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推陳出新護根本;時代詩語譜新篇

  雖然是門外詩談,究畢是談詩,首先應該明白:是什麼是『詩』?儘管儘管古往今來,談到這個問題的人已不少,但我們每個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看法。我在最近的新作補闕集中,有一首序詩:「我的愛――網上答無書齋主―詩問」就這樣寫道:憧憬未來時/崇拜你/熱戀生活中/愛上你/叛逃流亡路上/我離不開你/權、利、欲的漩渦里/我也曾拋棄你。 信仰的聖/理想的神/善的果/愛的根/你――超脫/我――虔誠. 撒網世界/拯救靈魂/我重又擁抱著你/真、善、美的化身/一個個鮮活活的生命/一顆顆滾燙燙的真心。通俗的說,詩,是一種很古老的獨特的文學形式。和散文等偏向繪畫的審美視點不同,詩的審美視點更偏向音樂。詩來源於生活,與人類心靈同在。是人類對客觀存在的一種感悟,引導生命質量的提升。來自被客觀事物喚起的激情,體驗。使我們的抽象思維依附在具體形象上升華,是現實和理想的完美結合。所以不管時下新興的傳媒手段如何先進,電視,小說,戲劇和各種行為藝術如何衝擊,詩始終是無法取代的,因為詩是其他各種新興文化藝術的原始動力。詩存在於人類的心靈深處,與生命,生活同在!詩歌不是簡單直捷的說明,是通過最純凈無塵的詩語來暗示!詩存在於每一個具體的獨特的的人格精神,是美學,心理學,哲學等在思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詩歌中的意象與現實意義互為表裡,是『肌與膚』的關係。好的詩歌,必然有一種『征服力』!能在給人美的感受中,喚起大多數人的共鳴。給讀者一種尋得心靈家園的歸屬感,體現出詩的生命力! 當前有句很流行的說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目前中國詩壇的現狀是傳統的中華詩詞出現了復興的趨勢,在海內外文壇引起了十分強烈的反響。而且國外很多具有世界大文化、大詩歌眼光,又不搞文化霸權的真學者,都承認中國的詩歌特色鮮明,歷史悠久,獨樹一幟。 認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源流,中國的思想、中國的感情、中國的風味,還有中國詩歌化的語言。都是不可替代的,獨具民族特性的精華。當然這裡指的精華,並不是那些從上世紀後期開始,已經公然廢韻,顛覆了「押韻」這一詩界公理,而且藉助文革遺風打倒了一切詩歌賴以安身立命的外在形式。從為群體代言的位置開始轉向表現個人,在全面求奇求異、批判、打倒、顛覆一切的同時,自己也迷失了方向。割裂了與縱向歷史和橫向世界的聯繫,進入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孤立、無所依託階段的新詩,而是傳統的中華詩詞。歷史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這種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以來就被打倒並被「開除」出了正統的文學界的詩詞,在近百年的限制打壓後,又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中華詩詞學會已有1.5萬會員,全國各級會員超過200萬的實力。當今網路上的詩詞,不僅數量大,而且有相當優秀作品.《中華詩詞》雜誌發行2.5萬份,成為海內外發行量第一大刊物。表現了這一傳統文學樣式的魅力和頑強生命力的事實。更搞笑的是我們國內有些打著專家,學者旗號的文霸,直接無視連年來,我國詩詞的創作隊伍和作品現實,不考慮其在現代文學史中應該佔據的地位,乾脆拒絕其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想想也是,中國傳統詩歌之所以被革命且至今式微.是因為它的語言脫離了現代生活,與現代人有一種距離感。