他自己。但有兩樣先決條件須先履行:你必須願意降服自己的意志,讓十字架對付一切;你必須獨自安靜侍立在神面前。神樂意向大數的掃羅啟示這些,他也同樣樂意向你啟示,使他的兒子得榮耀,並使屬他的兒女蒙恩典。求神施恩向你顯明天上的榮光!二、與亞拿尼亞的接觸。神往往差派聖潔、謙卑的人去幫助那剛從桎梏中解脫的靈魂。神在這時呼召單純卑微的亞拿尼亞,去幫助輕弱的掃羅,領他進入完全的安息。我們對亞拿尼亞的生平一無所知,只曉得他是個敬虔守律法、在猶太人中名聲甚好的人。顯然他與主的關係亦十分密切;在主差派他去見掃羅之前,還不懈其煩地給他解釋說明,釋除其疑慮。微小的燭心一旦點著了火,即能使燈塔放出光明。他待掃羅如弟兄。雖然他知道掃羅到大馬色來的目的是什麼,他仍然親切、友好地稱他為:「兄弟掃羅。」這一聲招呼帶給這位剛悔改信主的人何等的溫情!法利賽人從來不彼此稱兄道弟。當這位和善的兄弟站在他身旁,以手撫摸他發熱的額頭時,他深深感到這樣的友愛真是從天上來的啊,神的愛何等長闊高深,我是何等不配的人,會逼迫你至此。如果人的愛都那麼溫柔、強烈,你的愛更是難以計量!他帶給掃羅無價的祝福。首先,經他一按手,掃羅被「榮光」擊瞎的眼睛又重見光明。這個敬虔的人在按手的同時,必然也伴著信心的禱告和仰望,所以也代表聖靈恩膏的降臨、充滿、裝備,以供他將來的事奉。他為掃羅施洗。這是何等寶貴的經歷!一股感情的熱流漲溢他全身,讓他深深體會在死亡的形狀上與主聯合的釋放!許多年之後,這經歷對他仍清新如昨。在羅馬書第六章里,他反覆提到這件事:「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我們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這次受洗是他與過去的生命、法利賽宗派、逼迫基督徒的血污告別、斷絕關係的關鍵。從此他宣誓歸入拿撒勒耶穌的們下。從那一刻起,他開始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基督的十字架及墳墓將他與過去的朋友、雄心、意念隔絕,他必須掉頭他去,面對勞苦、重擔、饑渴、危險、逼迫,天天為主的緣故,被置之死地。除此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他知道罪的根由是人的罪性、老我、肉體的情慾。長久以來,這是他生命的動力。甚至他追求公義、為教會大發熱心,都是本著這強烈、自私的原則。可是從今以後,他希望能向罪死。要得著復活之主所給他的基業,他就得擺脫罪的束縛,讓在基督里的生命取代他肉體的衝動本能。亞拿尼亞可能不了解受洗對這位新弟兄具有那麼深奧的意義。對他而言,這只是順服之舉,滌罪的象徵。這個單純的人從未走過十字架的艱難道路。但他的誠懇幫助,對與十字架之主聯合的新使徒,卻是莫大的安慰。從那時起,他要補滿基督苦難的缺欠。亞拿尼亞所知道的只是主會對他說:「我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三、在孤獨曠野領受的教育。「我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亞拉伯去。」他是不是在前往亞拉伯之前就開始傳道,這點我們無從得知,很可能不是,因為他希望獨自安靜,思想近日來所得的啟示。雖然親切的亞拿尼亞給他許多溫情;與其他使徙交接,也能獲知更多有關主在世教導、行神跡的第一手資料;參加初期教會的活動也必使他的靈得奮興;但此時,他只想單獨親近耶穌,更認識他復活的權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領受天上來的豐盛啟示。三年下來,他所學習的無疑是極廣博精深,以至後來他遇見那些有名的使徒,卻發現他們並未能給他什麼。亞拉伯可能指的是西乃半島,那裡人煙稀少,地形特殊,因摩西、出埃及記、以利亞的史跡而聞名於世。這顆渴慕的靈魂,置身荒涼的山野間,有何樣的感慨啊!摩西在此會與神面對面,那燃燒荊棘的火焰如今則燃燒在他心中,他也與耶穌面對面。神在此向摩西昭示會幕的藍圖,主也將教會的遠景啟示了他。在此摩西會擊磐出水,那磐石就是基督。以利亞會逃亡到這裡的山洞,聽見微小的聲音向地說話,他自己不也聽見同樣的聲音嗎?每天,他餮風宿露,與蒼天星辰、日月雲霞為伴,思想神創世造物的神奇。但那些年中,最重要的課題應該是:從彌賽亞的苦難與受死所提示的亮光,去回顧舊約的始未。主在軟弱的光景下被釘死,如今復活,滿有神的權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如何能符合舊約的豫言呢?世世代代的拉比都豫言這彌賽亞是榮耀得勝的君王呀?他迫不及待地翻查所有有關彌賽亞的經文。當他發現每一段的豫言,都與基督受苦至死,以後進入榮耀的事實不謀而合時,他的心是何等興奮喜樂!又何等遺憾他及他的百姓長久以來卻對聖經明白的啟示盲目不察(林後三)!我們能想像三年後,他再回到大馬色,是何等肯定放膽地宣揚耶穌是神兒子的真理,特別不放過住在當地的猶太人,向他們證明耶穌就是舊約所豫言的彌賽亞。在三年的沉思默想中,他已儲存了以後二十年在各處猶太會堂為真理辯論的根據。他可以如數家珍地引證舊約經文,闡釋彌賽亞必須為世人受苦,並從死里復活,而耶穌就是這位彌賽亞。在曠野的年間,他也漸漸悟知律法及神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的關係。到此之前,他一直是律法之子,處心積慮要履行遵守它的一切要求,卻屢屢掙不脫挫敗及定罪的陰影。如今他在神的啟示下終於明白:他和他的百姓所以未能承受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因為他們不曉得這要憑信心支取,而非藉個人努力去掙得。他覺悟到:神豫先所立的約,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後才立的律法廢掉,叫應許歸於虛空(加三17)。他由摩西的律法追溯亞伯拉罕的應許。從高處他著見律法的限度和暫時性,原是為人的過犯加添上去的,直等到那蒙應許的子孫來到。在這啟示下,他更明白神為何呼召他去服事外邦人,因為這是亞伯拉罕之約的特別應許之一:「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比這一切更深的工夫,是神在他靈魂深處的工作。他驕傲的本能、自信自大的習性一點一點地被磨去,就像神當年在曠野磨練摩西四十年一樣。他不再凡事憑己意行,而甘願作耶穌基督的奴僕,聽憑他的差遣,順從他的指示,遵行他的旨意。幾乎每個偉大的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曠野經驗,在隱匿、苦難、絕望或孤獨中,錘鍊高潔的心靈。主自己也會被領到曠野受試煉。我們也都須到曠野去學功課。保羅 人生目標的浮現使徒行傳二十二17-21觀察一個孩子從襁褓長成有個性的成人,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樣的,著一個新生的靈魂如何經歷一連串的蛻變,而終於肯定人生目標的過程,也是很有意思的。在悔改信主的時候,我們很自然的會問兩個問題:第一,「主啊,你是誰?」第二,「你要我作什麼?」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只要安靜等候,主自會向我們啟示,顯明他自己。不過需待進入永恆時,我們才能完全知道耶穌基督的本體。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們也得仰賴神的啟示,引導我們當行的路徑,指示他為我們擬定的計劃。往往在初獲新生的開始,我們就興沖沖地構思未來想作的大事。考慮個人的志趣、能力、聰明、智慧、出身、環境,我們推測走那一條路比較會成功。但經過幾年的努力,發現往那方向的機會之門卻始終關閉著。我們感到失望、挫折,但仍不灰心,總以為只要耐心持恆,終會克服困難。但是試了又試,那門還是緊閉著。我們氣餒、灰心、絕望。但就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才漸漸覺悟神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他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他為我們另有安排,並早已作了準備,只是我們懵懂不察。在我們年少的時候,我們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等年紀大了,才讓那位牽引,帶我們到沒想到要去的地方。這些歷程在使徒保羅身上也清晰可見。剛開始的時候,保羅覺得自己未來的事奉應該是在自己的百姓中間。他是個希伯來人,屬於選民的純正血統,從小接受的也是猶太教育,又在迦瑪列們下接受嚴格的訓練,這一切不都是為特別的使命豫備的嗎?可是他漸漸要發現主為他安排的是另一條路,他要接受特別的造就及呼召,前往外邦人當中去傳福音,讓萬民都看見神歷代以來隱而未顯的大奧秘。這是他費了一番周折才明白的。起初主雖然已明言宣告要差派他到外邦人中間,但顯然的他當時並不明白將來到底要費多少的時間、精力,在服事那些與神應許之約仍然隔絕的陌生人身上。—、保羅個人的心愿。在西乃曠野飄流的期間,他一心嚮往能儘快把新的領悟與自己的同胞分享。他不是個以色列人嗎?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便雅憫支派的嗎?他豈能對同胞骨肉的需要置若罔聞呢?當然要向猶太人揭示他們所盲目不察的真理一一告訴他們祖先遺傳下來的律法,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成全,且被重新修訂;舊約的豫言均指向基督的受苦與復活;他們當擺脫法利賽人的種種約束及僵化的儀式,追尋基督里的自由一一是難上加難的事,但還有比這更適合他的工作嗎?回到大馬色之後,他立刻在各會堂展開工作。聖經描述道:「掃羅就(原文有「即刻」之意)在各會堂宣傳耶穌,說它是神的兒子。凡聽見的人都驚奇……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初嘗勝利的戰果,必令他振奮不已!神似乎給他極明確的印證!他已可豫期大奮興的遠景,相信有生之日可看見枯骨變成耶和華大軍的盛況。但這憧憬很快就變模糊了。他的言論激怒了他的同胞,猶太人對他深惡痛絕,商議要殺他滅口。他們也買通了管大馬色城的官吏,派巡邏晝夜在城門守候,以免他逃走。幸好他的們徒趁夜間用籮筐把他從城牆縋下去,他才保住一命!但他的心意仍堅定不移,就直接上耶路撒冷去見彼得。門徒都對他畏懼三分,避而不見,若非以前同在迦瑪列們下受教的同窗好友巴拿巴的居間調停,他此行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透過巴拿巴,他終於見到彼得、雅各,也被接納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家(西四10)。接著的十五天,似乎相當蒙福,與門徒同出同入,特別與教會的領袖彼得有美好的交通,從他那裡得知許多有關主耶穌在世傳道、教訓,以至被釘十字架、埋葬、復活、升天的種種細節。彼得不清楚的地方,還有雅各可加以補充,他是耶穌肉身的兄弟,從小一起在同一屋檐下長大,對耶穌的神性卻始終不信,一直到主復活後向他顯現,他才幡然憬悟。從他那裡,保羅探知許多有關耶穌童年的事迹,以及主復活至五旬節聖靈降臨中間所發生的事情。但在這段快樂的日子,掃羅還不忘作主工。他似乎故意避開初期的基督教會,而專門集中在猶太會堂宣揚福音,「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在許多從前他和司提反爭辯的地方,放膽宣講那位殉道者曾闡揚的真理。他知道自己的言論會引起多大的風波,但他擅長辯才,所講的話總是一針見血。過不了多久,猶太人又對他忍無可忍,設法要殺他。不管他遭到多麼冷酷仇恨的待遇,他仍堅持目標。他為自己的同胞手足哀傷沉痛,甚至為了他們的悔改,甘願遭主的咒詛。當他跪在聖殿默禱,聽見主說耶路撒冷不會接受他的見證,他簡直不敢相信,而祈求神打開這扇關閉的門。他必定懇切呼求道:「耶路撒冷不會一直排斥我的話!他終有一天會被我的真誠感動。讓我留在這裡,繼續努力吧!在我所了解的同胞中間作工總比到別的陌生地方有果效啊!」他是個不肯輕易放棄的人。二、關閉的門。大馬色的門向他關閉,隨著迫害的逼近,耶路撒冷的們也快合上了;最後的一幕,我們發現掃羅在聖殿禱告。很可能他是單獨前往,避開人的關注與建議。雖然他才到耶路撒冷沒幾天,但所激起的敵意已威脅到性命安全,他必須好好到神面前尋求指示,到底要何去何從。究竟該留下來,勇敢地抵擋風暴?還是遠走他鄉呢?有的人建議他這樣,有的人又持不同的看法,弄得他困惑不已。因此這一日他悄然來到聖殿,安靜尋思,懇切地禱告,就像詩篇形容的:「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它而來。」主真的向他顯現,「看見主向我說:你趕緊的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猶太人不能領受他的見證,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他的見證里含有太多基督的十字架,這是法利賽人所恨惡的。他們聽說那個木匠之子就是猶太人引頸長盼的彌賽亞,自尊自傲的心已深受剌傷了;再聽他說:要得永生就須舍己,在死的形狀與基督聯合——這更叫他們忍無可忍了。掃羅卻不能接受這道最後通牒,仍堅信耶路撒冷是最適合他的福音工場。但是與神爭辯,企圖扭轉他的旨意來順應自己的心意,乃是莫大的錯誤。「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可對搏弄他的說:你作什麼呢?」一切的爭辯只獲得一個斬釘截鐵的結論:「你去罷,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掃羅奮力想敲開那緊閉的們,與主爭論,想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但主太愛他了,不能屈從他的意思。終有一天他要發現主所豫備的,比自己所設想的要好,他將差派他到更廣大、更有果效的工場。三、開啟的門。耶路撒冷的門徒看他的處境堪憂,就送他到該撒利亞,返回大數。回到家鄉,保羅可能重操織帳棚的舊業,在隱沒中靜候主的差遣。這一等就等了四、五年。在這段期間,他也在鄰裡間為主作見證。但主的吩咐尚待實現。終於有一天,在等候中,他聽見門口有個熟悉的聲音問道:「掃羅住在這裡嗎?」原來是他的同窗好友巴拿巴。二人久別,相聚甚歡。巴拿巴興奮地告訴他神在安提阿的奇妙工作,到處看到神的恩典滿溢,並邀請他一同到這第一個外邦城市去收割成熟的莊稼。巴拿巴「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緊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從以上的例子,我們應當學會完全信靠神,不要心懷疑懼。放膽走下長廊,你會發現神早已領先走在前頭,關了幾扇你可能會誤闖的門,只留下一扇他要你去開啟的門。一旦進去,你會發現展開在眼前的,是遠超過你所求所想的機會。松纜揚帆吧,它要帶你到汪洋大海去探險!保羅 常在基督里誇勝哥林多後書二14-16掃羅退居大數的四、五年間,在等候主差遣的期間,他可能並沒有停止在附近地區為主作見證,很可能他已開始遭受一些迫害與苦難。我們都熟悉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所列舉的那些折磨:多受勞苦、受過重的鞭打、屢次冒死、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三次遇著船難、困在深海一晝夜;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而哥林多後書是寫在他被遂出以弗所之前,因此是發生在使徒行傳未後數章所記載的各種苦難試煉之前。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說,從他開始跟隨主的那一天起,他就與受苦的主一樣,行路坎坷,飽受憎恨、排斥、蔑視、逼迫,為贏取得勝的錦標。這個與主同受苦的心志,必常存他的腦海,特別從哥林多後書的字裡行間,更流露這樣的情懷:「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里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這個比喻,是采自當時最為人熟知的羅馬軍隊凱旋大場面:當某個偉大將軍帥領出徵得勝的軍隊凱歸,在夾道歡呼的市民喝采聲及散放的香氣中,緩緩步上加比多連(CapitolineHill)山丘。走在戰車前的,是成重被擄的君王將領;押在大隊人馬後面的,則是大批擄掠來的奴役及戰利品。喜歡從他所熟知的戎馬、市並生活尋找比喻的保羅,在這喧騰熱鬧的凱旋場面中,看到基督得勝的最佳象徵:地獄與死亡成了手鐐腳銬的俘虜,他的車隊盛載戰利品,迤邐緊隨他戰車後的,是成千上萬他所征服的人,而保羅也置身其中。使徒保羅十分清楚自己在主的凱旋隊伍中的地位。他常常不憚其煩地形容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奴僕」,「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他曾是個罪魁禍首,以火炬、刀劍蹂躪神的羊群,與拿撒勒人耶穌較量,卻不能敵。得勝的主折服了他,奪去他的兵器,以鎖鏈捆綁他,將他俘擄,使他無法掙脫。即使他能掙脫,他亦不願意;即使他願意,他亦是不能。從他在大馬色路上被擊倒在地那一刻起,他就甘心降服,跟著凱旋的主從一城走到另一城,一塊大陸地走到另一塊大陸地。「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里誇勝。」在耶穌基督帥領下的人,常常也分享他的光榮勝利。這是天使與人都爭相圍觀的景象。在被主征服之後,他們也能克敵致勝;在被俘擄之後,他們獲得真正的自由;在世上雖是落後的,在天上的團體卻是居首位的。因此被主征服的靈魂啊,不要氣餒灰心,反倒要喜樂高興,因為你將常在基督里誇勝!基督對其跟隨者的影響也清楚描述出來。保羅換了另一個比喻,形容自己不再為奴隸,而是個蒙釋放的僕人、國民、朋友,捧著馨香的寶貝,到處散發香氣。神透過他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因他而更認識基督;主可敬可佩的性格益發影顯。人們聞到這股馨香之氣,就被吸引,願意親近主。世界更凈化,社會更健全,人們的道德行為也更改善。