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火藥桶」的小爆炸——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還有著相當豐富的自然資源。
14世紀以來,土耳其人憑藉著武力逐漸吞併巴爾幹地區,殖民統治長達500年之久,是典型的落後文明憑藉武力統治先進文明。這種的高壓統治是讓被征服人民最難受的,巴爾幹各民族忍受著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巴爾幹各民族強烈希望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
到19世紀,巴爾幹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先後擺脫土耳其統治,贏得了獨立或自治。但是,直到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還是有一部分土地和人口仍在土耳其的統治之下。
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列強覬覦的重要目標,所以,這裡一直矛盾不斷。除了巴爾幹各族同土耳其的矛盾之外,還有巴爾幹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還有巴爾幹各族與企圖插手該地區的列強之間的矛盾。所有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特別是列強在巴爾幹彼此角力,使巴爾幹半島成為沒事兒給你找點事兒,有事兒更得出大事兒的地方。
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慢慢的走向衰落,尤其是在義大利和土耳其的戰爭當中,土耳其人竟然打輸了。巴爾幹各族一看,你竟然弱到這種地步了,連戰無不敗的義大利人都打不過,憑什麼還佔著巴爾幹!
於是乎,1912年5月,已經獨立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即黑山)四國先後結成反土同盟,即巴爾幹同盟。雖然在這個同盟訂立之初,各國就打著各自的算盤,但共同的目的還是找土耳其算總賬!
歐洲列強一看,哎呦喂,這兒終於有亂子,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機會了,趕緊插手,必須趕緊插手!
俄國與巴爾幹的斯拉夫民族有血緣關係,早就想藉機控制巴爾幹半島,英法不希望奧匈帝國填補土耳其的空缺,成為巴爾幹的新主人,更想抑制奧匈帝國背後的德國,於是,英、法、俄三個協約國站在了巴爾幹同盟的一邊,德國和奧匈帝國則站到了土耳其的一邊,遏止住巴爾幹地區民族主義的興起,避免其干擾自己的擴張。
這樣一來,巴爾幹戰爭一開始就變得複雜無比。同年10月,巴爾幹同盟各國相繼對土耳其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正式爆發!
巴爾幹同盟各國可謂是準備充分,目的明確,老子們就是要獨立,要武力尋求解放!而且長久以來的高壓統治也在這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巴爾幹同盟軍隊鬥志昂揚,氣勢洶洶,恨不得仰天長嘯:「我們來報仇了!」
我們再來看看土耳其是什麼反應,什麼反應?沒反應!土耳其當局直接蒙了,怎麼回事?真要造反啊?他們還在幻想自己是強勢的統治者,沒想到巴爾幹同盟會率先向自己發動攻擊。但是人家氣勢洶洶的打上門來了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啊。於是乎,土耳其當局匆忙調兵遣將準備迎擊巴爾幹同盟的兵鋒。
但是戰爭的結局似乎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大家想一想,土耳其連當時的義大利(熟悉歷史的朋友們肯定知道在一戰和二戰當中義大利都是負責搞笑的)都打不過了,還能指望他們能打過誰?毫無意外,土耳其軍隊節節敗退,在巴爾幹半島的地盤幾乎全部丟光,巴爾幹同盟的兵鋒直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沒辦法,土耳其意識到自己撐不住了,只能尋求國際幫助,自己跳到了其他列強準備好的餐盤之中!
同年12月,巴爾幹同盟四國與土耳其在倫敦舉行談判。英、法、俄、德、奧、意同時在倫敦召開大使會議。這會開起來那可是相當熱鬧啊,簡直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種相互拉扯,各方扯皮足足扯了好幾個月,直到1913年5月,參會各方才簽署了《倫敦和約》。條約宣布巴爾幹各國獲得獨立,從而結束了土耳其對這個地區長達500年的統治。條約規定:土耳其除保留伊斯坦布爾及附近的一小塊地區外,在歐洲的領土及愛琴海上的大部分島嶼都交給巴爾幹同盟各國;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馬其頓由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分割。
就這樣,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巴爾幹同盟的勝利告終!
推薦閱讀:
※巴黎恐襲炸彈製造者向警方投案 歐洲加強警備
※歐洲系列 — 多瑙河中游平原(喀爾巴阡盆地)
※德國時尚雜誌發布 歐洲護膚品排行榜前十名
※簽證放寬,歐洲深度游看好 錢江晚報
※多速歐洲:老話題的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