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聖解(四十四)

第三十章

以道作人主者,①不以兵強天下。②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③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④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果而勿驕,⑤果而不得已,是謂果而勿強。⑥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⑦

【注釋】

①作,坊間通行各本皆作「佐」,此從景龍本。俞樾曰:「按唐景龍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乃古本也。河上公注曰:『謂人主能以 道自輔佐也。』則河上公亦是『作』字。若曰:『以道佐人主』,則是人臣以道輔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輔佐乎?因作、佐二字相似, 又涉注文輔佐字而誤耳。王弼所據本已為『佐』字,故曰:『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況人主躬於道者乎?』後人以王本改 河上本,而河上注義晦矣。」

叟案:俞說是。老子之學,君學也,帝王學也。《道德經》五千文,幾全是為聖人為聖王之文,鮮有言及於臣學者。蔣錫昌疑俞 說謂他人從未言及,俞所見本,或為偶然之筆誤。唯嚴可均校此章即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足證嚴亦見景龍本如是 也。朱謙之亦謂:「(『檢』木字旁換成『言』字旁)原拓本及《續語堂碑錄》所載碑文,與嚴可均校語,又古本《道德經》校刊本,均作『以道作人主者』,石刻尚在,俞氏之說,萬無可疑。」茲據景龍本改正。

②景福本、敦煌本、王弼本「強」下有「於」字。東條一堂曰:「按《臣軌守道篇》,引『強』字下有『於』字,與王注合。」此從景龍 本。

③景龍本無「焉」字。各本「焉」下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二語。勞健曰:「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景龍、敦煌與《道藏》龍興碑本 無此二句,它本皆有之。《漢書·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云:『臣聞軍旅之後,必有凶年。』又云:『此老子所謂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者 也。』按其詞意,軍旅凶年,當屬別古語,非同出老子。」嚴可均亦認系注語羼入正文,並云:「王氏引邢州本亦無。」今從古本。

④「善」字上,景龍、御注、敦煌本有「故」字,此從河上、王弼、《大典》本。下句各本作「不敢以取強」,此從敦煌、景龍本。俞樾 曰:「『敢』字衍文。河上注曰:『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也。』注中『不以』二字即本經文。其『果敢』字乃釋上文『果』字之義,非此文中 又有『果』也。今作『不敢以取強』,即涉河上注而衍。王注曰:』不以兵力取強於天下也。』亦『不以』二字連文,可證經文『敢』字之 衍。」今從之。叟案:果,歷代解者或作「果決」解,或作「勝」解,或作「果敢」解,或作「勇」解,王弼則作「濟」解。一作「誠」解,《淮南 ·道應訓》:「令不果往。」註:「誠也。」故以作「勝」解較佳。《爾雅·釋詁》:「果,勝也。」然作「成果」、「效果」或「結果」解,似尤妥。果,《說文》:「木實也。」《易·下系》:「乾為天,為木果。」註:「果實 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善者,果而已,言善者只求得其果實,達其目的而已。

⑤御註:「驕」作「憍」。景龍本「果而勿驕」句,在「果而勿矜」上。今從通行本。

⑥已,景龍本作「以」。下句各本無「謂」字。

⑦景龍本作「物壯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此從河上、王 弼本。

又:方覺慧認為自「善者果而已」以下,應改為:「善者果而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勿強,果而不得已,不敢以取 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亦不無見地,唯「敢」字應系衍文,參注④。

總闡非兵非戰原理第一

兵者,凶事;凡舉兵相對,敗固傷,勝亦傷,兩俱傷焉。故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大兵無兵,大戰無戰,大取無形,大勝無跡。 故孫子重伐謀伐交,而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道蒞天下者,天下自歸之,何用兵為?此正孟子所謂「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者是。

若不恃道而恃兵,則「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未有戰而不兩傷者也。且天道好還,得其利而還生其害,得其 福而還生其禍。即戰而勝,民困財竭,禍將及其子孫黎民!「忘戰必危,好戰必亡。」其斯之謂歟?故老子曰:「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舉 此用為好以兵強天下者戒!有國者不可不三致意焉。

