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帕奧禪師佛法問答六

帕奧禪師佛法問答六問答三問3-1:禪師在開示中曾經提到我們的菩薩過去世投生為獅王時,有一隻兔子在睡夢中被掉落的果實所驚嚇,以為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個森林裡所有野獸恐怖。當時獅王則逐一地追查,最後得知乃是誤傳所造成。弟子很好奇,人與人之間尚有語言隔閡,何以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可以溝通?請禪師慈悲開示。答3-1:我想那是因為菩薩的波羅蜜之緣故,使得他能夠與其他動物溝通。例如,佛陀說法時只用一種語言,但是全印度各地講不同種方言的人都能夠清楚地了解佛陀所說的法。問3-2:修白遍時,以頭蓋骨的白色為對象,除了容易取相之外,還有其他意義存在嗎?答3-2:事實上,我也教導禪修者以白花、白石頭、白布等的白色作為對象來修行白遍。因此,任何白色的物體都可以作為修行白遍的對象。問3-3:如何才能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並且清楚明了?答3-3:要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並且清楚明了,你必須修行四念處。四念處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身念處包括止禪與觀禪,而其餘三種念處則純粹只是觀禪。當你修行安般念時,就是在修行身念處。如果能以至誠恭敬的心,持續不斷地修行,你的正念將會愈來愈強,定力也會愈來愈深,於是你的心變得非常寧靜與清醒。修行到觀禪時,你能夠清楚地見到內在與外在的名色以及它們的因。換句話說,你能夠清楚地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受、心、法。因此,如果想要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你應當努力培育強而深的定力,進而修行觀禪。如果你能證悟阿羅漢果,那是最好的,因為阿羅漢一直是保持警覺與正念的。問3-4:請問禪師,如何檢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答3-4:在兩個心路過程之間有許多有分心在生起與消滅,即使像現在,你正在聽我開示,但是仍然有許多有分心正在你的心中生滅,這是自然的現象。通常人們無法察覺有分心,因為他們的定力很弱。但是,當他們培育定力達到近行定時,就能了解到有時候他們的心會落入有分,那時他們感覺自己似乎一無所知。然而,他們還是無法見到有分心,因為有分心的對象乃是前世臨死速行心緣取的對象。唯有當他們修行到緣起法,並且能照見前世的臨死速行心及它的對象時,他們才能分辨有分心。問3-5:我曾經被人問倒了,請禪師幫我的忙,解答這個小問題——有人問:每一尊佛像都是有頭髮的,為什麼你們出家人卻是光頭的?答3-5:在我們菩薩的最後這一生中,當他在阿拏摩河邊出家時,他切掉自己的頭髮,直到只剩下兩個指寬的長度。從那時候起,他的頭髮就一直保持兩個指寬的長度,不會變長,也不會變短。佛陀允許比丘、比丘尼頭髮留到最長兩個指寬。如果頭髮留到比兩個指寬還長,那就犯了突吉羅罪(惡作罪)。因此,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你也可以隨自己的意願而一直保持頭髮兩個指寬長。問3-6:每個人都可以修禪嗎?是否有不能修禪的人?是否有人一直修禪,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卻都沒有禪相發生?這是不是因為業障重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答3-6:每個人都可以修禪。然而,有些人無法得到禪相,這可能由於他們過去的業障、或不夠精進、或得不到善知識引導、或方法錯誤等因素所造成。也可能同時由幾項因素合併所造成的。問3-7:有位比丘在做過還俗的儀式之後,仍然冒充為比丘。請問禪師,在家居士供養已做過還俗儀式的比丘會有什麼功德?如果這樣的假冒比丘剃度別人出家,並授與別人比丘戒,將來他會遭受什麼果報?答3-7:根據《布施分別經》,即使接受布施的是一隻動物,或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布施者仍然能夠從那項布施中得到功德。然而這樣的功德並不殊勝,因為該布施不會由於受施者而凈化。