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潛規則」
窗外下著濛濛細雨,在這個春風拂動,雨聲瀝瀝的五月夜晚,愈發的體會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深遠意境。那個「潛」是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意思;同時還有一層境界是下面,是在那片春風的催促召喚之下,有點「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的感覺。我忽然想起了這樣的一個名詞:「潛規則」。從字面理解,不難看出,潛規則是浮在水下的「潛水規則」。潛在檯面之下,但是我們都心照不宣而已。不過呢,既然是潛規則,它就不能堂而皇之的走到台上。走到台上就不是潛規則了!同時「潛規則」的最大魅力在於不知不覺的、無聲無息的滋潤萬物,化育眾生,我們只要長大,走進社會,就會有人潛移默化的將「潛規則」灌輸給你。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久經世事之後,你會豁然開朗,原來是這個樣子!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潛規則是個什麼東西呢?它走不上檯面,卻綿延中國歷史好幾千年之久,不知不覺的影響著古人和今人。我們都在潛規則之下,想要脫離它就意味著隱居山林,不諳世事。所以中國的宗教恰好彌補了這個缺憾,使得我們可以在紅塵中找到慰藉和解脫。 說潛規則之前先說中國的情與法,唯獨在中國,或曰東方文明的國度,就會涉及到這個問題。法我們都明白,就是我們在社會人生中必須遵循的規章法則!法律就是這個東西,秦朝的商鞅就是死在自己制訂的法則上,沒人敢在三更收留他,所以他被官府抓獲,車裂而死。法就是這個東西,不允許你通融、曖昧!情呢?就是四個字:「方便和慈悲!」「情」就走近了「潛規則」!但還不完全是潛規則!情很曖昧!很微妙!所謂千古人情,有多少人獲益於這個「情」,有多少事壞在這個「情」!所以又有一句話說:「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比如說我們抓到一個賊,很可恨,偷車賊。於是那些丟過車的人們圍攏來一起「出氣」,那麼好,在以前就算是打死了這個人都不會有事,因為法不責眾!大家一鬨而散,你到底抓誰呢?再說,這個事是個負面的事情,它有可恨的一面,不會有人同情那個賊!這就是「情」!在中國,這個「情」是大於「法」的!在官場上,這個情就類似於「潛規則」了,比如我有個親戚犯了事,我運用我的關係網,找到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疏通疏通」,無非是依靠人情關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見「潛規則」最先是由這個「情」字為發展基礎! 中國是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這樣的一個以土地為中心的國度里,註定是情大於法!它不同於西方國家,那是個以契約為基礎的文化!上帝在紅海邊緣讓摩西頒布「十誡」,就是制訂了以上帝為中心的規章制度,你必須無條件的信仰我!所以連美國總統宣誓就職都要用手按著《聖經》!代表著向萬能無比的上帝宣誓效忠!其次才是萬民!可是我們中國呢!當初陳勝吳廣起義時,就高呼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有一個宿命的!沒有一個迷信的!如果要問中國人信仰什麼?信仰自己!信仰家庭!信仰國君!其實這個是一條線走下來的,對自己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我們講曾子《大學》里的「八條目」,《大學》里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說,古代那些打算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要做什麼呢?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假如你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那麼,你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假如你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那麼你首先要修養好自己的品行;假如你想修養好自己的品行,那麼你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假如你想端正自己的心思,那麼你首先要使自己意念很真誠;假如你想使自己的意念很真誠,那麼你首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而獲得知識的途徑就在於考究,了解,認識萬物的道理。