本來古典的形式已經讓有些人不太適應了,你再用文言去寫作,無疑是自絕於時代,自絕於大眾.除了同道中人,其他有多少人願意去看你的東西?所以這種「在野」地位的詩體的空前普及和全面復興,並不是很正常的發展。僅僅是在填補新詩界自暴自棄自閉後留下的空檔,處於「復」而待「興」的階段。因為在詩詞的這種「輝煌」的外表下,「標語體」「口號體」,「老乾體」這些捨棄了形象美,意境美的千篇一律的概念之作,竟佔了當前詩詞出版物中的大多數。這些僅以壓韻,合律的句子來傳遞觀點,表達立場的作品,只能是一段段缺乏詩意的「說明文」或頂多是「有韻有律的散文」。雖然寫成的作品很多,但能流傳的作品反倒特少。這樣的作品當然可以滿足部分人茶餘酒後的自娛自樂,社交場合的應對酬答.卻無法走進文學的殿堂,就更遑論成為什麼「主力」了!詩詞為何物?詩詞應該怎樣寫?這個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又成了新的難題。 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這種傾向愈演愈烈,隨著新的詩論:零抒情,讓讀者再創作的出現,微型詩從兩、三句到一、二句再到一、二個詞到一個字。這都是在網路詩壇可以經常看到的。我曾評過一首短詩,只兩行,三個字:天空 鳥 . 還有一首三行三個字:天 地 人 . 標題是:世界 。當時我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以後再玩點玄的,可能會連題目帶內容只有一個字。而且一字詩的教主已經在我點評這」詩」時,因靈光一閃而產生。我的第一首最新超現代的代表作就是「愛」 。第二首是 「生」。第三首 「死」 。真是,一朝頓悟,立地成佛了。就不知有無信徒,香火旺不旺? 後來我在學會給朱會長談起此事,他當時用茶水在桌上點了一點,我們不禁相視而笑。一個標點足了!其後的發展更不消說:廢話詩、口水詩成了大門派,行為詩也在去年國慶前夜相繼出爐,什麼都不要了,脫光了事。其後的自我禁閉和詩論斤賣,更是大步將當代詩推向邊沿化。不但使當代詩人的身份越發尷尬和難於決定,對今後如何繼續進行下去更是倍感困惑。而詩詞界無視傳統詩詞已經發展到一定顛峰高度的事實,跟著前人亦步亦趨.以擬古泥古和「代古人立言」為能事,也未能杜絕抽象概念等圖解觀念意識的弊端,以期真正融入當代詩歌領域。總的看來:新詩界和詩詞界,都不約而同地陷入了各自無法破解的怪圈,分別駕著各自的馬車,殊途同歸地奔向了非詩化!其區別僅表現在:新詩界的非詩化主要是在形式上,即格律規範的背離和丟棄;而詩詞界的非詩化則主要是在內容上,即意境審美的的缺失和淡忘。新詩界目前已經有人明確提出:詩體重建和第二次革命,更有其中部分佼佼者舉起了「詩歌要回歸大眾,回歸現實,回歸傳統」的三回歸的理論,「東方、協和、真情」的風格。「好讀,好懂,有情,有境」的改革大旗。詩詞界呢?我很贊同萬龍生等人提出的:「舊瓶裝新酒」與「新酒尋新瓶」的理論!這真正是「推陳出新護根本」 順應時代潮流求發展的高招!是我們能否在國勢強盛,民族實力騰飛的同時,再創中華詩詞輝煌的關鍵舉措.當代詩詞,理應是當代人反映當代社會現實和當代人思想情感,為當代人所欣賞的語言藝術品.在這一前提下,用不著截然分成新舊兩大對立的陣營.詩歌的發展與其他的發展一樣,離不開母體,中國詩歌的母體是什麼?主要是傳統的近體詩詞。近體詩詞的抑揚頓挫的格律音韻魅力!只有充分吸收了母體語言的營養後,組成現代的詩語,使用適合於現代詩語的格與律,才是中興詩歌的重要途徑。「舊瓶裝新酒」提出的時間已很久了,這個關於詩歌形式與內容的比喻是很貼切的。喻體和主體的關係明確,道理也非常簡單:新酒為什麼不能裝進舊瓶呢?只要那新的內容適合用原有的形式來表現,有什麼不可以呢?事實上,整個20世紀,儘管詩詞流年不利,屢經人為的打壓,然而其頑強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連五四文學革命的先驅賢達也紛紛回到它的懷抱,留下許多至今傳誦的佳作.就是當前,詩詞創作這個領域,也值方興未艾之際,而且新人輩出,成績斐然。