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勝靈芝仙草的長壽之法,延年數十載不是夢!諾貝爾醫學獎啟示!
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如果自己感冒後,如果適度餓餓肚子,清清腸胃,感冒容易痊癒;反之,感冒後想著多吃點東西,不斷地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病情加重,感冒時間延長。
所以太醫劉純在《短命條辯》里說:「過飽傷人,餓治百病」。而更早的《黃帝內經》中很早就講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中醫這些健康長壽的講究,在很多現代醫學研究中是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的。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被授予了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為他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這個機制主要是指細胞在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時,通過降解自身不必需的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從而維持生命。
而且自噬作用也降解潛在的毒性蛋白,阻止細胞損傷,或是凋亡。不少有冬眠習慣的哺乳類還會利用這一現象,讓細胞內的物質再生以此維持生命。當然,教授說了自噬並不總是良性反應。
日本作為最長壽的國家,確實在相關理論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前列。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人類向生命奧秘研究展開的一個新階段。
在193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營養學家馬凱教授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老鼠分為兩群,B群想吃就餵食,A群減少60%卡路里飼料再餵食。結果,控制卡路里的老鼠(A群),比平均壽命比B群延長了近二倍。
常老鼠的壽命大約是七百天左右,A群里甚至有生存超過一千四百天以上的老鼠。通也就是說,(禁食)卡路里減半,壽命加倍。這就是著名的「馬凱模範實驗」。
此外,英國科學家等也通過動物實驗,得出了類似的實驗。並推算人少吃40%,可使壽命延長20年左右。
有科學家分析如果人保持六分飽,對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經元退變等老年性疾病,有一定預防效果。
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可見肥胖和飲食關係密切,過去中醫提倡的 「過午不食」看來也是能找到科學根據的。
現在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癱瘓、老年痴獃等,發現都與肥胖或飲食無節密切關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團隊,歷經二十年對更加接近人類的獼猴進行了研究。2009年,他們發現七分飽的獼猴,生存率提高1.6倍,癌症、心臟病減大半。
1989年實驗開始到2009年,無控制卡路里的B群獼猴,死亡了近一半;控制七分飽的A群卻有八成活著,生存率為B群的1.6倍。
從疾病的觀察看,B群中,70%的獼猴患有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腦萎縮等老化疾病;而A群中,患有這些老化疾病的只有13%。
而且,同樣年齡的獼猴,A群普遍顯得更敏捷和年輕,比B群看上去至少要年輕5-8歲。
畢竟這些實驗不是在人體身上,適度飢餓能不能真正有效幫助人們長壽並不確切。但適度飢餓確是很好的養生之道,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增加大腦血供,提升活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近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獲獎理由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3)
※謝有順 | 談談諾貝爾文學獎的價值觀
※聶魯達的諾貝爾獎之行
※鮑勃·迪倫不需要諾貝爾,是諾貝爾需要鮑勃·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