《大學》非常強調這個「八條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我們今天怎麼去認識這個八條目,但在中國古代傳統中,有無數的仁人志士確實是按照這個八條目去度過他們一生的。有人付出了生命,甚至付出了整個家族的生命。那這個八條目的核心,最關鍵的環節,最重要的條目是哪個呢?《大學》也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明白的告訴我們,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得以修身為本。大家都要修養好自己的品行,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樞紐。『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就是說,沒有聽說本亂了的,你修身修不好的,別的居然還能做得到。你自己的品行修不好,你家裡還能太平嗎?如果每一個家庭或者家族不太平,你這個國家還能太平嗎?如果天下每一個國家都不太平,你這世界能太平嗎?天下能太平嗎?這是《大學》告訴我們的中心環節。 那麼我們知道了個人修身的重要性了!可是修身從哪裡開始做起呢?從一個「孝」字!古人的啟蒙教育要先從《孝經》講起!要先學通《孝經》,然後就該學習六經了。《孝經》是一部很特別的經典,非常有意思的一點,也是非常奇怪的一點是,它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青睞。傳統中國的統治者都非常喜歡《孝經》,都大力地弘揚《孝經》。道理在哪裡呢?《孝經》講的不光是孝道,它還指出,真正的孝是一種什麼?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並由此推出忠君思想。每一個人都以什麼來開始自己的孝道呢?侍奉自己的雙親。先對自己的父母或自己的直系長輩有一份孝心,這就是父慈子孝;然後是兄友弟恭。家庭和睦了,再把這個孝心從自己的家族當中推廣出去,推廣到最後推廣成什麼?推廣成忠君,就是要把國君也視作自己的父母,要用孝順父母的心,用這個孝道來推出一種,培養出一種忠君的思想。這麼一來,就將作為一切德行最根本的孝和忠君的思想緊密地聯繫起來,變得密不可分。哪一個國君會不喜歡這部經典?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學術界或者一些真正的學者,很獨立的學者對於《孝經》的評價卻歷來很低,在十三經里恐怕對《孝經》的評價是最低的。有的學者乾脆說,《孝經》這部經半個小時看看就夠了,這在老一輩學者對待經典的態度當中,絕對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特例。 近代中國的一些學者對待《孝經》的態度,魯迅先生是最有代表性的,他有一篇文章,專門對宣傳孝道的《二十四孝圖》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孝道本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但為什麼這些著名的學者會反對《孝經》呢?這種情況當然和中國「五四運動」以後的一種非孝的思潮有關係,那個時候,我們提倡反封建,我們發現,在我們以為的封建社會裡面有一點很關鍵,就是孝道。如果不把這個孝道反掉,忠君的思想也就反不掉,因為它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剝離不了的,所以五四時期興起過一種非孝的態度,當時專門有這種文章,有的題目就叫《非孝》。當然,這樣的一種態度,放到今天我們可以商榷,「五四運動」離開現在也就將近90年吧,當時這個非孝的觀點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就影響到好多學者,特別是近現代的學者,對《孝經》的評價極低。這就和皇帝的倡導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這一點,也是這部經的非常獨特,非常奇怪的一個地方。 和《孝經》有關的故事很多,看門人專門有一篇文章就叫做《24孝》。裡面的孝的故事很多,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這裡就不再專門介紹《24孝》裡面的故事了,我們只從歷史中選兩個真實的故事來揭露或揭示孝的這種複雜性。我們怎麼來看傳統文化中這個核心概念——《孝經》所傳達的孝,恐怕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我講的第一個例子是東晉孝武帝和《孝經》的故事。大家看這個皇帝的名字中有孝,叫孝武帝。根據《晉書》講。這個皇帝是很聰明的,所謂『幼稱聰悟』。從小就以聰明,有悟性著稱,他從小在《孝經》的教育下長大,自己很早就開始宣講《孝經》。但當他的父親死了以後,父皇駕崩了,他是什麼態度?大家知道嗎?