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愛詩者對格律的不衰之趣。當然有人會說:詩詞這個「舊瓶」的確是好瓶子,能裝「好酒」!只是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感情也隨之發生巨變,它還能用來表現今人的某些感觸,情緒,思索嗎?尤其是漢語從古代單字單聲的詞逐步演化為多字多聲的詞後,「舊瓶」還能用得那麼得心應手嗎?從理論上講,的確有很大的難度。正因為此,現在提出了「新酒尋新瓶」的問題。這樣做是不是可以呢?不但可以,對於詩情詩意來說,是很有必要!目前的新詩就像一種其形狀不定的容器,當然也可以裝進「新酒」,土瓶,洋瓶,怪瓶都有,甚至碗,盆,桶也用上.非但儲藏不便,而且不符合我們民族的飲用習慣。有識之士早就開始在尋求適合的「新瓶」。那麼,中國的現代白話之泥,能不能燒制出適用的,甚至精美的現代格律之瓶呢?答案是肯定的,歷史和現實已經用不懈的堅持和前赴後繼的努力,以成果作出了回答! 早在1935年,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的導言里,就在結語中肯定了新詩在最初十年里,有一個「格律詩派」,在詩的天下三分其一。這是指以聞一多、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派」。這個詩派,因被打成「資產階級的頹廢流派」,長期成為批判對象。當然最終得到了應有的肯定。新月派沒落後,對新詩格律的追求仍然不絕如縷。講求規範和格律的詩歌創作和詩學理論者代不乏人。中國詩人創造性地對「十四行」詩體實現了成功的移植,是新詩格律的一個重大收穫 。到50年代,何其芳重揭現代格律詩的大旗,大張旗鼓地發起了一場關於詩歌形式的討論。雖然後來因為觸礁於政治而流產,但是影響所及,使整個詩壇出現了格律化傾向,則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一場文化浩劫及其餘波延緩了其進程,現在面臨非詩化思潮泛濫,詩不成詩的危急時刻,重提此事是很明智的了!可能有人會說,這樣很抽象,不如舉點實例來得乾脆!首先我認為用需要字斟句酌的迴文詩來說明,最容易看出現代漢語與古漢語的區別..宋朝錢惟治,有一首」春日登大悲閣」:碧天臨迥閣,晴雪點山屏.夕煙浸冷箔,明月斂閑庭.都能逐字倒順句讀,共得五言絕句四十首。新詩雖也有的迴文詩,但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迴文來,別說四十首,一首都不行.因為新詩的語言單位一般已不是字,而是詞或更多的是詩行。比如戴望舒的《煩憂》就是以詩行作迴文單位的典型詩例: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有研究者還進一步把整齊式、參差式就其形式特徵分別與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詩、詞對應起來……」並對現有體式進行了歸類,在共律體外提出了自律體,有如前些年常見的「自度曲一樣。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使新格律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實際上與我國從詩經一直到元曲的古典詩歌形式一脈相承。近年我也學著按詩和詞的對應形式寫了些:如:鹽工〔變步整齊式〕神奇的業跡舉世無雙,辛勤的開拓充滿憧憬。引領智慧文明的創造,協奏雄渾高亢的和聲。挾著天罡迸發出閃電雷鳴,執著叩問定格在洪荒地心。卓筒深井引導汨汨的鹽滷,熱情奔涌匯成閃閃的銀晶。達標綠化〔收縮型參差式〕(借用醉太平詞譜音韻平仄)有錢有勢神通廣。找來「棒棒」,打些「凼凼」。樹苗兒有點斤兩,吊車來栽放。砍頭削足成新樣。胸圍一丈,腰身粗壯。綠化標兵一天創,獎章銅牌亮。