但願我們也能時刻親近主,習染他的馨香,然後藉著聖潔、智慧、忍耐、仁慈、聖靈、真誠無偽的愛、真理的話、神的權能,再把這馨香之氣散發出來,在我們生活、工作的任何地方,產生一股不可抗拒的影響力。至此他的思路又轉變——使徒保羅想像自己不再是捧著香爐的一雙手,而成了香氣本身。「我們在神面前……都有基督馨香之氣。」換言之,我們的生活言行讓神回想到主耶穌在世時的種種。這就好像神觀察我們每日的生活,在我們身上看見了耶穌,而想起那可貴的生命為神擺上,當作祭物,散發芳香之氣。這是何等大的考驗!你我的生活可散發耶穌的香氣?神在我們的生活言行中可看到耶穌的形影?在我身上是否有討神喜悅的香氣,日日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遵行神的旨意、為榮耀神而受苦、活出他愛子的生命?來到加比多連的山腳下,凱旋的隊伍分散了。有些戰俘被送到地牢,準備被處死。其他的得以保住性命。同樣的香氣環繞著得救的人和滅亡的人。就像日光能融化臘,卻使泥士僵硬;陽光使麻布更白,曬布的人皮膚變黑;對以色列人云彩是光明,對埃及人卻是黑暗一樣,擁有生命的活出更豐盛的生命;沒有生命的更墮落沉淪。在這等人,我們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在那等人,我們卻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大展宏圖之前,大數掃羅隱居在家鄉,就是存著這樣的心志在豫備自己,成為更合神心意的人,等候巴拿巴的來臨。保羅 外邦人的使徒羅馬書十一13掃羅從耶路撒冷回到大數四、五年之久,等候在神面前,使他逐漸清楚神為他一生所定的計劃—一他必須作外邦人的使徒。他初獲新生的時候,天上的聲音即宣告他要奉派到外邦人中間(徒二十六20)。主也告訴亞拿尼亞說掃羅是神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主面前宣揚主名(九15)。在聖殿所見的異象更以主清楚的呼召作結束:「你去罷,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二十二21)。多年來在外邦人麋集的城市作工的經驗,也讓他感受到推動教會往新方向前進的潮流。到那時為止,基督教會的們只向猶太人開啟;從此以後,信心之門也要接納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他自己的話中就帶有這樣的暗示:「我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二十六19一20)。但是真正清楚其使命,還有待一連串的事件逐步向他啟示。一、奉召到安提阿。使徒行傳第十一章以後,敘述的重心已從耶路撒冷的教會,轉移到新興的安提阿教會。安提阿是個美麗、繁華的都市,藉著歐隆提斯(Orontes)河與西方世界的商道相連,而從美索不達米亞及亞拉伯來的駱駝商隊,也把東方世界的商品穿過黎巴嫩的山道運到此地來。所以安提阿市成為新苗世界交會的商業、文化中心,號稱為「東羅馬」,因為羅馬帝國形形色色的文化都可在此城市看到。它在基督教歷史中亦享盛名,只因幾個名不見經傳的使徒,在掃羅的逼迫下,逃離耶路撒冷,而到希臘人當中去傳福音。悔改得救的人即組成了教會,不再墨守猶太教的繁文縟節。而且這批「道」的信徒是最早被冠上「基督徒」的頭銜。這新名稱意謂安提阿的百姓意識到有一新的宗教團體正在成形。第一次宣教差傳就是從安提阿起始的。在使徒時代後期,安提阿亦因偉大的聖徒、殉道的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丟(Ignatius)而聞名於世。安提阿市的人種複雜,但以希臘人居多,因此社會風氣開放自由,文化學術氣息濃厚,藝術、競技、戲劇的活動繁多。整個城市充滿充沛的活力、朝氣,但道德方面則流於淫迭放蕩,很需要生命之泉來滌清其渾濁墮落的泥沼,可是教會的領袖們沒人敢帶頭率先行動。在耶路撒冷的彼得及其他使徒,從哥尼流家發生的奇事,才剛悟知神準備給外邦人悔改蒙恩的機會,不可能立刻采什麼行動。因此就靠幾個希利尼的猶太人,居比路和古利奈人,突破幾世紀來的障礙,開始向安提阿的希利尼人傳講耶穌基督。聖靈大大祝福他們的話,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徒十一19一21)。這新的發展消息傳到耶路撒冷,教會即派巴拿巴一一他本身也是個居比路人一一去視察一番,並回來報告。他的看法是肯定而令人振奮的,認為那毫無疑問的是神恩典的工作,那兒的莊稼眾多而成熟,他去支援了一些日子,又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但是這突然的奮興卻給當地教會帶來極大的困擾和難題。外邦人大批的湧進教會,與猶太人平起平坐,共享聖餐與愛宴,使一些保守的人士大為不滿。單純的巴拿巴面臨這問題也深感棘手,不知如何處理才妥當。猛然間,他想起他的同窗老友掃羅來,記得他好像特別蒙主呼召,從事外邦人的福音工作,也許他能幫忙解決難題。於是巴拿巴前往大數去找掃羅,帶他到安提阿。「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這一年在安提阿事奉的經驗,對掃羅是極重要的關鍵。從巴拿巴的口中,他了解耶路撒冷教會對外邦人福音工作的結論,也聽說彼得見證神在哥尼流家的工作(十一18);他清楚看見聖靈的印證,也從環境的變化發展悟知外邦的信徒也是教會的肢體,同蒙應許的於民。神既不給他們差別待遇,人為什麼要這麼作呢?在這段期間,他的視野開闊了,信心增強了,對神的旨意認識也加深了,他後來要向外邦人傳的福音也在他心中逐漸成形(加二2)。一年的事奉結束,他和巴拿巴返回耶路撒冷,將外邦基督徒捐獻的錢財送去供給有需要的猶太弟兄。此舉證明新舊社會之間並無分歧仇視存在,大家在基督里都合為一體,互相幫補。這次短暫的停留,他可能沒見到其他使徒,因為當時希律王正在耶路撒冷大肆殺戮基督徒(第十二章),他們可能都躲避起來;所以他們把捐項都留在眾長老那裡(十一30)。掃羅的心志已清楚而堅定,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動搖他的決心了。二、被聖靈差遣。保羅和巴拿巴從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教會,他們和其他三位弟兄聚在一起禁食禱告,這在教會歷史上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至於他們為什麼事而聚在一起,我們不甚清楚。有意義的是這三位先知和兩位教師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在禱告的時候,是否心裡都挂念著自己的同胞,希望把福音傳給他們?也許吧。無論如何,那是現代宣教誕生之始。聖靈與他們同在,並吩咐他們差派巴拿巴和保羅出去,至於住那裡去,他會一步步啟示,條件是他們必須願意順服。他們也毫無猶豫或耽延,教會立刻差派他們出去。而此趟旅程將解答長久以來困擾他們的問題。他們先到居比路去,那是巴拿巴的出生地和家鄉。他們走遍全島,在各猶太會堂講道,一直沒什麼結果,直到有一位羅馬官員召見他們,要聽他們講的信息。他一聽就信了。離開居比路,行船至旁非利亞的別加,保羅和稱呼馬可的約翰意見分歧,保羅堅持要離開海岸線,深入到內陸的高地去,希望在大數經小亞西亞往以弗所的商道上建立一連串的教會。如果這條貫通東西世界的福音橋能搭建起來,對基督福音的傳布是一大推動力。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猶太人排斥他們,外邦人卻歡迎他們。事實上,他是迫不得已,被同胞棄絕,才把救恩之光傳給豫言中所謂「地極」的外邦人,如此神的道才能傳遍全地。猶太人挑唆當地的人逼迫保羅和巴拿巴,將他們逐出城外,二人來到以哥念。在那裡遭到類似的待遇,雖然信的人不少,猶太人的態度仍充滿敵意,甚至危及他們的性命。他們只好到呂高尼附近一些外邦城市去傳福音,那兒沒有猶太會堂,福音廣傳,造就訓練了不少使徒。幾乎每到一處,猶太的勢力都是一大攔阻,他們頑固而充滿敵意,反倒那些外邦人都樂於接受信從他們所傳的道。神也藉他們行神跡奇事,證明他的恩道,並為有心尋求的人開了信道的門(徒十四3、27,十五12)。保羅從這種種跡象,默默思索神的旨意,漸漸覺悟以色列人是硬心的,不肯聽神的話,救恩因而臨到外邦人,以激動他們因嫉妒而發憤。他看見原先的枝子彼折下來,由野橄攬枝所取代。盲目的以色列人將繼續冥頑不靈,一直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羅十一8、17、25)。他對同胞的愛仍沒減損,他們仍是他的弟兄、手足,但他必須遵從神的計划行事。這次旅行佈道,最珍貴的經驗,恐怕就是初次與熱心的加拉太人接觸了,在使徒行傳第十四章第二十四節隱約提到保羅路過那個地區。在加拉太書里,保羅清楚提示他見到加拉太的信徒,是在他結束第一次旅行佈道,奉命返耶路撒冷去為自己在外邦人的工作辯解之前(徒十五;加二)。很可能他在加拉太作了短期的停留,是因為他痼疾複發,加上水土不服,身體十分虛弱。在加拉太書中,保羅回憶當時的情景:「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由此可見他受加拉太人愛顧的程度了。保羅在他們中間的工作是十分有果效的,因此也更激勵他持守神給他的神聖呼召,致畢生之力將福音救恩傳給外邦人。三、他的使徒身分為其他使徒所肯定。關於加拉太畫第二章所提到:保羅與巴拿巴再往耶路撒冷,時間發生在什麼時候,有兩種說法。一派認為即是保羅、巴拿巴第一次帶外邦人的捐項回去周濟在耶路撒冷的猶太弟兄;另一派則認為這是另一次的任務,就是他們按眾門徒所定規的,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教會去,見使徒和長老。在斟酌這兩種論證的長短之後,我們認為加拉太書第二章所追述的這件事,即是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所記載的:保羅與巴拿巴奉派從安提阿去到那路撒冷的事。保羅對使徒及猶太人中有名望的人,陳說他在外邦人中所傳福音、是從啟示而來,以免外邦各地的教會,因受從耶路撒冷下去的律法派或假弟兄攪擾,致使自己為主所作的歸於徒然。在多次的交談討論之後,雅各、彼得、約翰逐漸確定這位以前迫害基督徒的掃羅,確實奉神的差遣,從事外邦人的工作,傳免受割禮的福音。特別是彼得,更肯定那差遣他作猶太人之使徒的神,也同樣差遣保羅作外邦人的使徒。這些教會的屬靈領袖都不得不承認保羅的工作大蒙神的賜福,因此也就和他行相交之禮,支持他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自己則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這次保羅更深地肯定那早已在他心中成形的計劃。他知道自己蒙揀選作開荒的先鋒、外邦人的使徒,教導他們信道的真理。他深以這個神聖的職分為榮,也常稱頌神施恩給他這個在使徒中最微不足道的,叫他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雖然他每到一地,總不遺餘力地挽救一些同胞;但他知道自己最高的職責,還是在帶領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信道。他十分清楚是復活的主親手授予他這使徒的職分,因此他在各方面都不遜於那些為首的使徒,凡是使徒能行的神跡、奇事、大能,他都能行(林前九1,十五9;加一1)。因此,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教堂,如今仍矗立在最大的外邦大城中心,經過幾番烽火戰亂,仍帶著基督十字架的漂記一一也是這位外邦人的使徒為主勞苦服事的印記。保羅 十四年前哥林多後書十二2-5從保羅寫這封書信往前推算十四年,就是使徒行傳十三、十四兩章敘事的時間;特別是基督教會歷史上最重要的那一刻——當五個分別代表五個不同國族的人,聚在一起,為世局及自己當負的使命禁食禱告的那一景。路加花了兩章的篇幅描述那次會議的結果;宣教的隊伍如何分裂為二,往不同的地區宣揚福音;以及他們為完成使命所經歷的艱難、困苦與逼迫。而保羅的書信則揭示當事人的內心,讓我們看見那段日子他的心路歷程一一一描述這個屬基督的人,如何被提到三層天去,聽見隱密的言語。路加著重於外表的事件;保羅則把焦點放在內心的世界。路加描述的是保羅這個人的事迹;保羅則強調在基督里的地。路加詳載他所經歷的傷痛、艱辛;保羅所刻劃的卻是這些事件使他更親近基督所帶來的喜樂與振奮。那些憂傷、痛楚實際上是一些添補物,以免他因所得的啟示甚大而心高氣傲。感謝神在聖經里提供了這一體兩面的真象,彼此相輔相成,讓我們更了解責際發生在保羅身上的事情,同時也分享他那出乎意外的平安,難以言宣、滿有榮光的喜樂,及眼所不能見、耳所不能聽聞、人心想像不到的奧秘!一、使徒保羅的自述。保羅提到「一個在基督里的人」。他是在基督里,又是個真情至性的人。真正具有骨氣者,必具備三樣特質一一一決心、毅力和勇氣。決心一一一個人既確定崇高的目標和抱負,就不惜一切代價、不辭一切勞苦、不管別人的議論,不達成目的不干休。使徒保羅正是這樣的人。從安提阿到以哥念,再到路司得、特庇,一路上歷經多少波折阻撓、逼迫傷害,然而猶太人的仇視沒有挫折他、重眾的善變沒有令他心灰意冷,在路司得遭石頭的擊打也沒使他畏怯。他始終持定把福晉傳到基督的名尚未傳揚的地方,讓沒有看見主慈光的人蒙恩,沒有聽見福音的人明白真道。毅力一一一有毅力的人必須能忍受憂傷痛苦,仍堅忍不移,持定目標。保羅正是這樣的人。他毫無怨尤地包容馬可的怯懦、猶太人的無情敵意。在路司得被人打得遍體鱗傷,暈死過去,別人以為他已斷氣,把他拖出城外。等他蘇醒過來,他又再進城去與弟兄們問安,特別關照年輕的提摩太,次日清晨又繼續上路,往呂高尼附近的城市去作他未完成的工作。勇氣印申呆羅是個大無畏的勇土。面對情緒激昂的宗教狂熱分子之叫囂謾罵、威嚴的羅馬總督及地方官吏,他都毫無懼色。而且在使徒言行偏頗時,還大膽地指正他們的錯誤。特別是這次重返聖城,他舍便捷的路不走,毅然繞道重訪他曾傳講過福音的城市,堅固門徒的信心,勸勉他們持守信道,並告訴他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他甘冒艱險,在每一地都停留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在教會成立按立了長老,與他們禁食禱告,把他們交託給神了,才放心離去。這樣有決心、毅力、勇氣的人,成了基督徒之後,並不會喪失這些特質,反而凈化了其腐敗的成分,變得更精鍊純粹。相反的,離開了基督,決心很容易流於頑固,毅力僵化成苦修,勇氣染上宿命論色彩。失去平衡的這些特質反成了人的缺點。而在基督里的人一一不僅指他在基督要的地位,也指他在基督里的情形——卻不會有走極端的危險,其為人的特質反而會注入生龍活虎般的新生命力,並融合羔羊的溫柔和順服,而變得更成熟崇高。二、喜樂的時辰來到。「我認得一個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密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這人我要誇口。」起初我們以為保羅所描述的是別人的經驗,因為他似乎故意區分這個蒙啟示的人和他自己一一一「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輕弱以外,我並不誇口。」但再繼續看下去,保羅說他不願誇口,是怕因自己所得的啟示而自高自大,由此可見他所描述的,實在是他在第一次出外宣教途中,所經歷的一次榮耀異象——是那麼特殊、那麼寶貴、充滿屬天的榮光,以至於過了十四年之後,仍覺歷歷如昨。這樣的經歷也許發生在他極痛苦的時刻。有人猜測他被提到樂園的經驗正好是在路司得遭石擊逼迫的時候。即使有這可能性,他所見、所聽的卻是言語無法形容的。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也有類似的經驗。他也看見天門敞開,也一樣無法以筆墨形容樂園的榮耀景象。事實上,樂園若是言語可描述、人所能想像,那就平凡無奇了。神在人心設定了對永恆無限的嚮往。有時在沉思中,看到彩霞滿天的絢爛,聆聽一曲如泣如訴的琴聲,凝視浪潮退下鵝卵石沙灘的旖旎,欣賞亮麗的春陽撫弄著風信子的嫩綠,你的心房會漲溢著難以言宣的欣喜之情。在這樣的時刻,也許你能體會何以使徒所見的樂園景象是形容不出來的。這樣的瞬間也是稍縱即逝,難以捕捉的。為什麼?免得我們自高自傲,太倚重自己的經驗,推崇它為生活的目標,而不視之為神的印證一一這啟示若被過分強調誇大,神就要收回。我們不能活在經驗中,而當活在基督里,一切美善、有裨益的經驗都從他發出。這經驗我們不能據為私有,免得我們與那些活在幽谷、仍被魔鬼捆綁、騷擾的人完全斷了接觸,與世隔絕。因此這是神智慧的安排,好叫我們不倚重經驗得能力。即使被提升至樂園的滋味是那麼愉悅的享受,神不讓它成為靈力的源頭。因著他的慈悲,神讓人偶爾體嘗其滋味,或附帶一些其他的添加物,好提醒我們是輕弱、無助的,必須倚靠他的恩惠。因此不要奢望樂園的異象會持久,也不要遺憾那珍貴、愉悅的時刻稍縱即逝;如果你從來沒有這種經驗,也無須悵然若失,你仍在基督里,仍被主悅納,與他聯合。無論是喜樂的高境、沮喪的幽谷,都不能使你與神在基督耶穌里的愛隔絕。當學主耶穌,在登山變像之後,能毅然走上十字架的道路,為世人開啟通往樂園的門。三、痛苦的管教。我們無須費太多的篇幅討論在保羅肉身上的剌到底是什麼,因為在此他並沒有清楚指明。我們只知道它是很痛苦的,而且是肉身的病痛,否則他不會為道德上的瑕疵三次求神挪去,而神卻不許。無限智慧的神容許撒但的差役攻擊他的僕人。在第一次出外宣教的旅程上,他遭遇一連串的打擊:遭盜賊、海難、荒山曠野、暴民的危險,再加上這肉身的一根刺。保羅也許有眼疾,從加拉太信徒甘願剜出眼睛給他;他需要一位書記替他筆錄書信;以及他形容自己寫的信字體是何等的大(加六1l),我們可推知這點。如果情形真是這樣,那麼他在庇西底的安提阿一帶,風塵僕僕之跋涉各地,必更叫他加信痛苦,因為這一個地方是高原,風沙特強。他是不是在這次的旅程上,三次求主解除他的痛苦,卻得到主的保證說他的恩典夠他用?「我的恩典夠你用!」雖然朋友離棄、仇敵欺壓、猶太會堂的敵對勢力咄咄逼人、如雨擲下的石頭令人閃避不及、辛苦作工的疲累、心靈的掙扎衝突一直揮之不去,但他的恩典夠用,使他剛強,作比身體無恙時更多的工作一一因為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是否偉大,必須考慮他經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想到使徒保羅一直在肉身的痛楚折磨下殷勤多作主工,就更令我們欽佩嘆服。他沒有因此而絕望,以肉身的輕弱作藉口逃避責任。