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傷寒論04

2017/6/23昨天講的就是我對這個太陽病的一個介紹。首先我們在學習太陽病條文的時候,第一。我們要知道《傷寒論》這本書,張仲景有兩本書,一個是《傷寒論》,另一個是《金匱要略》。《傷寒論》這本書講受了風寒感冒這個怎麼治,所以他把人體的體質分成六個檔次,每個體質的用藥是不一樣的,癥狀也不一樣。這個太陽病,也就是說,當人體陽氣不足的時候,有遇上外面的風寒。當然現在我們這個社會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般都碰不到,遇不到這個受風寒這種情況。但是在過去。這個幾十年。二十年以前,這種情況都是非常經常會發生的,因為經常都在外面勞動。經常受這個寒冷天氣的侵襲,很容易出現這個傷寒證。現在我們很少見了,所以可能會對這個病證有點感覺到陌生。我講這個東西,我也感覺到很彆扭,因為很長時間好多年我都沒碰到這樣的癥狀了,感覺到這個東西很陌生有陌生感。五年以前我給別人治過一個這個像這個癥狀。用了這個麻黃湯,當時他掛針了幾天了這燒不能退。後來我就用了一個麻黃湯給她煮上一喝。也就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那個樣子,這個燒就退了就好了。現在在講這個東西確實感到很陌生,因為現在根本就碰不到這樣的癥狀。這個癥狀已經出現了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密切關注這個病人病情的變化,我們今天發現的癥狀,那如果到了明天,你就不能在認為這個是昨天知道的那個癥狀了,所以隨時這種急性病,這個癥狀隨時都可能發生改變。所以用藥一定要小心謹慎,只能按當時什麼癥狀根據這個用藥,不是講過去。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這個第七條,病有發熱惡寒者,像這個太陽病就是很典型的個癥狀,就是發熱摸上去病人身上發燒,但是這個病人就感覺到特別的冷,如果我們不長腦子的話,這個就很容易搞錯,到底是熱還是寒呢,這個都搞不清,不動腦筋的話,這個就就會出問題,你分不清了,按熱證治。還是按寒證治。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就是病人發熱,但是有惡寒,這個癥狀有一點矛盾,又發熱又怕冷。這個是怎麼回事情呢?發於陽也,人體以五臟為中心,肝和心為陽。發於陽也,我們人體的陽氣不足了,肝的生髮功能不足,心臟的對人體的調節功能不足造成的。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如果說這個病人他不發熱,沒有發熱的情況,但是又特別的怕冷。這個是講這個癥狀,這個並不是說太陽病了。我以前見過一個女的,她夏天還在穿棉襖,她身上也不發燒。但是她非常怕冷,這是怎麼回事情呢?這就是發於陰也,這個發就是說這個癥狀。怎麼會出現這個癥狀呢?這個癥狀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根源是什麼呢,所以這個張仲景在這條裡面就是通過病症去探討疾病的根源。如果說他也不發熱,特別的怕冷,這怎麼回事情?發於陰也。這個陰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津、液還有血液。如果說你也不發熱,特別的怕冷,這個說白了就是貧血,身上的血嚴重不足,少陰病才會有這種癥狀,太陽病沒有這個癥狀。 他這一條了,他講這個事情就是給你分析這個病例,為什麼發熱為什麼惡寒這個原因是什麼?發熱,惡寒,就說明他陽氣不足,這個身體裡面陽氣不足的話,他就會感覺的特別冷,為什麼又發熱呢,這個是因為陽氣不足,身體氣血循環不正常,所以身體內部產生的生理熱量散發不出去,所以才發熱。他說這個發熱惡寒,實際上這個發熱病人還是能夠感覺到身體在發熱的。但是為什麼他特別的怕冷呢?因為這個冷的強度遠遠超過他身體內部的熱量了,因為他這個陽氣不足,這個內寒遠遠大於熱,身體內部特別的寒所以他感覺到冷。特別的怕冷,但是他實際上還是感覺到身體也有熱。這是兩個因素同時都存在,會感覺到我這個身體在發熱,發熱就是身體產生的熱量滯留在我們身體裡面,還沒散出去,病人是可以感覺到在發熱的。但是他怕冷,為什麼怕冷,我們心和肝臟功能這個強度降低了,產生不了足夠的熱量供應我們人體的器官,不能帶動五臟六腑全身的生理功能達到正常的狀態,所以感覺上特別的冷。如果是不發燒,又感覺到特別冷,實際就是貧血了,身上這個血太少了,如果是不發燒那就說明是正常情況下,那麼在正常情況下,我人體的溫度都是來自於肝臟生髮,還有心臟在做功產生的熱量,但是這個熱量的來源是血液,是把這個血液轉化為能量的,如果說感覺到特別的怕冷,就說明這個熱量產生不夠。為啥熱量產生的不夠?這個血液不夠,你身體里身體裡面的血細胞嚴重的缺少,數量和質量,這個不光是數量的問題。在臨床上,特別特別怕冷的這種人治起來不是說十天半個月就能治好的,我最起碼也有好幾個月,最起碼要三個月四個月五個月。因他的血細胞第一是數量不夠,第二是質量非常的差。一般的在我們心目中可能你會自然想到的就是我的血液象那個西紅柿一樣那麼紅,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這個質量差別非常的大。這一點要引起我們注意。很多書上都沒有提到這個血液,這人為什麼生病了,不管什麼病和這個人的血液是不是充足,質量是不是非常的好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把人的體質分成六個等級呢,就是你的血液的問題啊,你血液的數量的問題,還有質量的問題。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這個說法是不妥當的。這個六代表什麼意思,這個七代表什麼意思啊,這肯定不是不是六天七天的事情。如果是發於陰呢你六十天也好不了。這個話還是是有問題的,都沒法解釋這個。如果說是發陽,就是說發熱惡寒七日愈。那他也沒有說是吃藥治療,還是不吃藥,不吃藥七天就好了嗎?這個他也沒說,它這裡面沒有說吃藥治療的事情,他說發於陽,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說你發燒怕冷,身體養陽氣嚴重的不足了,那麼這七天的時間要在家裡休息不要去勞動,不要在外面吹風,在家裡休息,天天有吃飯,又再進行補充營養,七天是可以治好的。自己都好了,但是如果去到外面還去勞動,那肯定不行的。