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權力泛濫政府斂財手段被指相當粗暴 市場經濟難再勃發(3)

公權力泛濫政府斂財手段被指相當粗暴 市場經濟難再勃發(3)2010年10月11日 16:02新財經【大 中 小】【列印】 共有評論28條

助推壟斷

壟斷是阻礙中國真正步入市場經濟的最大掣肘。中國的壟斷問題與政府作為密切相關。從根本上來說,中國最大的壟斷實則是在政府,所謂國企壟斷經營都是以政府為後台的,準確地說,是政府助推並扶持的結果。

政府手裡攥著大把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信貸資源等,想給誰就給誰。在這種情況下,有著「正宗血統」的國有企業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獲得優質資源,民營企業卻只有哀嘆的份兒。

決定建立市場經濟已經很多年,但到今天,很多行業,諸如土地礦產、資源能源、交通通訊、水電油氣、金融保險、醫療教育、出版電視,等等,仍舊處於壟斷狀態下。國家「委託」國有企業把控這些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說辭是這些行業關乎經濟命脈、國計民生,政府掌控才穩妥。但現實卻讓民眾只能換一種角度解讀:國企壟斷了民生最基礎的剛性消費。這些必需消費品說漲價就漲價,而消費者無路可逃,因為無從選擇,企業只賺不賠。

我們來看看壟斷所帶來的部分經濟效益:機場建設費每年高達近百億元;全國電話月租費一年高達近千億元;電視收視費一年超過300億元;全世界收費公路共有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佔全世界的70%;投資12億元的首都機場高速路早已收費過百億元;某國有電網公司入職三年的職員年薪27萬元……

我們承認當初建市場經濟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得已留下如此龐大規模的國企。但到今天,我們應該明白,打破壟斷才是完善市場機制的應有之道。現實顯然很不如人意,正如經濟學家陳志武所說:「這些年本來是想國退民進,但是後來隨著國資委的成立,不僅沒有讓國有企業從更多的競爭性行業中退出來,反而是國資委進一步鞏固了權力,而且擴張了權力。所以,不僅沒有國退民進,而是反過來國進民退,就是讓第二次國有化有了基礎。」

陳志武認為:在這個時期進一步國進民退,讓國家在各個領域進一步佔據壟斷地位,這對中國的法制建設是根本性的挑戰,也是一種意義上的倒退。據他計算,現在國有資產在整個社會生產性財富中佔了60%~70%,即財富有近3/4是由國家控制的,只有1/4在民間。

陳志武表示:如果由國家掌握中國社會主要資源、資產和財富,同時也主要由國家來獨享這些資源的分配,把稅收都交給了政府,最後只會進一步強化政府在中國經濟決策、消費決策、投資決策中間的壟斷地位。同時,會弱化民間經濟的控制權。

「只要一個國家主要的經濟收入掌握在政府手裡,這個國家的法治發展就會很困難。市場經濟可以說是一種法治經濟。法治社會的核心基礎是讓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有更多的收入、更多的財富,讓我們有所有。如果我們都是無所有的,只是國家擁有一切的話,就逼著我們個人從國家權力裡面要生活、要飯吃。在這種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處於被動的、處於求國家、求政府的位置的話,我們每個人是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因為你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時候,第一個就是來自權力方面的威脅,權力掌握在政府手裡,而政府又掌握我們的飯碗,你怎麼能拿起法律武器來要求自己的利益?」陳志武說。

(關於壟斷,請參閱本刊9月刊文章《壟斷才是那顆毒瘤》)


推薦閱讀:

民辦教師,您們太委屈了
高房價的全部問題都在於政府
李克強:政府不要總給市場「發號施令」
金融騙局這麼多,政府該怎樣辦?
陳真誠:警惕政府救市借屍還魂

TAG:市場 | 經濟 | 政府 | 權力 | 市場經濟 | 公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