他根本不哭,一點都不悲傷,旁邊的很多大臣都實在看不下去了,說:「皇上,根據《孝經》啊,您最起碼要哭一哭嘛》」孝武帝怎麼回答:『哀至則哭,何常之有』說你們啰嗦不啰嗦呀,我真要悲痛到受不了了我會哭的,難道我經常要哭嗎。這麼一個皇帝不僅是不孝,而且是烏煙瘴氣。最後治了他的是誰,她的一個寵妃,他對父親沒有什麼孝道,但他特別寵愛自己的一個妃子,寵愛的不得了。這個妃子姓張,將近30歲。當然在孝武帝那個時候就算比較大了。孝武帝跟這個妃子開了一個玩笑,什麼玩笑呢?『汝以年當廢矣』你呀,要論你的年齡,我應該把你給廢了。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一位女士到30歲就算年齡大了。這個妃子怎麼治孝武帝,當天晚上就把他弄死了。這就是一個嘴上講孝道,實際上根本跟孝道風馬牛不相及的這麼一個皇帝的最後下場。 孝武帝從小讀《孝經》,自己還宣講《孝經》,但他實際上根本不懂得孝道,而帝王之家為了爭權奪利,殺父弒兄之事更是屢見不鮮,這不僅暴露了封建帝王的虛偽,也使《孝經》變得複雜起來,那關於《孝經》還有什麼奇特的故事呢? 第二個故事非常有名,叫「誦《孝經》以退黃巾」。漢朝有個人叫向栩(許),是個很奇怪的人,年輕時在家讀《老子》,好像是在研習道家的學問。好像是在學道,但他又像是個狂生,怎麼狂法?經常披頭散髮,拿根紅帶子系在頭上,成年累月坐在一塊木板上不起來,也不是打坐,是坐在那兒,坐到什麼地步,這塊木板上居然出現了他膝蓋的印記,坐功很好的,把木板都快坐穿了。平時也不說話,不喜歡說話,喜歡長嘯。一高興就吼兩嗓子。有客人來拜訪他也見,你進來吧,但進來後他不跟人好好說話,也不跟人長嘯,趴在那不理你,就這麼一個人,這是史書的記載。向栩有時騎著一頭驢,上街去乞討,有時又滿大街的找那些乞丐到自己家裡又吃又住又玩,就這麼奇怪的一個人。當時的人看不懂,都認為是個高人。一般我們看到比較奇怪的人,要麼認為他瘋,要麼認為他傻,接著也難保我們就不認為這個人實在是高明。那個時候當大官的,就要徵召他出來做官,說「我們這還里有這麼一高人,做事都和別人不一樣。」但他不出來,拒絕當官。那別人就更認為這真是一個高人了,越來越高,終於有一天朝廷徵召他當一個比較大的官,這迴向栩出來當官了,這個官還越混越大,到什麼地步,混到朝廷里的侍中,很大的官了。每當朝廷里討論軍國大事,他就一臉正氣,大義凜然,弄得別的臣子見到他都有點怕,都覺得這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能一定有些本事有些思想。終於有一天,黃巾鬧起來了,黃巾軍遍地起義,那宮廷裡面就要討論了,要出兵去鎮壓嘛。向栩就在那說:「不用出兵。」別人就問他:「你有什麼高招?」平時都見你侃侃大言啊。他說:「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當消滅。」就不必派兵了,派個將領到黃河岸邊上,朝著北面去朗誦《孝經》,賊呢自然就消滅了。這個就叫誦《孝經》以退黃巾,很怪的一個故事,這個提倡讀《孝經》以擊退黃巾的向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當時有個宦官叫張讓在旁邊,早就看著這個怪人不順眼,其實也不怪,弄得自己很怪,你不是說誦《孝經》以退黃巾嗎,明擺著是你不打算讓朝廷發兵剿滅黃巾了,看樣子你跟黃巾有勾結啊嘛!乾脆就把他下獄給弄死了。這就是歷史上很著名的誦《孝經》以退黃巾的故事。 向栩以為讀讀《孝經》就可以退兵,這當然十分可笑,但由此也可看出《孝經》在人們心中是一部勸人向善的經典,我們今天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理解《孝經》,既不能由孝推出愚忠,也不應該丟掉孝道的傳統美德。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圍繞這個「孝」字來建立文化和歷史!我們知道歷史上歷朝歷代我們中原文化都在和游牧民族進行戰爭!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就倒霉在主力大軍和匈奴大軍的苦於徵戰無法回師援救朝廷!那麼漢唐時期,就有匈奴、吐蕃這些強悍的少數民族進犯中原。為什麼呢?因為草原文化都是逐水草而居,由於長城以外雨量有限,牧場隨時都會幹枯,所以他們不得不經常更換居住場所。沒有固定的土地資源,也就沒有固定的文化和歷史!在氣候惡劣的時期,為了生存必須鋌而走險,不依靠掠奪資源根本無法維持生活。一場征戰就這樣圍繞著長城風風火火的連綿展開了好幾千年!中原文化一邊在抗拒,一邊在接納!有時根本抵抗不住,所以南北朝、五代就劃長江分治!宋朝的西夏、契丹、金、蒙古諸國輪番進犯,終於中原文化在狼文化的野蠻利爪下崩潰了!宋朝居然滅亡了!可是沒有斷了根!中國的根在哪裡?就在文化上!由於草原文化突然結束了自己熟悉的游牧生涯,開始自己非常陌生的「土地革命」,一時間很難轉型,只好藉助於中原文化的管理模式。接受漢文化的教育,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被中原文化所同化!