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為什麼難教育?
轉載
標籤: 少兒 孫雲曉 浙江省 名人名言 f2 | 分類: 家庭教育 |
「世界上有許多職業需要上崗執照,做父母比任何職業更需要『執證上崗』。現在教育為什麼出現這麼多問題?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很多父母沒有『上崗執照』。」15年前因《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引起轟動的教育學家孫雲曉,去年在浙江省人文大講堂講述的現代教育理念至今仍給人啟發。 信息化挑戰親子關係 孫雲曉說,父母這個職業「上崗執照」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今天,親子關係中面臨的最大困難並非獨生子女問題,也不是學業負擔問題,而是來自信息化時代的挑戰。 孫雲曉用網路上流行的孩子們的一些用語說明來自於信息時代的溝通挑戰。他說,有的學生把不懂網路知識的父母叫做「菜鳥」,意即新手,自稱為「老鳥」。教育在他們的口中竟成了「菜鳥」教育「老鳥」。譬如「蛋白質」這類看似不雅的網路名詞(「蛋」乃笨蛋,「白」乃白痴,「質」即神經質),大人根本不解其義。 今天的父母們不得不經常遭遇這樣的交流障礙,不得不琢磨這些看似少不經事的孩子們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不得不思考如何應對以「蛋白質」語言為代表的新「代溝」時代的到來。 許多孩子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屋裡,不願意和家長多交流。針對這種情況,孫雲曉建議,父母可以改用寫信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但寫信與面對面講話相比,多了些思考空間,少了讓孩子心煩的嘮叨。另外,也可以發簡訊,可以採取多種方式進行交流。 「好的關係的建立就是要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孫雲曉說。 「一等的父母用眼睛教育孩子,二等的父母用嘴巴教育孩子,三等的父母用拳頭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只有一隻眼睛一隻耳朵,看問題很片面,只聽得進一方面的意見,我們要培養孩子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作為父母永遠別指望全天下的人像你那樣愛你自己的孩子」「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 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狀態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全部兒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發現兒童、解放兒童。 孩子應該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一個現代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狀態。 什麼是未成熟狀態?譬如說,童言無忌,小孩子愛說話,什麼都說。有的孩子一說話,大人就害怕,生怕孩子說錯話、亂說話!不讓孩子說話是很殘忍的,用大人的心去理解孩子的語言是不準確的。讓孩子說話,父母就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孫雲曉說,健康的身體需要有一定的睡眠作為保障。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每天需要睡10個小時,中學生需要睡9個小時,大學生需要睡8個小時。 對照這組數據,我們不禁要問父母:你的孩子睡夠了嗎? 孫雲曉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於1999年對全國6歲至14歲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半數以上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2005年9月的一項全國調查發現,這一狀況毫無緩解,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的多項比例已達到70%左右。中小學生的第一苦惱就是學習壓力大(佔57.6%)。考試是學習壓力的集中反映,49.6%的小學生和84.7%的中學生感覺考試壓力太大。應試教育和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成長已經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人類為何高貴?就是因為有漫長的童年期。現在有的父母逼著幼兒園的孩子學功課,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意願,給孩子報名參加名目繁多的培訓班,名為早期開發,實則是早期摧殘,是在製造童年恐慌。所謂童年恐慌就是當兒童面臨超出其年齡階段可以承受的壓力時,由於不能理解和承受,產生一種持久的焦慮心態。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害的。」 教育就在生活的點滴中 教育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孫雲曉說,北京一位周姓母親的做法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是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全家有個共同的嗜好,那就是愛吃桔子。每次周母外出購桔,為了分配方便,數量上總是挑選三的倍數。每晚,當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的時候,周母總是讓孩子去洗三個桔子,然後放入盤中,全家共享,日久便成慣例。一天,孩子照例洗凈三個桔子,吃完自己的桔子後,孩子拿起父母的那份怯聲道:「媽,這是家裡最後的三個桔子。現在只剩下兩個了。」一見這種情景,周母便知孩子想吃這最後兩個桔子的意圖。雖然她心中十二萬分地想讓孩子獨享剩下的桔子,但最終,周母還是自己吃了那個桔子。 周母回憶說,那晚我頭一次感覺吃桔子沒有一點味道,我不是在乎那兩個桔子,我就是不能讓他養成吃獨食的習慣。 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周母每次給遠方的老人們寄東西,總是帶上孩子,讓孩子親手填郵單,並囑咐孩子要寫上祝福的話語。 有教育學家指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出生的孩子普遍自私、缺乏愛心。 孫雲曉稱,據他觀察,現代的父母對孩子都十分有「孝」心,凡是問及自己孩子的訊息總是可以如數家珍,如生日、作息習慣、嗜好等,但是,當問及孩子父母生日是哪一天時,大部分的孩子無法很快作出準確無誤的回答。 正因如此,為了孩子的成長,孫雲曉說,父母就更要把自己那份食物踏踏實實、有滋有味地吃下去,因為這就是教育! 讓「無私之愛」少點附加物 「父母之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今天,當孩子面對著來自應試教育和社會方方面面壓力的時候,父母們應將那些附加在「無私之愛」上的分數、面子等等都統統卸去。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不是假愛,對孩子的愛不是因為孩子學習好,不是讓孩子拿成績來換,不是為了和誰家的孩子做比較。有些父母說,你考前十名我更加愛你,真愛不是這樣的。」 也許有的父母抱屈:現在的競爭太激烈了,我們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才逼孩子不斷拿高分的。但是這些父母有沒有想過:現代的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這樣教育的效果會好嗎? 日本人曾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就是習慣的老師。孫雲曉將培養孩子習慣總結為「習慣的加減法」,即培養好習慣要用加法,改造壞習慣要用減法。培養好習慣和改造壞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過程。尤其是改造壞習慣,往往需要家長有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當父母竭盡全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條件的時候,也許更需要反思:你的孩子是健康的嗎?你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了什麼樣的榜樣?你是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改造壞習慣的?(新華社專稿)(萬可)
推薦閱讀:
※全方位教育----送你十個治癒迷茫的「藥方」
※為兒童服務就是幸福!
※江歌遇害385天:無情的閨蜜,絕望的媽媽?有件事情一定要告訴孩子
※深扒《老友記》——史上最全老友記學習筆記S01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