像這種情況吃藥,麻黃桂枝一類的葯,一般的當天都好了,那也不代表就徹底好,他身上還會有不舒服,要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也要一個星期七天這個樣子。發於陰,六日愈。這個也有可能,比如說稍微輕微的感冒,還沒有引起發燒就是感覺到一點冷,這種情況不嚴重還沒引起發燒,這個就是感覺到有點冷,如果是像這種很輕微的感冒,休息上六天自然就恢復過來,要比那個發熱的恢復得快一點。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這個問題有可能牽涉到易經方面的問題,這個易經到底準確不準確呢,現在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所以這個這個問題不去討論。那麼這條講的一個是發熱惡寒這種感冒,還一個就是他不發燒的,比較輕微的感冒在家裡休息幾天好得快一點,如果是否已經發燒了,肯定要慢一點,相差也就是一天的時間。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也就是說發燒,怕冷,又頭疼,過一個星期,算沒有吃藥,在家休養七天好了。這個病不是說你出去繼續勞動幹活兒,那肯定七天好不了。以行其經盡故也,我們這個人體也就是一個星期就是一個節律,有這麼一回事情,中國立法為什麼搞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呢,這個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跟我們人體的節律是有關係的。如果生病了身體虛弱。那麼你要在家休養一個星期就可以恢復蠻好的,就這個意思,需要一個星期。如果說你生病啦,你想我休息兩天,兩天不行。若欲作再經者。我覺得這個中間,少了一個逗號,應該是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也就是說這個病人休息了一個星期病一定好了。但是,有時候他又有一點發燒,就是說還沒好徹底。那怎麼辦呢?如果還沒好徹底的話可以用針灸,用這個針刺方法。傷風感冒治好了之後,如已經好了,但是有時候,又出現一點,說不定什麼時候又出一點癥狀,像這種輕微的癥狀。他說可以用針扎一下。針這個足陽明胃經。使經不傳則愈。這是什麼意思呢?你用針刺的方法把陽明胃經調理好,他吃飯也正常了,能吃飯,一正常,這個身體恢復的就快。所以讓你扎這個足陽明胃經,就是開胃,用開胃的方法。你只要能吃飯,這個身體很快就恢復起來啦。如果說病人生病已經好了,但是沒還沒好徹底,很多病人就是不能吃飯,不想吃飯,有這種情況。所以它就是讓你扎這個足陽明,也就是說讓你把這個病人的胃口打開,那麼這個病情就不會發展了,他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飯量一增加,這個身體就有熱量了,這個陽氣就來了,剩下的點點的癥狀就消失了。這一條他講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感冒發燒的話,家裡沒有醫生,你不治療,那麼你在家裡休息一個星期,也就能康復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開胃的方法,可以用針刺的方法讓病人的胃口打開,身體就恢復的快。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太陽病一般在好的時候都是在什麼時間呢?一天裡面就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這個事。下午一點到三點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是我人體陽氣比較旺盛的時候,還有一個就是在這一個時段裡面,這個氣候環境溫度也比較偏高,這個對疾病的康復都是非常有利的。這個第九條就是講這個傷風感冒之後,什麼時候好。所以做醫生都知道。哪一天要好,在什麼時間好,醫生心裡都有數,做為醫生你要清楚。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這個風家,就是前面講的中風證,傷寒中風,這就是這個身上發燒,怕風。又出汗。用這個解表發汗的方法,吃藥了,由於這個身體比較虛弱,這個風還是在。 這個風證在太陽病裡面,他不像這個寒症,他這個體質是下去又一個台接,往下降了,所以,有時候通過解表的方法,溫陽散寒,不是一二劑就能吃好,通過吃藥雖然說有好轉,但是就是好不徹底。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像這個中風,一般就是吃藥,也要十二天才能好。你看前面他是他說的這個傷寒證有六七天就能好。那麼這個中風證,要十二天。 從體質上來說傷寒證他的體質還是比較強。那中風證,就不一樣了,體質就差了,所以你要把這個體質要提升上來,也就是說把他的身體內部的津液全部讓他重組起來,這還都要需要時間,不是說一劑知二劑已,治什麼病最多3劑,那個都是說大話的。 那麼這一條當中說的什麼意思呢,他就是說人的體質不同治病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欲速則不達,不能著急。醫生可以做到的就是讓疾病好轉,要想康復,那就需要病人的堅持。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熱,一般的肯定這個大熱就發高燒,一般四十度以上,四十度以上只有傷寒證會出現四十度以上。還有一個陽明證也會出現四十度以上。我們在太陽篇,學這個太陽病為主,但是在病理上,有時候還要牽涉到其他的方面,所以這個也都很正常。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身上發燒。但是它有時候。 做為醫生知道這個病人在發高燒了,為什麼?因為你用手摸它了,不是他自己說的,這個做醫生診病肯定要親自動手去摸,這個不能去聽別人說。摸著才知道身上在發高燒。但是你問她怕冷,不怕冷,怕怕熱,不怕熱,有的病人他說不知道,那不知道怎麼辦,這就不好診斷了。有時候的問診肯定是需要的。特別是像這個傷寒證,都是需要把脈的。 把脈也很重要,詢問癥狀也很重要,都要綜合參考。病人怕冷還是怕熱病,有時病人說不清楚,醫生就要有很非常強的觀察能力。你要看看病人,看他的行動。看他穿的衣服多還是少,如果說他穿的衣服很多,就知道他是怕冷。如果說他穿的衣服很少,那就說明他怕熱。反欲得衣者。發高燒但是他衣服穿的很多。