在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的中原君主如果想要換一種方式生存,比如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那時佛教傳入中國不久,梁武帝信佛,想把佛教推廣到全國,自己出家到寺廟,讓百官掏錢為自己贖身,美其名曰是積累功德。可是自己這樣一廂情願的折騰,如此便顯得不倫不類,宗教的本質是博愛、寬容和奉獻,可是作為一種政治管理手段顯然不適合歷史的發展。必然為歷史淘汰!可是我們也同時看到聰明的一代女皇武則天,人家的信佛只是單純的將宗教為我所用,用來更好的管理國家。為自己的初出茅廬作勢鼓氣!女人嘛,想要在這個男權社會裡有所作為一要依靠男人,二要依靠輿論支持!所以武則天宣揚自己是彌勒菩薩轉世!唐朝的佛教空前的發展壯大,今天所謂的宗門教上禪宗就是在那時開創!不過我們同時看到佛教宣揚的慈悲寬大一點也沒在武曌身上體現,她一上來就任命一系列酷吏為她執行高壓管理,武則天幾乎將唐室的子弟誅殺殆盡!哪裡有絲毫的慈悲可言!不過呢,唯一的好處是唐朝的女人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最自由的!最解放的!回到國家的政策管理上講,我們中原文化自有一套管理模式,它經過幾千年的打磨創造和發揮,已經是顛撲不破和千錘百鍊!想要更替和改變它根本不太可能! 它的模式基礎就在那片土地上!農耕國家的一切文化和歷史都是圍繞這塊生生不息的土地!尤其中國文化的中心是以孝為基礎的宗祠制度。為什麼重男輕女?就是為了耕種和收穫!為什麼重視孝?就是為了延續一種穩定和傳統!有了穩定才會和諧,有了傳統才能永恆!這也意味著我們中原文化永遠不可能拋棄這一片賴以生存的土地!一切的征戰和矛盾也就一直圍繞在這片土地!都因為這塊土地!由於它常在,所以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所以中國的朝代換來換去!皇帝如走馬燈似地變換!但是中國的土地文化亘古就存在一個根源!就是「孝」!漢朝以來所謂的開科取士其實根本不是類似現代的考試,中國的科舉制度是從隋唐才開始的!漢朝以前的取士標準時什麼呢?就是這個字——「孝」!我們都知道曹操吧,他就是孝廉出身!什麼是孝廉,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人在一鄉之內是最孝順的人!而且正直無私、作風清白!我們也看到了曹操的「孝順」!自己的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的貪財部將殺害後,曹操是怎麼表現他的「孝」的?所有的青州軍全部戴上重孝!一路殺到徐州,沿途怎麼樣?屠城!見一個殺一個!連雞狗都不放過!這就是曹操的孝!為了自己一個人的孝不惜破壞天下人的孝!基於這個觀念,曹操的殺害呂伯奢一家人還有什麼稀奇的呢?我們何必在今天又要抓住曹操的這個小辮子不放呢?這不過證明一個道理:曹操不是完人!雖然他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不義之舉,以致他在歷史文化上始終抬不起頭來!不是現代人為他翻案哪裡有他見天日的一天呢?這就又引出一個問題所在!中國文化到底在說什麼呢?還是這個「孝」字!就如我們在上面講的,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有了孝才有忠君思想!孔老夫子為齊景公說過一句名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麼意思?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說:「必也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顏淵第十二》)。這就是禮的基本精神:即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這就是說,禮對君父、臣子是同時發揮作用的,禮對統治者和人民是同時提出道德要求的。孔子雖然提倡忠君愛國,但孔子時期的忠君並不是封建社會的愚忠!否則晚他四輩的孟子就不可能說出:「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千古名言了!因為古代儒家的「仁」是針對君子而提出的!什麼是君子呢?君子相對於小人而言,小人不是卑鄙無恥的人!小人是沒有責任感的老百姓,是只顧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市民。君子是胸懷天下的人!是勇於擔當的人!所以孔子說:「君子們!你們是先知先覺者!你們的職責就是帶動那些落後的人們一起進步!把『仁愛』的道理傳遍中華大地!」而那些掌權當政者就更要發揮模範作用!所以孔子又說:「老百姓的過失只在自己一身,但是君子以至聖人的過失就會影響一個時代!因為我們都在舉頭望著您啊!」可以看出孔子一直在為了仁義疾呼奔走,到處傳播他的理論。可是呢!沒有一個人肯聽從他老人家!一個54歲的老人在外漂泊了13年啊!為了什麼呢?誰不知道享受榮華富貴呢!可是!