相反的,他支取主隨時供應的恩惠,藉著神的大能,成就遠超乎他個人的才幹、能力所能企及的大事業。受苦的人哪,不要哀嘆自己的婚姻錯誤、事業不順遂、身體有疾病、口才不便給、無佳形美容,為此而自怨自艾,消沉沮喪,好似這些缺憾使你整個人都殘廢了。神的恩典就在你手邊一一一夠用而充足的一一一而且在人軟弱時最受用不盡。盡量地支取吧,要知道那等候神的人,即使在軟弱中,也比身強體健的人更剛強。保羅 保羅面臨的衝突使徒行傳第十五章;加拉太書第二章亞伯拉罕離開本鄉、本國和父家之後,以色列百姓的故事就已埋下了伏筆。正如先知巴蘭在神的啟示下,就說他們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他們的服飾、儀禮、習俗、宗教規條,與周遭的外族涇渭分明,更加深了他們的孤立。也因為如此,他們能歷經數千年,仍保持並傳遞對神的信仰,成為人類的宗教詩人、先知和教師。分別為聖的法規是這麼嚴格,所以彼得在踏進哥尼流的家門前,還得再三聲明猶太人到外邦人的家是不合例的。即使哥尼流名譽清高、有地位,這麼作仍有損他的名聲。等彼得再回到耶路撒冷,其他堅守割禮的門徒,仍指責他說:「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這些誡命一一有的是摩西設的,有些是後來的拉比、文土附加上去的一一一就像一道牆,把猶太人和外邦人隔離開來。這些限制和障礙,以割禮最具代表性,猶太人將其重要性誇大到近乎荒謬的地步。有一位拉比還表示:若非割禮之故,天堂與人間都不可能存在。另一位拉比則認為割禮和所有的誡命同等重要。外邦人守割禮,遠比遵行摩西的律法,或愛神及愛鄰舍的誡命還重要。猶太人認為其先祖如亞當、挪亞、雅各、約瑟、摩西、巴蘭都在出生即受割禮,後來的偉大先知以利亞更特彆強調重視這默,要求猶太人嚴格遵守。這些繁文縟節在耶路撒冷是牢不可破的,但在外邦城市的猶太人,常常與外邦人經商接觸,自然就比較鬆懈,不那麼拘泥。不過一些基本的規定,如守割禮、不與異族通婚、肉食須經特別處理等,他們還是都須遵守的。因此,可以想見的,基督教所引入的任何革新,必然是出現在遠離耶路撒冷的地方,才不至於立刻被刻板保守的人士加以壓制除滅。所以安提阿成為前進運動的搖籃是不足為奇的,在保羅、巴拿巴的寬容接納之下,外邦人不必受割禮,也能加入基督教會。這是劃時代的一大進展。在此以前,特別是在猶大地,基督徒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派。只要他們仍上聖殿去敬拜,遵守猶太的律例典章,即使他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也是可以容忍的。他們仍可參加愛宴,只要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像敬虔的猶太人,即使向耶穌禱告也無所謂了。如果基督教在各地都是如此,那麼這股清流早就消失於沼澤之間了。不需幾年的工夫,它和猶太教就沒什麼區別了。而猶太教及其令人無法忍受的桎梏枷鎖,在世上仍會獨樹一幟,以純正信仰的惟一代表自居。外邦人將永遠被隔離排斥在信仰的門外,神的國度將遲延降臨,甚至在搖籃中即被扼殺。這一切都因保羅、巴拿巴的開明策略而得以防止。從加拉太書第二章第四及十二節,我們可以瞥見安提阿的信徒在主里是多麼釋放自由。無論受割禮或未受割禮,大家都濟濟一堂,彼此相交,同席共食。甚至到安提阿來訪視的彼得,看到他們美好、單純的團契之誼,都十分驚訝,而毫無拘束地也和他們融在一起,參加他們的愛宴及一般的聚餐。但是在耶路撒冷的保守派人士,聽到這些消息,卻十分不悅,深怕這風氣會普及蔓延,損壞正統的權威,奪取他們的領導權。於是他們差派一批假弟兄到安提阿去監視新教會的內幕。等獲知實際情形,就正式派一些人來告誡他們:「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這是個重大的危機,造成無數的爭端,也使保羅連年遭遇無情的阻撓,但卻激發他寫成幾篇立論高超的書簡,闡明福音的基本原則。一、引起爭議的問題。例如:基督教是不是猶太教的一派?利未記中所規定的儀禮、典章、祭祀、飲食禁忌,是否屬於十誡及申命記之道德律的一部分,或者只是暫時性、權宜性,為某一特殊目的而設,等這目標達成,就可廢除?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人得救的條件是什麼?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是辯論的焦點,也許細節不同,但爭議的激烈情形都是一樣。人們常說:除非你受洗、行堅信禮、被我們的教會接納,你不可能得救。猶太教中,也有人主張儀禮律例取代教義及割禮的。在莫衷一是的爭論聲中,我們必須和馬丁路德一樣,從保羅的辯證里找到防衛的武器,藉著這些堅定的原則,年輕的保羅與強勁的對手交鋒,始終屹立不動。人得救不是靠遵守一套規條、教義、儀式。即使他樣樣都作到,仍然活在神的震怒之下,而且仍受罪性及情慾轄制。得救的惟一條件是信,相信使罪人稱義的耶穌,接受他成為新生命的源頭。與真誠的信心比較起來,外在的儀文實在瑣碎微未。雖然它有其作用,代表約的標記,但若與心靈誠實脫節,就毫無意義了。可是人心的傾向,總喜歡強調外在儀文的重要性勝於其屬靈的價值。其實外表的儀節只是表彰或附屬靈意的象徵,只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被人操縱、可藉理性解釋,而屬靈的境界卻是肉眼不能見,也非意志、理念操縱得了,於是規條禮儀就容易喧賓奪主了。今天的基督徒重視洗禮、聖餐的儀式勝於其屬靈的意義,就像當年的猶太信徒強調割禮的重要性一樣。信仰一旦流於形式,就變得僵化,沒有生命。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作新造的人、遵守神的誡命、本著愛的信心。效法使徒保羅的榜樣:「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二、雙方的論點——分爭甚大。耶穌成就了摩西的律法嗎?他有沒有受割禮?它是否嚴格遵守聖殿各節日的儀式和法規?甚至納了該獻給聖殿的稅?「當然!」保羅和巴拿巴回答:但你們也須記住,在耶穌斷氣前他說:「成了!」聖所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表明猶太教也完成了神授予的使命。從那一刻起,他不僅是猶太人的救主,而是普世的救贖主。當神藉著十字架的寶血與人立了新約,以前所立的舊約就過時了,趨於陳舊無用。但摩西傳下的律法是永恆的,耶穌自己不也聲明律法上的一點一划都不可廢去的嗎?不錯。但我們必須區別外在和內在的、儀文和倫理道德、形式和實質的不同。我們難以相信利未記中那些為特殊目的而設的儀文,與關乎道德良心的十誡,是同等重要,具有相同的約束力。但假設你廢除律法的約束,不也撤銷了一切道德的限制,而導致國家、社會!家庭的綱紀倫理蕩然無存嗎?這層憂慮是多餘的,因為藉信心與主聯合的人,罪已蒙潔凈,從主獲得聖潔的新生命,因此也比以前更純潔、清高、神聖。人因著信會使律法完全失效嗎?不,神也不准許。相反的,重生得救的人反而建立了律法,成就了律法的義,因為他們不依肉體的情慾行事,而是靠聖靈。在基督耶穌里的生命、聖靈的律,使人脫離罪和死亡的律。三、上耶路撒冷去申訴。保羅、巴拿巴與那些保守分子大大爭辯,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肯讓步妥協。眼看這場論戰似乎無休無止,最後教會就決定派保羅、巴拿巴及教會中的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徵求使徒及長老的意見。他們一路上並不急著趕路,途經腓尼基和撒瑪利亞,每到一處基督徒社區,就傳揚外邦人歸主的情形。等他們抵達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長老特地召開了一個聚會,歡迎他們。在席間,他們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一—換言之,他們的工作甚蒙神的悅納,神甚至參與其事,賜福他們所採行的傳福音策略。但會中有幾個信徒原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質疑,堅持「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於是使徒和長老又再聚會,商討這問題,各方的爭執辯論僵持不下,最後彼得站起來說話了:「這件事神自己已有定論,在哥尼流家,神的靈降在未受割禮的外邦人身上,就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神既然不分彼此,都一樣施恩,我們是誰,竟攔阻神,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加在他們身上呢?」眾人都靜默無聲,聽保羅、巴拿巴繼續述說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這次,他們強調自己只是神的器皿,神藉著他們大大祝福那些未受割禮的外邦人。最後,雅各為這場辯論作了總結,列舉幾樣他認為必須堅持的注意事項,加禁戒拜偶像、姦淫、吃勒死的牲畜和血等,但他並沒提及割禮的規定,或要求外邦人守摩西及利未記的一些規定。他這段明智合理的建議,獲得使徒及長老們一致的同意。耶路撒冷的使徒,所以支持這兩位引起爭議的福音翩土,很可能是由於保羅會私下與他們先交通過。許多解經家都認為加拉太書第二章第二節指的,就是這段時間。保羅表明他是奉啟示上耶路撒冷。很可能這件事除了出於教會的要求之外,還有另一股來自神的壓力,催促他必須去為外邦人的事辯解。到了耶路撒冷,他暗中先去會見有名望的教會領袖,陳述他在外邦人中所作的福音事工,惟恐他所作的均歸徒然。令他安慰的是,他們非但不反對批評他所作的,也沒有勉強與他同行的希利尼人提多行割禮,而且還承認神將傳福音給未受割禮老的使命託付給他們,叫他們作外邦人的使徒。那些稱為教會柱石的彼得、雅各、約翰,還與保羅、巴拿巴行右手相交之禮,差遣他們往外邦人那裡去,而他們自己則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復活之主的能力在其僕人身上彰顯,以致他們對保羅、巴拿巴的使命毫無疑議。在雅各下了定論之後,法利賽派似乎是敗下陣來,但從那一刻起,一場無情的戰爭也因而爆發了,以後的十年,一直尾隨著保羅荼毒遍地,使他流淌了許多痛心的淚水。他每到一處慘淡經營地建立了教會,立刻就有一批其敵對者派來的密探滲透進來,從事破壞中傷的工作,一方面灌輸割禮的必要性,一方面詆毀保羅不是真使徒,因為他只在異象中看見主,並未在他受死前隨行身側。他們還對他作人身攻擊,誹謗他的人格,污衊他不願收納信徒贈禮的誠意,惡意攻訐他個人的缺陷,並離間信徒對他的敬愛和情誼。這些殘酷無情的打擊,加拉太書及哥林多書屢屢涉及,令保羅有錐心刺骨的沉痛。但他並沒有破擊倒過。藉著流淚、禱告,藉著辯論規勸,甚至藉著警告責備,這個英勇的國士把這場美好的仗打到底。從他晚年的書信,我們看見他在這場論戰中終歸是佔了上風。他的口氣是那麼斬釘截鐵:基督教會的新酒斷不能裝在猶太教的舊皮袋裡。今天我們能毫無疑慮地定義稱義的條件為悔改歸向神,信靠主耶穌基督;救恩如春天的花,到處瀰漫的空氣,可任憑人取用;我們能站在自由的地位,向萬人傳大好的信息一一一這些實在要歸功於這位偉大的外邦使徒那大無畏的勇氣,為了託付給他的真理,他爭戰到底,有一次甚至當面抵擋使徒彼得,只因他確實有可責之處(加二11)保羅 引導的功課使徒行傳第十六章從耶路撒冷回來,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繼續宣揚主道。過了些日子,保羅向巴拿巴提議說:他們應該回到從前宣教的各城,去探望弟兄們的景況如何。於是開始了第二次旅行佈道的計劃。此行的影響更為廣大長遠。巴拿巴建議和上次一樣帶馬可同去,卻為保羅一口否決,因為上回馬可臨陣退卻,中途離開他們,保羅深怕這次他又會再犯。巴拿巴卻不讓步,也許他覺得自己的年齡較長,同時馬可又是親甥兒,保羅應該尊重他的意見。兩人因而起了爭論,鬧到整個教會都知道了。教會似乎站在保羅那一邊,因為使徒行傳記載說:保羅揀選西拉同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而巴拿巴則帶馬可乘船往居比路去。每當我們要為神作某樣大工程時,往往會遇到人的阻力,而且常是來自我們所親愛的同工。再沒有比這更為難的考驗了。人很難既堅定又溫和,既剛強又柔美。因此要」、心提防這方面的試探。如果你不得不與同伴發生歧見,也要本著愛心行,讓他們覺得你是為真理而堅持,不是為個人的意氣。即使羅得與你爭吵,也不必和他爭公道,給他所要的,和和氣氣地分道揚鑣吧。神將補償你比失去的更多。最重要的,不可心存怒氣惱恨,以至失去了聖靈的同在。只有在愛的氣氛里,聖靈才能彰顯其恩惠。保羅和西拉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堅固眾教會一—這些根基甚淺的教會可能是保羅以前建立的。穿過基利家的關口,就是大數,他的故鄉,但他們沒有停留,很可能他的老家已敗落或不歡迎他進門。兩人沿著大數城後的隘道爬山越嶺,到了朔風強勁又有火山潛伏的中央高地。經過幾天的辛苦跋涉,他們來到特庇、路司得及以哥念一一第一次宣教留給他慘痛記憶的傷心地。但這次保羅獲得多麽熱烈的歡迎!多少人問起巴拿巴!又有太多要分享及探聽的!在那裡保羅有一特別的負擔——上一次訪視這一帶時,他曾特別注意一位名叫提摩太的少年,因為他十分熱心追求,景仰保羅的博學、信心、忍耐、愛心,甚至親眼看他為主受苦,遭會堂的人逼迫。這次來,他特別打聽提摩太的下落,欣聞這青年在敬虔愛主的母親悉心教導下,在聖經的知識及品格的操練上均大有長進。提摩太的家庭似乎很投入新興的教會。雖然他母親是猶太人,他並不要求兒子奉行猶太人的規章儀文。有關提摩太的報告都很令他欣慰,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是個難得的好青年。保羅越發重視這位弟子,最後他提議帶提摩太同行,收他為屬靈的兒子,並為他行了割禮。雖然他認為割禮不是必要的,但為了方便起見,以免將來他到各地的猶太會堂會遭到麻煩,還是為他行了割禮。教會替提摩太舉行一個簡單的差傳儀式,正式差派他出去宣教。長老們圍繞著他,按手在他頭上,為他禱告。在他們的信心代求下,提摩太領受了特別的恩賜。幾年之後,保羅在寫給他的書信里,特別提醒他要如火挑旺那次長老及保羅為他按手禱告所獲得的聖靈恩賜。神的靈引導他的僕人選召更多的工人去收割莊稼,並賜給他們特殊的恩賜。保羅在這方面似乎有極不尋常的靈力。在加拉太書中,他明言表示他曾藉信心禱告幫助他們領受聖靈;在以弗所時,他為十二個們徒按手,聖靈亦降臨他們身上、使他們能說方言及豫言。在那個時代,似乎被聖靈充滿的使徒,能憑看信心的代禱,將屬靈的恩賜傳授給他人,或為他們求得能力,以裝備他們為主作更有果效的工。離開路司得,保羅和他的同伴來到弗呂家和加拉太一帶的高地,每到一處教會,就把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接著他們原定要到小亞西亞幾個大城,像歌羅西、老底嘉、以弗所,那裡的外邦人多半還在黑暗中,尚未接觸信仰之光。但「聖靈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後來保羅在小亞西亞一帶為主作了許多美好聖工,但當時聖靈卻關閉福音之門,因為時機尚未成熟,還不是向撒但國度中這幾個固若金湯的據點發動攻擊的時候。當地的開荒工作留待亞波羅去進行,保羅和提摩太尚須接受更深一層的操練,才能去從事這項艱巨的工作。何況當時有更需要他們去支援的地方。於是他們改道往北走,本想到黑海邊的一個重要大省庇推尼去,可是來到每西亞對面的羅馬大道上,正準備離開小亞西亞到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起初他們往西被聖靈阻止,現在往東北去又行不通,只有繼續往前走。來到大道的盡頭,就是靠海的古城特羅亞,也就是希臘有名的木馬屠城記發生地。在那裡他們遇到路加醫生,使徒行傳這段敘述的人稱代名詞也改為「我們」。在特羅亞,保羅看見一個異象一一有一位,馬其頓人呼喚他們過海到歐陸去宣揚福音。聖靈的稱呼是何等有意義呀!在這段敘述里,他是「耶穌的靈」。當耶穌升天得榮耀時,聖靈在五旬節降臨世間,他的主要使命是榮耀主耶穌,召聚他的肢體合一,使他們連於基督。他也是聖徒的保惠師和引導者,直到教會毫無瑕疵地呈現主前;就如亞伯拉罕的僕人以利以謝引領新婦利百加來到主人的兒子面前。聖靈引導這一行人的方法是很有意思的。每當他們想走一條不正確的路線,聖靈就及時制止。他們往左要進入小亞西亞,被聖靈阻止;他們欲往右到庇推尼,又遭攔阻。聖靈把兩邊的門都關閉,他們別無選擇,只好往前直走。在通行無阻的情況下,他們知道自己是走在主所引導的正道上。每當你對前面的路茫然不知何所適從時,就當順從聖靈的引導,求他關閉所有的通路,只留下一條正確的。既走上主所呼召的道路,就當勇往直前,不再三心兩意,除非神在半途中清楚指示你作別的事。否則,若無攔阻,在沒有特別指示下,即意謂你走的路是合乎神的旨意。天路客啊,耶穌的靈要引導你,就像當年他引導保羅一樣。你要細心敏察聖靈的禁令,如果誠心禱告,又無顯著的攔阻,就要相信你是走在正路上。「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神,你的靈本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如果答覆是閉鎖的門,不要感到詫異。雖然左右的路都不通,前面卻有一條敞開的路通往特羅亞。在那裡,路加等待著你,又有馬其頓的異象要指示你前面的路。有更廣大的機會和忠誠的朋友在迎接你。保羅 「腓立比人哪」腓立比書四15對於一個勞碌、疲乏,常遭誤解,屢經憂患的人而言,他實在需要一個歇腳憩息之所,讓熾熱的機器能暫時冷卻,睏倦受傷的心靈在愛和體恤中得滋潤。甚至連主耶穌都需要伯大尼的溫情。最好這樣的所在,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在裡面有家人的愛和關懷包圍著你,你可以放心地把壓力和喧嚷關在屋外。家正是姊妹們服事的聖所。世人常不了解女人在這方面的影響力有多大。他那雙溫柔的手,可以撫平勇士的創傷,滋潤他的心田,鼓舞他的國志,讓他可以重新站起來,遠征沙場。可是這世上一些帶給人恩福的偉人,卻常常是孑然一身,無福享受家庭的溫暖。保羅的情形正是如此,就像大數城郊那孤獨聳立的高山。他的性情細膩溫暖,從他書信中,對信徒的親切問安,與朋友離別的不舍熱淚,孤獨中對同伴的思念,責備勸誡信徒的沉痛不忍一一一在在顯示他的真情至性。可是這樣重感情的人卻命定要飄泊以終,四處流浪而無一歇腳、可稱為家的安息所在。可是保羅卻是個人人樂於親近的人。