這說明什麼,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這個還是傷寒證,他熱只是在皮膚熱,這個皮膚熱就是說這個熱還是很輕淺的,不是說在內部就發熱的,這個熱是滯留熱。寒在骨髓也。並不是骨髓裡面有寒。如果是真的骨髓裡面有含寒,那個不是太陽病了,那是傷寒的厥陰病,所以張仲景說話,從他的語言裡面可以看出來他的性格非常倔強。熱在皮膚,也就是說這個熱是他的瘀熱,沒有散發出去的熱,這個熱量很少的,不要看他燒的那麼狠,但是他身體裡面還是涼的,雖然說他說不怕冷。所以張仲景他就從觀察上面了解這個病人到底是寒還是熱,所以這個非常重要,我們治病一定要分清這個寒與熱,有時候,在臨床上你會經常會碰到,你問她是還是熱鬧,但是她給你說不出來個什麼,所以有時候就需要去觀察,你觀察就能得出結論,寒在骨髓,也就是說還在他裡面肯定是寒的。這就牽涉到有的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的人敏感,有的人不敏感,有的人到了癌症自己還沒感覺,所以人和人不同,這個一定要注意。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他這個身大汗寒就是醫生去摸這個病人這個身上,一般的都是摸著胳膊,或者是額頭,摸上去都是涼的,非常的涼。這個病人到底是寒證還是熱證,所以有時候就是病人要說也說不清楚。那真的要醫生去觀察,反不欲近衣者,那就是他穿的衣服非常少,讓多穿一點,他就不願意。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去判斷,那麼他就說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這個意思就是說雖然說你摸上去這個病人身體里冰涼冰涼的,但是病人他不想穿衣服,這就說明身體裡面有熱,屬於熱證,你不能把他診斷為寒證。所以這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八綱辨證。為什麼要辨寒熱,這一條就是八綱辨證裡面的辨寒與熱。如何辨,這都講得非常深刻,也就是說在問診的情況下得不到準確的信息,使用觀察的方法來確定疾病寒與熱。如果是熱為什麼熱?我們昨天都講了,這個肯定是身體裡面那個津液嚴重出現不足的情況下,雖然我們人體這個肉你看上去軟的,但是實際上他軟中有硬,他又軟的一面也有硬的一面,如果裡面沒有津和液的滋潤,那麼是不是它也在運動它也在隨時隨地的非常快速的運動。那麼它裡面就會產生干摩擦了。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裡面把津液看得非常非常的重視。醫學的目的就是讓人類,讓疾病康復,這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必須要遵循自然規律,不遵循自然規律,這個疾病就治不好。如果說他發熱,肯定是裡面缺少津和熱了,如果說你再用藥發散,那這個病就會讓你搞得更加嚴重了,到後面眼珠子瞪起來,這個手伸出來彎都不能彎,會出現那種情況。第十一條就是辨寒熱,這個是千萬不能含糊的,如果一搞錯了,讓你治反了,那就麻煩了,人命關天的事情。一次治反了,那麼病情會加重,兩次治反了,說不定你要把病人搞死了。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 咀(音:舉)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音:紫),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音:魚),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音:岔即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根據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現在這條開始講方劑了,他說太陽中風,癥狀是什麼呢,有發熱,汗出,脈是緩的,太陽中風證本來就是體質也不是很好的這個情況下。陽浮而陰弱,這什麼意思?就是診脈的時候,脈來為陽,脈去為陰。身體健康的人,他這個脈搏來的時候有力,去的時候也有力,這才是健康。陽浮而陰弱,脈來的時候,表現為浮脈,就是往上飄,脈往外撐這種感覺,往外擴張。陰弱,就說脈回去的時候沒有力氣。這種脈說明這個身體內部這個氣血津液不足了。要複製惹自發啊,養父者就是賣來的時候。出去啊,這個賣的字元的。人自發就說這個賣來的時候表面為負賣。那豐滿就是說這個經絡不通嗎啊,這個這個往前走比啊,這個氣血。這個賣國裡面這個這個血液走不動。人字法啊,這個吉他走不動了嗎,肯定這個循環就。循環就不好啊,身體證啊,身體內部產生的熱量散不掉。三發布出去,所以就會表現。有這個外熱這個癥狀啊,病人就會發熱啊。陽浮者,熱自發。陽浮者就是脈來的時候這個脈是浮的。熱自發就說這個脈來的時候表現為浮脈,浮脈那就是說這個經絡不通,往前走這個血液走不動。它走不動了肯定這個循環就不好,身體內部產生的熱量散不掉。散發不出去,所以就會表現外熱這個癥狀,病人就會發熱。陰弱者,汗自出。這個陰就指這個津、液還有血。陰弱者,汗自出,也就是說他血液不是那麼充足了,當血液不充足的時候,我們肝臟向外生髮能量,就會出現不足的情況,那麼肝臟生髮不足,就會導致心臟對全身的調控功能下降,所以他對汗液就失去控制能力,就會汗出。這個講的都是病理,為什麼會發熱,為什麼會汗出?發熱是因為這個陽氣不足,出汗是陰不足造成的。津液不足了,我們肝臟想向外生髮輸送能量,但是你沒有這麼東西,我用什麼輸送啊,這就陰不足。嗇嗇惡寒,就說全身都是冷的,因為陽氣不足了,身體就會冷。已經出現這個脈浮,脈浮了就是說明這個陽氣就不足了,陽氣不足才會產生這個脈浮,不能往前走,憋到這裡了,只能是往外擴張了。那陽氣不足,全身就會怕冷,就叫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這個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津液不足了,肝臟向外發氣,本來我們這個身體一身的氣全部是由肝臟發出來的。但是因為津液不足啦,肝臟發出來的氣就非常少,非常少,人就會出現一個對自對身體控制能力下降的這種表現,所以就會感覺到怕風。翕翕發熱,雖然他有怕冷的癥狀,還有感覺到身上翁翁發熱的這個癥狀,上一條講了,實際上不光是他怕冷,他還會感覺到身體還是有這種熱的感覺,所以熱也有寒也有。