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天下者兵:解放軍軍長感受以色列愛國主義教育
前不久,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我們到以色列進行參觀訪問。返回數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以色列災難深重的悲情歷史、生死存亡的憂患意識、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英勇善戰的武裝力量,使人震撼,令人深思。特別是大屠殺紀念館內猶太人慘遭屠殺而呼號無助的場景,「哭牆」下雙手扶牆面壁失聲痛哭而祈求生存、追憶哀思的猶太民眾,馬薩達要塞上頑強抵抗羅馬入侵而不屈不撓集體自殺的近千名猶太人的慘烈遺迹令人萬分悲憤,終生難忘。這些都是猶太民族生存意識、憂患意識、復國意識和戰鬥精神的原動力。
在以色列的日日夜夜,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正是由於長期以來以色列十分重視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生存意識的培育塑造,才使這個面積僅兩萬餘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國在四面楚歌中絕處逢生,在戰火紛飛中不滅而存,在眾敵之下不敗而勝。以色列國家重視、珍視愛國主義培養的做法,對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報國意識,極具啟示意義。
「懼危者常安、憂亡者恆存」。以色列民眾對「國防」的認識就是為了「生存」
要說對生存危機的體驗,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比猶太民族的感受更悲壯。猶太人的歷史,是被迫害、被歧視,不斷遷徙的歷史。位於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牆」可以說就是對這種求生歷史的記憶。
公元70年,羅馬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城,猶太軍民英勇抵抗,最後一批起義者堅守馬薩達要塞,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戰鬥3年後全部自殺,馬薩達山從此成為以色列歷史上為生存發展不屈不撓以弱抗強的重要象徵。
耶城淪陷後,古以色列王國修築的猶太聖殿被燒毀,僅剩了一堵殘牆,由於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散在歐洲各地,聖殿始終未能恢復,留存下來的這斷殘牆便成為後來修建的伊斯蘭聖地圍牆西牆的一段,因此,也稱作「西牆」。傳說羅馬人佔領耶城時,猶太人常聚在西牆下哭泣哀悼。爾後,各地猶太人亦常來此號哭,以緬懷先人,寄託故國之痛,故也叫「哭牆」。
在猶太人心目中,「哭牆」、馬薩達要塞都是非常神聖的精神家園。這些遺迹所要告訴的正是猶太人長期以來遭受排斥、驅逐和殺戮的歷史,是激勵猶太民族求得生存的勵志碑。近2000年來,不管猶太人流落到哪裡,始終堅信耶路撒冷城是上帝賜予的精神家園。「明年在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時刻不忘的祈禱詞,是每個人終生不移的信念。
因此,以色列的民眾對「國防」的認識早已不僅僅局限於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而是為了「生存」。正是這種求生存、圖復國的頑強意志,使得以色列由弱到強,經久不敗。
反觀我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告誡。今天,我國雖然處於相對和平發展時期,但必須看到,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我國的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遠有利益拓展之難,近有國家統一之艱,內有民族分裂之患,外有強國干涉之憂,邊有領土主權之爭,鄰有戰亂燒身之險。因此,引導國民關注國家安全,樹立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應該是一項長抓不懈的教育。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色列把歷史教育用活了
以色列非常注重運用歷史尤其是慘痛的歷史來教育民眾、激勵民眾。位於耶路撒冷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就是讓人一睹難忘、震撼心靈的場所。
該紀念館有紀念大廳、猶太教堂和一個刻有死難者名字的大廳。它用許多大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期間600萬名歐洲猶太人慘死於德國納粹的屠刀之下的史實,毫不掩飾地展現了猶太人近代歷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一頁,警示後人決不能讓這幕血腥悲劇重演。這個紀念館是以色列愛國精神教育的主要基地,每逢獨立日、陣亡將士日、死難猶太人紀念日等,以色列都要利用「哭牆」、納粹大屠殺紀念館、馬薩達要塞等,教育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一個依賴過去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一個忘記祖先的民族也是沒有希望的。牢記歷史的輝煌,可以摧人奮進,遺忘歷史的屈辱,則可能使人喪失銳意進取的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革命傳統和優秀歷史遺產的民族,也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銘記苦難,才能減少苦難。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讓今天的國人能感知過去、銘記歷史,把這些歷史的苦難化為鑄就今天輝煌的動力。
「剛四肢者骨,剛天下者兵」。全民尚武服兵役打造「常勝王國」
軍隊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強烈的優秀集體。軍人的職業註定了歷史總是把最悲壯的篇章賦予軍人書寫,生活總是把最枯燥的旋律安排軍人來彈奏,命運總是把最艱難的道路留給軍人去開拓。軍人從來都是一個民族的精英,是一個民族的勇敢者、獻身者的代表,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因此,注重軍事、重視軍隊、關心國防成為各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以色列把參軍服兵役作為每一個以色列公民的神聖職責,兵役法只授權國防部長決定哪些人可以免服兵役,男子36個月,女子24個月,任何人都不能當「逃兵」。
以色列還規定,入伍後的所有新兵都要分別到馬薩達遺址和「哭牆」宣誓,「精忠報國」。以色列軍隊還經常組織現役軍人在國內旅行,熟悉各地情況,觀覽名勝古迹,參觀博物館和經濟中心等,告訴他們,這個美好的家園、這些偉大的成就都要靠軍人來保衛,以增強軍人的義務感和使命感。
正因為將愛國主義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才鑄就了以色列國民愛軍尚武的精神,打造了這個「常勝王國」的軍事力量。
19世紀資產階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約米尼曾說過一段發人深思的話,他說:「一個國家,不管它的政府採取什麼形式,為了避免受到子孫的譴責和國家的獨立受到威脅起見,提倡尚武精神,尊重軍事職業,實在是一種明智的政策。」他還說:「假如在一個國家,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衛國家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賈,那麼這個國家的滅亡就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在以色列,約米尼這一觀點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糖果點心的包裝紙上都能看到國旗的圖案
以色列十分注重通過教育和日常生活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他們把希伯萊語、猶太歷史、猶太律法和《聖經》作為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必修課,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課程表中的「《聖經》研究」和「猶太傳統文化」這兩門科目。由於這種早期的、經常的教育,猶太人個個對《聖經》了如指掌,對自己民族所遭受的苦難刻骨銘心。
在日常生活方面,以色列特別注重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愛國情感的培養。比如:我在以色列看到,幾乎每個家庭窗前、廣告雜誌上、餐具上、小禮品上,甚至糖果點心的包裝紙上都能看到國旗的圖案,在國慶日,國旗更是到處飄揚,號稱是「插遍國旗的國度」。
這也告訴我們,愛國主義的情感雖然是民族精神的靈魂,但它不是憑空就能產生的,也不是簡單地喊幾句口號和一般性的政治說教就能建立起來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既需要優秀的民族文化的滋養,也需要社會生活的千錘百鍊。創造一種濃郁的愛國主義氛圍,使人們在社會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隨時隨處受到愛國主義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在這方面,以色列的做法值得借鑒。(某集團軍軍長何清成少將)
推薦閱讀:
※陳弘毅:論立憲主義
※從Nichts的用法看馬克思對虛無主義問題的解決
※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革命的歷史意義
※Ayawawa是女奴主義?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真相
※鄭永年:特朗普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