他身上具有令人仰慕的吸引力。從他對西拉及提摩太的影響力,以及加拉太人情願剜出眼睛給他,就可窺見一斑。如今在馬其頓,他更要贏得一大批人的友誼。他們對他的關愛至死不渝。別人會疏遠冷淡他,他們卻始終真誠相向;麻煩困苦促使別人遠避他,卻激發他們更慷慨地資助。對於保羅而言,腓立比是世上一個溫馨之地,比離棄他的故鄉大數,驅逐他的耶路撒冷,更接近那「更美」的樂園。路加一一一這位人所敬愛的醫生,似乎是初次在特羅亞見到保羅,而且這還不是出於豫先安排的,因為保羅是在別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才來到這個聯絡東西兩世界的商港及文化古城。凡小亞西亞北部各省的商品貨物,都運到特羅亞來,再用船轉運到馬其頓和希臘去,和西方的商人貿易。路加是個腓立比人,可能順著商業的潮流到此來行醫。保羅抵達此地,可能舊疾複發,或染上瘧疾,須就近延請醫生來醫治,而這位醫生就是路加。很可能就是在這樣的接觸下,保羅帶領這位醫生信了主。路加對保羅必定欽仰有加,也獲得保羅的賞識,而揀選他作隨行的同工。這樣路加也可隨侍在側,照拂這位心靈火熱勇猛卻體弱多病的使徒。他很快就深得保羅的信任倚重,是保羅透露馬其頓異象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他和西拉、提摩太也一致同意在蔚藍的愛琴海彼岸,使徒有更遠大的使命。他們接洽了船隻,一行人就啟程。路加對海洋地理知識豐富,洋洋洒洒地一程一程描寫渡海到腓立比的旅途見聞。路加與保羅間的友情與日增進,兩人合作無間。保羅對他的倚重之深,可由他的兩封獄中書簡看出一斑:「所親愛的醫生路加……。」(西四14);「獨有路加在我這裡」(提後四11)。呂底亞。他可能是個寡婦,具有經商的才幹,又精明老練,遠離推雅推喇的老家,渡海到腓立比,經營賣紫色布的生意。這種名貴的布是他家鄉的特產,專門出售給富貴人家穿用。他必定擁有相當大的一筆資金,才可能周轉得過來。腓立比的猶太人,為數甚少,也較貧窮,無力設立自己的會堂,因此只好在河邊圍一塊空地作聚會場所。呂底亞素來敬拜神,每逢安息日必帶家人去聽道。有一個安息日,只有一群婦女在河邊聚集,忽然有四個陌生人出現,「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這是他們在歐陸的第一篇福音講章,有意思的是在露天對一群婦女宣講,呂底亞則是第一批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之一。我們不知道他是一聽見有關救主為罪人捨命又復活的信息,就立刻悔改相信,還是遂漸悟道以至於信的。無論如何,結果是他和全家人都信服保羅所傳講的耶穌,並受了洗。一方面出於感激,一方面也是出於熱心,他極力挽留保羅和他的朋友:「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這個提議不僅為他的一生帶來長遠的影響,也是保羅服事生涯的一大關鍵。呂底亞必然是個果決執著的女人,否則不太可能說服保羅改變他不願連累信徒的原則:「我的賞賜是什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他無法忍受被嫌疑猜忌,指控他靠福音營利,所以寧可日夜織帳棚,靠自己的一雙手維持自己及同工的需要,不願落人話柄。但呂底亞竟有本事摒檔這一切顧忌,如路加生動描述的:「於是強留我們。」在盛情難卻之下,他們四人在異地找到了歇腳的所在。以後幾天,這位慷慨又剛毅的姊妹如何服侍他們眾人,我們從史實上無法推敲,只知道後來腓立比教會曾四度饋贈財物給他們所敬愛的創立者和導師(林後十一9;腓四10一18),而這可能出於呂底亞的遠見和慷慨解囊相助。除了腓立比教會以外,沒有別的教會作得到,因為他們多半很貧窮。腓立比教會也不富裕,若非呂底亞經營布疋生意興隆,也負擔不起。有人甚至推測保羅晚年的生計,也多半靠同一來源支持,特別他在該撒利亞等候審判的那兩年,以及後來在羅馬賃屋居住兩年的生活需用。羅馬巡撫腓力斯特別寬待保羅,可能也是這位富孀暗中出力的結果。由此可見,呂底亞是一位古道熱腸的姊妹,待使徒忠誠慷慨,懂得感恩圖報,又關心主工人的需要。他接待服侍主的僕人,就等於接待服事主,將來也必獲得主的誇讚、獎賞。此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填滿腓立比的這幅畫布。一個是那被巫鬼所附、歇斯底里的使女,他跟隨保羅一行人,高喊說:「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傳說救人的道。」還有那些利用他行法術大得財利的騙於,看到保羅趕出附在他身上的鬼,眼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就誣告保羅等人。羅馬的官是為了敷衍起鬨的群眾,不分是非,不按審判的司法程序,就剝了他們的衣裳,「打了許多棍,」把他們拘禁下監。後來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第二節曾追憶這段恥辱又慘痛的往事。與他同受苦的西拉,不愧保羅對他的賞識,為主受苦受辱能堅忍得住,甚至還唱詩讚美神。幸好馬可沒有同行,否則他怎麼忍受得了?然而這些逼迫是值得的,因為他們又為主挽救了一批人。底下是這段故事的第三位主角—一悔改得救的禁卒。禁卒。他很可能是個粗獷、鄙俗的人。一個早年在羅馬軍營度其戍馬生涯,後半生在地方監袱當禁卒的人,性情必定殘忍暴躁。既然他的長官不依法行事,迫害無辜,其下屬也不可能太講理。既然上司囑咐要嚴緊看守這兩個猶太人,他一定不惜採用種種凶暴的手段威嚇他們。囚禁保羅、西拉的內監,就在禁卒所住的房子地下一個暗不見天日的地窖(徒十六24),裡面齷齪不堪。保羅和西拉彼打得遍體鱗傷,腿還上了木狗,被推進這個陰濕的地洞里,淌血的皮肉摩擦著地上的污泥,景況何等凄慘。但是到了夜半,這兩名犯人卻充滿天上來的喜樂,無法自禁,竟大聲唱起讚美詩來,唱罷就禱告,禱告完再唱詩。「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這聲音對於周遭的其他囚犯是那麼奇怪而陌生。使徒行傳的作者記載說:「眾囚犯也側耳而聽。」他們正唱歌的時候,忽然地大震動,連監門都震開了,眾囚犯的鎖鏈也都松落。禁卒從睡夢中驚醒,下去查香,只見牢門全開了,以為囚犯都已經逃走了,畏罪之下拔刀就要自刎,保羅看見,趕緊大聲遏止。後來,禁卒叫人拿燈來,自己跳進地窖里,俯伏在使徒面前,又領他們出監,詢問如何行才能得救。保羅和西拉就把得救之道講給他和全家人聽。當夜禁卒請他們到家裡,清洗他們的傷,隨即全家都受了洗。然後忽忙備辦了飯菜,招待他們吃了,禁卒和全家因信了神都很喜樂。在短短几個時辰之內,一樁樁戲劇化的事件接踵發生,串成一條金鏈子,將禁卒緊緊和保羅、救主鎖在一起。無疑的,禁卒很快也成為腓立比教會的一員。對這群聖潔、可親的朋友,保羅無比眷愛。在書信中他對他們沒有半句責備的話,相反的,每思念這批他所親愛的人,就滿心喜樂,向神感恩,並為他們代求。保羅稱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是他的「喜樂」,他的「冠冕」,是他「所親愛、所想念的」,盼望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他們心裡。腓立比就是保羅的伯大尼、撒勒法,和伯利恆井。保羅 從腓立比到雅典使徒行傳第十七、十八章在腓立比與路加分手之後,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這個城市因保羅寫的兩封書信而留名,它的現代名字叫「薩羅尼加」(Saloniki)。保羅所以會到這裡,可能是因為那兒有一所猶大會堂,而且每安息日都有聚會。保羅有機會本著聖經和自己的同胞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里復活,而拿撒勒的耶穌就是這位彌賽亞。保羅一連三個安息日都到猶大會堂傳信息,其餘的日子即以織帳棚維生。那段日子他們住在耶孫家,後來這個信徒成了保羅的忠誠隨從和門徒(羅十六21)。三周過去,猶太人的惱恨情緒又高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再到會堂去已屬不智之舉,所以他把傳道的地點轉移到較單純的地方。他在那裡停留了多久,我們不清楚,但必然長到足以設立一所健全、活潑的教會。保羅自己形容他牧養這個教會的用心良苦,就如母親乳養孩子般的溫柔,父親待兒女一般的期許深遠。這些馬其頓的信徒深得其心。後來保羅在書信里稱他們是他的榮耀和喜樂,為了看到他們在恩典中長進,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他們。為了不叫他們受累,保羅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只希望他們在信、望、愛上均大有長進(帖前二6一7、11、19)。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教導激勵了信徒盼望主早日再來。可能困苦光景促使他們對基督再來的榮耀異象特別憧憬,但是其嚮往之心過於熱切,以至於走到另一極端,誤信主再來的日子已經到了——這個嚴重的錯誤,使保羅十分痛心,連忙在第二封書信里及時糾正。但值得他欣慰的是,儘管人的抵擋阻力不斷,神卻與他同工,以聖靈的能力支持他所傳講的道。他在書信中回憶起神如何藉著權能和聖靈,把福音帶給帖撒羅尼迦人,叫他們成為,馬其頓及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使主的道從那裡大大傳揚開來,想到他們,保羅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感謝和安慰(帖前四;帖後二)。保羅在當地至少停留了幾個月,殷勤作工,生活的壓力因腓立比送來的捐項而大大減輕,使他可以不必為供養自己和同工而晝夜操勞(腓四16)。最後,帖撒羅尼迦的福音之門也關閉了,保羅和西拉不得不連夜潛逃,因為猶太人挑唆市井匪類,聳動合城的人捉拿他們。猶太人指控他們的罪名是:違背該撒命令,散布謠言說還有另一個王耶穌。其實他們並非真的效忠羅馬皇帝,只因嫉妒保羅、西拉得人心,吸引了許多人附從他們,而使猶太會堂原本就為數不多的信徒更加稀少。為了除掉強有力的對手,他們就不擇手段加以陷害。連夜跋涉了五十哩路,他們終於來到庇哩亞。這裡的猶太人比較不那麼頑固偏狹,肯虛心查考聖經,研究保羅所講的道合不合理。雖然如此,保羅還是十分記掛著他所疼愛的帖撒羅尼迦信徒,若不是怕連累耶孫及其他人,他早就冒險回去了。當初他被拘捕,就是這些愛護他的人作保,保證他不會再涉足帖撒羅尼迦境內,才獲釋。保羅自己在書信里,亦曾提到他有一兩次想回去,但被撒但阻擋(帖前二18)。此外另一場掀起的風暴也毀滅了保羅重訪帖撒羅尼迦的計劃。原來該城的猶太人聽說保羅又在庇哩亞傳道,就跟蹤而至,聳動挑唆庇哩亞人。保羅不得不再度避開風頭,留下西拉和提摩太。在原處,自己趕到海邊,搭第一艘啟航的船隻,先到別地去探路。此船航行的目的地恰巧是雅典。我們可以想像當送行的人催促他上了船,他孤身在甲板上,望著那逐漸遠去變小的奧林匹斯山,想念著留在身後最親愛、可靠的朋友;而前面等待他的,又是什麼呢?雅典。到了雅典,保羅立刻差遣送行的人回庇哩亞去,傳信給西拉和提摩太,叫他們速速來雅典和他會合。他焦心地等候他們到來,希望他們能捎來叫他安心重返庇哩亞這個初設立不久之福音據點的好消息。在等待中,他信步到雅典城內遊逛。只見街道兩旁都是些泥塑木雕的偶像,廟宇林立。希臘帝國的光榮盛世早於一個半世紀以前就褪逝,而為羅馬帝國取代,但他仍緬懷過去輝煌的傳統,到處豎立英雄偉人的雕像及歷史性的紀念碑石,力圖挽留沒落王國的餘輝。使徒置身在這文明的古城,內心是否生髮思古之幽情或對希臘文藝的欽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當他看見滿城的偶像,心裡是何等焦急。顯然這城的人很敬畏鬼神,卻不知所敬拜的是虛空的。保羅急切地想傳真神之道給這些外邦人,所以他不只是到會堂與猶太人及一些改宗者辯論而已,多半的時間,他是在市街上逢人就傳講獨一真神的信息,勸導希利尼人放棄虛假的偶像。保羅一向存著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的心志。在雅典他就充分發揮這方面的才幹。一般普通的猶太人絕對沒有辦法完全打入當地人的社會圈子,融入其精神文化領域,或像保羅一樣,吸引一批希臘哲學家的興趣,特地在亞略巴古(Areopagus)召集一批人,要聆聽使徒演講新道。使徒行傳的作者特別指出聽眾對保羅所講之道反應不一,有的好奇,有的抱譏誚的態度,有的認為他胡言亂語,有的把他當作標新立異的哲人。但他們所以把他推擁到那裡去,可能態度是敵意多過友善。這是保羅第一次對著那麼多人演說,聽眾之中有哲學家、學者、演說家、學生,都是些喜好高談闊論、知書達理的知識分子。希臘的語文又極精深微妙,語意多層繁複。以彼古羅派醉心於字句文體的解釋,風格修辭的批評欣賞;而斯多亞派,則重視這位新理論家的人生見解、哲學意識。而其餘的群眾則只把他的演講當新聞聽。保羅這次講道的內容相當的獨特,其風格的優雅、理性的邏輯層次分明、觀念的寬廣精深、思想的崇高、用字遣詞的典麗流暢,是使徒行傳所記錄下來的演說辭中獨樹一幟的。這篇講道可能是保羅經過深思、禱告後的結晶,否則他不會細心記錄下來交給當時不在他身邊的路加保存。它顯示保羅知識的成熟豐潤,以及惻隱同情之心的誠摯深湛,使他面對不同文化風俗、不同階層的人,卻能道出其心中的困惑、迷惘,站在他們的立場予以一針見血的鈷砭。而且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呈現他及聽眾間強烈的對比。對他的聽眾而言,那是嶄新的理念,是宗教思想萬花筒中的一景;可是對保羅而言,這卻是極迫切緊要的事,他的靈在裡面不住地催逼激動著他。這些希臘人承認對「未識之神」的無知,雖然他們知道在萬事萬物背後都有一主宰;保羅則揭開帷幔,把他彰顯給他們看。他們以為四周林立的廟宇足夠莊嚴雄偉,值得作神靈的居所;但他卻照多年以前司提反會說的,告訴他們:創造宇宙萬物、天地的主,不會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他們想藉獻禮邀寵於諸神明;保羅卻提醒他們神不缺少什麼,人要蒙福,不是藉獻牛獻羊,而是獻出破碎的心、痛悔的靈,伸出空乏的手尋求神。他們信奉泛神論,視神和一般萬物沒什麼區別;保羅卻堅稱神有位格,是人當尋求的天父,人的氣息、存活都仰賴它。他們運用巧思手藝,以金銀木石雕刻神像;保羅卻告誡他們:神是靈,當以心靈和誠實拜他。他們相信蘇格拉底所提倡的靈魂不朽,卻從來沒聽說過人會從死里復活;保羅卻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們:信的人死後,他的靈會和體再複合,不僅可能復活,而且確實有一個人已經復活了。將來有一天神就要藉著這位死而復活的主審判世人。當他提到復活的主題,聽眾當中有許多人開始譏誚他。希臘人注重今生今世的成就及生活上的收穫,對未來不可知的命運則抱著懷疑的態度。因此保羅這次佈道,斬獲甚少,只有一位官員丟尼修,一位婦人大馬哩,和少數幾個人信從他。吸引馬其頓那批單純市井小民的福音,對於受高等教育的雅典知識分子,卻不容易接受。就我們所知,使徒保羅終其一生沒有再重訪雅典。他黯然離開這個文明城,往哥林多去了。一路上心情沉重,思潮起伏,一方面挂念那些稚齡的教會,渴盼再見提摩太和路加,一方面又揣測未來那些世故、有文化涵養、能言善道的哥林多人將會如何接待他。不過無論如何,他定意不傳別的,只傳耶穌基督和他的十字架,而且要禁戒自己用高言大智、流利動聽的言語去說動他們,免得基督的十字架因而落空。保羅 「又軟弱又懼怕」哥林多前書二3經過五小時的航程,渡過沙侖尼克灣(Sa—ronicBay),使徒來到哥林多東部的港口堅革哩。哥林多大城出海有兩條水路,經西港來克溫通亞得里亞海(Adriatic);經東港堅革哩通愛琴海。居此地理優勢,哥林多成為繁榮的商業大城,在使徒保羅的心目中也格外重要,迫切地想藉各樣的方法將主的福音傳播。若能在此地建立一堅固的教會,就等於在兩條通往東西的水路撒下基督福音的種子。這是個具有策略性及影響力的宣教中心點。但是使徒進入這高傲、美麗的城市時,卻「又輕弱、又懼怕、又甚戰兢」。他永遠忘不了在雅典所遭受的那種冷漠的鄙視一申那比暴力的迫害還更令人難以忍受。當時他可能舊疾複發,又無路加醫生在一旁照拂;可能哥林多人亦與雅典人相仿,富有世上智慧,並他們從神所領受的恩賜,以致他們的口才及頭腦知識都全備。保羅深深認識對這些滿了世上智慧及屬靈道理的哥林多人不是他用智慧委婉的言語能服事的,所以他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他定意不用高言大智對他們宣傳神的奧秘,在他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它釘十字架。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困難,使他在哥林多的宣教工作阻力重重,也襯托他在此地的成就更為顯著難得。—、必須靠雙手勞力維生。在哥林多前書里,他極強調這點。雖然他聲明傳福音的有權利靠福音養生,他自己卻從未使用過這權柄,寧可死,也不願使福音的傳播受阻。特別在這充斥著利慾薰心之商賈的大城,他更不願落人口實,曲解他的動機。因此他仍靠織帳棚維生。藉此機緣,他結識了一對猶大夫婦亞居拉和百基拉。他們原住在義大利,因羅馬皇帝命令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才遷徙到哥林多來。猶太人所以被驅逐,根據史學家綏屯紐(Suetonius)的記載,他們是因爭論基督是否為彌賽亞而時起騷亂,終於被趕遂出境。亞居拉、百基拉夫婦也以織帳棚為業,於是保羅與他們同住作工。結交了這對忠誠的朋友,以後對哥林多及以弗所福音的傳遞,有莫大的影響力。保羅也許受雇於他們,但是生意不多,工資也微薄,所以他常常處於匱乏的窘境(林後十一9;林前四11一12)。奇妙的是,使哥林多留名青史的,不是其著名的競技、建築、或辯才,而是藉浪跡天涯的猶太貧民中的一間小店裡的一兩個人,邊作工邊宣揚拿撒勒人耶穌基督受死復活之福音,而揚名後世。這些人也和受苦的主一樣輕弱,卻要憑著神的大能,與主同活,一起掌權,永存世人的心中。二、猶太人的仇恨敵意。每逢安息日,保羅必到猶太會堂,勸化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希利尼人,講解受苦、被釘死的彌賽亞完全符合希伯來聖經。一連數周,他都邊作工邊傳道,非常辛苦。直到提摩太和西拉分別從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帶來令他欣慰的消息及信徒慷慨的捐項。