如果比丘還俗之後仍然穿著袈裟,冒充比丘,那麼他就是一個賊,因為他偷取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的四種必需品(四事供養)。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他就是「賊住」的人(十種波羅夷人當中的一種),在這一生當中,他不能再出家為比丘。問3-8:有人懷疑涅盤近似於斷滅論。請禪師開示涅盤與斷滅論的差別?答3-8:斷滅論乃是認為:不必造作任何業因,人死亡之後就達到滅盡。相反地,佛陀教導說:有因才有果;什麼樣的因就造成什麼樣的果。例如:有了無明、愛、取、行、業這些因之後,果報五蘊就會產生。佛陀也教導說:沒有因就沒有果。例如:當所有的無明、愛、取、行、業都被阿羅漢道所滅除之後,果報五蘊就不會再生起。因此,涅盤的教法是中道,它依據自然的定理,顯示因果相生的法則。再者,如果有人認為:滅除了無明、愛、取等這些因之後,並沒有所謂的涅盤存在。那麼,事實上,他本身就是存有常見的人。問3-9: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入佛位,同時也成為一位阿羅漢。他不必從證悟初果開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佛陀的弟子里是否也有不必證悟前三種果位,就直接證悟阿羅漢果的人?答3-9:根據南傳佛法,事實並非如你所說的那樣。我們的菩薩乃是透過證悟四道與四果而證得佛果的,他在一次靜坐當中就證悟了四道與四果,在兩種道之間只有幾個觀智生起而已。所有證悟阿羅漢果的人都必須經歷四道與四果,因此,沒有任何一位弟子能夠不證悟前三種道果而直接證悟阿羅漢果。問3-10:由於不通達世俗諦,而造成在修學真實諦時有障礙,應當如何消除這些障礙?答3-10:佛陀開示說:「有定力的比丘能夠如實知見諸法。」因此,如果想要照見究竟的真理,你應當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行,培育強而深的定力。在這裡,我要講述周利盤陀伽尊者的故事。出家之後,周利盤陀伽尊者在他的哥哥摩訶盤陀伽阿羅漢的指導下修行。然而,經過整整一個雨季安居的時間,他連一首四句偈都背不下來。他之所以如此愚笨的原因在於:過去世中,在迦葉佛的時代,周利盤陀伽是一位學問淵博而且能教授佛法的比丘。有一次,他嘲笑跟隨他學習的一位比丘為愚蠢。那位比丘因為受到老師的嘲笑而感到羞愧,並且喪失了繼續學習的自信心。由於這項惡業,周利盤陀伽在許多世里都出生為愚笨的人。乃至在他的最後這一世,生為周利盤陀伽,出家之後他突然變得愚笨,因此,很意外地,當他背誦到下一句的時候,已經忘了上一句所背的內容。他的哥哥摩訶盤陀伽認為他不可能證悟任何道果,就命令他還俗。聽到哥哥這些令人沮喪的話,周利盤陀伽感到很傷心,於是哭了起來。那時,佛陀住在明醫耆婆所供養的芒果園僧寺里。佛陀見到周利盤陀伽的困境,並且知道他將因為佛陀的指導而證得解脫,於是佛陀來到周利盤陀伽身邊,問說:「我兒周利盤陀伽,你為什麼哭泣呢?」周利盤陀伽回答說:「世尊,因為我的哥哥要趕我走。」「我兒周利盤陀伽,你的哥哥並不具足明了眾生意向與根器的能力,而你正是必須由佛陀引導的人。」說了這些鼓勵的話之後,佛陀以神通力變出一塊清凈的布,交給周利盤陀伽,然後告訴他說:「我兒周利盤陀伽,用手拿著這塊布,並且朗誦著:『——這塊布容易遭到污染,這塊布容易遭到污染』,你就這樣子修行吧。」於是周利盤陀伽尊者就坐下來,用手摩觸著佛陀給他的布,並且朗誦:「這塊布容易遭到污染,這塊布容易遭到污染」。當他如此摩觸幾遍之後,那塊布開始變髒了。他繼續摩觸,那塊布變得更臟,就像抹布一樣臟。他的智慧成熟的時機已經到了,消失與壞滅的法則在他的心中現起,他內心思惟:「這塊布原本是潔白清凈的,但是由於和我的身體接觸的緣故,現在它已經充滿污垢。我的心就像這塊布一樣,在未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我的心原本是潔白清凈的,但是由於和貪、瞋、痴等不善心所接觸,我的心變得骯髒了。」如此思惟自己本身之後,他進一步精進地培育定力,並且證得四種色界禪。以這些禪那為基礎,他努力修行觀禪,然後證悟阿羅漢果,同時也得到四無礙解智及六神通。從周利盤陀伽尊者的故事中,我們了解到:不應該認為愚笨的人就不可能證得殊勝的成就。問3-11:佛陀教導周利盤陀伽念「掃帚、掃帚」而使他證得阿羅漢果,這是什麼道理呢?「掃帚」也是他的業處嗎?光念「掃帚」也能修成四禪八定、證悟初果乃至四果嗎?答3-11:根據南傳經典,周利盤陀伽尊者並不是誦念「掃帚」,而是像我剛才談到的,誦念「容易遭到污染」。