孔子的偉大之處就在不計個人得失!因為他知道自己肩負著傳播周代文化的重任使命! 孔子為了實現「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在兩千多年前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帶著數個隨從弟子,歷經坎坷,棲棲遑遑,花了十四年的時間,訪問了六國國君,雖然處處碰壁,然而仍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和境界,令人敬仰! 孔子回到魯國後,不問政事,晚年撰寫《春秋》一書。孔子感到周道衰微,列國紛爭,禮崩樂會,欲以史為鑒。他晚年根據魯國的史料,作《春秋》。《春秋》以魯國十二國君為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其間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予以褒貶,含有微言大義,以讓人們明白美醜善惡。因此,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的這種寫法,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這是中國政治思想重點所在,也是孔子所說名言——「政者正也」的引伸。主要是要求於領導人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中有一句「《春秋》責備賢者」的慣用語。這是說明孔子作《春秋》的主要宗旨,是為了時代的衰頹,社會風氣的敗壞,盡他對於歷史的責任。他並不苛責一般人,因一般人大都是盲從的,聽命的;他責備的是領導者,當權者,或者有道德學問而負這種責任的賢者。倘使這些人搞錯了方向,會導致歷史的重大罪過,因此《春秋》以中正責備賢者。其實,「內聖外王」是儒家的根本精神,《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經典,從修身成德入手,為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指出了一條根本又切實可行的道路。《論語》中的觀念解釋為政的道理在於先求自正,後來曾子《大學》的正心誠意等一系列思想,也是孔子這一觀念的引伸、演繹。到了唐代,真德秀著《大學衍義》、《心經》(儒家的心經)、《政經》等書,就是強調這個重心給帝王和領導者看的,所以唐代以後,用《大學》、《中庸》的正心誠意思想,作為領導人必然的修養,也是根據孔子這裡的思想。 從歷史上看,孔子通過刪定六經來匡扶正義、揚善抑惡,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在春秋時代,孔子的所作所為在後世儒家看來,是代「王」立言,孔子被稱為「素王」,原因於此有關。素王原意是指有聖王之德與才、無聖王之爵與位的人。齊景公很欣賞孔子的政治思想,當他問政於孔子時,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不由深為嘆服。這也就是孔子為政,提倡「正名」的本意所在。由此可見,孔子的「素王」實際上是思想文化領域的無冕之王。孔子一直說自己:「吾道一以貫之」,夫子的『道』是什麼呢?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好好的努力,生活總可以過得去,發財不一定。只要努力求學問,有真學問不怕沒有前途、沒有位置,不怕埋沒。「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是很好的格言,人生的準則。 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歷史裡一直就把儒家思想當做我們的精神食糧,儒家文化宣揚仁愛、宣揚道德、宣揚責任和義務。儒家傳統的民胞物與就是無私的給予和付出,儒家傳統的躬自厚薄責於人就是要求我們做人的厚道,儒家傳統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做個唯利是圖的小人,而要當個寧肯捨身取義也不隨波主流的君子!什麼是君子和小人?小人不是卑鄙無恥的人,小人是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君子胸懷天下,以萬民的幸福安樂為己任!君子是有理想、有道德、有責任感、勇於擔當的大丈夫!這就是君子儒!可是後世的宋明理學把儒家思想搞得烏煙瘴氣,將一干讀書人全變作了平日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小人儒!儒家全然被封建君王所利用,成為徹底束縛人心的枷鎖和工具!但是我們也看到除了中國之外,其他的國家正在把儒家當做治國安民的法寶,比如韓國和日本就是如此!他們雖然從中國取了真經,但一直沒有像我們這裡丟了吃飯的傢伙。人家一直保持著儒家的優良傳統: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聽起來逐漸陌生的傳統!