從此地比較有餘裕,專心從事於他所熱愛的傳道工作一—「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十八5)。而這是猶太教的領袖所無法忍受的,他們攻擊他,指控他犯了褻瀆罪,把他趕出會堂。他們的態度不僅充滿敵意,而且蠻不講理,詭計多端,像當年他們殺害主耶穌和先知一樣,也蓄意殺害保羅和同工。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他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帖前二14~16;帖後三2)。猶太人的敵意,因保羅接受一個敬畏神的改宗者提多猶士都的盛情之請,在他那鄰近猶太會堂的居所主持聚會,而達沸騰的程度。這項新的傳道策略十分成功。有些猶太人追隨使徒,脫離會堂的控制,其中之一就是基利司布——管會堂的——和他全家,都信了主。此外,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福音,就信而受洗。這個新的聚會地點越來越擁擠,基督徒的數目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猶大人的仇視也越來越加深,最後集合起來,捉拿保羅,拉他到羅馬總督迦流的公堂前。迦流正是著名的羅馬哲學家,也是尼祿皇帝的老師辛尼加的兄弟。他的涵養學識都不凡,為人儒雅可親,代表羅馬文人自由開放的思想派別,主張對地方各派宗教持包容的態度。當他發現猶太人控告保羅的罪名,並非為非作歹、傷天害理,只是關乎言語、名目、猶大律法的爭論,就不願追究審理,叫守衛把他們全都攆出公堂。希臘人看見他們所討厭的猶太人遭到如此的羞辱,都額手稱慶,趁機揪住接替基利司布的新管會堂首腦所提尼,在公堂前痛打他一頓。迦流聽說這些事,也袖手不管,只要不擾亂治安,讓這些好惹事生非的猶太人被教訓教訓,也是好的,免得他們老是為自己圈內的糾紛鬧到公堂來。但這件事必然使猶太人對保羅及新教的信徒越發恨之入骨。後來連所提尼也皈依新教,而且成了使徒的親密同工之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特別與「兄弟所提尼」聯名向哥林多信徒請安。這事更使猶太人咬牙切齒。三、信徒的性格。哥林多城就像今天的巴黎般的不道德;像英國的紐馬克一樣熱表於運動競賽;像芝加哥一樣種族繁雜;像浮華市一般的虛浮繁華。在其市並,麋集各階層的人士,有兵士、船員、奴隸、娼妓、車夫、角力競技的選手、羅馬貴族、希臘平民、保守的猶太人、黑海來的西古提人、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本都、埃及、小亞西亞的移民。居民大都經商或從事與娛樂有關的行業。城內矗立著維那斯的廟堂,供養上千個女祭司,公開賣淫。而三年一度的伊斯緬競賽也在哥林多舉行,賭博下注的風氣鼎盛。由此可見,這個藏污納垢的繁華大城,充斥著多麼混雜的思想及人生哲學,沒有什麼共同一致的道德標準或法紀可言。保羅在這樣邪淫腐敗的大城宣揚聖潔的信息,必遭遇重重的攔阻,但是主藉異象鼓舞保羅:「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十八9一10)。他彷佛說:凡聚集攻擊你的,必因你仆倒;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凡在審判時興起用舌攻擊你的,必定他為有罪。有這樣的勉勵和應許,保羅就剛強壯膽,更加殷勤作工,在這個罪惡浮華的大城住了一年零六個月,成就非凡。雖然蒙揀選的,不是世上那些高貴、有權勢、智慧的人士,而大都是些輕弱、卑下、被人輕視的市井小民。他們卻成了新興教會的基石。其中有基利司布、該猶、司提反家等人。在提摩太和西拉到來之前,保羅破例為這些人施洗。也許婦女在這新興的教會裡占極大多數,所以保羅在致哥林多的書信里費了相當多的篇幅,叮嚀他們要謹守言行。我們所知道的,至少有捎信給羅馬人的非比,他是堅革哩教會的女執事;還有革來氏家裡的人,也是保羅在以弗所一起的忠實信徒。這些信徒絕大多數來自社會的最低階層,未信主以前,他們亦浸淫於哥林多城種種惡名昭彰的罪污之中。此城乃是作好犯科、拜偶像、淫亂者、男盜女娼、醉漢、勒索者、尋歡享樂者的溫柔鄉;但是自十字架的福音傳布,在聖靈的動工下,他們有了奇蹟式的改變一一在主耶穌的名下,靠聖靈的權能,他們洗凈罪污,稱義,成為聖潔,主成了他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脫離了黑暗的權勢,他們成為白日、光明之子:神的兒女,與他愛子同得基業。這個蒙揀選的教會,與外面的異教世界形成多麼強烈的對比啊!想像在使徒辛勤耕耘下的教會,在主日的傍晚,敬虔地敬拜神。而外面的街頭巷尾,則到處是尋歡作樂的人群。他們談論的是上次的馬車競賽、下回拳賽的賭注、新近演出的戲劇……。人人沉醉於聲色犬馬之娛,徵逐情慾之歡。可是在那窄小的聚會處,卻是一片安詳寧和之氣。保羅向他們訴說著眼所不能見、耳所不能聽、人心所無法想像的屬天奧秘;弟兄們則以詩歌、頌詞表達他們對所領受的教導、啟示的感恩;姊妹們則蒙頭罩紗,靜默地聆聽。然後是愛宴,每個人都奉獻一些食物。最後聚會在守聖餐中結束,程序完全依照主當日示範使徒的方式(林前十一十一)。這般的光景與當初他剛抵達哥林多城已是今非昔比,但是保羅對他們還是不滿意,抱怨說他不能把他們當作屬靈的,只能視他們為屬肉體的,在基督要為嬰孩,只能用奶喂他們。早在他離開之前,他就看出教會中有紛爭結黨的現象;重恩賜過於恩典;妄用自由;姊妹們在聚會中有跋扈的表現;享用聖餐時有人貪食好酒;混亂聖工;歪曲復活的真理。因此在他依依不捨、離開這幼稚的教會時,他的心是何等焦灼,只有帶著無限的期許,將他交託給神保守了。雖然他終究還是離開了,但那一年半的時光卻在他的思想和表達方式上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在那裡,他接觸到羅馬帝國的功利思想。在那裡,他完成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有關教會之形成及組織管理的複雜問題,並對福音的闡釋更加完整成熟。幾年之後,他講到建造的工程有金銀寶石或草木禾偕;將人的身體比喻作聖殿;又從拳賽及競技場、凱旋的隊伍、戲台引喻取譬。其用字遣辭顯然染上了哥林多城多采多姿的文化色彩。最後他還是決定離開哥林多。促使他告別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是想回耶路撒冷,了解教會的反應,同時想進一步調解斡旋那裡的保守風氣。他因許過願,一個月沒剃髮,直到期滿了,才在堅革哩剃了頭髮。亞居拉和百基拉也許認為以弗所是更理想的經商之所,就和保羅同乘船往敘利亞去。就這樣,第一次赴希臘的宣教之旅終於告了一段落,使徒自信主以來第四度回到他所眷念的故城,耶路撒冷,那裡除了令他緬懷大衛、所羅門、希西家、以斯拉等先祖之外,更有他所愛的主之佳美腳蹤。保羅 得勝有餘羅馬書八36-37保羅寫這段文字,是在他第三次旅行宣道將近尾聲之際。約在三年前,他離開耶路撒冷,第三度來到鈹利亞的安提阿(徒十八23),雖然當地的教會十分健全活潑,保羅在那裡可以休養生息。但他一顆迫切火熱的心,卻始終牽掛著加拉大、弗呂家一帶新興的教會。於是他再度穿過基利家關,跋涉險峻的高地,堅固眾聖徒,直到亞西亞靠海一帶。上一回聖靈禁止他進入此區(徒十六6);這次卻通行無阻,因為時機已成熟。保羅在希臘佈道的經驗,使他在這個人口密集、文化高度發展的地區工作,特別得心應手,福音迅速廣傳,復活的主在拔摩島異象中,所提到的七教會,就是在這段期間設立的。上次宣教結束,返回耶路撒冷的途中,保羅曾在以弗所小停。那次的宣教令當地的猶太人十分熱衷,極力邀請他多住些日子。當時由於急著趕回耶路撒冷,他辭謝他們的好意,臨別時曾承諾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為了履行諾言,保羅第三次遠行,就特別到小亞西亞訪視。在幾年的時光,以弗所教會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一個能言善道、來自亞力山太的猶太人,名叫亞波羅,在保羅離去後來到以弗所。在那裡他遇見保羅的朋友亞居拉和百基拉。在他們的引導下,亞波羅對真理有更透徹、正確的認識,他的服事工作也更有果效,幫助造就蒙恩信主的人,並在會堂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亞波罹耕犁了這片福音的沃土,豫備好一切,等保羅來撒種栽培(徒十八24一28)。後來亞波羅離開以弗所,前往哥林多。保羅接踵而至,接掌並大大拓廣亞波羅已經展開的工作。在抵達以弗所時,保羅也不知道這次他會停留多久。但就如他後來寫信給以弗所信徒所說的,他知道有一條路已為他豫備,至於是平坦或崎嶇,只有他所事奉的主知道。事實上,此行從一開始到結束就充滿了爭戰。後來地形容這次的經歷是「天天冒死……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他把此地形容成戰場,而自己是個戰圈者:「我們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於哥林多寫信給羅馬人的這段話,是在他結束以弗所的工作、記憶猶新時,所有的感慨。—、戰場。保羅遭遇許多的艱難險阻,也因為如此,越發使得靠主恩的得勝顯得可貴。首先是來自人的壓力。身處異地,接觸到的,儘是些志趣、思想、生活方式與他截然不同的外邦人。面對景物、風俗、人種均陌生的環境,不期然的,總會有孤獨、寂寞、落單的傷感,心中也有說不出的壓力:你如何能奢望這些人的習慣、思想、人生觀被你改變呢?其困難,就好比要將自古即川流不息的河水改道一般。此外,以弗所地區盛行拜偶像,特別集中於亞底米女神廟。廟中供奉的神像,據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可能是塊殞石)。其建築之宏偉華麗、工藝之精巧雅緻、儀節之盛大鋪張、供養之男女祭司數目之眾多、加上王公貴族的鼎力支持,使其影響力及威望更是首屈一指。保羅試圖改變以弗所人對亞底米女神的迷信,其困難就像當初的新教徒想在羅馬后街宣教,想贏得天主教堂內的信徒歸信一般的不容易。而且當時舉世皆知「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丟斯那裡落下來的像」(徒十九35),有人對之稍有不敬,必群起而攻之。與此神廟應運而生的是售賣銀龕、護身符、神像的行業。來此朝拜的善男信女都希望帶些紀念品或吉祥物回去。這們生意必定十分興隆,否則當地的銀匠和藝工不會多到足以騷動全城,須勞駕該城的書記出面安撫。保羅以一擋百,如何拔除當地人根深蒂固的迷信風俗呢!以弗所城和當時許多人種雜處的大城市一樣,盛行巫術、法術及猶大的神秘哲學,對於被鬼附的人,他們有各種名目及驅邪法。即使是基督的信徒也難以根除對這類旁們左道之邪術的迷信。舉凡婚事、旅行、作生意、訂契約等重大事由,人們都會去找這些相士、巫師指點迷津。要扭轉這種原始的習俗和迷信,使人們改信光明聖潔的神,無疑的是向全城的人宣戰。但是保羅最大的敵人,還是猶太會堂中那批頑固、守舊、偏狹的分子。他們硬心不信,抵擋真道,到處誹謗詆譏保羅所傳播的福音,教唆人起闋,並推出變節的亞力山大,當眾否認他與基督徒的關係。這些都是這位謙卑的織帳棚者在以弗所遭遇的大攔阻。但是他的服事心志並沒因而受挫,他的眼目也沒被這些限制羈絆,他乃像一邊補鞋一邊凝視世界地圖的克里威廉(WilliamCarey),在挫折中看見靠主得勝有餘的異象,深知他所信的那一位,比所有的仇敵都大,靠著愛他的主,他能凡事得勝。讓我們從聖經來查證。保羅是否真的得勝有餘?從使徒行傳的記載來看,這是毫無疑問的。保羅在猶大會堂勸導眾人達三個月之久,遺憾的是,那些猶太人非但剛硬不信,而且到處詆毀真道。和以前多次類似的情況一樣,保羅就放棄他們,轉移陣地,改到推喇奴的學房去,天天在那裡講道,與人辯論。這樣有兩年之久。努力耕耘的成果是:「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一一一這是很有力的一段話。試想亞西亞一帶的人口十分密集,要一切的人都聽聞主道,是十分不可能的。但是連鼓噪鬧事的銀匠都說:保羅不但在以弗所,而且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使得亞西亞全地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都銷滅了。而那些製造銀龕、護符的藝匠也都恐慌萬分,深怕他們的發財之路被保羅截斷。連固若金湯的巫師、念咒、趕鬼的行業也受到波及。保羅行的神跡奇事令他們又震驚又羨慕。甚至有人把保羅擦汗用的手巾,作工穿的圍裙拿去放在生病、被鬼附的人身上,都有痊癒的奇效。奉耶穌的名能行比他們自古相傳的法術更大的事,是他們不能否認的事實。許多人因而棄邪歸正,公開承認自己所行的。另有許多行邪術的巫師,把他們的邪書帶到廣場上,當眾焚燒,總計書價達五萬塊錢。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至於猶太教中那些趕鬼的也都銷聲匿跡了。他們雖然不信,但試行奉耶穌的名驅鬼,居然都靈驗。這些硬心不信的猶太人利用並褻瀆主的聖名,並沒遭到好的報應。有一次一個被鬼附的人斥喝他們道:「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說罷,惡鬼即跳到他們身上,制伏了他們,叫他們遍體鱗傷、赤身露體地狼狽而逃。讓我們來研究他得勝的秘訣。從這位勇士的外在生活轉而看其內在世界,特別從他在這段期間所寫書信的字裡行間,我們發現其中充滿辛酸的血淚和試煉。在這動蕩的幾個月間,在感慨之下,他把自己形容是一個定死罪的囚犯,成了一台戲給世人觀看,為基督的緣故被算是愚拙、軟弱、被藐視。常常又飢又渴、挨寒受凍,勞苦作工,居無定所,常遭陷害逼迫,被人譏謗、咒罵、恨惡;彼看作是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四9一13)。當他回憶在亞西亞所遭的苦難壓迫,他說自己被壓甚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而且四面受敵,遭逼迫、擊打、追趕,心裡作難,遍體鱗傷,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除了這些外面的壓力之外,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又關心各個信徒的靈命,晝夜為他們流淚禱告(林後一8,四8,十一27一28)。他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會眾長老辭行,臨別所說的那段話,更是感人肺腑,叫人心酸落淚。他引用詩人的話,形容在以弗所的日子:為福音的緣故,終日被殺,被看作如將宰的羊,歷盡息難、困苦、逼迫、飢餓、赤身露體、危險、刀劍。除此之外,還有肉身的那根剌不斷折磨他。想到這樣一個飽經憂息的人,居然能得勝有餘,真是希奇之至。他不僅得勝,而且得勝有餘,其能力一定是來自他身外的源頭一一一因著日日與愛他的主親近,主的能力源源不絕地傾注,使他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惟一令使徒擔心的是:是否有任何臨到他的事,會使他與基督的愛隔絕?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首先他考慮人生最極端的情況:「生與死」的問題;其次是權能智慧的極端:「天使、掌權的、有能的」;然後是時間的極端:「現在的事、將來的事」;空間的極端:「高處的、低處的」;最後是受造之物的極端:「別的受造之物。」這些極端,他都一一詳察深思,審慎地試驗,最後得到滿意的結論:這些都不能使他與神的愛隔絕。他肯定且確信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斷神生命及能力的供應線。因此凡事他都能得勝有餘。可是我們卻常常誤解神的愛,以為患難、挫折、自己的罪過、失敗,都會使神的愛削減疏遠,殊不知它們反倒使神更親近,使他的愛更慈柔、更顯明。兒女儘管調皮、折騰人,卻不會使母愛磨滅。同樣的,今世的痛苦、疾病、憂傷、死亡、失敗、罪過,不會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相反的,會將我們緊緊與神維繫一起。哦,深哉,神永不止息的慈愛,透過基督耶穌臨到我們一一一無事無物可耗竭、阻斷這愛!這愛不會離棄我們,或被時空分割。它也不取決於我們的回報或反應。不是我們先愛神,是神先愛我們。不是我們的愛抓住了神;是他的愛抓住了我們。既然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們與他的愛隔絕,他會繼續不斷地愛我們,將他的榮耀和豐盛的生命傾注到我們裡面,以至於即使遭遇患難、軟弱、危險,我們都能站立得穩,堅固不動搖,殷勤多作主工,因損失而獲益,因失敗而得勝,靠著愛我們的主,凡事得勝有餘。保羅 烏雲籠罩使徒行傳二十22底米丟引起的騷亂平息之後,保羅召聚門徒到他藏身的地方,勸勉他們一番,就傷心地辭別了,經由特羅亞到馬其頓去。要了解以後幾個月的情形,我們就得參考哥林多後書。這是一封極特殊的書信,本革爾(Ben-gel)稱它為遊記;史坦利(Stanley)牧師則認為那段旅程的各個階段都深印其上。另有一位學者說:此信蘊含的感情是如此深湛複雜,使其文字比任何其他書信都難翻譯。二度來到特羅亞,保羅本豫期會在那裡見到提多一一他奉保羅之命,送哥林多前書去給當地的教會。保羅急於知道哥林多教會的反應,因為自從聽革來氏家的人傳訊到以弗所的保羅耳中,說哥林多教會有分爭結黨的事,保羅即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去勸誡他們。信送去之後,保羅深怕責備過重,使那些信徒喪氣或甚至心生反感,以至於以前他所辛苦經營的,都前功盡棄了。提多遲遲未返,更加深他的懸慮;雖然在特羅亞服事的門大開,他卻難以撫平心中迫切掛慮的心,就辭別了當地的信徒,往馬其頓去了(林後二13)。保羅很可能立刻就去探望他所關愛的腓立比信徒;但即使在那裡,由於一直沒等到提多的音訊,他還是無法釋然。而且外面充滿爭戰,四面受敵,內心也是恐懼戰兢。最後,神還是安慰了他,讓遲歸的旅人終於返回。令他欣慰的是,不但好朋友回到他身邊,而且從他帶回的音訊得知:他的第一封信不僅被接受,而且還使他們感動萬分,誠心悔改,並對他越發敬愛思念。從提多口中,探知更多的詳情之後,他才提筆寫第二封書信。—、他的沉痛憂傷。在這封書信里,保羅多次提到他所歷經的痛苦。他一方面反駁別人毫無根據的中傷誹謗,一方面沉痛地追述他的患難。寶貝是放在瓦器里。