更有針對特別題材,採用超長句式的賦體,如:天在哭不是雨〔八步17言整齊式〕——報載:原主席夫人,政協常委,大型扶貧計劃「幸福工程」發起人。11月13日凌晨逝世……前引:「我所有的財富都讓它去為貧困母親創造幸福」美麗善良,風塵亂世出身的一株嬌艷牡丹。聰明睿智,輔仁園裡成長的風華絕世才女。品質卓越,浩劫磨礪出來的柔韌堅實青藤。雍容淡雅,中華民族特有的大家閨秀氣度。走過傾心羨慕的目光,數學女王春光燦爛。經過歡樂如潮的掌聲,元首夫人花團錦簇。嘗過四人魔邦的殘酷迫害,黑獄鐵窗摧殘。受過不肖兒孫的瘋狂虐待,長街批鬥凌辱。大喜大榮大悲大苦,享盡人間生命的極致。似越老越紅的楓葉,在這初冬輕寒中離去。瀟瀟洒灑點點滴滴,溶進億萬傷痛的心窩。八十五年變成永恆,淚難干天在哭不是雨。胸懷博大無私,你才是世間最慈愛的母親。來去明月清風,你無愧新中國的一代國母。當然,有人或許要說,你這「瓶」雖新,但並非好酒!這我同意,但那隻說明我的水平低,有待提高,非關「瓶」之事。至少我自己感覺還不錯,如果說用舊瓶,決然達不到這水平的。我在這拋磚是為了引玉,更主要的是希望引起大家對今後詩壇走向的關注。以期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3-20 22:34:57編輯過]
另一個要談的問題是:時代詩語譜新篇!初學寫詩的人,在突破格律,音韻關後,最大的困惑往往就是詩語關。各種文體的用語是各有特點的,科學專著,文件、合同,使用的理性語言越準確越到位越好。哲學,政治語言要在邏輯精準的前提下來一點玄學以示高深莫測。生活語言要求表達本義,幽默詼諧,還要少引起別人的誤解才好。小說、散文等就要求標準的語法,流暢的敘述再加上藝術性。詩語的本質是因詩歌這種獨特的文體而產生的。詩語的獨特在於:需要理性語言同非理性語言的合理結合與巧用,其中非理性語言近於是詩歌這種文體的專利。詩語的藝術性,很大程度在非理性語言用得好。從語言角度講,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最好的詩歌。不可否認,目前中國詩壇對詩語的看法有很大分歧,眾說紛紜。喜歡泥古擬古的人願意用古字、古詞、古典、古句、古語。自已認為高雅,寫出來的東西比古人還古。新潮者則堅決拋棄與拒絕古詩的一切語言,否則就不是新。勢不兩立,新得很純。連近百年來新詩化的詩語積累精華,也一併否定,為了創新。殺爹娘埋祖宗,自願當孫猴子。文化上認錯祖宗的人崇拜歐式語言,就說詩語應該歐化,自然我們就看到了很多假洋鬼子。口語新詩者專愛口水,非口水不用,口水流出了一個梨花派。硬把散文當詩的就強調廢韻,詩語應該走向散文化。學了西方最新理論的前衛們提倡詩語要乾淨,該用普普通通的中國普通話.,零抒情,白描,讓讀者去再創作。更有甚者,認為詩不關語言,只在於傳達一種感悟,一種意識,一種思想。終於行為詩也誕生了。那麼詩語是怎麼樣的語言呢?首先詩語應該是形象化的語言。它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因形見義:這是最為淺顯的。形與意一致,見形釋義。形象生動中明白如畫,讓人一目了然。從語言講,也最簡易。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性子直捷的人最喜歡用,我在「丁亥春節雜詠」中:「金豬送福喜洋洋, 睡眼初睜見艷陽。」和「 鞭炮」中:「臉厚皮多包不住, 爆開方見黑心腸。」都屬這種。淺顯明白,淋漓酣暢。二,義滲於形:古詩中的比、興,有很多是這樣的。思想、感情滲透於形象中,見形只能見到部分或小部分義,大部分義隱融在形中。這是用形象承載著思想和感情的詩歌語言形式。如:「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和:「總道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拙詩:「過鬼門關,聞裴仙傳奇」:「民間自有封神榜, 成聖成魔百姓評。」和「讀「黃昏集」悼愛國將領鍾朗華先生」中「世事蒼黃隨幻滅,人生黑白等閑看。