善為道於天下者,務其果而已矣。善務其果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為其必勝之形,因其必勝之勢,制其必勝之機,因以為必勝之 功。觀時而動,時勝則行,時不勝則止,且其為勝,務於自然勝,故不待戰而勝,不待爭而得;以其能戰於未戰之前,勝於未勝之先;復以 道勝而不以兵勝也。恃強逞兵,則非至血流漂杵不已。

大兵無創,大戰無傷。故善為兵者,貴無兵而自勝;善為爭者,貴無爭而自得;善為事者,貴無事而自成;善威天下者,貴無威而天 下自服;善亡人國者,貴亡國而不失人心!因其以道化天下,而不以兵制天下;以德服天下,而不以力服天下也;以心和天下,而不以戰 勝天下也。君人者,操國家存亡之權,握萬民生死之機,豈可妄逞己意,而以兵戰威天下哉?

且夫強弱,不可恃也;勝敗,不可必也。強弱,有有形之強弱,有無形之強弱;勝敗,有有形之勝敗,有無形之勝敗;國力有有形之國 力,有無形之國力;兵備有有形之兵備,有無形之兵備;豈盡可以計數算之哉?強者常因戰而轉弱,弱者常因戰而轉強;故強固可以勝 弱。而弱亦可以勝強。勝者固為已勝,敗者亦常能轉敗為勝;勝者或勝於此而敗於彼,勝於始而敗於終,勝於當時而敗於後世。天下無 常強,無常勝,亦無百年不變之形,更無百年不變之勢也。故曰:治亂在乎人,存亡系乎天!其數有人算者在,有天算者在,有人天可算 而亦有人天不可算者在!余故曰:兵不可輕舉,戰不可輕啟。是故兵聖孫子有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以不待戰而已勝也。

是故善為道者,以道致其果、全其果而已,不敢以兵強天下。事成果達,則宜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驕其心,以其為迫不得已而動 也。迫不得已而動者,視勝猶不勝,目的一達即止,不可再以強臨天下,故曰:「果而勿強。」以物壯則老,木強則折,乃自然之道,故欲以 兵強天下者,終必自取敗亡。道尚柔弱,以剛而取,不若以柔而取,以強而取,不若以弱而取。以兵取強者,是行不以道也;違道之常, 天地亦不能久,而況人乎?故曰:「不道早已。」

參證章旨第二

本章承上章示作人主者,在修道以化天下,修德以一天下,而「不以兵強天下」。道為無形之甲兵,不戰而自勝;兵為有形之武力, 戰而不常勝。強弱有分,得失不一;福禍無門,勝敗無常。能轉弱為強,轉失為得;因禍為福,因敗為勝者,其唯道乎?老子之不主「以兵 強天下」,與儒家之主王道而反霸道,主和平而反侵略之中心思想,不謀而合也。

以道作人主者,民無塗炭之患,而天下有雍熙之樂;民無兵戰之苦,而天下有太和之象。不得已而用之,亦以務其果為善,而不以強 臨天下。勿矜、勿伐、勿驕、勿強,全是言養心之大用。亦即是言心理修養、精神修養,與氣象修養。勿矜,則以謙下為用矣;勿伐,則以 卑退為用矣;勿驕,則以遜讓為用矣;勿強,則以柔弱為用矣。此為內修功夫之四大綱領,而不可或忽者。至若自處於不得已,則為順 天承命矣!順天承命之師,在老子為行道之師,在孟子為仁義之師,故自可無敵於天下,不待交鋒而勝負決矣。其所言,無一莫非「心中 之兵」。勝百萬兵易,勝心中兵難;勝天下之強敵易,勝心中之強敵難;即此道也。勢極必反,過強必衰,與物壯則老,同一理也。故曰: 「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推薦閱讀: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老師經常欺負我?
這個時代,道德還有用嗎?
道德經中的「放下」
社會秩序的維持主要靠法律,有一個點破不了求解?
當代的婚外性是否接受道德審判?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