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享用終生
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享用終生
毋庸置疑,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習慣、道德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和勞動習慣的孩子,走出校門進入社會都能順利對接工作,聯絡人脈,生活自立,而父母無需擔憂和幫助。因此,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僅孩子享用一生,尤其是父母也隨之享用終生。反之,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不僅孩子累贅一生,而且父母也隨之連累終生。
在我的意識中,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觀念之一,是父母把侍候子女當成當作一輩子的責任和義務,現代詞語叫做子女是父母一輩子的債務。從自己所在某國企的子弟來看,除有能力可「孝敬」父母和「自負盈虧」者外,尚有為數不少的所謂「啃老族」,似乎要啃「到永遠」。站在父母角度來看,啃老族大致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父母「心甘情願」給子女「啃」。如曾參與抗美援朝的某退休老幹部,夫妻蹣跚相互攙扶每月搭車給已婚的兒子送生活費,儼然支付未成年人的「撫養費」一般。另一種是父母「無可奈何」被子女「啃」。例如,如今已耋耄之年的兩位退休工人,兒子長得人模狗樣,已屆不惑之年,卻一直蹲守在家不出外做工,任你父母刀槍舌箭死活不越雷池一步。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說,我怎麼這麼命苦啊?對此,我們客觀冷靜的想想,他們為什麼這麼命苦啊?試想如果他們當初能按照讓孩子享用一生的好習慣身體力行,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遭遇了!?難道他們不應該反思自己的責任--「養不教,父之過」---自作自受呢?如果說給「生活費」和在「家裡蹲」的個案只是少數的話,那麼,未養成良好的習慣,影響社會工作和影響家庭生活而連累父母的應是絕對的多數了。他們從「少年版」升級到「成年版」,仍舊一副在社會上「長不大」和在家庭「不當家」的德性。譬如,一位退休老人,每天早晨都電話催促,在外地工作十餘年且已婚多年的兒子起床上班,雖然如此遙控但仍屢有遲到。這些父母是否想過,正是自己的越俎代庖,致使子女總也「長不大」而影響社會工作;有朝一日,自己失去遙控的能力,子女如何承擔工作的挑戰?!至於在家庭里的「局外人」現象,簡直是多如牛毛,如起床不整理內務,一地雞毛;出門不關窗、不關燈;日用品隨意置放,用時翻箱倒櫃;周日眼睛裡只有手機屏幕,不見廳堂髒亂;不進廚房幫忙罷了,用餐還得三催四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在想,為什麼當代青年如此這般?!也許是時代癥狀,中國從缺吃少穿過度到小康社會,恰逢獨生子女政策實施階段,父母對子女聚焦在吃穿玩和學習上;而忽視正常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所致。從因果報應來說,父母為此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對上侍奉父母輩老人,對下為子女分憂—照顧孫輩,算是遭「報應」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和庸俗也是一種習慣。古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養成優秀的習慣,還是懶惰和庸俗的習慣,取決於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好習慣的養成是越早越好,壞習慣一旦形成就像出窯的磚—定型了,要改就困難了。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成年人,對自己仍停留在蒙童起始階段天真爛漫的行為習慣泰然處之,比如對父母照顧自己毫無察覺--是不是理該如此?!再如,父母幫助自己照顧子女毫無自省---是不是理所當然的?!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今天的家長們,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像父輩一樣成為魯迅筆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家長,而應該成為終生享用孩子好習慣帶來福分的家長。
推薦閱讀:
※老人教育孩子六句話 爸媽一定要糾正
※沒羞恥心的父母,養不出有底線的孩子
※為了孩子——腦算乘法
※怎樣防預孩子患上那個自閉症呢 ?
※孩子沒完成作業還撒謊,比「打罵」更有效的是教會孩子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