平倭蕩寇三千里,作啞裝聾二十年」都是用這方法。不過「比」是由心中的思想、感情轉承滲透於外界的物象。義如果隱得太深,人們太難看到,也就近於無了;這種詩多數中國人並不太喜歡。多數中國讀者,更喜歡上兩種形象化相結合,即合二為一的形象化。形象而又見義,讀來就趣味無窮了。這種例子,在名言絕句中比比皆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生理只憑黃桷老,衰顏欲付紫金丹。」舉不勝舉!三:誇張也屬於這類型。如:李白的很多詩歌名句就是最好的誇張,白髮三千丈、銀河落九天等。許多人都愛用。我也不例外,如:「雨中游嶗山」中「萬壑奔泉朝大海,千峰飛瀑下天津。」和:「游長嶼硐天」的:「我來長嶼一聲嘯,海應山回千硐鳴。」詩歌比別的文體更喜歡誇張。當然,要誇得巴譜,張很生動,讓人覺得恰到好處。要顧及前因後果,更不能胡吹亂砍,趨炎附勢。例如,詩話中有一則笑料:說有人自以為是寫了首無人可比的詠竹詩,拿去請教蘇東坡,只讀了:「葉攢千口劍,莖聳萬條槍」兩句,東坡就問他:你葉子寫得太小了吧?見其還不懂,復曰:萬根竹子千張葉,十根竹子共一葉。不知此竹何處找,還請詩人說明白!四,更高的類型是通過聯想產生質的飛躍。同類事與物間的聯想。異類事物的聯想。各種事物的聯想。空間、時間、範圍等越廣越好。但是要能把無限事物中的那些精彩東西匯聚到一起,然後利用詩語集中體現。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但聯想不是拼湊,選擇不當,維繫不好,也就和上面的笑話差不多了。歷史上很多詩人是富於聯想心理類型的人,如李白,經常人為的進入一種更富於幻想的狀態(如醉酒)中,寫出了「夢遊天姥……」「將進酒」等好詩來。再有就是偉人詩:因其氣魄大,非常人能及。如宋太祖寫月,有: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毛主席就更不消說:他的這類詩句多得不勝枚舉!其次,詩言情!詩語必然是人類表達各種感情的激語情言。或極度婉約、軟抒情,或豪放、鏗鏘、或激越,悲壯、或沉鬱,蒼涼,或剛烈、堅強;也可以是:灰暗、死亡;哀怨,憂傷。微弱的告白、無助的呻吟。如果即有深情又貼近生活,那就很容易喚起人們共鳴了。如:我有一首獲獎詩:「瞻仰廣州中山紀念堂感吟」中有這樣的句子:「小孫也學阿婆樣,肅立堂前三鞠躬。」至少在鋪天蓋地的頌揚句子中顯得清新,自然。流露的是真情!同時詩語要有創造性,應該是聰慧機智的的結晶。如果只是普通的口語,普通的科學,哲學,政治,和生活的語言,再精再真,也不會引人注意,或說沒有藝術性。不但要新、要最貼切、要在人意中出人意外。有多少這樣聰慧機智的詩語,就有多少震撼人心的效果。這種詩歌是很多的,如:臧克家的《有的人》,顧城的《一代人》,古詩中這樣的句子更是無數。如:「我自橫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我以:「警世五長句」中的幾句來說明:政治詩句的嚴正準確;「靖國社中魔化聖,教科書里鬼成神」 抒情詩句的牽魂盪魄;「夢回瀛島三更雨,望斷扶桑萬里濤。」 批判詩句的一針見血;「日寇橫行氣焰狂,三光肆虐毒於狼。」「城陷南京流水赤 旗升北國聚炎黃」 諷刺詩句的詼諧幽默;「武士道殘唯切腹,大和魂散只哈腰。」 哲理詩語的解剖深邃;「前車之鑒今非遠 造孽從來害自身。」這是我們在在創作中,應該很好把握的句斟字酌。不過這裡應該指出,與極度朦朧、隱晦不同。後者雖然也有機智與智慧,但脫離現實,雖出人意外,但不在人意中,是為多數讀者拒絕的。再一個詩語要求有彈性,一句話越是多義越好,越廣義越好,義越深越好,多、廣、深再加上適度的神秘性更好。這是因為詩這種文體性質決定了的。但是詩語的多義、廣義與彈性,不是含混不清。多、廣、深,是說:寬容量大,但天地再大也有界限,清是界限。沒有界限的東西,就有可能或近於什麼也不是,起碼可能是非、好壞不分。多、廣、深應該是在主題的限定的範圍內那些東西;它不是非此即彼,是亦此亦彼。如:「春節雜詠」中:「昨夜夢中來好句,鍵盤隨興打春光。」