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那個新娘真美!

看,那個新娘真美!(本文轉自:凱風網江蘇頻道 供稿:朱朱)導語童年聽過的每一個關於公主王子的童話故事都有一個happy ending,年少時看過的偶像劇中都有男主角被穿上婚紗的女主角驚艷的畫面,你是不是也有這樣一個夢想,穿上最美的嫁衣迎接騎著白馬的王子,用幸福而莊嚴的儀式宣告你們的喜悅。在白紗西裝成為婚禮服飾的主旋律的今天,你是否還記得那一襲大紅嫁衣?在西式儀式廣受歡迎的今天,你是否會想起中國古老儀式中蘊含的祝福? 凱風網江蘇頻道 供稿:朱朱 編輯:郁蕭 仲德

看,那個新娘真美!一、幸福的序曲——古老深遠的中式婚禮起源婚禮,原為「昏禮」,因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故在黃昏行娶妻之禮。這是漢族傳統文化精粹之一,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男子冠禮、女子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合稱人生四大喜事,足見婚禮在中國人人生歷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些遙遠的開始在夏商時代之前,新人嫁娶只有聘禮,後來增加了「必告父母」的環節,到了夏商時代才開始出現「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禮儀。一直到了講究禮儀的周朝,才開始形成完整婚禮禮儀,這個時期規定的「六禮」是中國傳統婚禮的模版,中式傳統婚禮就此開始形成。

傳統中式婚禮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周制婚禮、漢制婚禮、唐制婚禮、明清婚禮,各有不同:周制婚禮、漢制婚禮將重點放在「禮」上,整個婚禮莊重但不喜慶,新人依禮而行,不舉樂、不慶賀、不裝飾,重同牢、合巹、結髮等儀式。唐制婚禮受胡人影響改在中午舉行,且開始舉樂慶賀,新郎迎親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熱鬧。明清時期對繁雜的婚禮流程進行了刪減和改變,民間結婚允許坐轎、清朝還加入了跨馬鞍等滿族婚禮習俗。清末出現了新娘著鳳冠霞帔、新郎著狀元服等習俗,這與今天新人舉辦的傳統婚禮大致相同。那些甜蜜的負擔——三書六禮對中國人來說,婚禮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所蘊含的儀式感是人生中最莊重的環節之一,小夥伴兒結婚之前看日子、下聘禮什麼的其實就是我們傳統的「三書六禮」。

按照中國傳統禮法,「三書」是指在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訂親之書,男女由此正式締結婚約,納吉時會用;禮書——過禮之書,詳盡列明禮物的種類數量,體現了男方的誠意與重視程度,納徵時用;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六禮」則說的是由求親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講究成雙成對的中國人選擇吉日也喜歡雙月雙日,不選三、六、十一月,三音同「散」,不選六月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有不能走到盡頭的意思。

那些古老的講究大喜的日子,自然有不少講究。我們最常說的「嫁妝」,就是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古時大戶人家嫁女兒不僅會陪嫁大量財物,還會陪嫁丫鬟、小廝。陪嫁品除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有好兆頭的東西,比如諧音白頭偕老的鞋子,象徵比翼雙飛的剪刀,代表福氣滿滿的斧頭,寓意花開富貴的花瓶、俗稱子孫桶的痰盂等。婚禮前數天,選一個良辰吉日,在新床上鋪好被褥、床單,並將龍鳳被蓋上,撒上各式喜果——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取早生貴子之意。

關於「上頭」這個風俗,大家一定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婚禮前選定吉日,由梳頭婆在男女雙方家裡分別為其梳頭,邊梳變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而到了迎親的當天,新娘由伴娘攙扶出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意為「開枝散葉」。【詳細】二、幸福的腳步——莊嚴講究的中式婚禮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婚嫁習俗,雖然很多已經被淡忘或者忽略,但每一場婚禮婚禮中的每一個流程都包含著美好的祝福,新人攜手走過每一步,走向「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一步步走向幸福迎親當天,花轎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分享喜悅。隨後新郎帶著迎親隊伍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轎。轎夫抬起轎子,兩面開道鑼鼓喧天,中途還要顛轎,意在擋煞。新娘忌鞋沾地,要在轎前鋪紅氈或由新郎將新娘背進家門。新娘下轎後,新郎要射三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未來生活美滿幸福。

新郎和新娘共同跨過火盆,取意避邪,祈求今後的生活紅紅火火。跨馬鞍,馬鞍上面放蘋果,寓意平平安安;跨布袋則意為一代傳一代。新娘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公婆)及男家其他長輩,就是俗稱的「過門」。新人向公婆奉茶跪拜,就是傳說中的「媳婦茶」。公婆喝完這杯茶表示新娘正式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員。