在過去某一生中,周利盤陀伽生為一個國王。有一天,在城裡巡查的時候,他的額頭冒汗,於是他用一塊清凈的布擦去汗水,那塊布因而弄髒了。國王自言自語地說:「由於這個不清凈的身體,把這麼一塊清凈的布給弄髒了,使這塊布喪失了它清凈的本質。有為法真是無常啊!」如此,他得到無常的印象(無常想)。所以,就周利盤陀伽尊者而言,「容易遭到污染」這個法門是他證悟阿羅漢果的強力助緣。由於佛陀見到他過去生中的善行,並且希望促使他專註修行契合那項善行的對象,因此佛陀交給他一塊清凈的布。周利盤陀伽尊者已經積聚波羅蜜長達十萬劫之久:他在許多過去生中都研究三藏典籍,並且修行觀禪達到行舍智。這是每一位要證得四無礙解智及六神通的阿羅漢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在他的最後這一生中,當他看到布變得骯髒時,立刻省察到有為法無常的本質。由於過去的波羅蜜與禪修,他能夠領悟有為法無常的本質,也能夠領悟有為法苦及無我的本質,藉此而證得阿羅漢果。問3-12:有人說:在修禪之前必須先累積福德,否則將會遭遇許多困難。這句話是否是真實的?答3-12:如果這裡的「福德」指的是過去生中所行的福德,那麼這句話是真實的。有兩類種子:也就是智慧( 明)種子與善行( 行)種子。善行種子指的是布施、持戒、修行禪定等等。過去生中所累積的善行種子使你今生能得到好的父母、遇到好的朋友及導師、以及能夠聽聞到佛陀的教法。智慧種子指的是修行四界分別觀、色業處、名業處、緣起及觀禪。過去生中所累積的智慧種子使你今生能夠明了佛法,尤其是明了四聖諦。如果一個人具備善行種子,而卻缺乏智慧種子,那麼他將有機會遇到佛陀的教法,但是卻不能徹底地明了佛法,就像一個有雙腳而卻瞎眼的人。例如: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個名叫真諦的辯論家。雖然佛陀為他說了兩部長篇的經,他仍然無法證得任何道果。他心裡認同佛陀所說五蘊是無常與無我的,但是口頭上卻不願意承認。雖然佛陀知道他不能證得任何道果,但是仍然為他講了兩部長經,因為佛陀預見到在他獲得智慧種子之後,將在佛陀般涅盤後大約四百年的時候投生在斯里蘭卡,成為一位大長老,名叫大黑護佛,並且將在那時證悟阿羅漢果。如果一個人具備智慧種子,而卻缺乏善行種子,假使他遇到佛法,他能夠明了佛法;但是他卻很難遇到佛法,就像一個有敏銳的視力而卻沒有腳的人。例如:阿闍世王原本具備了足夠的善根,能夠在聽聞佛陀開示《沙門果經》之時證得須陀洹道果;然而他卻沒有證得道果,因為他不能在殺害自己的父親之前就先遇到佛陀。如此,由於缺乏善行種子,他不能在適當的時機遇到佛陀。同樣在佛陀的時代,有一次,佛陀看見一對年老的乞丐夫婦,並且露出微笑。阿難尊者就請問佛陀為什麼微笑。佛陀告訴他說:那對乞丐夫婦當中,丈夫名叫大財長者子。如果他們在早年的時候修行佛法的話,丈夫將會證悟阿羅漢果,妻子會證悟阿那含道果。如果他們在中年的時候修行佛法的話,丈夫會證悟阿那含道果,妻子會證悟斯陀含道果。如果他們在晚年的初期修行佛法的話,丈夫會證悟斯陀含道果,妻子會證悟須陀洹道果。但是他們卻一直蹉跎到淪落為乞丐,現在已經太老也太虛弱而不能修行佛法。他們錯過了修行佛法的時機,也就無法證得任何道果。所以,同時具足善行與智慧這兩類種子是很重要的,如此才有機會遇到佛陀的教法,並且能夠明了佛法。至於今生所造的福德,正如我在之前的開示中談過的,對於今生能證悟阿羅漢果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是不重要的。他們應當專註修行戒、定、慧三學,努力證悟阿羅漢果。今生所造的福德不能帶給他們來生的利益,因為他們不會再繼續生死輪迴。然而,對於還必須生死輪迴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還是很重要的。問3-13:有一位老比丘尼經常對信徒說:你以前墮胎的嬰靈現在正跟著你,你累劫的冤家債主正跟著你,障礙你的一切,所以你的事業才會失敗、會生病、家人不和、爭吵不休,你會得癌症。請問禪師,墮胎的嬰靈及累劫冤家債主真的會二十四小時跟著自己,等著報仇嗎?答3-13:佛陀說:胎死腹中的嬰兒多過安全出生的嬰兒。當一個嬰兒在子宮內死亡之後,依照他臨死那一刻成熟的業,他會投生在五道當中的一道。如果投生於地獄道、畜生道、人道、或天道,他就不可能跟著自己過去的母親。如果他投生於餓鬼道,絕大多數的情況是:他會遭受極大的痛苦,不可能跟著過去的母親。只有某一種鬼可能會跟著母親,但是很難確定那一個嬰兒會是這種情況。即使他跟著母親,也不會帶給母親什麼大的傷害,只是偶爾驚嚇她一下,或使她聞到不好的氣味等,如此而已,因此母親並不需要害怕。