這是我們兩千多年的傳統!可我們沒有繼承和發揚廣大!反而被人家給偷走了!真丟人啊! 誠然,在孔子的時代,孔子並沒有實現他制定的人生理想。因為那個時代正是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周君已形同虛設,禮義已經蕩然無存!孔子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憂心忡忡,一心想要重現周公、堯舜的輝煌。但那個時代已經沒法子挽救了,一句話:「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說明了人心的墮落,道德仁義禮儀的喪失,君不君、臣不臣的真實現狀讓孔子痛心疾首。他想挽回那個時代,但他自己無力回天,一隻麒麟的悲劇預示著聖人的結局,孔夫子只能鬱鬱而終,事實上沒有子貢以及曾子這些賢士弟子,我們今天都不會聽到孔子的名字,更別提他的傳奇事迹。 至於秦朝焚書坑儒之後,法家,兵家的文化開始盛行,讖緯學說、迷信伎倆很受皇帝支持!包括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栽在這上面!漢景帝的八王之亂之後,皇帝們開始反思中國文化!於是治亂根本還是在「孝」字上!沒有孝那行啊!於是漢武帝設立察舉制度,就是審查薦舉!這就是孝廉的開始!我們又回到曹操身上了!不過我們終於知道了曹操那個不是真孝!因為我們知道真孝是:「養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永遠是從自己的小的孝順擴而充之!那才是真的大孝!所以曹操是個英雄!不是君子!我們還要由此了解到歷史上所有的先輩們並不完全像史書上所描述的那個樣子!一個人都是有對,有錯!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將一個人神化!如果他是好人就不容許他有一點污點!想法設法為他開脫,反之亦然!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大大的忠臣,都不知道他在益州時為了個人私憤打擊同事李嚴的一個舉動!同樣的是《三國演義》為了過分的溢美不惜更改真實歷史!火燒赤壁的不是諸葛亮!是人家周郎!根本沒有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空城計也不是孔明設的,那都是別人的典故拿來安在諸葛亮頭上!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真實的歷史和我們所接觸的文化歷史有很大的出入!我們永遠不要因人廢言,或者因言廢人!老祖宗早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經典格言! 好了,我們也快步入主題了!說了這麼多中國文化,無非是要證明一件事:中國式的「潛規則」就蘊含在深深的中國文化里!有時它們都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潛規則是一種大眾文化!是一種為大眾所接受認可的潛在文化!正因為不能走上檯面,所以它還不具備寫進歷史教科書的資格!為什麼呢?歷史教科書是一種典範!它往往宣揚真善美!貶低假惡丑!什麼是真善美呢?比如說愛國吧!我們都熟知的岳飛父子,抗金英雄!最後被高宗和秦檜陷害!因為第一高宗不想迎二帝還朝!第二秦檜和金國早有勾結!所以這個岳飛硬要反其道而行之,怎麼能不被其所害呢?!但是現代有這樣一個理論:岳飛不是愛國!因為金國也是中國人!都是一個國家!所以他不能稱為英雄!我開始聽到這樣一個理論不禁洒然失笑!真是一個混沌理論!原始人如果看到我們的原子大炮恐怕也會說:「上帝來了吧!」我們同樣會嘲笑那些茹毛飲血的低劣生物!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或許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也未可知!我們人類也是這樣慢慢走過來的!我們看待自己的歷史一定要注意還原到那段歷史的時間和地點!那個歷史的大環境下去理解那段歷史和文化,否則,岳飛和金兀朮打架時,金兀朮也會說:「你打我幹什麼啊!我們早晚都是一家人啊!」豈不是同樣的荒唐和可笑嗎?所以真善美是我們的幾千年中國歷史千錘百鍊,濃縮提煉出來一種代表我們自己文化的一種精髓!一種可以流傳不朽的傳統!愛國不僅以前提倡!現代一樣如此!所以岳飛、文天祥、于謙、乃至追溯到漢朝的蘇武!還有數不清的仁人義士、忠臣孝子現代一樣被我們所深深敬仰!從孔子晚年著述《春秋》開始,所有的亂臣賊子就變得無法遁形!那麼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曹操為古人所不齒了!為什麼他會和手下的謀士荀彧發生矛盾了!說穿了,有相當一部分曹操的謀士並不是死心塌地地為曹操賣命,因為最初曹操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口號起來革命的!