他這個翕翕發熱就是身體內部這個生理功能產生的熱量,不能通過循環散發出去,雖然說怕冷,但是他也會感覺到身上也有發熱的癥狀。鼻鳴乾嘔者,這個鼻鳴就是鼻子堵塞了,這個為什麼會堵塞呢,這個就是他身體內部循環很慢,這個氣本來是應該非常順利地往前走,結果它走不動,在氣血通道內向外擴張,向外蹭,所以就會在這個肺上出現堵塞的情況,鼻子會堵塞,那麼在胃上會出現反胃,張仲景在這裡講了兩點:一個是筆名,一個是乾嘔。他在這個條文裡面它不光講這個癥狀,他還要給你講這個病發病的原理,還教你如何去診斷疾病,這方法他都交給你,張仲景確實是一個具有大愛精神的人。這裡他就告訴你鼻鳴因為什麼?就是因為你這個氣,人體裡面的氣血循環不好造成的。乾嘔就是反胃,這個氣血循環不好,不想吃飯,那怎麼治療,像這種情況如何治療他,他說用桂枝湯主之。桂枝湯由五味藥物組成,桂枝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古代的一兩就相當於現現代的4克這樣。桂枝三兩就相當於十克或十二克,這個樣子。甘草用灸,甘草用這個蜜蜂蜜拌的,然後又炒焦,生薑要切成片。十二條裡面講的就是:一個是陽氣不足,一個是陰也不足,也就是陰陽都不足了,這個病機上面也就是陰陽都不足,陽浮而陰弱,陽氣不足,走不動了,脈來的時候就會浮脈,就說明這個陽氣不足了,往前走不順暢了,所以才會浮脈,他又說這個陰。脈去的時候又無力,非常的弱,沒有力氣。這個就是陰陽都不足,就出現鼻子不透氣又乾嘔,又怕冷又感覺的身身體裡面,全身上下還都在發熱,這一大堆症,這個如何去處理。怎麼處理呢?用這五味葯。桂桂為什麼要去皮?這個樹皮一類的都有這個特性,它這個皮能讓這個氣血往兩邊走,不是往前走,從癥狀上來說,這個氣血循環不好,那我們就讓它走的快,那如果說你連皮都用。那就會導致這個氣血往血管兩邊走了,他不往前走,拖後腿了,所以就影響這個氣血往前走這個問題,中藥裡面有個厚朴有什麼功能呢?一般的書上都說它是寬腸下氣,寬腸什麼意思?它就是讓這個氣往兩邊走。往下面走,往後走。這個皮它就有這個功能,所以要把這個皮子剝掉,要用他的這個枝。桂枝是強心的,你抓上一點桂枝聞上去感覺很乾燥,像火的味道,熱性的,很熱,熱的中藥都往走心臟走,我們心臟是最熱的地方,熱性的東西都往心臟走,所以桂枝它走心臟,把心臟的功能加強了。然後心臟撥動的加快加強,讓這個血液循環加快,循環一加快就把這個熱推掉了,為啥她會發熱呢,就因為循環慢熱量散不掉,現在就是治病。用藥就是要把癥狀解決,桂枝讓血液循環加快,把這個身上的熱量散掉。芍藥,一方面有補虛的功能,生津的功能,還有止痛的功能,這個太陽病是有疼痛的癥狀,因為循環血液循環減慢,就會出現有疼痛的癥狀。雖然說中風證,張仲景在這條裡面他沒有講到疼痛,實際上還是有的,比如說頭痛,肯定是有的,這個芍藥有補虛、止痛的功能。芍藥對於五臟六腑裡面的疼痛問題,它的療效都非常好。桂枝也有止疼的功能,桂枝把肌肉、關節這些部位的疼痛解決了。甘草用這個炙的,一方面能夠生津,另一方面補心氣,有補心氣的功能。用桂枝來加強心臟的功能,加強心臟的功能,你要給心臟一點營養。張仲景用藥,凡是要用加強心臟功能的藥物都要考慮要給心臟補充一點營養,這炙甘草具有補心臟的功能。生薑具有溫通經脈,桂枝強力的推動這個經脈循環。生薑再又在後面助力,又加一把勁,相對來說這個桂枝加強心臟功能通經脈,從性格上來說有點粗暴的性格。生薑通經脈比較溫柔比較細膩,一個干粗活,一個干細活兒。大棗十二枚,幹什麼用的呢?這個大棗能夠生津液,通百脈,走全身,滋養全身,能生津補血,故養陰。前面都講了陰不足,陽不足。所以這個桂枝湯就是桂枝,甘草、生薑都是補陽氣的。甘草和大棗。補陰氣。芍藥、甘草和大棗都是補陰的,所以桂枝湯就是陰陽雙補。十二條裡面這個桂枝湯如何去服,我就不說了,這個一看就知道,就是桂枝湯煮好之後熱趁熱喝,最好再喝一碗稀粥,還有蓋上被子,蓋上一陣子,如果一出汗,身體稍微發一點汗,就可以停葯了。桂枝這個葯很粗暴的,非常的熱,如果說你繼續服用,身上馬上就會感覺到特別的熱,就會出大汗。張仲景對這個津液非常的重視,一般情況是不允許發汗的。如果過度發汗,身體裡面的津液過度的向外發散掉的話,這個對身體非常的不利,非常的不好。這個桂枝湯證,只要這個病人感覺不怕風了,就不要再繼續喝葯了,說明這個陰陽氣浮都上來了,上來了就不要再繼續喝了,慢慢在家吃飯調養幾天就好了。這個桂枝湯證,這個中風證,身體恢復要比這個太陽證要慢一點,不要著急就行了。桂枝湯行氣活血(桂枝行氣,氣為血帥,可引血行),化滯止痛,驅寒,療鼻鼾,止嘔逆。課後答疑:1、桂枝湯調和營對嗎? 答:陰陽雙補,不主張創新名詞,中醫的名詞深奧難懂,能少不要多。 2、營衛和陰陽有什麼區別?表裡和內外有什麼區別?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答:衛就是陽,營就是陰。3、胃燒心是怎麼回事?答:胃燒心就是氣血循環差,滯留熱,用藥可以疏散一下,小柴胡可以用。小柴胡辛涼解表的。解表就是通脈化疼,胃燒心是瘀結,氣結。如果同時有怕風怕冷,你可以用桂枝湯。不怕冷,就用小柴胡。這些都是治表的方法。如果同時有怕風怕冷,你可以用桂枝湯。不怕冷,就用小柴胡。小柴胡治風熱。桂枝湯治風寒。一個辛溫,一個辛涼。大柴胡兼治大便不通,如有兼證便秘,用大柴胡。柴胡劑是辛涼解表劑昨晚一蓋天王補心丹。今早胃不燒心了。但氣海關元處發涼。天王補心是熱性的,有發散作用。發散的葯,會耗傷津液。?丹參是熱葯,天王補心吃了,會有臉上發熱的感覺,男人吃了有壯陽作用。4、我的胃近來總是脹,吃飯也脹不吃也脹,有餓感,不吃還燒心,剛才吃了小柴胡 答:? ?5、發燒怕風出汗喉嚨痛桂枝湯加啥好?答:加牛蒡子2017/6/24昨天我們學習到第十二條太陽中風證。第一個方子出來:桂枝湯。張仲景它前面講這個太陽中風證,他不把這個癥狀講得很全面,這個第十二條又冒出來一個鼻鳴乾嘔,這個非常細緻癥狀表達。這個十二條, 張仲景就是告訴我們,鼻鳴乾嘔是怎麼一回事情。如何治療的方法,實際這一條重點就在鼻鳴和這個乾嘔上面。本來說這個下面談這個桂枝的使用方法不講了,但是我看還是有點重要,還是要再說一下。?關於這個桂枝湯總共有五味中藥。這個桂枝三兩要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要炙,用蜂蜜拌勻然後要炒焦,與生甘草不一樣的,生甘草有生津液的功能,還利尿的功能,它能生津液就能利尿。生甘草它是一個潤的功能,但是經過蜂蜜拌炒之後,有這個補心氣的功能,能補養心臟。為什麼要用桂枝?它是針對嗇嗇惡寒,因為這個病人怕冷,有這個癥狀,用這個桂枝驅寒。那麼這個桂枝的功能,有強心的功能,讓心臟心臟的功能增強搏動有力,然後經脈就通了。那經脈一通,循環加快,就不怕冷了,那就不寒了,通脈同時有止痛的功能。芍藥具有生津止渴,如果你把這個芍藥放到嘴裡面。