母親必須了解的是:自己已經造了一項惡業,因為墮胎就是殺人。如果這個惡業在她臨命終時成熟,她就會墮入四惡道之一。然而,對於已經做過的事,哭泣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事情已經做了,誰也無法將那個業去除。她必須做的是:避免再造同樣的惡業。如果她能夠避免造作所有的惡業,努力只奉行善業,那是更好的。她應當實行布施、持守五戒,如果能修行止禪與觀禪,那又更好。如果這些善業當中的一項在她臨命終時成熟,她將投生到善道。如果能夠證得須陀洹道果,她將永遠不再投生於惡道。只要今生沒有做過五種無間業當中的任何一種,她都還有可能證得聖果。五種無間業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使活著的佛陀身上出血、分裂和合的僧團。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盎崛摩羅尊者:他在家的時候殺死了許多人,但是在他出家為比丘之後還是能證得阿羅漢果。因此,以前曾經墮胎的母親不應再為那件事情憂慮,因為那樣對她的生活沒有幫助。相反地,她應當善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努力奉行善業。問答四問4-1: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對信徒說:你得癌症是因為多生多劫的冤親債主正在糾纏你,你要拿三十萬元新台幣出來,我幫你拜一堂消災超度、梁皇寶懺,你的癌症自然會好。請問禪師,在南傳佛經里是否有記載比丘、比丘尼拿信徒的錢,保證可以免除信徒得癌症或絕症的事情?答4-1:在南傳經典里沒有這種記載。問4-2: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到信徒家裡說:你們家大門方位不好,衝到對面那戶人家的牆角,有殺氣,你們要趕快搬家,不然會有厄運,子女會生病,生意會賠錢。請問禪師,在南傳的經律里是否有教導比丘、比丘尼去幫信徒看方位、風水的記載?答4-2:在南傳經律里沒有這種記載。問4-3:有一位老比丘尼到信徒家,見到客廳里有祖先遺照,就對信徒們說:你家祖先遺照的眼睛在轉動,客廳里不能掛祖先遺照,祖先會附身在遺照里,不去投胎轉世。請問禪師,過世的祖先真的會附在遺照上面嗎?鬼道眾生到底住在那裡?鬼道眾生一定會住在自己的子孫家裡嗎?有一位老比丘尼常對信徒說:我經過墳墓及佛寺骨灰塔時,都有一些鬼跟著我回家,請求我超度。請問禪師,公墓里的每個墳墓及佛寺的骨灰塔都有鬼道眾生嗎?每個眾生死亡時都會執著骨灰、屍體而去當鬼嗎?答4-3:根據佛陀的教法,眾生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依照業果法則,只要還未證得阿羅漢果,在臨死那一刻成熟的業就會決定下一世投生的地方。如果臨終時善業成熟,他將投生於善道,即:人道或天道。如果臨終時惡業成熟,則他將投生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惡道當中的一道。因此,說每個眾生死後都會執著他的骨灰或屍體而去當鬼,這種說法違背佛陀的教法。事實上,這是一種宿命論邪見。如果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那麼佛陀所教導的業果法則就是錯的。從上述所說到的業果法則,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並非所有亡者都會住在自己的子孫家裡。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投生於天道,他將會住在天界。如果他投生於人道,他將會住在來生母親的子宮裡或家裡。如果他投生於地獄道或畜生道也是同樣的道理。至於鬼道眾生,他們依照各人自己的業而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因此,如果他投生於鬼道,他將依照自己的業而在某一個地方受苦,很少會繼續住在以前的家裡。在佛陀時代,有一個非常執著自己身體的女人,她死後投生為住在自己屍體里的鬼。有一位比丘看見墳場里的這具屍體,就拿走屍體身上的布,來當作糞掃衣。由於這個鬼的執著,她使自己的屍體站起來,跟著比丘走到寺院。比丘回到寺院,進入自己的房間,並且將門關上。由於無法再跟進去,那屍體就倒在門口。這種投生為住在前世的所有物的鬼,實在是非常罕見的例子。