「愛孫誇我真能幹,春節加班學「三陪」。」(註:陪老母、妻子、女兒出遊。孫兒戲為三陪。)和:「看央視直播胡主席會見連戰、宋楚瑜感賦」中「隔海春風來惜晚,同天麗日會良辰。」「千秋禹甸連山海,一脈炎黃共辱榮。」就是通過語義雙關、多關,來實現語言的彈性。這個大家都知道。當然更多是通過比喻、象徵、意象來得到這種效果。但有個原則:必須是民族的是中國人能接受的。比如說:慧星,西方有的國家視著吉祥、智慧。中國人當掃帚星、喪門星。這本來只是個民族信仰,習俗問題。但如你偏要用掃帚星來祝福你老母親或你老婆吉祥,不挨打才怪呢。意象、象徵就更不用說了。綜上所述,詩語可以是情語,心語,景語,成語、典語,雅語,也可是現代的縮語、簡語。其包容量大,意蘊深廣豐富,強調集中、概括、凝練,用最少的文字、最生動的語言寫出來。尤其是詩語意蘊的大容量,應該是不變的永恆追求。總之必須是經過詩化的語言,並有一個大原則:這些語言的屬性應該符合真善美的大前提!特別特別值得的一提的是熟(諺)語、成語、典語,入詩的的問題,比如我在 「六十抒懷」十二律中大量使用這種形式:「隨流順勢求發展,填漏補闕走順坡。」 「斗角勾心辣手黑,逢場作戲醉顏酡。」 「江湖浪跡苦蹉跎,牛鬼蛇神隊里磨。」「世間縱有難翻坎,天下從無不渡河」等成語,熟語。也有不少典語如:「敗寇成王悲項羽,崇仙尚俠慕荊軻。」 「破釜沉舟拚一戰,求賢學唱大風歌。」總的來說切記要掌握一個度,太過則影響詩意,並顯得死板!同時過分生僻的不宜再用。詩語的又一特徵是律諧音美。它的音樂性,是詩語同其它文體語言的主要區別。利用四聲變換的平仄、詞性詞類合理搭配,用韻腳韻律,用節拍步,以及不同節拍步組成的句式組合來創造音樂美。徐志摩曾說:「音節的本身還得起源於真純的詩感……一首詩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音節是血脈,詩感或原動的詩意是心臟的跳動,有它才有血脈的流轉。」當這種「詩感」外化成為了詩的獨特的語言,讀者一看就可以知道這是詩,這就是「詩語」! 「詩語」有別於「文語」,故有的所謂「自由詩的作品,詩語的存在使它們保持了詩的身份。但是,「詩語」雖然彌補了格律的缺失,卻不能完全取代它,「有句無章」從來就是詩之大忌。用零散的「詩語」堆砌的「七寶樓台」,是構不成詩的大廈的。這也是新詩成就不大的原因之一。詩語的主力,不容置疑首先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古詩歌中的語言。其中精華無限。它並非古代人的口頭語,也不單是古代的書面語,更不是兩者簡單的結合。而是歷史上各時期語言詩化的積累,在不斷完善、充實與發展中保存下來的。這是最全面、系統、完美配套的形象生動,有著音樂美,經過美化雅化提煉的最精鍊的詩語了。今天看也仍保持較好的守真性。在詩歌化語言的其它方面,如:情語激言、智慧機智、彈性多義、絕語名句等等方面也多有長處,就不多說了。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詩語的又一來源是民歌。中國的民歌從古發展到今,從未間斷過。民歌化的詩語也在不斷的發展。是受多數人歡迎的詩語。儘管它的處境很尷尬;雅者嫌它俗,洋者嫌它土。但鄉土味濃,民族性強。生動、活潑、時興、樸實,精鍊,明朗,純真,,貶褒到位;辛辣犀利;愛憎分明。有時也不乏幽默詼諧。從不脫離現實,民眾。有很強的時代性。現代詩語的主力也來自「新詩」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與積累,傳統新詩的詩語化,也已經初步成了體系,成果璀璨。它繼承了古詩的詩語中大部分好的方面,也吸收了外國詩歌中有利於中國新詩詩語化方面的有用東西。基本上形成了中國風、中國味的詩語小體系,並被多數中國人所接受。初步實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的。如果將傳統的詩語和現代新詩語融為一體,只要運用得當,使詩歌既有現代氣息,又古色古香,體現出歷史文化的厚重感。