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有九濕!如何有效祛除萬病之源——濕氣
俗話說,萬病皆始於濕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常會出現頭昏頭脹、身重乏力、四肢倦怠、胸中鬱悶、食欲不振、大便黏膩、甚至噁心嘔吐的情況?
如今,大多數人的飲食普遍葷素不當,運動量減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因此會產生以上的癥狀。中醫認為「脾虛則便溏」,以肉食為主,長期以往,對脾胃的傷害很大。
脾,主要功能是運化水濕,調節人體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現在正值秋初,雨水多,濕氣偏盛。濕邪為患最易中傷人體脾陽,那麼,我們如何祛濕呢?
葯膳祛濕法
淮山芡實薏米湯
功效: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尤適宜脾虛濕重、精神不振、大便爛者。但便秘者不適宜。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豬排骨15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排骨洗凈斬件,芡實、北芪用清水洗凈。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薏米赤小豆湯
功效:健脾、利濕,尤適宜濕久化熱、口苦、尿黃、舌苔黃膩者。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做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凈,放進湯煲內,煲1個小時,調味即可。
小米薏米芪蓮粥
功效:健脾、除濕、益氣。以上所列食材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應適當減量。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棗10克、蓮子10克、黃芪15克。
做法:將全部材料洗凈,放進煲內,煲1個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蓮子扁豆瘦肉湯
功效:健脾祛濕、清心火,適用於出現食欲不振、煩躁易怒、大便不暢、舌苔白厚的兒童飲用。
材料:蓮子(最好是帶心的)10克、扁豆10克、豬瘦肉150-200克、陳皮1.5克。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湯,煮1小時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飲用。
02 按摩祛濕法
豐隆穴
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足三里
足陽明胃經合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於中脘穴,順時針按摩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曲池穴
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03 艾灸祛濕法
艾灸法具有溫通經絡、祛寒除濕等功效,通過選取豐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施灸,能治療濕氣帶來的不良癥狀。
1.選擇以上祛濕穴位中的兩到三個施灸。
2.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3厘米左右施灸,每個穴位灸5-10分鐘,局部皮膚髮紅即可。
*注意:有濕熱癥狀的人(身體感覺發熱、口乾、口苦、舌苔黃等)不宜施灸。
更多健康養生諮詢
請下載廣東雲醫院APP
在線諮詢
知名三甲醫生在線守候您的健康
推薦閱讀:
※萬病始於「濕」,一穴一湯一茶一粥趕走全身濕氣
※春季祛濕養生小妙招 去除體內濕氣一身輕鬆
※因濕氣重而失去的容顏,就讓艾灸來挽回吧!
※刮痧印痕越深濕氣越重?專家告訴你如何正確刮痧
※濕氣重, 生百病光靠艾灸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