拜堂是傳統婚禮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一拜天地,讓上蒼和大地見證兩個人的諾言;二拜高堂,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夫妻對拜,未來的日子舉案齊眉。進洞則是婚禮中最熱鬧的一環,新郎用代表稱心如意的稱桿揭下新娘的紅蓋頭,倆人共飲交杯酒,由同輩鬧洞房,越鬧越發,祝福新人今後的日子越來越好。【詳細】《羋月傳》中的周制婚禮,你看懂了么?隨著《羋月傳》的熱播,戰國時期的風俗文化禮儀也逐漸受到大家的熱議。尤其是那場8分鐘的先秦婚禮,場面之恢弘,服飾之精美,禮儀之精細,無不讓人傾嘆。

婚禮禮儀大致分為入場、前期準備、食禮、大婚禮儀。具體可細分為趨(短而多的步子快步走)、止、揖(拱手禮)、卻扇(類似掀蓋頭)、奉匜沃盥(澆水盥洗)、共牢而食(夫婦共食一牲)、夫婦食黍、飲湯、咂醬、酳(食畢以酒漱口)、合巹而飲(共飲合巹酒,夫妻合二為一)、禮畢。由此可見,追述到戰國時期,婚禮就很講究儀式感啦。此外共牢而食、夫婦食黍、飲湯咂醬、合巹而飲等無不強調夫妻同甘共苦、合二為一,可見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都是一致的。【詳細】三、幸福的點綴——美得不要不要的婚禮服裝「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每個新娘都會穿上最盛大的服裝來迎接人生中的大日子,每個時代的婚禮服飾也各具特色。自周代禮服出現之後,經歷秦漢發展,在唐宋達到高峰,辛亥革命時期又碰撞出新火花,現在婚禮服飾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傳統古典的美麗傳統婚禮服在各個朝代、時期都有所差異。縱觀華夏婚禮,古代婚禮服制式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爵弁玄端——純衣纁袡」、「梁冠禮服——釵鈿禮衣」、「九品官服——鳳冠霞帔」。

周朝重禮的傳統在婚禮服裝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崇尚端正莊重,與後世婚禮一定穿大紅的習俗不同,周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以玄黑色和纁紅色為主。新郎的服飾為爵弁,玄端禮服,緇衪纁裳,白絹單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新娘在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髮飾有纚、笄、次。新娘頭戴「次」,以「纚」(寬二尺二,長六尺,古代二尺二約50厘米)束髮,有一尺二長的笄。

氣勢恢宏的大唐盛世則要時尚很多,融合了先前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烈喜慶,偏愛「撞色」,男服緋紅女服青綠,俗稱「紅男綠女」。釵鈿禮服是晚唐時期宮廷命婦的禮服,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在花釵大袖襦裙或連裳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常作為唐代通用的歸嫁禮服。

南宋以後,「紅」成為了婚禮的主色調,新郎新娘皆上一身紅裝,襯著紅燈紅燭、紅色花轎,大紅喜字下鑼鼓喧天,人群歡騰,組成了亘古不變的喜慶場面。庶民女子出嫁時可享屬於命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如同庶人男子親迎可著九品官服一樣。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准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這種起源很晚的婚服樣式卻是國人心中理解的傳統婚禮服飾。現代多元的美麗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社會在變革中逐步前進,越來越多西方文化、習俗被國人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們熟知的旗袍,是在1929年由國民政府寫進《服制條例》,正式確立其國服地位。這些條例草案對新郎和新娘的著裝有著詳盡的描述。男子可著中式長袍馬褂及西式燕尾服兩種禮服,而女子則著「白軟緞禮服長裙,頭戴珠冠花環,披有四米罩紗,戴白手套;執手花,伴之以長青草垂地。腳穿皮鞋或白軟緞皮底繡花鞋」。

20世紀20年代,宋美齡引領了穿婚紗結婚的潮流。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在上海舉行。蔣介石著黑燕尾服,白色襯衣,條紋西褲。宋美齡穿白色長裙禮服,身後拖著銀線繡花的白色長紗,手捧一束康乃馨,風姿綽約、光彩照人,婚紗由此在上層社會上廣泛流行起來。農家女子仍然保持舊時風俗,頭戴珠冠,身著紅襖,乘坐紅轎。

50年代,藍色中山裝成為新郎新娘的寵兒。

60年代後至70年代,如果擁有一件綠軍裝,那一定要把它作為婚禮服裝,做最拉風、最時髦的新人。民間婚禮服大多為日常生活服裝,注重樸素整潔。城市裡人們基本上用常服,即沒有婚禮服。在農村,比較多的人用傳統的婚禮服,如新娘穿紅衣服。

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人們的愛美之心,經濟條件的改善讓西裝婚紗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時尚和主流。

21世紀是個個性張揚的世紀,新人們不再拘泥於固有的形式,不管婚紗西裝、旗袍還是漢服,只要喜歡,都可以作為婚禮服飾,與眾不同是對這個時代最好的註解。【詳細】四、多姿多彩的幸福——妙趣橫生的少數民族婚禮在中華大地紛繁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婚嫁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走近幾大民族的傳統婚禮,看看妙趣橫生的婚嫁習俗和美麗嫁衣所體現出來的民族風格。少數民族的特殊婚禮習俗

