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稱中國跨進發達國家行列不是夢 //GDP數據顯示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人民網2月14日訊 日本今天公布了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日媒報道說,儘管美元貶值有利於日本GDP換算美元時數值提高,但抵不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勢頭,2010年日本GDP低於中國1月公布的58786億美元,日本已經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根據公布的數字,日本2010年4季度GDP比3季度減少0.3%,主要原因是個人消費和出口均減少了0.7%。(董菁)
搜索更多GDP 的新聞
2010年長三角16市中13市GDP超2000億元
沿海省市謀求增長方式轉變 中西部仍熱捧GDP高增長
三峽重慶庫區產業加快發展GDP增長18%
保育鈞:我國新材料產業約佔GDP三成 增速將在20%以上
GDP萬億俱樂部擴容至17個 陝西等三個省份加入中科院專家稱中國跨進發達國家行列不是夢2011年02月14日 10:25:3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字型大小大小】【留言】【列印】【關閉】
日前,在「現代化科學」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專家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十餘年潛心研究的科研成果——《現代化科學: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和《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現代化科學概論》。在演講中他指出,現代化科學為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發達提供了原理和方法。它不僅是一門新科學,更蘊涵一個新希望——國家發達不是夢,民族復興有科學。他的觀點引起許多青年讀者的關注,為此《思想者》採訪了何傳啟研究員。現代化科學為中國復興提供科學基礎《思想者》:聽說您和您領導的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從1998年就開始研究現代化這個課題,十多年來發表了大量的論文論著。我們平時總是在談要早點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沒有想到它也是一門科學。您能簡要介紹一下對現代化科學的定義嗎?何傳啟:現代化科學是關於現代化現象的一門新興科學,是關於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世界前沿、國家發達和國際競爭的一門交叉科學;它大致有三層含義。首先,現代化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是關於現代化的事實、特徵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其次,現代化科學是一種社會活動,是關於現代化現象的科學研究活動。其三,現代化科學是一種思維方法,是從事現代化研究的理性思維和方法。所以,現代化科學既是一門交叉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還是一門綜合科學。《思想者》:把現代化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究,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何傳啟:具體而言,它的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從理論上說,是認識和解釋現代化現象,探索現代文明的前沿變化和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從實踐意義上說,是提供和解釋國家發達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國家發達的知識、規律、途徑和方法等。從它的社會意義上說,則是滿足人們對現代化現象的好奇心,比如說為什麼有些國家是發達國家,有些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怎樣保持發達水平?發展中國家如何才能成為發達國家,等等。同時,現代化科學也是一門戰略科學,學習這門科學,可以培養青年學生的戰略思維、大局觀念和領導能力。中國「四步走」的現代化戰略設想《思想者》: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中您提出,目前中國屬於初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中間水平),處於第一次現代化。中國現代化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完成第一次現代化,進入第二次現代化,世界排名進入前60名。第二步,達到中等發達水平,世界排名進入前40名。第三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入世界前20名。第四步,達到世界前列,進入世界前10名。這個說法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我們想知道,這和小平同志曾經設想的實現小康社會的「三步走」戰略,與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實現21世紀目標的新「三步走」戰略有何異同?您提出的「四步走」與我們從上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後,將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目標的時間有何異同?何傳啟:我們設想的分段目標與實現小康社會的分段目標,既基本一致,又有所擴展。在202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60名,完成第一次現代化,這相當於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在205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40名,達到中等發達水平,這相當於實現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在21世紀後期,進入世界前20名,即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這是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在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10名,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思想者》:請問,「四步走」的現代化戰略是基於怎樣的目標分析做出的呢?何傳啟: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認識。一個是理論目標,一個是政策目標。理論目標有三個,第一是完成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實現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是完成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實現第二次現代化;第三是追趕、達到或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其中,第一和第二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時間問題,所有國家都有可能實現,但不同國家的實現時間有先有後;第三個目標的實現則是一個比例和概率問題——只有部分國家能夠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達國家是少數,發展中國家是多數。政策目標有兩種,一種是國內的發展目標,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一種是國際地位目標,發達國家要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思想者》:如果是從理論上推導,您認為實現現代化的動力來自哪裡?何傳啟:現代化的動力分析涉及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動力因素和動力機制兩個方面。一般而言,現代化的動力因素包括創新、競爭、適應、交流、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等。其中,創新是現代化的根本來源,競爭是現代化的激勵機制,適應是現代化的自調機制,交流是現代化的促進因素,國家利益是國際競爭的主導因子,市場需求是產品創新的主導因素。關於現代化的動力機理,我們提出了十個動力模型。簡要地說,在微觀上我們有五個模型:一是創新驅動模型,就是創新產生新觀念、新知識、新制度和新物品,推動現代化;二是三新驅動模型,就是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共同作用,推動現代化;三是雙輪驅動模型,就是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共同作用推動現代化;四是聯合作用模型,創新、競爭、交流和適應聯合作用促進現代化;五是四步超循環模型,就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的超循環。《思想者》:那麼宏觀的動力模型是什麼?何傳啟:在宏觀層面的五種模型:一是創新擴散模型,即重大創新的國內擴散和國際擴散,可以推動現代化;二是創新溢出模型,就是重大創新的外部效應,即一個領域的創新可以帶動另一個領域的創新;三是競爭驅動模型,就是國際競爭、市場競爭和民主競選的作用;四是三元複合互動模型,就是新文明、現實文明、文明遺產的互動過程;五是生產力函數,生產力與技術進步、人均技能和人均資本成正比。以三新驅動模型為例,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合產生了新科技,新科技通過技術創新產生了新產業,新產業導致新經濟,新經濟導致新社會,從而推動現代化;從創新到現代化,每一步都有正反饋,形成從創新到現代化的正反饋循環驅動,於是現代化就加速前進。所以第一次現代化花了兩百年,而第二次現代化一百年就夠了。
搜索更多中國經濟 的新聞
2011新春加息 中國經濟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吳敬璉:舊體制慣性使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過慢
認知信託價值 促進包容性增長
冷靜客觀 多干少說--解讀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推薦閱讀:
※上海專家再呼籲中國遷都 稱可考慮岳陽信陽
※挽回專家:女人變心又怎樣?只需三招讓她永遠留在你身邊!
※專家指出練習瑜伽靜坐的要點
※美俄專家談美國人權問題的惡劣與虛偽 // 人民日報
※咖啡中含丙烯醯胺致癌物?專家:劑量不大,每天一兩杯可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