他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被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外體日漸毀壞;心裡負擔甚重;常盼望能擺脫軀殼,與主相緊。在第十一章,他又再次憶述曾經歷的種種苦難,最後附帶提及個人為教會的事,多次失眠,常常禁食挨餓;又為福音的緣故被棍打、石擊、囚禁;為了不連累信徒,辛苦作工營生。他天天受壓甚重,除了他們列舉的這些表面原因,可能還有其他更深的隱清——也許他常遭人詆毀中傷;他的教導屢被曲解;人的愛心迅速冷淡;付上無數禱告代價的幼小教會,卻不長進,而且冷淡退後。凡此種種紛至普來,幾乎淹沒了他。但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總是隨時施恩,多方安慰他,使這位受苦的僕人一再地受激勵。信實的神從不曾有善變或令人失望的跡象。在憂息中,他仍清楚認識神的作為。因看見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就能輕著眼前至暫至輕的苦楚。聖靈的同在亦見證他誠實聖潔的作為。他也以身為基督的使者、神的同工為樂。神知道怎麼安慰他的僕人。因此雖然他的外體毀壞,內心卻是一天新似一天。在受苦息難中的保羅,並沒因此而灰心喪志,怠慢主工。相反的一從他的書信中,我們發現他仍是那麼殷勤火熱,到各教會傳遞耶路撒冷之弟兄的需要,並激勵哥林多教會要效法馬其頓信徒的榜樣,慷慨捐獻。提到奉獻,他再度為自己辯白,以免人中傷指控他從中獲利。他的勞苦熱心,不僅造就認識他、敬愛他的教會,同時澤及偏遠、陌生的地區。他既立定心志,把福音傳到基督的名尚未廣披傳過的地方,就不願在別人已立好的根基上建造。他甚至把福音傳到亞得里亞海的以利哩古。苦難憂傷不僅沒壓折這位主僕的心志,反而使他如鷹展翅上騰,為失喪的靈魂更大發熱心,為主更加雄心萬丈。神也大大祝福他的工作。藉著神跡奇事及聖靈的權能,光大基督的名,使外邦人紛紛悔改歸主。二、他的朋友。有些人特別具有令人心儀的風範,吸引人親近他們、跟隨他們的節操。保羅在這方面的氣度尤其不凡。他愛人,也被人敬愛。當地抵達哥林多,立刻被一群關愛他的忠誠朋友包圍,他的心必喜不自勝。其中有他「親愛的兒子」、那因信主作他「真兒子的」提摩太;還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在保羅最後一次被囚時,陪伴在他身側的同工推基古;以及他的「同伴和同工」、照著共信之道作他「真兒子的」提多;及伴隨他到羅馬,一直在旁照顧直到他辭世的「親愛的醫生」路加;以及忠心耿耿的以弗所信徒特羅非摩,若不是因病留在米利都,他也會跟隨保羅到底。另外還有設法被囚以便就近照拂保羅的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以及西公都;他的親戚、羅馬教會所熟悉的所巴恃;以及第一次旅行佈道在特庇得救的該猶;此次款待他的另一個該猶;以及上次在帖撒羅尼迦冒生命危險庇護他的耶孫。以上這些人只是關愛他的眾多朋友中的一小部分。在這段期間,他自哥林多寫信給羅馬教會,於信的結尾,他所問安的朋友就達二十六位之多。其中有為了保羅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的百基拉和亞居拉;他所親愛的以拜尼士;他「在主裡面所親愛的」暗伯利;「可親愛、為主多受勞苦的」彼息氏,及其他一些同工好友。如果說保羅遭到的嫉恨比任何人都深的話,他對友愛的需要也比任何人都大,而他巡訪各地所贏得的友情則比任何人都多。還有什麼友愛能比在主里的肢體之情更真誠堅固呢?在哥林多那三個月中,保羅是不寂寞的,有這些知心同工相伴,互砌互磋,琢磨出加拉太書及羅馬書的精深真理。也許這兩卷結構縝密的論述初稿,是與這批好友討論斟酌的結果。在他寫成羅馬書第五及第八章,或加拉太書第三及第五章之後,就先朗讀給他們聽,徵詢他們的意見。另外,大夥兒常聚在一起、探討以色列人的結局、神的引導、處理良心不安的問題等等,在熱烈辯論之中,常常忘記時間和疲倦。終於離別的時辰到了,保羅急著趕在逾越節前返回耶路撒冷。他已決定參加一隊每年春天從愛琴海到巴勒斯丁的朝聖隊。但在啟程之前,得知猶太人要謀殺他的陰謀,不得不改變計劃,在朋友護送之下,經馬其頓到特羅亞乘船走水路。趁繞道之便,他向關愛他的腓立比教會道別,與親愛的信徒問安,才趕至特羅亞與護送他的人相會。他們一方面為照顧保護保羅,一方面也因為他身上帶著一大筆給耶路撒冷教會的捐款,獨自旅行不太安全。三、不祥的豫感。從特羅亞啟行,經過小亞西亞崎嶇嶙峋的海岸線,曉行夜碇,叫眾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保羅自己也知道此行兇多吉少,有捆鎖和患難在耶路撒冷等候著他。關於這豫兆,聖靈也給了他明證。在特羅亞臨行的一夜,他和信徒同工們講論到半夜,又打發人請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到米利都與他會合,那一席訣別的勸勉,令眾人痛哭流涕。他知道這群親愛的信徒恐怕再見不到他了。推羅的們徒被聖靈感動勸阻他上耶路撒冷的諫言,也符合了聖靈給保羅的提示(徒二+23)。後來亞迦布的豫言,又進一步印證了這豫兆。雖然到了耶路撒冷,他依照雅各所建議的安全措施去作,留在聖殿,遠離街頭那些過節的狂熱猶太暴民,他心裡知道要來的事情還是防不住的。等群情激動的猶太人把他揪出聖殿,想處死他,他一點兒也不覺得意外。可是對周遭那些關愛他的人,這一連串不約而同的豫言,就像一鏟鏟的泥土,拋落在裝著至敬至愛之好友遺體的棺木一般,令人黯然神傷。路加描寫他們一行在該撒利亞腓利家的那一幕,尤其令人鼻酸。那時先知亞迦布剛好從猶太來訪,看到保羅,就松解他的腰帶捆住自己的手腳,在聖靈感動下,豫言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也要如此捆綁保羅。路加敘述說:「我們和那本地的人聽見這話,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眾人都傷心痛哭,使保羅都快心碎了。但是他的心意堅定,說:「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他仍勇往直前,彷佛不是去參加葬禮,而是去赴婚宴似的。能與主相聚,對他是好得無比。有主的同在,世上的親朋好友也可以不眷念了。比起待完成的使命一一一受命於耶穌基督,去見證神恩惠的福音一一一他的性命也微不足道了。是的,無論是生是死,患難或憂傷,有主就知足;基督是終,因他是始,基督是始,因他是終。保羅 更叫福音興旺腓立比書一12-13隻要神的福音能興旺,主耶穌的名能顯大,保羅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里,保羅追憶過往這一切臨到他的事,他感到無比的欣慰,因為這一切遭遇都是為了叫福音更興旺。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們無法詳細討論保羅如何從聖殿的外院被帶到羅馬受審的種種經過,但至少我們可以探討這些事如何一步一步地更加興旺福音,一方面給他機會表現真基督徒的性格操守,一方面也使他能向許多居高位的人見證基督耶穌。首先,在聖殿外院有一場可怕的暴動。亞西亞的猶太人,也許在銅匠亞力山大的聳動下,抓住保羅,把他拖出聖殿,理由是以為他帶以弗所人特羅非摩進猶太人的殿。他們不由分說就把他拖下石階,群起圍毆,並打算到了底層,就置他於死地。幸好千夫長呂西亞率兵丁從附近營樓趕來,及時把他救出來。但暴民仍如波濤洶湧,兵丁只得用盾牌圍住保羅,最後不得不合力把他抬高,以免瘋狂的群眾傷害他。但保羅在處境危急之下,仍從容不迫,及時抓住機會以希伯來話向從各地各方擁至聖城的猶太人發表聲明,很技巧地把復活之主的故事穿插其中。這不是因他天生性格冷靜鎮定,而是因他安息主懷,並急切地想光大主名,所以他能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無論處何景況,均以福音為念。但猶太人聽了這番陳述,更加激憤,喧嚷著要立刻除滅他。千夫長把他帶進營樓,準備鞭笞拷問他,但聽說他是羅馬人,才作罷!保羅可不是普通的犯人!次日,他被帶到公會,進一步審察猶太人控告他的實情。大祭司亞拿尼亞擔任主審官。有人認為,這次審問是不合法的,因為亞拿尼亞雖然有實權,但他不是現任的大祭司。不過保羅一看聽眾一半是撒都該人,一半是法利賽人,就機智地提出復活的問題。這一點,也有人提出質疑,因為他和猶太人之間,最大的歧見,也是有關復活。法利賽人相信復活,卻又不承認耶穌已復活;保羅提出這問題,目的是要證明,不但有復活這回事,事實上,復活的事已經發生了。保羅的勇氣和機智,利用這審判的時刻榮耀主名,顯然頗討神喜悅,因為當夜主即向他顯現,安慰他說:「放心罷,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到時,聽見的不只是猶太人,而是各地各方的外邦人。保羅的表現必然極高貴、英勇,否則他的外甥處身在仇視他的猶太人當中,不會甘冒生命的危險,暗地來向他通風報信:有四十多位狂熱分子已立下重誓,不先殺死保羅就不吃不喝。顯然保羅的舌頭所帶給他們的威脅,比羅馬兵丁還大。審判。千夫長聽到這項陰謀,立刻派遣數百名術士,連夜護送保羅到三十五哩外的安提帕底,次日又趕了二十五哩路,到該撒利亞,羅馬巡撫腓力斯的衙門。保羅有多次機會在腓力斯面前為自己分訴,但他似乎都不太急於為自己辯護,反而抓住每一次機會,當眾解明「道」的真實性質,並與審判官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有一次他在腓力斯及其猶太情婦面前講述公義、節制、及將來審判的事情,句句刺中腓力斯的良心,把他嚇得面色如土。過了兩年,非斯都取代被貶職的腓力斯作巡撫。幾天之內,使徒保羅又抓住機會,向這位新巡撫講論信死而復活的耶穌之道。非斯都顯然對這位犯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所以等亞基帕王和他的姊妹百尼基氏來該撒利亞向新巡撫致敬時,他能夠很詳盡的把保羅的事介紹給他們。於是保羅有了一個最難得的機會,同時他也充分利用這機會在一個很盛大的公開場合向當地的權貴、顯要、執政掌權者傳福音:其中有巡撫非斯都、希律於:和他妹妹、駐軍官員、市區的首長等等。與這批高高在上、衣著華貴的人相較之下,這名遭捆鎖的階下囚是多麼寒愴!然而,事實上,這個六十歲、背負憂傷重擔的老人,卻是這群虛榮俗麗的權貴當中,最高貴、最悅目的一位。表面上地是在為自己辯護,實質上,他是趁機滔滔不絕地傳講耶穌基督的救恩,描述受苦、復活的主;摩西及先知的豫言如何成就;主要開啟人的眼目,叫他們從黑暗歸向光明,罪蒙赦免,與一切成聖的同得基業。他以無比懇切激動的心情,流暢地一一道來,直到那些羅馬官員以為他癲狂了。該撒利亞。在該撒舊官的禁閉室里,保羅被囚禁了兩年,但容許親友來探望、供給他。對於該撒利亞及鄰近地區的信徒而言,這是莫大的福氣!很多人相信路加就是在這時期,日夜與保羅討論,在他的指導下完成「路加福音」的。果真如此,這兩年是一刻也沒虛度的。兩人專心致意於準確地追溯、記錄他們從見證人所搜集的第一手資料。而保羅在這兩年間,對真道的體認也更上一層樓。只要比較一下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哥林多前後書、羅馬書、加拉太書,和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就可看出其中的差別:他較少為個人的動機及行為辯護,更多闡釋信徒與主生命的聯合;較少在教義上探討基督的工作,更多融合在他裡面;舊約的分量減少,新約、君王及來生的盼望增多。雖然他身陷囹圄、遭捆鎖患難,然而他那不屈不撓的鬥志仍不停在飛騰、突破,能掙脫牢寵,繼續以寶貴的信息,造福眾教會,給後世留下不朽的獄中書簡!這段監禁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猶太的宗教領袖一直都沒有放棄控告,央求巡撫把保羅提交耶路撒冷進行審判。然而在神的旨意下,羅馬巡撫卻一再拒絕這項請求,他們和保羅都知道這樣作會有什麼後果。最後,當非斯都似乎有讓步的跡象,保羅立刻分訴說:他是羅馬公民,應當上告該撒。他如此要求,一方面想避免地方性的偏見,一方面他也想實現長久以來的心愿,到羅馬宣揚福音,並為基督教會爭取與猶太會堂同等的地位。提出這樣的申訴,無人可否決。他既上訴該撒,就得赴羅馬。於是在御營的一名百夫長護送下,他很快就踏上漫長而艱辛的旅程。水路的危險。在漫長的航程中,保羅所關住的,仍是如何抓住每個機會榮耀主名。對他而言,活著就是基督。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覺得欠周遭的人一筆福音的債,必須儘快償還。開始的時候,他們所搭乘的是一條普通的帆船。到了每拉,正好有一條運糧的亞力山太大船要住羅馬去,他們就上了那條船。到了佳澳,船主不顧保羅的反對,決意要渡過海口,到革哩底島的西邊海港非尼基去過冬。結果船行了半程,風向起了變化,一陣陣狂風從島上撲下來,船被刮離海岸,在大海中漂流,泊近一個名叫高大的小島。在背風岸及時收上拖在船後的小船,以纜索捆綁瀕臨破裂的船底。最後只好任它在狂風中飄搖浮沉。三天之後,全船的人都總動員(當然包括囚犯在內),把船上的貨物及器具拋棄,以減輕載重量。以後接連數天的暴風雨繼續肆虐,日月星辰多日不顯,一切得救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了。就在這危急存亡的時刻,保羅鎮靜地挺身而出,以神的信息安憮、鼓舞眾人頹喪的心。他就像監獄中的彼得,仍能憩然入睡;也像彼得一樣,有天使來向他顯現,說:「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這是對船上二百七十五個人傳講對神的信心,以及對禱告能力的信心之絕佳良機。保羅一路上顯出其判斷力的敏銳及豐富的常識與經驗。到了這地步,眾人不敢再輕忽他的意見。他一察覺水手們想棄船而逃,就及時制止他們。又從容不迫地當眾人的面,祝謝擘餅,放心地用餐,安定了眾人的心。等他們在十一月的一個清晨浮水上了米利大島,似乎沒有什麼進一步的福音工作可作了。可是卻發生保羅被毒蛇咬,以及該島土著酋長的父親生重病的事件,保羅又有機會藉行神跡奇事榮耀主名,讓當地的人認識他「所屬所事奉的神」。抵達羅馬。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這個宏偉壯麗的世界大城。三年前,他在寫給羅馬人的信中就表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而且承認他常為這事禱告,希望早日能成行。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這夢寐嚮往的地方一一一羅馬兵丁所押解的犯人。然而在捆鎖中,他將成就比自由之身更大的事。假設他以自由人的身分來訪,他必然四處訪視猶大會堂,卻絕無機會向看守他的兵士及該撒官中的人傳福音。神常常以我們豫料不到的方法回答我們的禱告。起初我們一心定意要實現某些擬定的計劃,朝思暮想,日夜求告,年復一年地耕耘,滿心以為長此以往,終必有完成的一天。但最後我們終於到了我們的羅馬,卻是個手銬腳鐐的階下囚。神以這種方式實現保羅欲赴羅馬的心愿,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為了安全起見;第二,為他豫備更廣大的聽眾。所以羅馬與鎖鏈是分不開的。讀者啊,切莫為自身的限制和無能煩躁。其實它們是必需的添加物,為你製造更多榮神益人的機會。風暴、船難、百夫長、船主、水手、鎖鏈、該撒、羅馬一一一這一切都是計劃的一部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並使神的計劃成就,同時把你塑造成你一直希望變成的人。保羅 「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哥林多前書十五10模諾(AdOlpheMonod)曾說過這樣的話:「神給猶太人十二位使徒,只給外邦人一位,不過他是專為他們豫備的。保羅就像一幅屬靈的世界大地圖,將整個異教世界擔負在雙肩上。當時世上最強盛的羅馬帝國費了七代才建立起來,保羅卻只花了一代的四分之一時間就使之重生。最偉大的人是耶穌基督,最偉大的使徒是保羅。」即使在今天交通便利的時代,保羅的旅行記錄也是十分驚人的。而在當時,小亞西亞山區的劫匪猖獗;常有急湍阻斷通道;有大半的區域車馬不能通行,只能徒步跋涉;歇腳的客棧又簡陋不堪;加上猶太人在各地遭到的歧視和嫌惡,我們可以想像保羅的宣教之旅是何等艱辛。第一次宣教之旅,保羅沿著小亞西亞的中央高地設立了一連串的教會,以溫暖的愛心吸引了熱情的高盧人一一一「傳給猶太人,也傳給外邦人,使羅馬的地方官悔改相信,駁斥了假先知;有一度被人當神一般推崇,過一陣子又遭同一批人追擊。」第二次宣教之旅,保羅把福音傳到歐洲,在當時幾個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一一如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哥林多一一建立教會,為黑暗中的人帶來光明。第三次宣教之旅,他就像個巨人,橫跨愛琴海,一腳踩在小亞西亞,另一腳則踩在希臘,甚至把福音傳到以利哩古。第四次的旅程,他至少三次在公眾法庭作見證;乘船越過地中海,藉著禱告和英勇的表現,救了遭海難的同船乘客及水手;又憑著行神跡,獲得野蠻土著的愛戴;以犯人的身分抵達羅馬,其實是以征服者的精神將主的旌旗展現在該撒的官庭中。被釋放之後,他又開始長途跋涉,也許遠至西班牙,並重訪小亞西亞及希臘教會,直到他行完人生之路,再步上羅馬的殉道之途。保羅服事主約三十年,為腐敗墮落的世界帶來生命和救恩的種子。他所散播的善種,經過三世紀的茁長,逐漸取代了異教的莠草,長出一片嫩綠的基督教會新文明。今天基督教會在世界上所佔的分量,實在要歸功於這位使徒的殷勤努力,宣揚福音。我們也許會納悶:這樣的一個人在短短數十年之間,何以能成就如此大業?秘訣在於他的睿智、辯才嗎?但是保羅承認自己的言語「粗俗」(林後十一6),加上肉身的那根「剌」,常常是軟弱的。因此追本溯源,其能力是來自他所愛、所服事的主,靠著他,保羅可以躋身在古今最智慧的思想家、最富辯才的演說家行列中,與古希臘的哲人、智士、雄辯家相匹敵亦毫不遜色。最首要的,當推使徒所生動追憶的一一一在他還是罪人時就蒙受神的慈悲憐憫。在哥林多後書,他描述自己如何被打倒了、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卻能得勝有餘,是因為「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保羅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罪孽曾是如何深重,曾如何頑強地抵擋如今他到處宣揚的救恩。