問4-4: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稱是禪修者,常對信徒說她在禪修中常看到鬼來找她。請問禪師,禪修者要修到什麼境界,才會常看到鬼來找他(或她)超度?禪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會看到鬼道眾生?答4-4:鬼道是很低下的一類眾生,我們很難幫助他們。正如在前面某一次問答中所提到的,只有某一種鬼能夠分享到以前的親人迴向給他們的功德。除了這種鬼之外,其餘的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即使佛陀也幫不了他們。當禪修者修行慈心觀或悲、喜、舍心觀時,他能夠大略地看見鬼道眾生。他必須看到鬼道眾生,否則怎麼能對他們散播慈愛、悲憫、隨喜或舍心呢?至於具備天眼通的人,他能夠詳盡地看到鬼道眾生。問4-5:如果臨死時,心正好落在「有分心」,並未生起任何善惡念,此時,是否可能因為有分心而投生於那一道?又,可能影響投生該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答4-5:每個眾生每一生當中最後的一個心是死亡心,死亡心就是一種有分心。而造成下一世投生的業是臨死速行心的業,臨死速行心發生在一生當中最後一個心路過程里。除了佛陀、辟支佛及阿羅漢之外,對於其他人而言,在臨死的那一刻不可能沒有任何善業或惡業成熟。問4-6:夢屬於那一種心識?為什麼會在正要躺下,將睡未睡的短暫時間出現似夢的景像?在夢境一結束卻立即清醒?是否因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夢境?或可能是過去世的事實?或是未來將成為事實的事情?為什麼呢?有可能在夢中修行止禪、觀禪或入定嗎?答4-6:夢是由許多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我們無法在夢中修行止禪、觀禪或入定,因為夢是由微弱的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夢境一結束立即清醒是因為他又回復了正念。夢有四種原因:第一種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第二種是:身體的四大不平衡所造成。第三種是:天神託夢。第四種是:未來的預兆。前兩種夢是虛假的;第三種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第四種夢是真實的。問4-7:夜半醒來,卻以為是白天,因為看到的是明亮如白天的景象,為什麼會如此?答4-7:如果禪修者在睡覺之前修禪,並且有光明出現,在他醒來時就可能還有光明存在。但是,如果你所說的那個人不是禪修者,那麼就很難解釋為什麼他會見到光明。問4-8:南傳比丘如何培育還需要在輪迴中生死流轉的福報?中國有一句話說:「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否有出家人會因為福報用盡或不足,而來生淪為乞丐?又凡夫比丘如何肯定自己來生仍然能在人間,而且出家修行呢?答4-8:根據佛陀的教導,比丘有兩項責任:研究經典;修行止觀,直到證悟阿羅漢果。無論比丘選擇履行其中的那一項責任,持戒清凈都是絕對必要的。他必須遵守別解脫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凈戒和資具依止戒。這意味著他必須有德行。當他從施主那裡接受供養之後,他可以將所得來的物品供養給同參比丘、僧團或佛陀。如此,以他這樣一位有德行的比丘,將如法得來的物品,布施給有德行的接受者,他的布施是崇高而且能產生大果報的,就像因陀卡布施給阿那律阿羅漢的那一湯匙飯一樣。他也能以所接受到的花來供養佛陀。當他在奉行寺院里的義務,如:掃地、清潔僧團的建築物等的時候,他正是在積聚上等的福報。當他禮敬上座比丘時,也是在積聚福報。如此,南傳比丘經常有機會積聚上等的福報,以作為他在生死輪迴中的資糧。事實上,他比任何在家人具有更殊勝的機會積聚福報。如果他選擇履行第二項責任,則他必須專註於修行止禪與觀禪。如果他能夠徹底地修行緣起法(十二因緣),更好的是如果他能夠修行達到行舍智,那麼,下一世他將不會投生於惡道。這表示來生他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成為比丘。如果他修行止禪達到禪那,而且能夠將禪那維持到臨死的那一刻,他將投生於梵天界。如此,即使他沒有證得任何道果,仍然能依靠他的布施、持戒、禪那、觀智等善業,而在未來世投生於人界、天界或梵天界。這是依照業果法則而發生的現象。