土家族「哭嫁」:迎親隊伍準備出發時,本來笑盈盈的新娘突然就哭了起來,用自編的曲調和內容敘述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哭得越傷心越受人稱讚,「哭」是評價一個新娘是否才華出眾、知禮賢德的標準。

摩梭族「走婚」:摩梭族是母系社會,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在白天與女子相約,半夜騎馬前往女子的「花樓」,但是不能走正門,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天不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如果等到天亮或者女子家人起床會被視為無禮。錫伯族「偷」東西:送新娘的客人臨走時,要「偷」新郎的碗碟、筷子,以捉弄一下新郎。新郎得知後,要趕上「偷」碗筷的人,新郎通過表演節目、唱歌、行跪禮等形式,要回碗筷,但還有一雙筷子和一對碗被帶走,直到次日新郎帶著酒去看望岳父時,岳父才會把東西轉給新郎。嫁衣「民族風」

滿族滿族人又被稱為旗人,旗袍是滿族女子的日常服裝樣式。滿族新娘大婚當日,挽髻成單,蒙上紅蓋頭,身著大紅繡花及腳踝旗袍。滿族不講究纏腳,新娘腳著花鞋,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走起路來,搖曳生風。滿族新郎則著紅色馬蹄袖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頭戴翻邊氈帽。

苗族新娘肩上大多圍系銀飾披肩,紅緞作底,花帶鑲邊。一件銀飾披肩需耗銀一公斤左右。除了複雜多樣的銀質頭飾,銀項圈、銀壓領、銀胸牌、銀胸吊飾等胸飾也是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部分。

哈薩克族的刺繡聞名遐邇,無論男女都喜歡在內外衣的領口、袖口、胸口、褲角上綉圖案花紋。婚禮盛服中,新娘服多用白、紅、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製作連衣裙。裙子下擺常有兩到三層褶子,呈現塔形。新娘服中最為講究的則是帽子,新娘頭戴尖頂帽,上有繡花與金銀珠寶裝飾,頂上裝飾羽毛和頭紗,兩側垂掛串珠垂吊在臉前。五、幸福的插曲——現代的傳統婚禮古老又現代——傳統婚禮的新生許是白紗太多挑花了眼,許是復古風潮的再次興起,很多新人選擇為自己辦一場傳統婚禮。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新娘心中有一千種婚禮,為了讓婚禮不落俗套,更有意義,新人們也是拼了。

公交車婚禮。常州的小王和小蔡都是公交車司機,倆人在車隊相識相知,用公交車當婚車既低碳環保又能紀念這段「公交情緣」。

麻將婚禮。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因新娘愛打麻將,新郎特意為其舉辦了一場「麻將婚禮」,你猜新娘拿啥當捧花?骰子!

卡通婚禮。你見過卡通人物結婚嗎?鄭州一對熱愛動漫的新人就讓卡通人物在現實中結了婚,新郎新年打扮成米奇米妮,參加婚禮的賓客也都穿上卡通服裝,樂煞眾人。好氣又好笑——婚禮中的小鬧劇在幸福的大環境下總有一點不和諧的小插曲,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中總有那麼點糟粕,因為彩禮、鬧洞房等等出現的不愉快也時常見諸報端:結婚當天換新娘?是的,這事兒真發生了,新娘結婚當天因沒買液晶電視鬧脾氣,任新郎軟磨硬泡都不願出門,結果新郎轉身另娶他人,實在令人唏噓,不禁問一句,到底是結婚重要還是液晶電視重要呢?結婚路上進醫院?山東一家醫院接待了一個奇怪的病人,穿著漂亮的婚紗,臉上畫著精緻的妝容昏迷不醒。原來新娘剛下婚車就被幾個伴郎拋向半空,失手沒有接住,頭部著地,嗚呼哀哉,大喜的日子進醫院也是沒誰了。

結婚證是法律承認的新人成為合法夫妻的憑證,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婚禮的意義遠勝於結婚證。婚禮的意義是什麼?是承諾,是責任,是分享,是新生,是期待……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想,婚禮的最大意義在於幸福,不是需要靠法律保障的幸福,而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日之後,許你餘生」的幸福。所有的講究、所有的儀式、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走向幸福。任時光變換、滄海桑田,參加婚禮的人在變,新人的服裝在變,婚禮的流程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心。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完美新娘,婚禮當天你需要變幾次妝?
水鄉新娘
新娘造型|中式新娘,鳳冠霞帔,紅妝待嫁,韻味無限,美美噠
男人眼中完美新娘
【公主手作】韓式新娘蕾絲花邊唯美手工髮帶教程

TAG: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