你感覺到它生津的功效非常好,這個口水很多。它還能夠通絡止痛。桂枝能通經,經、絡不一樣的。經上下走。光通經還不行。通絡是橫向的疏通。在人體內部臟器上面如果有這個瘀毒的情況,這就需要通絡的這個藥物把這個絡脈通開,這個疼痛就能緩解。所以它是針對這個翕翕發熱來使用的。絡脈一疏通。翕翕發熱這種癥狀就會消退,炙過的甘草具有補心氣潤血脈的功效,一個是能補心氣,第二個他還有滋養養血的功效。生薑三兩切開,生薑具有生髮的功能。我們前面說肝臟它的功能就是生髮,向外面發送人體內儲存的津液各種營養成分,把這個能量輸送給人體。把這個生薑片含到口裡面,立馬就會感覺到,腳上都能感覺到這個生薑的作用,它能夠疏肝氣,我說的疏肝氣就是生髮,它能快速的通利血脈。桂枝雖說有強心的功效,但是相對來說他通經脈的動作比較緩慢,配合上生薑的話,這個血脈就流行的非常快,這樣就增加的這個方劑的功效。那為什麼要用大棗,因為這個中風病人有汗出的這種癥狀,有汗出就說明身體內部的津液不足了,血液又匱乏的這個現象。陰弱者,汗自出,有汗出就可以用這個大棗來生津液,補血液。津血充足脈才能重組,中風本來就是脈緩,脈緩說明這個血液不是很充足,那麼用這個大棗,他就是來補充這個血液的。大棗裡面有這個津液,還有其它的精華物質。那這個方子通過桂枝強心通脈,還有甘草有補心氣,生薑讓氣血循環加快,桂枝湯喝下去第一是強大,第二次速度快,很快就見效。這個中藥的效果並不慢,喝下去立馬就可以感覺到效果出來。桂枝湯的煎煮方法用:五味中藥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一升就是兩百克,就是現在的玻璃杯子一杯子。七升水就是相當於1500毫升的樣子,煮取三升就是相當於六百毫升。六百毫升的話就是一碗半了,就是三杯子。去滓(音:紫),適寒溫,服一升。喝的時候這個葯不要太涼,也不要過熱,就是溫服一升。服已須臾(音:魚),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服過之後,過一會兒,然後再喝上一杯稀粥,河南這個地方,一般都是喝那個麵糊糊。就是用涼水把麵粉調勻,水燒開之後往鍋里倒攪勻就成了麵糊糊,河南人一都經常會喝這種稀飯,麵糊糊很養人,我們小時候感冒了經常喝。麵糊糊真的很養人,感覺精神好身體也舒服,跟吃大米是不一樣的,大米吃了不象麵粉有力氣。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喝了葯之後要蓋上被子保暖保溫,蓋上被子等一會兒。這個病人身上有這個汗出來,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你不能讓這個病人滿身大汗,如果這個病人出大汗的話,就說明這個葯喝多了,出汗太多的話傷津液的。已經出汗了,就不要蓋太厚被子了,你不能讓他出過多的汗。如果出汗多的話這個病是好不了的,張仲景《傷寒論》津液就是重點,中心思想。若一服汗出,病瘥(音:岔即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如果說這個喝了一付這個桂枝湯出汗了,就說明這個病減輕了。停後服,就是不管你煮出多少藥水沒有喝完,病人身體的熱力已經上來不怕冷不怕風了,那麼就不要繼續再喝了。這個中藥的劑量並不是說非要規定要怎樣怎樣的劑量,要根據情況隨時觀察,沒有準確的劑量,非要強調這個劑量如何如何是不正確的。停後服,不必盡劑。如果汗出來了,一付葯葯沒喝完也不要喝了,不用把一付葯喝完。若不汗,更服,根據前法,如果說病人喝了這個桂枝湯之後,又喝了熱稀飯,那麼有蓋上被子保暖,汗沒有出來,就說明這個藥力還不夠。若不汗,更服,那就按照緊前面的方法繼續喝,這個湯還是這麼煮,還是這樣喝。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如果加量了還是汗出不來,這是你這個病有點嚴重了,已經超量的服用但是病人的汗還是沒有出來。後服小促其間。就是後面服用就小心點,要少量的喝,不要喝太猛了,如果不注意的話。不會造成大汗出這個就不好了,所以要小心一點。小促就是過上一會兒,大約就是二十分鐘。你二十分鐘喝一下。半日許令三服盡。也就半天的時間超量服用這個桂枝湯,三付就可以了,掌握這個量不能再多了。半日許令三服盡。應該半天的時間喝三次,這樣比較安全一點,不要趕那麼急。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說有的病人特別嚴重白天可以喝,晚上也可以喝。周時觀之,周時就是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就是說要注意觀察。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那就說一付喝完了,這個病症還沒有消除。那還接著繼續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如果說這個病人服了一劑桂枝湯之後,汗出不來那就繼續服,加量可以加兩付最多不能超過三付。太陽病。在服藥的時候用,要密切觀察,隨時的觀察,如果一出汗了,就可以把葯停掉,如果不出汗繼續。但要一點一點服,不能出大汗。中醫治病的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劑量。而是因病情變化輕重,具體情況具體用量,達到我們要求的效果出來就行,不是說非要把這個量定的很死,沒有這個固定的劑量的。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就是在服藥的時候你不要吃生冷的還有粘滑的東西,粘滑生冷的東西不好消化影響這個胃的運轉。河南人吃這個肉面都知道,吃的麵食的比較多,這個肚子都比較大,就是因為這個肉類、面影響胃的運動。五辛就是太辣的東西也耗傷這個精液的,這個不要吃,因為桂枝本來都是很燥熱的,所以飲食上要注意平和,不要吃這個刺激性強的東西。這個酒也是耗散身體能量的東西,這個對身都不好的,如果你在感冒之後喝啤酒出現什麼情況,雖然說溫暖了,但是會感覺到這個癥狀加重,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感冒之後一定不能喝酒,我以前有的經歷過,按說是喝了酒能夠溫通經脈的,但是酒並不能讓我們感冒減輕。還有一次就是別人感冒了晚上出去喝酒,結果一喝啤酒,過一會兒它就感覺到加重了。所以這個酒是發散的東西耗散津液,根本還是津液缺乏,那你在耗散就會加重。惡臭,腐敗變質的東西肯定會影響胃的這個運轉,對身體造成傷害,肯定也是不能吃的。