然而,如果他尚未修行緣起法,臨死的時刻萬一有惡業成熟的話,他就仍然會投生於惡道。問4-9:一個未經過老師指導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據經典修行,或不依經典而獨自修行證到行舍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證得行舍智?答4-9:如果這個修行者是菩薩或辟支菩薩,那麼他可以無師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將證悟正等正覺或辟支菩提的最後那一生。至於其他的人,如果他們精通佛陀的教法,他們也能依據經典的指導,而修行達到行舍智。精通巴利聖典的人,當他們有系統地修行提升上去時,就能知道自己達到行舍智。問4-10:已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是否有能力知道別人也是已證得阿羅漢果的人?答4-10:如果他具有他心通,也就是能夠知道別人心念的神通,那麼他可以知道別人是不是阿羅漢。如果他不具有他心通,則無法知道。問4-11:在某次靜坐的經驗中,可察覺內心的念頭極迅速地生滅流轉,但是無法看清楚念頭的內容與善惡,這是屬於什麼心法?答4-11:既然連你自己都無法知道它們是善或惡,我又怎麼能知道呢?這樣的智慧還是很膚淺的。至少你必須修行到名業處,能夠分辨究竟的名法,那時你才能詳細地了解心與心所。問4-12: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菩薩道有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分別?若有,其分別何在?答4-12: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然而,南傳經論中講到有三種菩薩:慧者菩薩、信者菩薩與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以四阿僧只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信者菩薩以八阿僧只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精進者菩薩以十六阿僧只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問4-13: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如何發願修行才能生到兜率天,於彌勒菩薩處聞法修行?而在龍華三會時於彌勒佛前得到授記?答4-13: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如果你想從未來的彌勒佛那裡得到授記,你必須在遇到他的時候,具備出生為人、生為男人等符合授記資格的八項條件。問4-14:有人說:「人死亡的時候有如生龜脫殼。」那麼死後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器官捐贈是否也是菩薩道的行為?如果舍心不夠,如此做是否會影響往生善趣?生前應該如何作心理建設呢?答4-14:死亡之後捐贈器官就像將吃剩的食物布施給人一般,這不是上等的布施,只是一種微弱的善業。菩薩通常是在活著的時候將器官布施給他人。根據佛陀的教法,死亡之後立刻就投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個心(死亡心)與來生的第一個心(結生心)之間沒有其他心識存在。今生的死亡心滅去之後,來生的結生心立刻生起。在這裡,我想建議你透過修行緣起法來親身體驗。在這期禪修當中,就有一些禪修者修行到緣起法。如果你付出足夠的精進,終有一天你也能親身見到生死之間的真實情況。問4-15:在禪修者臨命終時,如果沒有意外,旁人應該如何協助他,以便保持正念?答4-15:旁人可以為他誦經,或為他說法。如果臨終的人能夠聽見並且了解所誦的經或所說的法,那將對他有說明。然而,如果他昏迷不醒,或無法聽見,那麼也就對他沒有幫助。事實上,依靠自己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他能修行觀禪直到證悟道果,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能夠在臨終時修行觀禪是次好的。如果不能,能夠達到禪那並且維持到死亡時刻也是好的。