時代語言,新奇特怪,氣息萬千。更是現代詩語的主要來源之一,當然這需要我們去提煉。尤其是生物進化,賦予了所有的智慧動物一種天性,即對新、奇、特、怪的東西特別關注警醒,特別想一探究真相。加上人類社會發展的必需,有一種知新、攻難的榮耀觀,追新嘗鮮成了一種美的享受。於是發展、挖掘那些無害的新、奇、特、怪事物美的本質,便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觀點。詩歌中同樣是這樣的。新的詩語應該是表現力和生命力最強的當前時代的流行語言。是經過美化與雅化處理的健康的鮮活感人的時代最強音。普通的時代語言,只能看著是詩語的元素,如我在:「首都行」一詩中有「手機傳佳訊,熒屏播捷聞。」還需要詩化後,才能成為詩語。清末詩人黃遵憲有詩云:「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篇。三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我們學會這方面的實例也很多:如黃宗壤以「皂角剌」對「蜂窩煤」的一聯,程廣予「窮酸醋」對「澀辣油」的一聯。我在學習中也有過「五線譜」對「九迴腸」「氧吧氣」對「空調風」等。將一些流行的或新鮮的事物溶入詩中,尤其是在:「六十抒懷中」我還用了「只要圈圈圈得起,露天飲食大家搓」這樣的俚俗語,至少使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至於驚世的名言、絕句,佳詞,妙語。又叫詩眼。流傳千古;美不可言。這應該是詩語追求的最高境界。只要看看傳世的名家名篇,如三李,杜甫,蘇東坡,陸放翁,那個不是這樣!所以古人寫詩,有詩囊一說,常常是有了好句,先存著。好句多了再整理,最後再進一步擴充完善成一首詩。只要有了空前絕後的好句子,就能成為傳世的名言絕句。(當然一首詩中,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全是佳詞妙語名言,有一句兩句,就足以使詩歌增輝。而佳詞妙語是比名言絕句低一個檔次的,自己能新創,這固然最好。但也可以是引用別人的現成句子,最高明最常見是化用別人的句子;比如:我的「釜江行」中「七彩霓虹七彩道 滿城春色滿城燈」 「蓬萊閣即興」中「日出扶桑金萬點,月臨長島玉千重」 「深秋感懷」中「葉落千山瘦,天低一鏡圓。」 「步廣西融水馮老詩翁八一初度征和原韻」中:「融水未留黥面恨,香山常約白頭春。仙岩墨落驚賢聖,苗嶺詩成泣鬼神。「只要用好了,用巧了,用得自然,用得絕,讀詩的人也會覺得心服而敬佩。我自己從學習寫詩開始,特別注重這個問題。偶得好句,如一時沒了情緒,寫不出時就決不硬寫,丟在那裡待有心情時再續成篇,這裡選幾則來和大家交流:如「釜江行」中:「如虹管巨凌空度,似堵堤長卧浪橫。」「觀音泉涌瀑飛冷,炎帝宮開燈放明。」「龍骨方驚天下少,彩燈早屬國中英。」「水中珠燦波中影 天上月明地上星」和「草海行」中「遊船撐破海神夢,驚起飛鴻斗雪翔」。與「夜宿松濤山莊」中「悠揚村野笛,深遠佛堂鍾。淺淺泉邊井,盈盈屋後峰。」和「重九得句」中「龍山憂損瘦,釜水俏含羞。霜染楓林醉,雨滋青竹幽。」兩聯,都是先得句,後成詩。自己也稍微感到滿意一點,最後僅以一首「迴文諧趣體」兒歌來結束本文,有繞口令特色,寫給孫兒學發音用的。僅用來闡述我的觀點。河山游遍游山河,哥牽我來我牽哥。我愛國家國愛我,歌聲同唱同聲歌。註:本文引用了東方詩風論壇:1,格律體新詩的歷史性復興〔萬龍生〕了 2,漢語新詩格律概論〔孫逐明〕3,格律化是新詩發展的必由之路〔王端城〕4,詩歌語言總在走向詩歌化,能抗拒與改變嗎[梅梅子] 5,新詩格律與格律體新詩研究>序言(呂進)與後記(許霆) 等的觀點及資料特此致謝!


推薦閱讀:

原創投稿 | 住在我文字里的憂傷
[原創]才打磨的一方手玩瑪瑙,新進兩方原石。
清代十二王:慶親王 奕劻(原創)
【原創】你該和誰談戀愛

TAG:原創 | 時代 | 推陳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