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剛剛講過這個桂枝湯,十三條他又來個桂枝湯。這個是不是重複呢?這個不是重複,第十二條主要就是告訴你這個鼻鳴乾嘔,這一個症癥狀是一個怎麼回事情,如何治療這個原理,所以到了第十三條。他又把這個太陽太陽病這個中風又拉出來了。太陽病剛開始講太陽病中風證的時候他不講頭痛,也不講發熱,現在他把這個發熱頭痛說出來,他喜歡迷惑人,如果你是沒有頭腦的人沒有這個基本的觀察能力的話,他就是不讓你學這個中醫。這個十三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個就是太陽病中風證常見癥狀。鼻鳴乾嘔這個癥狀是不常見的,他第十二條主要是告訴你這個鼻鳴乾嘔的發病原理。太陽病這個中風證和傷寒證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從體質也就是氣血的這個豐盛與這個不足相對來說,傷寒論裡面整個都是講這個感冒傷寒的治法,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所以張仲景把這個體質分成六個等級。如果你出現太陽病的癥狀,就說明你的體質是最好的,才出現這個癥狀。我們太陽病裡面還有分出來傷寒和中風,實際上傷寒證,體質相對來說好一點的,中風的這個癥狀,體質稍微差一點的。出現中風傷寒中風症,太陽病中風症,應該我們都經歷過,頭痛,肯定是有的,一般都在額頭兩邊會頭痛,太陽穴這個地方。為什麼出現頭痛?實際就是人體的氣血不足,才會出現頭痛,有的人認為經絡不通引起的頭痛,如果你用熱性的葯通經絡的葯是不能解決頭痛的,只有當氣血充足的時候,這個頭痛自然就沒有了,實際就是脈管裡面空了,才出現頭痛。所以桂枝湯裡面要用這個大棗,大棗生津充血脈,所以這個大棗非常重要在這個地方。還有這個芍藥芍藥,雖然能夠通絡脈,但是它也有補充津液的功能,讓津液充足這個頭痛就不痛了。那麼這個發熱就是因為身體內部資格陽氣比較不足,所以她用這個桂枝來強心,用生薑來家來通經,讓這個氣血循環加快,循環一加快,我們身體內部這個生理功能產生的熱量就散出去了散掉了,所以就把這個發熱解決了。這個汗出還是因為這個血液津液不充足造成的,這個大棗在這裡面起補充血液作用,這個血脈充足了,它就不會再出汗了。惡風還是因為這個血液津液不足,才會惡風,大棗在這裡起這個作用,各有各的用處。14.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二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葛根15克,麻黃10克,芍藥7克,生薑10克,甘草7克,大棗12枚,桂枝7克。)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太陽病,項背強几几,這個應該是太陽傷寒的癥狀,反汗出惡風者,這個汗出又惡風是太陽中風的癥狀,所以就是太陽中風和傷寒合併了,如何來解決?用這個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就是用桂枝湯原方,它的劑量上減弱了,本來桂枝三兩,這裡用二量。芍藥三兩這裡減到二兩。也就是說桂枝湯另外加了葛根和麻黃這兩味中藥。?桂枝湯,桂枝生薑甘草和大棗,這個是針對汗出惡風來解決這個癥狀。那麼他又加了葛根和麻黃來解決這個項背強几几,加這兩位葯要來解決這個項背強几几癥狀,就是用桂枝湯加味了,因為癥狀多。張仲景他用藥就是有什麼癥狀就用什麼樣的葯,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這個中醫臨床上,你不能去套死方子,套死方子是錯誤的,書上講的方子是交給你治病的方法,疾病的原理,這個書上講的是疾病的原理和用藥的方法,當我們臨床上面對病人的時候,那個病情比較複雜,你去套死方子,哪有和書上的癥狀那麼穩合的呢,沒有的。所以關鍵你掌握他的用藥原理,有什麼癥狀就用什麼葯。這個藥物如何去使用是我們要學習要掌握的東西。項背強几几,就是脖子有點僵硬,這個背就是背上的肌肉,西醫說肩周炎,有的說五十肩,肩漏風,一般都說肩周炎,這個情況都是他那個地方經絡不通。那個肉比較厚,有瘀毒的情況。那為什麼要用葛根?葛根是葛根的功效能夠生津液止口渴。同時它的功能比較多,它是個辛涼解表的葯,什麼是解表呢?解表就是生髮肝氣,促進肝氣生髮,它是辛涼的,不像生薑是熱的。凡是熱性的藥物耗傷津液。涼性的不耗傷津液又能促進肝臟生髮,一方面它有生髮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補的功效,補充津液的功效,辛涼解表的藥包括柴胡。辛涼解表的葯,一方面都是它能夠生津液,另一方面它又有生髮肝氣,促進肝臟生髮功能的這個功效,這個功效都是雙方面的,並且它補的成分要多,補充津液的成分要多於它生髮肝氣的功能,所以才能表現出來涼性的。不像熱性的只有這個生髮的功效,沒有補充津液的功效。所以這個葛根一方面能夠補充津液,是個實葯。另一方面它又能疏通經絡能夠促進肝臟的生髮功能,讓人體的氣變得充足。為什麼用麻黃?麻黃是熱性的,也是生髮肝氣的。麻黃生髮肝氣這個力度非常的大。這裡麻黃用三兩,去節,麻黃要去節,這個節會影響這個氣的運行,去節是為了讓這個氣在身體裡面運暢。為了這個解決這個項背強几几,我們平常說的他有肩周炎的問題,肩周炎就是風濕,平時的有這方面的風濕。那麼麻黃一個是生髮肝氣,把身體內部的津液轉化為氣在我們身體裡面流動,讓身體宣發起來,並且它能開這個腠里,也就麻黃這個氣它能走這個肌肉,能走這個肌肉紋理之間,肌肉之間有縫隙有紋理,他能走這個地方。因為麻黃生髮肝氣非常強,又比較燥。葛根生津比較強,有行氣解表的功能。所以麻黃跟葛根配合起來,葛根的用量要大,就是防止麻黃過多消耗身體內部的這個津液,所以葛根用量要大,這裡用四兩。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內諸葯,這個葛根不太好煮,螞蝗的也要煮的時間長一點,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就是把這個水減少兩杯,然後把上面漂浮的那個沫去掉,這個沫肯定對身體不太好,然後再放這個桂枝湯這五味中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就是這個葯煎成六百毫升,就是相當於三杯子。去雜,溫服一隻杯子的量。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喝了之後蓋上被子保暖,等這個病人稍微有一點汗出來就行了,不需要喝的稀飯了。