那時的曹操一腔熱血,忠君愛國!我們都知道孟德獻刀的典故,如果當時曹操真讓董卓識破而捨身取義的話,歷史也會為他重新改寫的!他一定也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孝子了!可既然是匡扶漢室,可見前提之下還是以漢室為正朔!但曹操後來羽翼豐滿,得意忘形竟想取而代之!加九錫為魏王還不知足,眼看就要僭越,這時以荀彧為代表的一部分官員就要站出來反對了!你不能這樣做,啊!這是什麼呢?是篡逆之舉!以前王莽就是這樣做的,所以直到現在王莽還是個反面典型!他那個新政——始建國是不為古人所承認的!雖然曹操懷恨加害了荀彧,但是迫於輿論,他並沒有行稱帝之舉。否則他真是把自己置於火爐上燒烤了!曹操是聰明的,他將機會留給了兒子曹丕。這就是古人的一套忠孝節義的法則在制衡、威懾著那些野心家、叛逆者所發揮的巨大心理及輿論作用和影響!我們都知道關羽最愛《春秋》,經常秉燭夜讀!可以想見關羽其人是多麼嚮往古人的那一種忠孝節義!所以關羽一生也是這樣做的!這裡面就有一種效仿和學習!難道我們現代就不提倡了嗎?誠然,現代有現在的歷史環境,文化也在潛移默化的演變著。我們今天再不會講盲目忠君!因為君主不存在了!被辛亥革命推翻了!可是孝還講嗎?禮義還講嗎?仁人愛物還宣揚嗎?一樣要繼續啊!不能丟啊! 好了,知道了真善美,我們反過來看假惡丑!什麼是假惡丑?最好的解釋是把真善美反過來就是!比如高宗的不孝!比如秦檜的裡通外國!再比如——「潛規則」,記得孔老夫子周遊列國時,處處碰壁,他碰到過一些所謂的道家隱者,都來嘲笑他不識時務!有的乾脆說你不如和他們同流合污算了!他的學生也開始懷疑老師言論的正確性!一種功利思想開始慢慢影響著孔子!比如,在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陳蔡絕糧,弟子們面對困境心生疑惑之時,孔子問學生們:「《詩》云:『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曠野,是何緣由?』我的主張不對嗎?為什麼受困在這裡?」這其實是考驗學生們如何理解當前的困境。子路認為主張不被別人採納,是由於自身在仁、智方面的修養不到家,所以別人看不起。子貢則認為是由於老師把標準定得太高,別人接受不了,應該降低要求。孔子對子路、子貢的回答不滿意,他說:「伯夷、叔齊是仁者吧,卻餓死在首陽山。這說明仁智的人也會不遇時而遭厄運。至於降低標準,迎合世俗,實際是放棄理想,更要不得。」孔子問顏回如何理解。顏回說:「老師的主張是偉大的,別人不接受,那是他們的責任。如果我們的道沒有修好,這是我們的恥辱;我們的道已經完善而不被採納,那是執政掌權者的恥辱。正確的主張不被人家採納,自己仍堅持下去,這才顯出君子的修養。」孔子聽了顏回的議論,高興地說:「好樣的,顏氏之子,如果將來你發了財,我願意替你當管家!」可見在孔子看來顏回最能了解自己。孔子只要輕輕一轉就可以大富大貴,成為香餑餑!晚年也不會落得只做個歷史研究員,落落寡歡,如果沒有子貢和曾子,我們今天根本不可能知道孔子是何人!但是他就是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堅守著自己這塊陣地!如今我們才懂得孔老夫子是多麼的偉大和難能可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是為聖人!東漢的楊震,他的弟子王密想要巴結他,趁著夜裡無人知曉,悄悄送給他十斤金子。楊震正色地說道:「不要說沒有人知道啊!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這就是「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由來!所謂「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是說做了壞事終會暴露出來,即使無外人知道,你我也明白。天知,地知,是借指自己無法掩蓋良心!這句話表明了楊震的梗直廉潔的性格。後來清朝人寫了一首詩歌頌楊震:「月明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深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錢,是必需的。但是品德對於一個人更為重要!若只有錢財,而不懂得做人,很容易變成貪婪成性。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現代的教育也許是忽視了這樣的美德,使我們的學生也好、孩子也好不知不覺中有了一些陋習。潛規則就是中國文化中的陰暗一面!登不了大雅之堂、見不得人的劣根性!是我們中國人一起把「潛規則」進行到底的!所以我們不能說自己沒有責任!比如中國自古以來的官官相護!就是潛規則的最好體現!牢記這句話:「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你就可以走遍全天下暢行無阻!一個官通過自己的關係網路層層放大交際範圍,最後整個官場陣營聯繫到一起。今天我的兒子到你那裡優差優差,明天你閨女到我這裡來我給照應、安排!