至於其他種善業則是很不保險的:儘管布施、持戒等善業能導致投生於善道,然而,由於臨死時的不如理作意,惡業也可能會超越善業,而造成投生於惡道。問4-16:如果想從四大分別觀改修安般念觀呼吸會有困難嗎?答4-16:有些禪修者會遇到困難:在鼻子和臉部的四大特相變得非常明顯,使得他們無法專註於呼吸。但是有些禪修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能夠一心專註於呼吸。至於已經修成四大分別觀,並且修行了色業處的人,要修安般念是很容易的。修行了觀禪的人也是如此。問4-17:在回答問題里,講周利盤陀伽的故事中提到:「心本來是清凈的,但是由於和貪、瞋、痴接觸的緣故,心變得骯髒了。」如果說有一個「本來的心」存在,是否會落入常見?或是我誤解了禪師的意思?請禪師加以解釋,心為何是本來清凈的?答4-17:「心本來是清凈的」這句話中的「心」特別是指有分心而言。正如批註《法聚論》的《殊勝義注 》一書中所解釋的,有分心是清凈的,它是一種果報心,不與貪、瞋、痴等不善心所相應。一切的果報心、善心及唯作心也都是清凈的,因為它們也是不與貪、瞋、痴等不善心所相應。根據《阿毗達摩》的再註疏《根本復注》,所有的心都是清凈的,只有心所才有清凈與不清凈的分別。不善心所是不清凈的,其餘的心所都是清凈的。然而,在南傳教法里並沒有所謂的「本來的心」。南傳經典里只提到:有分心稱為主人,六門心路過程稱為客人。問4-18:如果已經修行安般念證得第四禪,可否不修慈心觀,而直接修悲心觀證得初禪?同理,可否不修慈心觀、悲心觀,而直接修喜心觀,或不修慈、悲、喜心觀,而直接修舍心觀證得初禪?如果不可以,原因何在?答4-18:禪修者可以直接修行慈心觀、悲心觀或喜心觀而證得初禪。然而,修行舍心觀只能產生第四禪;若禪修者要達到舍心觀第四禪,他必須先修慈心觀、悲心觀、喜心觀達到第三禪。次第地修行上述三種法門達到第三禪之後,以它們為基礎,才能修行舍心觀達到第四禪。問4-19:已修行安般念證得第四禪之後,為何還要修白遍、褐遍、黃遍、紅遍達到第四禪?修這四遍有何不同的利益?有助於修行觀禪嗎?答4-19:禪修者不一定需要修行遍處禪;但是修行遍處禪是很有幫助的,理由是:如此修行之後,禪修者的定力將變得更強,更容易修行色業處、名業處及緣起。再者,他將能更清楚地照見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它們的因。如果他能夠證得所有八定,那又更好了。再者,如果他能以白遍、褐遍、黃遍、紅遍為基礎而證得八定,他也就能夠以任何白色、褐色、黃色、紅色的物體為對象來修行遍禪,如:石頭、花、雲、布等。於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專註於它們的顏色,他就能達到禪那。如此修行的時候,他的心路過程里將生起眾多殊勝的善業,因此,修行各種遍處對體證佛法很有幫助。問4-20:修安般念最初證得第四禪時和修白遍最初證得第四禪時的定力相等嗎?又如果十個人分別修十種不同的遍處,最初證得第四禪時的定力相等嗎?答4-20:他們的定力並不相等。例如:在十遍當中,白遍是最寧靜的。再者,佛陀的第四禪比其他人的第四禪更強,因為佛陀的第四禪能顯現雙神變,而其他人的第四禪不能。大目犍連尊者的第四禪比其他弟子的第四禪更強,因為大目犍連尊者的第四禪能降伏瞋怒的難陀跋難陀龍王,而其他弟子的第四禪不能。問答五問5-1:佛陀及上首弟子般涅盤時,是否從初禪順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定,再逆轉到初禪,又順修到第四禪而般涅盤?既然佛陀及阿羅漢般涅盤後即不受後有,為何還要順逆修八定之後,才在第四禪般涅盤?答5-1:我不確定大目犍連尊者般涅盤的方式,但是佛陀與舍利弗尊者確實是以如此的方式般涅盤。這是因為他們的本性,所以他們如此做。而他們的第四禪是唯作性(純粹作用性)的禪那,不能產生任何未來的生命。問5-2:由於生理因素而不適合修安般念的人,如果想修白遍,應如何修?其詳細步驟如何?答5-2:他可以使用任何白色的物體作為對象,專註於那白色來修行白遍。例如:他可以用白布包裹在缽蓋上,做成一個白色的圓形。然後坐在適當的地方,張著眼睛專註那白色。幾分鐘之後,閉上眼睛看是否心中會現起一模一樣的白色圓形。如果閉上眼睛時也能看見白色的圓形,他就能一心專註於那白色圓形,直到證得禪那。另一種方式是先修成安般念或四大分別觀,然後修行三十二身分。一旦能夠清楚地照見骨骼或頭蓋骨時,就能專註於骨骼或頭蓋骨的白色來修行白遍。問5-3:限定虛空遍禪和空無邊處定有何不同?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虛空遍禪有何特殊利益?