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關於禁忌方面就是喝桂枝湯一樣,你不要吃這些。對胃影響這東西。這個桂枝加葛根湯,就是桂枝湯加了兩味中藥葛根和麻黃。葛根麻黃,用這兩味葯是針對項背強几几,我們平時說的肩周炎,肩周炎就他就那個地方有瘀毒。腠里不開。那麼就是用麻黃來宣腠里,把肌肉裡面的紋里全部疏通。葛根它有行氣的功能。並且葛根行氣而不耗傷津液,所以把這兩個葯要配合起來用。兩個葯配合起來用,一方面是把這個癥狀解決掉。第二方面用葛根能夠生津,補充津液的功能來彌補麻黃耗散津液的這個弊端,互相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配合使用。葛根麻黃在臨床上搭配使用非常好,有的病需要用麻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用葛根配合,防止人體內部的津液流失。15.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這個太陽病,就是感冒出現脈浮,怕冷,怕風身上痛這些癥狀,有的有汗,有的沒有汗。下之後,有可能吃了壞東西造成拉肚子或被醫生用攻下的葯,也有可能是這個時候又出現便秘了,沒辦法必須要用功效的葯。不管是在哪種情況出現拉肚子。太陽病本來就是陽氣不充足,如果說他拉肚子了肯定又吃了涼性的東西或者是喝了涼性的葯才會出現這個拉肚子。那麼本來就陽氣不足,你再又吃了這個涼的東西,那身體內部是不是更涼更寒了。這個寒氣會加重。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就是心慌氣短。因為身體內部太冷了,心臟就會收縮,心率會減慢,心率減慢的話,五臟六腑都是心在管理,那麼心臟跳動比較緩慢,就會出現肺葉又不張開了,所以就會出現其氣上沖。其氣上沖就喘氣心慌氣短,心裡又慌又喘氣。那麼可以用桂枝湯。桂枝湯比較熱,這個生薑桂枝都是比較熱的。把這個寒去掉,把這個陽氣升上來。那麼這個桂枝湯是一個比較熱的葯,它讓這個心臟跳動加快,把這個身體內部的寒去掉了,恢復了身體溫度的平衡,所以中醫治病就是調節人體的溫度。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如果說出現太陽病,怕冷,發燒,頭痛,如果出現拉肚子,如果沒有氣上沖的就不要用桂枝湯了。桂枝湯比較熱,雖然裡面也用大棗芍藥來補充人體津液,但桂枝,生薑比較熱會引起身體的津液大量流失,會引起出汗,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不要隨便亂用,桂枝湯畢竟是有耗散津液的這個弊端。如果有怕冷的問題可以用,如果不怕冷,那就不需要用了。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是不是太陽病就不需要桂枝湯了呢?這個要根據情況,如果說病人拉肚子之後,還有發熱,怕冷,怕風這些癥狀這個桂枝湯還是可以用的。現在這在這個條文言裡面他沒有這些癥狀,也就是說沒有什麼癥狀了,那自然就沒必要去用桂枝湯。如果有癥狀肯定可以用。?今天就是要熟悉麻黃和葛根的功效。麻黃,書上說宣肺平喘利尿。當然我再講這個中藥的功能方面我盡量的簡略,不要複雜。實際上它宣肝氣,就是促進肝氣生髮,它整個氣都通到全身去了,讓肝氣都走向全身。又開腠里,腠里就是肌肉裡面的縫隙,全部都疏通,那肯定不光是宣肺平喘。 那也不光是利尿的作用,它的功能很多了,它有通腠里的功能,所以在這個皮膚病上如牛皮癬都可以使用。葛根在《傷寒論》裡面出現的頻率不是很多,它是一個辛涼解表的葯,如果說你感冒了不怕冷的話你就可以用葛根解表,它是辛涼解表的。跟柴胡的性質差不多,都是清涼解表的。如果說感冒了,他不是怕冷而且怕熱,那你就可以用葛根,它生津,一生津,然後身體裡面它就涼了,它又促進循環了,這個熱量就散發出去了,它用於這個風熱感冒。課後答疑:1、葛根有的醫家說有劫胃液之弊答:那如果說劫胃液的話,事情實際上是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散發的,它有這個發散功能,是有這一個問題存在,那就像柴胡一樣,長時間用了用多了也不好。去年有一個乳腺癌的病人,他家裡人就是經常給她葛根粉平時吃,她也說這個葛根吃了感覺還是蠻好的。這個說明這個葛根不是耗傷津液那麼厲害,長時間用應該沒問題的。2、楊老師對中藥白芍的嘗試及對中藥生薑乾薑的理解答:我今天嘗了一下這個白芍,這個白芍確實生津效果蠻好的,還有它這個通絡的效果也是蠻好的,我對這個中藥的感覺還是比較敏感的,它什麼功效,我一嘗我就能感覺出來。中藥需要簡化,不能扯一大堆,抓重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會連想。出發點,要從五行上出發。生薑,書上說的溫中止嘔,我覺得這個這種表達方法都是不好。生薑本來都是很熱的,你喝下去肯定胃是溫暖的,這個不它的作用。這就偏離了它的作用,我們治病必須要講究的是它在人體的作用。桂枝湯,桂枝你喝下去胃裡面也是熱乎乎的,你能說這桂枝是溫中的嗎?這樣說就不對了,不能說它是溫中。它止嘔是因為它疏通了經絡,它行氣非常快,氣為血帥,行氣非常快,所以它能止嘔。乾薑是守,你說乾薑溫中這個我相信,這個生薑,它不守的。並且它走的非常快,我含到嘴裡面立馬感覺,在一秒鐘的時間這個腳上都有感覺了,我對中藥非常的敏感。但是你喝了生薑之後,當時感覺到身上有一種溫溫的感覺。過上一會兒就不溫了,這個時間太短了,它保持的時間很短的。生薑是走而不守,乾薑是守而不走。乾薑吃了之後胃裡面非常暖,它能保持很長的時間。3、我四年前有一個女病人,那時還沒成家。她從小就有頭痛的毛病。一星期發作一次,發的時候如同鬼門關過一次。北京。上海。廣東。所有的醫院都治過了,就是控制不住。當然我也沒那個能力。每一次一發作,就要家人使勁的按住她,在他的頭部身上做按摩。發作四五個小時就好啦。答:你說這個頭痛欲裂,上次你給我介紹那個病人她家裡人也有這個情況,吃藥就好,這是身體虛弱的原因造成的。應該是平時都頭痛,身體不好的時候情況不好的時候就痛的厲害。這個頭痛,我自己也有親身的體會。有時候體質差的時候我都感覺到有這個頭痛,把身體好的時候他就不頭痛了。還是就這個身體溫度上不來。頭痛的時候肯定會有怕冷這個癥狀,還是跟體質差有關係。也並不是說受風了,受涼了,沒受風沒受涼的時候照樣要的頭痛,還是因為這個身體內部的個體質比較虛弱,這個溫度不夠。自然體溫來自於血液。頭痛時,身上會犯困4、老師這個桂枝加葛根湯里癥狀有汗出為什麼還要加麻黃?麻黃是發汗的咯。答:汗出是因為津液不足,這不有大棗,白芍嗎?