每回想自己曾是何等人,卻蒙了憐憫,他就不敢對任何人失望。既然擁有這厚恩作得力之源,他如何能灰心喪膽呢?相反的、,他應當如何加倍殷勤,才能回報這恆久忍耐、不斷熬煉他、直到他成為主合用器皿的慈愛恩惠呢?「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自始至終,保羅都受一個主要意念驅策著,亦即:他所以蒙救贖,是為了服事主;他所以得救,是為了挽救他人。得救贖、蒙呼召的往事,時時激勵他更殷勤努力地為福音奔走。這是很值得我們效法的。如果我們能常常從繁忙中跳脫出來,靜立在十字架底下,思想主耶穌為拯救我們流血捨命,感恩之餘,如何能不受激勵,迫切地願意將每一絲生命氣息為主的事工擺上呢?另外,我們還須提及的,就是使徒一生所致力的單純而偉大的生命目標。他日夜勞苦,只為了多拯救一些人,為此他不惜犧牲一切。同時為了保守、培植這些稚嫩的新生命,他苦心設法召集、組織、成立教會。但這一切目標,都附屬於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所宣稱的人生宗旨:「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二4)。不管一切努力的結果如何,不管人們怎麼說、怎麼想,只要聖靈見證他的作為討神喜歡,什麼都無關緊要了。我們還可從另一角度來看他這項動機,就是他在帖撒羅尼迦後書所說的:「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得榮耀」(一12)。基督在世所說所作的一切,都是為榮耀天上的父,而保羅也本著同樣熱切的心,要榮耀神子的名。這目標隨著其服事年歲的加添而增強。他一生最大的盼望與心愿,就是叫基督在他身上顯大,或生或死,無論何事,都要榮耀主名,不叫主名蒙羞。這是否也是你我的人生主旨呢?它會使我們的生活大大簡化。我們很容易擬定一些高遠宏大的目標——使萬人得救、教會大奮興、每個教友投入服事一一這些目標本身都無可厚非,卻不是最好的,一旦所豫期的成果未能達成,我們就灰心失望,怨天尤人。相反的,我們若一心一意只為討神喜悅,作任何事都為榮耀神而行,即使表面上挫敗了,我們仍然得勝;即使險些喪命了,也能高唱凱歌!任何人若能像保羅一樣,無論從外在事物、同工、密友或個人良心的見證上,都能毫無愧作地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3—5),他就有福了。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管家一一一也許是金錢或時間、影響力、口才、智慧的管家一一一如保羅所說的:「責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7),所求於管家的,不是要他們實現個人的抱負,而是要忠心於委派他們的主。因此不要憑結果來評判你的生活,而要從你的動機及委派你之主的笑容來評估。他的生活計劃也與其成功息息相關。事實上,他並無人生的計劃,他的道路早在創世之前就為神所擬定,他的責任只是去探索其軌跡罷了。他自己無須設計什麼,只要籍著與主交通,明白大設計師的心意,在時空的領域裡,把主在永恆、超自然所作的複製出來。這促使保羅對未來每一項決定都兢兢業業,謹慎小心。不管遭遇何事,他都得順應神的旨意,不敢體貼肉體,或在乎人的看法。他時時倚靠聖靈的引導,凡事尋思神的旨意,從周遭一些微末的印證,搜集引導他的雲柱、火柱。一旦明白神的旨意,他就毫不遲疑地收拾帳棚,前往主要他去的地方(徒十六6一7)。基督肢體的組合形式,每一信徒在各地位所擔任的職分、每個肢體所必須完成的工作,都早在創世之前即已擬定。詩人的祈求應當是每個主工人的禱告:「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神,你的靈本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但是保羅的成功,最大的秘訣可能還在於他知道如何從自己的軟弱中得能力。保羅具有卓越的性格、充沛的精力、領袖才幹、策劃組織的能力、睿智的思想和口才,但是若非身體的軟弱使地謙卑,他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外邦使徒,成就斐然的事工。他可能會流於自信,倚仗個人的才賦,而不虛心仰望神的能力。因為他肉體的軟弱,他不得不時時倚靠神,讓神透過他這軟弱的器皿,成就榮美的事業。在誹謗他的人看來,他長得氣貌不揚,言語粗俗(林後十10),前者指的可能是他肉體上的那根剌;後者則是他的談吐缺乏希臘演說家文雅暢達的風格。這些缺憾削弱他的傲氣,使他成為主手中一團柔軟的陶土,任他塑造成最合用的器皿。想當年,他是迦瑪列門下的得意弟子,聰明、勤快、性格剛毅、獨立、思想敏銳、口才鋒利。在同輩的年輕人當中,少有人比得上大數的掃羅。傑出的他,一反常例的,年紀輕輕就被遴選為猶大公會的一員,而且表現卓越,不負眾望,在拘捕基督徒的事上,格外熱心。如果不是他有一些無法克服的弱點,他可能是另一個亞波羅、奧古斯丁、馬丁路德,而不是保羅。因為他的軟弱,他才能剛強;因為他常受鎖鏈之苦,他才能釋放被捆鎖的人;因為他自己十分貧窮,他才能使許多人富足。有此借鏡,服事主的人應當毫無怨尤。只要我們清楚蒙召,縱然自身有限制、缺陷,似乎不能勝任主所委派的工作,我們仍能坦然無懼地榮耀主名,而且更深切領悟:正因為有這些軟弱存在,我們才不至於成為主的絆腳石,不憑血氣之勇,而憑信心行事。另一個促使保羅成功的因素,是他克己自製的工夫。他是個胸懷寬廣的人,對真理、人生的看法都十分自由開放,對許多無傷大雅的事情也都能包容接納,以免基督的影響力受到限制。但是在哥林多前書第八章第十三節,他說:若吃肉會使弟兄跌倒,他就永遠不吃肉,雖然就他個人的良心而言,在拜偶像的廟裡坐席,他可以吃祭偶像之物而不覺得不安,但因此學可能會傷了其他弟兄的良心,成為使他們軟弱跌倒的絆腳石,他就禁戒自己不沾祭偶像之物。在第九章里,他也向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表明心跡:他願意為福音的緣故,放棄娶妻生子的天倫之樂,即使他是個性情中人;雖然踹殼的牛理當讓它吃糧、為聖事勞碌的人理當得報酬,但他卻為了避免誤解,而婉拒信徒的財務奉獻,寧願靠自己的勞力掙生活費。在該章的末了,他進一步解釋自己如何攻克己身,以免他在領人信主的事上有虧欠,而遭淘汰,由更適合的器皿遞補取代。在哥林多後書第六章第三節他也說自己凡事不叫人有妨礙,免得他的職分被毀謗。他這種自制力也是主僕應該效法的榜樣。凡渴望神的國度早日降臨的基督徒,都應當棄絕縱慾不法的嗜好、習慣,以免使聖工受毀謗,同時絆倒妨礙信心軟弱的人。在遇到不關是非對錯的權宜情勢,不知如何取捨時,就當考慮個人的舉止會對周遭的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的影響力越廣,就越要約束自己作決定取捨的自由。此外,我們還不能遺漏保羅為別人所流的無數淚水。他曾對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你們應當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二十3l)。想想看,他是「晝夜不住」地為福音勞苦,毫無懈怠地持續三年之久,而且不只是大發熱心而已,更為關切人的靈魂之故,時時流淚焦心,不肯放棄,直到那個人得救歸主,或更忠心服事主。他為信徒頑梗不化的罪流淚;為教會的紛爭傷心;為弟兄們留下的絆腳石扼腕,晝夜為他所關心的人事流淚禱告。保羅這種愛心是令我們自慚的。我們會為許多事傷心流淚,卻往往對靈魂的沉淪無動於衷,心田乾涸冰冷。喪失了流淚的能力就等於喪失了領人歸主的能力。只有心碎的人才能叫別人為罪傷心痛海;只有流淚的人才能叫人流出悔改的眼淚。最後,保羅還有另一令我們感佩的特點,就是對其他信徒的關切」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是證據之一。另一個就是歌羅西書第一章第二十八節所記的:「我們傳揚它,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他多麼強調「各人」!他不是個急躁、揠苗助長的那種人,相反的,他和主耶穌一樣,懂得循循善誘,針對各人的需要及情況,作個別的教導。主連一個被鬼附的人都不放棄,不惜走遠路,親臨偏僻之地。保羅也鍥而不捨地遊說亞基帕王,因為每一個人在他眼中都無比寶貴。但歸根究底,這一切所奠基的根本信念只有一個,就是:不是他能作什麼,而是因神的恩典、神的能力透過他動工,他才能有所成就。他常說靠自己不能作什麼,而是基督在他裡面動工,否則一切作為都是草木禾秕,算不得什麼。他其實並沒有為基督作什麼,只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獻上,讓基督的能力滲透全人,再煥發出榮光,照亮人們的心房。他所關注的只是如何潔凈自己,隨時豫備讓主使用。這是每一位基督徒工人當學的首要也是最終一課:手潔心清,存單純的動機,讓個人的意願不與基督的旨意有任何衝突,時時調整、豫備,靜候神的差遣,讓神在心中動工,使你願意去作討他喜悅的事情,不須顧慮自己能不能作,憑信心讓神透過你成就一切。存這樣的心態,你就不至於怯懦,也不會驕傲。你不會怯懦,因為在你裡面有強大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動著你。你也不會驕傲,因為你根本沒有什麼可自誇的。「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這段話可以應用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對於那些必須從事神為他們安排的受苦、憂患的事工的人,或是那些照顧小孩的人,或是在家中料理瑣碎家務的人,都不例外。我們無論作什麼,所服事的對象乃是那位判斷人的主。他所作的判斷不是我們作了些什麼,而是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工作;不是我們工作的寬度,而是深度;不是我們工作的成效,而是我們放了多少心進去。在我們所作的一切事上,我們可以肯定,聖靈的恩惠都一直與我們同工。他們站起來講話時,聖靈要見證他們的話;他們以口舌或以實際生活作見證之時,從所取得的結果,就可以看到在他們背後有一個比他們更強而有力考在工作;他們對一個人,或進入一個家庭,或到達一個地區,要廣傳福音之時,人們可以發現他們不但用口,也是帶著能力,帶著聖靈,滿有信心的在傳。但願我們都能如此生活、見證、服事,讓我們作一個無愧的工人,作神各樣恩惠的好管家,與神同工,作神福音的使者,領人與神和好!保羅 「在兩難之間」腓立比書一23由於神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百夫長從中斡旋一一經過三個月的同甘共苦,他對使徒產生了感情,欽佩他的人格,感謝他救了全船人的性命一一保羅在抵達羅馬之後,獲得特別的寬待:獲准在御營附近賃屋居住,由一名衛兵看守,享有相當的自由。惟一的囚犯標記,就是手銬加了一條鐵鏈,連在衛兵身上,每過四或六小時,解除一次。這樣的安排有許多好處:一方面十分安全,不致遭猶太人的攻擊謀害,另一方面又有充分的自由,可以把福音的種子散播在這個各方人種種集的大都會中。當然它也有許多不便:常在衛兵的監視下,對方是個外邦人,對猶太人的生活習慣及基督徒的宗教熱忱都鄙夷不屑。身上的鎖鏈也是一大累贅。要禱告、口述書信、和信徒聚會,都得徵求獄吏的同意,在其監視或粗暴褻瀆的謾罵下進行。這對生性敏感的保羅而言,是莫大的折磨。然而靠著加添他力量的主,他學會處何景況都知足,並看萬事效力,叫福音更加廣傳。可能有許多頑強暴戾的羅馬衛兵,都變成謙和、熱心的門徒。保羅在寫給腓立比人的信中,提到:「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這為以後三世紀傳遍羅馬軍營的基督化運動,掀起序幕,以至後來君士坦丁大帝終於宣布接受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的受苦呼聲,卻為後世帶來無限的祝福。才到羅馬三天,保羅就請當地的猶太領袖到他的居所來,有人說是七位。在羅馬城大約有六萬猶太人,他們的地位甚低,是本地人輕視嘲謔的對象。第一次會面,他們謹慎地採取中立的態度,表示願意聽保羅解釋這門到處遭毀謗的教派,再作判斷。第二次,有更多猶太人到他的寓處,從早到晚聽他講論神國的道及耶穌的事迹。聽眾的反應不一,「有信的,有不信的。」他一加以往的作風,每到一地,必先向自己的族人作見證。既盡了人事,猶太人仍然頑硬不信,他可問心無愧地轉而向更廣大的外邦群眾傳福音。「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徒二十八28)。此後兩年,在他的控訴者籌劃如何控告他期間,或者也因為羅馬皇帝耽溺逸樂,無心問政之故,保羅有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其中有些人是不辭干里,遠道而來。常伴隨身側的,有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如今在傳道的事上於他有益處的馬可;體貼細膩的路加醫生;與他一同坐監、以便就近侍候照顧他的亞里達古;從以弗所來、保羅「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來自歌羅西教會,「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由腓立比教會派來,把弟兄姐妹的愛心奉獻帶給他們所愛戴的朋友及屬靈導師的以巴弗提;尚未因眼前現實的羈絆而迷失永恆、看不見之遠景的底馬一一還有許多地在書信中提及的朋友,都常環繞他身邊。羅馬教會的信徒更是他的常客,川流不息地來領受他的教導,例如:以拜尼土、馬利亞、安多尼古、猶尼亞、土非拿、士富撒、他所親愛的彼息氏、在基督里經過試驗的亞比利等,在保羅初抵羅馬就遠赴亞比烏市和三館去迎接他,如今更是勤於探望,對這位屬靈教師欽仰備至。這兩年期間也發生了一些事情。例加以巴弗提得了重病,險些喪命;收容逃跑的奴隸阿尼西母,帶領他悔改歸主;寫了一系列的獄中書簡,讓後世對他的囚居生涯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日子在忙碌中飛逝,兩年的光陰似乎比在該撒利亞那兩年的禁閉生活過得更快速。保羅初審顯然被判無罪,獲釋,至少有兩三年的時間恢復自由之身,繼續從事他所熱愛的福音事工。顯然他也早豫料會有這結果,在寫給腓立比人的信中,他胸有成竹地說:「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在腓利門書里,他甚至要他們給他豫備住處,盼望藉著信徒的禱告,蒙恩順利到他們那裡。一般的學者也都咸信在羅馬兩次囚禁之間,有一段自由的過渡期,否則提摩太書及提多書所提的一些事件就無法解釋,它們顯然不是發生在使徒行傳所記載的年代之內。保羅獲釋,是否因百夫長的出力斡旋,或因該撒利亞寄來更詳盡的報告,史料上沒有記載;總之從最高權威傳下一道命令,解除使徒的鎖鏈,釋放他自由。主讓他在肉身多存活幾年,因為當時的教會稚嫩幼小,仍需要他的引導,把福音的散布範圍更加推廣。各地教會聞知他重獲自由,能再到他們中間,必然欣喜若狂,感恩不已。一旦恢復自由之身,首先,保羅必履行其諾言,去拜訪腓利門及歌羅西教會。然後再去探望以弗所教會,進一步向他們澄清解明他在書信中所透露的奧秘。可能在他停留以弗所期間,阿尼色弗一家人熱心接待、服事他,以至他在最後一封書信里特別提起他(提後一18)。他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要他留心謹防教會一些人傳異教(提前一3),即前往馬其頓和腓立比去。他在該地受到熱烈的歡迎是可以想見的。他們是他的弟兄,所親愛、所思念的,是他的喜樂和冠冕,一起同工,為堅固、傳揚福音而同甘共苦的肢體。呂底亞、革利免、友阿爹、循都基、以巴弗提、禁卒一家人,及其他腓立比教會的人,必然都爭先恐後來照拂這位疲乏、羸弱的使徒,並深深被其高超的靈命激勵。離開腓立比之後,他一定也遍訪希臘的其他教會,並重訪哥林多,最後和提多赴革哩底,並留下他把沒辦完的事處理完,在各城設立長老(多一5)。回到歐陸,他即寫信給提多,在信的結尾,提到他計划到尼哥波立去過冬,在那裡,幾個朋友,像亞提馬、推基古、西納、亞波羅將與他會合,幫助他堅固眾教會。這些教會都曾經歷火般的試煉,在真理和實務上都遭遇艱難(林前三12~13)這段自由的日子為期卻不長。在主後六十四年發生了一樁大變故一—羅馬城發生大火。被嫌疑是禍首的尼祿暴君,為了轉移注意力,嫁禍給基督徒,於是迫害的狂潮立刻一波一波蔓延開來。在各大都會的基督徒領袖,其中多半是德高望重、使徒所親愛的同工,紛紛被捕,猶太教人士乘機煽動,火上加油,到處風聲鶴唳。像保羅這樣出名的人,當然無法倖免。離開尼哥波立之後,保羅到特羅亞,在加布家住了一段日子。遽然被捕,保羅措手不及,連隨身攜帶的一些寶貴皮卷、書籍,都來不及收拾一一其中包括他寫給各教會書信的副本、一本希伯來文聖經、主在世言論的手稿。甚至那件保暖的冬衣都沒及披上,就被押解到羅馬去。一小群忠心的友人伴隨他步上這趟最後的旅程:底馬、革勒土、提多、推基古、路加和以拉都,依依不捨地追隨。結果底馬貪愛世界,中途放棄,往帖撒羅尼迦去: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特羅非摩到了米利都得了重病。在羅馬兵丁的吆喝催趕下,保羅一行二度抵達羅馬。但是第二次的牢獄生涯卻與第一次迥異。以前他自己賃屋居住;如今被禁閉在暗無天日的囚室里。一般學者猜測瑪末丹(Manwrtine)監獄即是保羅度過最後幾周或幾個月的地點。以前訪客絡繹不絕;如今阿尼色弗必須「殷勤」地去找他,才能找著,而且他需要相當的勇氣才能不以保羅的鎖鏈為恥。以前關心他的朋友經常環繞著他,饑渴慕義的信徒屢來求教;如今患難的疾風吹散了訪客,另一些門徒則奉派遣往遠地去堅固教會,「獨有路加在我這裡。」這是何等孤單凄涼的感嘆。以前他成竹在胸地豫期獲釋的日子不遠;如今,雖然初次申訴,勉強洗刷縱火的罪名,「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但是卻無望倖免第二項罪名一一一引進擾亂治安的風俗異端。這項指控空泛籠統,大帽子一蓋,根本無轉彎的餘地,註定要遭處刑。保羅知道自己如祭酒已被澆奠,揚帆離岸的日子已到,他並不因而感傷。許多年前,他就定意要披戴屬天的軀體,被接升天與主永遠同在。他知道這似乎不是他安息主懷的途徑:不是凱旋升天,而須行經死蔭的幽谷。