一切都是以損害國家的利益為代價!比如公款吃喝、屢禁不止!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招搖糟蹋是可恥的行為!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化中腐朽墮落的一面!垃圾糟粕的嘴臉!從乾隆皇帝召開千叟宴時就沒認為這是個不應該做的舉動,這是在浪費啊!因為他是皇帝!沒人管到他!上有好焉,下必甚焉!一樣的道理,公家帳不是帳!他們都不懂得藏富於國和藏富於民的不同和差異在哪裡!反正這個國家是自己的!這就壞事了!誰說國家是你的呢?封建社會裡沒人管得到他,現代呢?! 中國人最醜陋的一面是人云亦云,麻木不仁!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推翻了壓在我們身上的三座大山!就是為了要我們站起來!新中國不是封建時代,舊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毛主席的三反五反就是為了祛除共產黨人頭腦中腐朽落後的一面!出了個劉青山和張子善馬上嚴辦,不容怠慢和姑息!老百姓歡呼雀躍,無不拍手稱快!什麼「潛規則」在那時一概煙消雲散,我們吃不飽的時候,共產黨人一樣在挨餓,和我們沒有兩樣!沒有特權階層!我們都享有同樣的公民權利!那時哪裡會有公款吃喝的事情!就這樣毛主席還要砸爛公檢法!不過呢!那時人們都在自己的思想上檢討和飛躍!好似一下子邁進了共產主義似地!其實這只不過是初步的均貧而已!不過呢,反過來說均貧總比均富強吧!現在的一個億萬富翁他的資產恐怕相當於一個城市過半的居民收入吧!當人民的90%財產掌握在10%人的手裡時,這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呢?!但是老百姓不敢說!也不想說!怕!於是「潛規則」益發的不可收拾!幾乎是官場的護身符!可是真正受損失的是什麼呢?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利益啊!現在的孩子上學要花多少錢!還要送多少禮!走多少關係!正常嗎?記得當初我上小學時,自己拿著五分錢去自己報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那時我只有六歲!「潛規則」的滋生和發展需要一塊滋潤它的豐厚土地!中國歷史文化里的:孝——仁厚——忠君——修身,莫非只是給中國老百姓制訂的規則法理?!那些大人、君子、聖人、高官、領導們你們在那裡坐享其成!養尊處優!不覺得可恥嗎?中國式的「潛規則」置中國老百姓於何地?現在樓市瘋漲,一套房子一百五六十萬,普通老百姓哪裡供得起呢?都是誰在炒作樓盤呢?那些一買就買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的人為什麼就沒有人來管管、過問他們呢!?以前還知道在澳門賭場設立監察員監管貪污腐敗大肆揮霍人民財產,現在為什麼不來管管這些把中國目前經濟搞得烏煙瘴氣的人呢?你們怕什麼呢?怕損害中國式的「潛規則」嗎?怕損害自己的利益嗎?別忘了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脫離了人民的代價是什麼呢? 中國式的「潛規則」說歸其是一種恥辱!一種陋習!是以犧牲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代價的個體獲利行為!是以傷害廣大勞動人民思想感情為結果的自我毀滅舉動!如果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舊社會、封建社會一點也不稀奇!為什麼出現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真是令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為了團結廣大勞動群眾,是為了剝奪那些少數不勞而獲的寄生蟲手裡的不義之財!將人民的財產還之於民!帶領我們走向共同富裕!我們永遠不要忘了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為了什麼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是為了人類的永久和平與大同理想!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豐厚成果!我們要把我們的黨建設成為一個永遠健康、年輕、真誠、善良、美好、為人民服務的黨!要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永遠富強、民主、自由、快樂的中國!
2010.05.07
推薦閱讀:
※不規則玉料偶遇玉雕師,千里馬活了
※駕校潛規則
※12條人際交往潛規則,只有吃過虧的人才知道!
※人際交往的7大規則
※命理起名法的操作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