又重用葛根,涼性的,所以不會汗出過多。說麻黃是發汗的這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如果光有麻黃,沒有桂枝的話,那也發不出來汗。麻黃是一個強力的促進,加強這個肝臟的生髮功能,它是這個作用。你配合桂枝,桂枝強心,配合起來用才能發汗。如果身體裡面的力度不夠了,發不出來汗。並不是說用的麻黃就會發汗,不是這樣的。書上說麻黃髮汗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你看我在這個麻黃的功效裡面我就沒說它發汗,我說它宣肝氣通腠里。宣就是生髮,就是向外散發意思。如果身體裡面熱力不夠,你怎麼能發汗出來呢,這個氣要配合熱力,還要有津液才行,如果是身體裡面沒有津液,你想發都發不出來。麻黃就是一個開腠里的功效,一個是促進讓肝臟生髮的功能加強。麻黃的力度也是比較大的。但是你要配合熱力,沒有熱力還是不行,沒有桂枝的熱力還是不行,你發不出來,沒有白芍、大棗來補充津液,你還發不出來汗,不是說用了麻黃就會發汗,不是這樣的。很多書上對麻黃功效解釋只能用於發汗解表方劑當中,講這個單葯的話,不能說它發汗。如果說麻黃利尿的話,對於對於這個身體水濕很嚴重的人,這個麻黃肯定有利尿作用,如果說身體裡面沒有水濕的情況,它也表現不出來這個利尿的功效,它只是開腠里疏通的功能,正常的人本來就是通的,你再疏通他還是這個樣子表現不出來尿多。功效要幾味葯相互配合才能做出來功效,單靠一味葯是不行的。這個桂枝湯和麻湯是有區別的,這個桂枝湯就是起通經絡的作用,主要是疏通經絡,把這個寒去掉了。另外還一個是扶陽的作用啊,用這個白芍,大棗補充精液。麻黃湯就不一樣,本來麻黃也是比較溫,麻黃首先把氣發出來,把這個氣從肝裡面發出來,讓這個人的身體裡面氣非常充足了。桂枝湯它就不能產生這個氣,氣充足了,氣才從皮膚裡面往外擴張,然後汗才能出來。如果氣達不到,汗還出不來。一個是要有氣,一個要有熱力,才能把出汗發出來。桂枝湯起個溫經的作用。因為它沒有氣,所以它發汗能力不是很強。麻黃湯把這個氣發出來,整個人體裡面像一個氣球一樣,氣往外走,把這個汗透出來了,逼出來,這個桂枝是一個溫經的作用,發汗能力是不強的,所以張仲景他說一付不行再兩付,兩付不行,再三付。桂枝湯用的時候,只要看到這個病人有汗出來,已經發汗了,就說明身體內部的溫度是夠了,因為溫度上來熱力上來了,那他這才汗出。熱力上來了肯定他就這個身體就舒服了好多了,他就不會怕風,也不會怕冷了,頭痛這些癥狀都會緩解。 這個桂枝湯發汗是靠這個熱力來發汗,麻黃湯是靠這個氣和熱來發汗。所以它們有所不同。麻黃湯如果沒有氣的話,沒有麻黃來把這個氣生出來的話。他出不來汗。關於桂枝加葛根湯為何有汗還要用麻黃的解釋;一一一一一桂枝湯是針對太陽中風證用藥的,但是現在又項背強几几,這就是現在常說的頸椎病和肩周炎,這種病人平時脖子和肩背都是非常寒涼的,這麼寒涼的體質是很難讓他汗出的,用麻黃和葛根配合,既能疏通又能滋養,疏通與養正結合,不會導致汗出的,只能達到溫通經脈的效果,除非有大熱之功才會出現發汗,因為這種人體質很寒,用藥後不會出現大熱的,所以不用擔心會汗出。本方里桂枝也減量了,所以熱力不是很大,比較平和。麻黃起疏通作用,沒有桂枝的熱力相助,是發不了汗的。本方可用於治療頸椎病,它是一個疏養相結合的方子,不用擔心它會有大熱汗出的問題,在這種寒性體質面前,本方的熱力很平和,還有,麻黃湯發汗,你是看不到汗的,而桂枝湯發汗,會全身流汗,為什麼?麻黃湯發汗是用麻黃的氣藉助桂枝的熱力把閉塞的腠理孔竅打開,,這個氣里比較乾燥,氣從毛孔出來,你看不到汗液的。而桂枝湯是用白芍和大棗的津液藉助桂枝的熱力,津滿則自溢。一個是氣往外逼,一個是津往外逼。所以,麻黃湯發汗不見汗。麻黃湯可見汗不止。何解?那就是體內太熱了,會煩熱,而不是惡寒了。葯為點,方為線,病為面。5、桂枝湯跟麻黃湯。就是體質不同所表現出來不一樣的癥狀? 答:是的。麻黃湯證是體質好的人受了寒氣後才有的。桂枝湯證與風寒關係不大,體質差的人一勞累 。6、麻黃葛根輕可去實? 答:輕,即宣發。?汗為津液,津液為血,這句重要。津液與血液是通的。人體互相滲透。津進入血細胞,即是血液的組成部分。血漿也是津液。沒津液,血細胞就干瘒了,人會抽風。張仲景的特點,不繞彎子,他愛說半句留半句,留個玄念。學古文,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去理解。7、老師,我們廣東人濕氣太重。普遍濕熱體質的。在調理方法中那些經方有獨到之處?答:濕,血不足,體寒了,才生濕。熱,津和液不足則生熱,有毒素,也生熱。 養血,要根據五行原理來決定用藥。清熱,要用生津,化液,解毒,理氣,來除熱。把五臟用藥部隊拉出來,組合一下即可。五色五味,一組合,不就行了嗎?老師試舉例組一個方??2付加工30包,一天三包。這個是治一個腦梗病人的,今天這個人又來了,好多了。她說身上冷,以前夏天不敢穿短袖,也不敢穿拖鞋,脖子涼,腰涼,眼圈發黑,鬢角跳的厲害,現在可以了,不涼了,可以穿短袖,穿拖鞋了。說明血液得到了改善。2付是十天的量。治慢性病,藥味少了不行。一個內蒙古病人,第一次我用了三十味,他說效果可以,第二次我用了四十味,他說比上一次的效果好。 開頭是心藥部隊,針對五臟用藥,五臟用藥基本平均。生長化收藏功能恢復,氣血自旺,病則除。凡慢性病通治。方子沒什麼熱葯,治病從根本上治,如果用了熱葯,當時可能舒服一點,過後可能更加嚴重的。這方了裡面開胃的葯沒有放,如果飯量不好可以加砂仁、木香、厚朴,枳實。所以,我臨床可以不用四診,仲景思想,裝在腦子裡了。仲景把人的體質分成六個等級,那麼,我就按最差的等級去用藥,不就可以了嗎? 疾病的根本不外乎六氣,六氣除,病自安。治病,就這麼簡單。治感冒是要用四診的,慢性病,無需四診。關鍵是,你要懂仲景的陰陽五行,六氣,明白了這些,基本上夠用了。至於急危重證的治療,還要學溫病學。現在的中國中醫,幾乎沒人知道心肝脾肺腎是幹什麼的,怎麼能治病?8、五運六氣。哪有那麼簡單。涉及天干地支?周易八卦,梅花易數。把這些弄進中醫里方能運用自如。答;不用那麼精細,有個大概就可以了。通周易,這個要有仙氣才行。王鳳儀治病,不用藥,說幾句話就能把病治好,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羅振宇這個人,天上地下,他啥都知,是常人嗎?
推薦閱讀:

肖相如:扒一扒 「傷寒論」的前世今生
從《河圖》談《傷寒論》第七條
從混天圖看《傷寒論》條文一則
《傷寒論》汗證之辨治
從數象推演來看歷代注家如何「褻瀆」《傷寒論》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