然而歸家的路徑是那一條,對他已無關緊要;回顧過往,他只有滿懷感激,由衷謙卑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後來的審判過程詳情如何?他被囚禁了多久?提摩太是否及時趕到,在臨終的一刻陪伴身側?他究竟是如何殉道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始終無定論。一般的猜測是:保羅在距離羅馬三哩外的歐斯田路上被砍頭,靈魂離開軀體,安息於非人手所造的天家。保羅終於抵達標竿,得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他去得的獎賞,而且夙願得償,體會到與基督同在,真是好得無比。當這位忠實的管家向主人交賬時,主必笑容滿面地稱許道:「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在天家有何等熱鬧的宴席為他陳設!那些他引領歸主、以前在黑暗權勢下,如今成為其喜樂榮耀冠冕的信徒,都歡聚一堂,迎迓他的來到!更令他欣喜的是,能終日欽仰愛主的榮臉!這位曾褻瀆神、逼迫主的掃羅,蒙神憐憫,被主看待成忠心良仆,他的名字——保羅——將與其他使徒的名字,一同銘刻在新耶路撒冷的基石上!保羅 「字是何等的大」加拉太書六11根據一般學者推測,加拉太書的最後一段不是出自書記的手筆,而是保羅親筆寫的,其篇幅也比其他書信結尾問候語長得多。通常,他只在信尾附加幾筆,如歌羅西書的結語:「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可是對加拉太各教會,他卻以冗長的叮嚀再三強調,並親筆書寫,只因為他的權威在加拉太人當中並未受到尊重,屢遭攻訐。由於視力不佳,他所寫的字體大而難看,他特別請當地信徒多多包涵。我們也可把他的話當作一種比喻:他的書信在整部新約里占的分量何等的大!就長度而言,它佔了全新約的四分之一。但其重要性當以質而非量來估計。在放到天平上秤重以前,先想想你手上捧的是何等珍貴的財寶: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的愛訓;羅馬書第四、第五章關於稱義的精闢之論;羅馬書第八章闡釋聖靈工作的榮耀扉頁;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關於復活得勝的盼望;以弗所書第五章揭示主與屬他之人間的大愛一一教會所承繼的這筆無價的資產,固然是聖靈的作為,也實在是保羅的功勞一一他乃是聖靈工作的器具。聖經中許多寶貴、發人深省的字句,都反映著這位外邦使徒那溫柔、熱切、誠摯的心靈。保羅的書信充分流露他的真情至性,字字句句是以筆墨和著血淚銘刻在人心版上。每封書信都是有感而發,例如腓立比書是在收受教會托以巴弗提送來的饋贈,感念其愛心而寫的;哥林多書則是在聽革來氏家的人提起哥林多教會中有分爭結黨之事,痛心之餘寫下的勸誡。正因為他的書信充滿感情,及對話般的生動、懇切,彷佛與親近的友人話家常一般的親切自然,所以它們會如此打動人心。說實在的,若非保羅這些書信,基督的福音無法那麼快速地打入西方世界各個強硬、講求實際、蓬勃發展中的國家。使徒約翰的思想偏重屬靈的透視,指導人探索福音的真理,而省略字句的辯解。使徒彼得的邏輯推理則受早年希伯來教育、訓練的影響,在主耶穌的教導薰陶下,看任何事情都從希伯來文化社會的角度作出發默。保羅雖然是個典型的希伯來人,所運用的聖經詮釋法,是他當年在迦瑪列門下受教的傳統解經法,深奧而冷僻,但其邏輯推理、辯證的風格、遣辭用句的簡練有力,則近似西方文化。保羅生長在羅馬帝國的光榮盛世,衰落的希臘文化則融入普世的思想語文潮流中,連閉關自守、頑固排外的猶太社區也不能完全將它杜絕於外。因此保羅的書信處處流露西洋的風味;未來幾個世紀的潮流,已在這些篇章中醞釀出端倪。他的思想在西方文明中一直是現代的。他的教導使奧古斯丁受益,更啟發了馬丁路德。他的思想、觀念融入基督教史上幾個最偉大的哲人和文學家的思維筆墨中。他撒下的種子,在現代的教育、法律、自由思想、文明中開花結果。在他的影響下,產生了無數敬虔的牧師、獻身的宣教士、傑出的基督徒、留名青史的名著典籍、信心、慈善、貞潔的典範軼事。在新約聖經中,有十三封書信經保羅署名,其真實性及可信度是眾所公認的。即使最極端派的批評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哥林多書、加拉太書、羅馬書確實出自保羅的手筆。這些信大約在主後五十二年至六十八年間寫成。其寫作背景也都不同:有的充滿年輕、新鮮的喜樂和盼望;有的是在他遭受壓迫、攔阻的困境;有的是身陷囹圄、備嘗鎖鏈之苦;另有些則在世間之路已至盡頭時寫就。每封書信大體上都反映內在及外面的世界,流露對主赤誠的忠心。保羅常在書信中自稱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以下讓我們依寫作的先後次序,將這些書信作簡單的介紹,以反映使徒不同階段的思想和見解。雖然他在每封書信都充滿愛、忠心和聖靈,但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一直在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以求更認識基督及其復活的權能,體嘗主的苦難。因此每封書信都啟示他對復活之主的榮耀及豐富更新、更深的體認。正如基督的智慧及身量不斷增長一樣,使徒保羅也時時在更新變化,榮上加榮,越來越像主的樣式。他的一生都在攀爬順服及信心的崖嶺,學習舍己、十字架的功課,效法基督的榜樣,拓廣加深對主的認識。我們只要比較一下他寫給帖撒羅尼迦的第一封書信和以弗所書,就可明顯著出他在數年間有多麼大的提升,思想人格都更臻於成熟。我所知道最好也是最自然的分類法,就是以下這一種:論及未世的書信: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反猶太教的書信: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羅馬書。基督論、反諾斯底派的書信: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以弗所書。教牧書信:提摩太前書、提多書、提摩太後書。底下讓我們依次來探討。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一一帖撒羅尼迦前書大約在主後五十二年寫於哥林多市。在馬其頓迭遭敵擋迫害之後,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留下提摩太處理未完的事工,安慰並協助靈命甚淺的教會。等情況稍穩定了,提摩太和西拉才趕赴哥林多與保羅會合。三人常為如何帶領訓練那些風雨中的教會及初信的門徒而不斷討論、迫切禱告。由於三人都無法抽身前往探望,保羅只好為了第一封書信去勉勵他們。第二封信則在數個月後,保羅還在哥林多,聽說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將他的第一封信誤解為主再來的日子已迫在眉睫,現存的社會即將解體,所以即刻寫信去糾正澄清。在這兩封書信里,使徒費了相當的筆墨講述主二次再來。神子的再來,是激勵每個基督徒勤奮盡忠、貞潔自守、得盼望安慰、持守節操美德的根本動機。「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在這兩封信里,基督徒生活的動機,盼望基督再來的成分多於基督的內住;榮耀的盼望多於十字架;主親自的顯現重於後來書信所強調基督在凡事居首位的主題。信的未尾,他叮囑教會要儆醒謹守、豫備主榮耀的再來。比較之下,他後來寫的書信所涵蓋的立場要比先前的廣闊多了。哥林多前書一一一保羅在以弗所住了三年,最後一段時間,從亞波羅及革來氏家的人口中,聽說哥林多教會有分爭結黨的事情,十分痛心。加上哥林多市的風氣敗壞墮落,那一小群信徒漸漸抵擋不住邪風逆流,而有妥協苟同的趨勢。後來又接到教會托司提反、福徒拿都、亞該古送來的信,提到教會遇到一些實際的難處,徵詢使徒的意見。保羅得知這些令他痛心疾首的消息,恨不得親身趕去排解糾紛、匡正敗壞的風氣。但是他將受到怎樣的接待呢?而且當時以弗所的情勢甚亂,他必須留守崗位,無法脫身。在左右為難之際,他只好在聖靈的引導下,為了這封實際而立論精闢的書信,給後世的教會提供了寶貴的鈷砭,啟示世人如何將福音的原則應用於複雜的社會道德、人際關係等問題上。這封信由提多親自送到哥林多。信中仍然涉及主的二次再來;但除此之外,還提及末後的亞當的崇高立論,以及聖靈向屬靈的人所啟示、眼不曾見、耳未曾聽、人心所想像不到的奧秘。哥林多後書—一以弗所的暴動鬧得風風雨雨之際,使徒日夜焦心等候提多帶迴音訊,告知哥林多教會的反應。被逐出以弗所之後,他到特羅亞去,以為會遇到提多,卻失望了,心裡更是焦急,立刻趕赴馬其頓去尋他。在四面受敵的困境下,「外有爭戰,內有懼怕」,身心靈遭到極大、打擊。幸好提多及時趕到,帶來哥林多教會悔改哀慟、思念他、被他的信激勵的好消息,才稍得安慰。他立即為了第二封書信,差遣提多及另一位弟兄趕緊回覆。哥林多後書是保羅所有書信中最流露真情至性的一封。在信中他毫無保留地披露心跡,肝膽相照地把個人內心的愛恨好惡、對信徒的期許、挂念、深情表露無遺。「凡事都是為你們……所以我們不喪膽。」後期書信對基督徒生活的屬靈透視,也在這封信里出現。在聖靈的光照引導下,他的筆尖透露出他越來越享受隱藏在主要的豐盛生命。雖然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耶穌的生命卻常在他的身上顯明出來(四11)。如今他不再憑著外貌認基督了,而是透過靈的體驗;在主愛的不斷激勵下,學習舍己,穿上復活之主所賜的新人(五14—17)。不管遭遇多少患難、窮乏、困苦,在永恆的靈界里,他都已得充分的補償(六4一10)。雖然肉體上的那根剌時時折磨他,但神的恩典夠他用,反而使這弱點成為得力的來源(十二10)。加拉太書——緊隨提多之後,保羅又回到哥林多,在那裡度過了愉快的三個月。但是在享受主內肢體團契之樂的同時,從加拉太傳來的壞消息卻使他憂心仲仲。他聽說那裡的信徒信仰變質,很快就離棄「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一些猶太教徒滲透到教會中,聲稱代表耶路撒冷的正統教會,詆毀保羅的使徒身分,質疑他的權威,並堅持外邦人必須行割禮,遵從利未記的法律。這是個關鍵性的時刻。假設猶太人的主張得逞,基督教會勢必萎縮成猶太教的一支,五旬節涌流的基督教會命脈及事工,必消失在拉比學說的沙漠中。外邦的基督教會受到考驗;世人的盼望危在旦夕。保羅為此焦心憂愁、大發義怒,激憤之情溢於言表。在加拉太書里,措辭嚴厲,駁斥散播異端之徒,譴責那些引誘加拉太信徒離棄基督要之單純與自由的陰謀分子:「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在激動的情緒下,保羅的思緒仍是清晰而強有力的,而且刺激他更深入探討以前不察的屬靈奧秘。迫於情勢的危急,異端邪說氣焰的囂張,保羅更勤奮地挖掘基督里的豐盛寶藏。聖靈引導他領悟:猶太民族的真正根源,不是摩西,而是亞伯拉罕;不是西乃山,而是亞伯拉罕的帳棚。亞伯拉罕在未受割禮之前就蒙召;他因信稱義,早在接受猶太禮儀的前三十年,就蒙神悅納。這個新發現就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地意義重大。從那一刻起,保羅被提升到另一更高的新領域。他的立場更堅實,足以抵擋猶太教派的攻訐,證明凡相信的外邦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都是應許之約的繼承者。羅馬書一一在哥林多住了一些時候,使徒的心思轉移到當時最大的都市羅馬。他希望能儘快去拜訪當地的教會,並著手準備一系列的講章。在聖靈的啟示下,寫出所有書信中哲理最深奧、邏輯組織最縝密清晰的一封書信一一給羅馬人書。在這封書信里,就和加拉太書一樣,不僅清楚闡釋因信稱義的偉大真理,而且強調信徒與基督合一,及基督內住的重要性。他聲明我們是藉神兒子的死而與神和好,因它捨命,我們才能得救。所以我們是靠藏於基督耶穌里的豐盛恩惠過得勝的生活。當他談到與死而復活的主聯合,靠主從老我的捆綁中釋放,言詞之間透露激躍的神采。他與基督已完全合一,甚至能感受到基督為信徒代求那種說不出的嘆息。他甘心樂意地獻出自己的肢體,作抵擋罪的武器;因他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如今活著的,不再是他,而是基督在他裡面活。他的生命就在於信神的兒子,因基督愛他,為他舍己。十字架不是稱義而是成聖的手段,矗立在現在的他和過去的他之間:而神的兒子則藉聖靈住在他心中掌權。腓立比書一一一這封書信不含一點辯證的成分。前幾封信的辯護已駁倒詆毀他的人,壓制了製造糾紛的仇敵。如今身陷羅馬的牢獄,即使各地教會仍有分爭結黨的事,也無法遠渡重洋,穿透牢門,傳到他耳中。神那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著他的心懷意念。從這平靜安寧的心田所涌流的,就只是對腓立比教會那批親愛的朋友深湛而溫柔的思念與關切。對主再來,得永生的盼望,仍是他心目中的晨星。他是天國的子民,盼望在天上與他的救主相會。但他也開始想到以自己的死來榮耀主的可能性。他知道神的旨意最美善,他已從主學會舍己謙卑的秘訣。以巴弗提把腓立比教會愛心的饋贈帶來給他,他立刻為了這封充滿愛與感激之情的信託他帶回。歌羅西書一一保羅第一次被囚於羅馬,後期前來其所賃之屋探訪的人當中,有一位是歌羅西教會派來的以巴弗,他也代表老底嘉及希拉波立——座落在小亞西亞萊克斯谷(Lycus)的兩大城——的弟兄,向保羅問安。以巴弗向使徒透露:有一新奇的異端刻正迅速擴展,襲擊小亞西亞一帶的教會。這派虛妄的基督教哲學認為在罪人與神聖的神之間有一道鴻溝,惟有透過神秘的橋樑,人的禱告才能上達天庭,神的祝福也才能降臨人間。但這套理論完全憑空想像,其神秘哲學全然虛妄,因為即使最高的天使或靈,與永恆的神之間仍有無限遼闊的距離,除非造物主親自跨越鴻溝,所造之物無法接近造物之主。要對付這套荒謬的哲學,聖靈向保羅揭示了在基督里更深、更廣的豐恩;讓使徒領悟主升到權能者右邊的完整意義。他認清一切執政、掌權、天上地下所有的造物、鬼靈,都臣服在它腳下。它是萬有之主,萬王之王。他管理一切,充滿一切,維持一切。「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它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一16,二10)。在這同時,他相信自己與復活之主聯合的信念也更肯定;對主的內住也更有把握;對永生的盼望更充滿榮耀。因此假使他必須蒙召,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又有什麼值得在意的呢?他承受的職分,豈不就是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將歷世隱藏的奧秘顯揚在外邦人當中一一這奧秘就是基督在人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推基古弟兄負責把這信帶給歌羅西教會,並將另一封信轉達以弗所教會。腓利門書—一從主人腓利門家逃跑的奴隸阿尼西母,可能在匱乏中到使徒所賃之屋求助或在罪惡的場所被傳福音的同工尋獲,在保羅的感召下重獲新生,如今成了他所親愛的弟兄。腓利門是保羅熟識的朋友,而且在賬務上似乎有往來(18一19)。保羅把阿尼西母送回去,並附一封求情信,以期他能獲得主人的寬恕。這封信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徒靜候神的愛克服一切難處的耐心和信心。在他認為,阿尼西母在神的眼光中,是個完全的自由人;但基於禮貌,他不便干涉主僕的糾紛,只有存禱告的心指望腓利門能被神的愛感動,看待阿尼西母為主內的弟兄,主動還他自由之身。在他未能甘心行此善學之前,保羅不願插手干涉,他必須把阿尼西母送回去。保羅處理這件事的原則,足以作我們解決各樣難題的借鏡,凡事留待愛心慢慢化解。以弗所書一一這封書信重申主耶穌之國度、主填滿神人之間的鴻溝等重要的觀念。保羅以無比生動、有力的文筆,陳述信徒與基督的死、復活、升天、掌權聯合的真理。他並且把教會形容是基督的身體和新婦,把這比喻刻劃得淋漓盡致,不過這封書信最特殊的要默在於它十分強調夫妻、父子、主僕閑的人際關係及家庭生活。早先,由於生活的重壓,又無聖靈啟示的確據,使徒似乎認為婚姻生活的難處多於甜蜜(林前七);但在後來的幾封書信里,他卻極推崇婚姻,把它比成主和新婦和諧相愛的美麗結合。和當時的人看法迥異的,他認為維繫婚姻的秘訣乃在強者為弱者舍己一一丈夫為愛妻子而多作犧牲。婦女不是男人的奴隸或玩物;男人應該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身一樣,毫不自私地愛顧妻子。提摩太前書和提多書一一一保羅獲釋之後,重訪愛琴海畔的眾教會。在旅途上他寫了這兩封書信,勸勉兩位年輕的宣教士如何教導、牧養教會。信中涉及許多處理實務及家庭問題的細節。保羅不憚其煩地反覆強調如何把信仰的原則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問題及職責上。「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提前四8:多二11一12)。提摩太後書一一一寫此信時的保羅,年歲已長,胸襟見識都臻於通達圓熟;然而親朋愛徒都睽膈遠離,孑然一身,蒼涼孤獨;更難堪的是禦寒的冬衣、心愛的書卷都不在身邊,單薄的身體在寒窖中抖縮;漫漫長日,度日如年。他渴盼能再見到屬靈的兒子提摩太,特意為此信催促他趕緊上路。此情堪憐,卻又凄美、合乎人性。在孤寂的呼聲之外,仍散發堅忍勇氣及信心的光輝:他深信主已保全他所交付他的,同時他也已守住主所交託他的。保羅最後提起如椽之筆,以無比慈祥的信息為一連串的書信勾勒了完結之篇。斗大的字體道出語重心長的祝福:「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保羅的書信就像鉛版,無數的翻版都是由此複印出來。只有神能算得出究竟有多少人因接觸他所寫的這些字句,受了他的教,而成為他的薦信,「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一直到主再來的日子,還會有無數可歌可泣、榮神益人、得勝崇高的篇章,因使徒保羅這些神聖的啟示譜寫出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腿部肌力訓練圖解聖經
※小小熊的第40個故事:《聖經》與竹籃
※聖經中順服的命令_tianyoucn
※《聖經》中如何描繪婚姻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