答5-3:修行限定虛空遍時,禪修者直接覺知空間;修行空無邊處定時,他專註於去除遍處禪相之後留下來的空間。除了限定虛空遍以外,其餘九種遍都可用來修行空無邊處定。在巴利文中,限定虛空遍的所緣對象稱為「虛空」;而空無邊處定的所緣對象稱為「除遍空」。問5-4:今世為人,如果沒有證得色、無色界定,來世可能生到色、無色界天嗎?答5-4:不可能。問5-5:色界初禪天的眾生一直處在初禪的狀態嗎?能夠進而修到第二禪乃至無色界定嗎?答5-5:色界初禪天的眾生並不是一直處在初禪的狀態,他們有眼門、耳門及意門心路過程生起,而且在這些心路過程之間,有分心也會生起。他們能夠修行止禪,進而達到第二禪等,乃至無色界定。他們也能修行觀禪,乃至證悟阿羅漢道果。至於無色界的眾生,他們能修行達到與自己這一層天相等深度的禪那,或更高的禪那,但是不能入更低的禪那。例如:識無邊處天的眾生能夠修行達到上三種無色界定,但是不能入空無邊處定及四種色界定。問5-6:一位凡夫比丘患有長期而極度痛苦的疾病,而且醫藥無效的情況之下,應如何如理作意,以度過或忍受痛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修行?例如:是否可借著此病痛而修證道果?答5-6:我們必須記住:即使連佛陀也免不了生病。在佛陀般涅盤之前的十個月里,他遭受嚴重的背痛,一直到他般涅盤為止。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免除病痛呢?當我們染患長期、痛苦而且無法治癒的疾病時,對疾病生氣或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我們能做的只是忍受病痛,與病痛共處,並且充分利用我們的有生之年,精進修行佛法。事實上,在這世間里,沒有醫生能徹底治癒疾病;醫生只能暫時治療疾病而已,因為佛陀說:「五蘊就是病」,所以,只要還有五蘊,我們就還會生病。如果真正想要完全根除病痛,你應當努力修行,證悟涅盤。涅盤沒有名色,當然也就沒有病痛。生病的比丘能夠以病痛所產生的苦受為對象來修行觀禪,這稱為受念處。然而,如果想證悟道、果及涅盤,只觀照感受是不夠的,還必須觀照其餘的四種蘊,也就是:色蘊、想蘊、行蘊及識蘊。他也必須觀照五蘊的因,然後觀照五蘊及它們的因是無常、苦、無我。如此修行,當他的觀智成熟時,就能夠證悟道、果及涅盤。問5-7:緬甸南傳佛教如何面對一個還俗的比丘,再度進入僧團?僧團如何處理才如法如律?答5-7:根據南傳佛教的戒律,並不禁止還俗的人再出家受戒為比丘。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名叫吉達的比丘,六次出家,六次還俗。第七次他再度出家受戒為比丘,但是這一次他不還俗了,因為他證得阿羅漢果。在緬甸和泰國有許多短期出家的比丘,他們通常只出家幾天或幾個月而已,這是這兩國的佛教傳統。然而,在佛陀的時代,並沒有所謂出家作「短期比丘」的這種事情,我們不應當鼓勵出家作短期比丘這種作法;但是對於這樣的傳統,我也無法去改變它。問5-8:在大龍長老的故事裡,以神通變化出來的忿怒大象會傷害人嗎?長老可以用神通變現出此大象,是否應該也能以神通令此大象消失?當時,為什麼沒想到可以如此做?已生起恐懼心的時候,神通力是否不能同時存在?答5-8:以神通力變化出來的大象不會傷害人。當時大龍長老能以神通力使大象消失,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忘了。恐懼心與神通心發生在不同的心路過程里,二者不會同時存在。問5-9:行菩薩道需要修忍辱波羅蜜,那麼修解脫道的行者是否也需要修忍辱波羅蜜?答5-9:是的,修解脫道的行者需要修忍辱波羅蜜,而且也需要修其他的九種波羅蜜。他必須修行十波羅蜜達到相當的程度,直到這些波羅蜜強得足以令他證悟阿羅漢果。然而,他的波羅蜜不能和菩薩的波羅蜜相比,菩薩的波羅蜜遠遠超過阿羅漢的波羅蜜。問5-10:禪修營期間,大家專心學習「解脫道」,何以禪師開示「菩薩道」?請問是否有特殊用意?答5-10:因為有北傳的法師建議我講菩薩道,而且我也有心講解南傳教法中所教導的菩薩道,以便對各位想修行菩薩道的人有所幫助。我們不能說禪修只是在修行解脫道,因為菩薩不但必須禪修,而且他的止禪與觀禪都必須修行到非常高的境界。你應當還記得十波羅蜜當中的一項是出離波羅蜜,出離波羅蜜的顛峰就是證得禪那。慈波羅蜜及舍波羅蜜也是在以無邊宇宙中一切眾生為對象,而證得慈心禪及舍心禪時達到顛峰。你也應記得十波羅蜜之一是智慧波羅蜜,而行舍智就是菩薩所必須達到的最高智慧與平等舍。如果不禪修的話,菩薩如何能達到行舍智呢?再者,當一個人精進地禪修之時,他正是在修行精進波羅蜜。他必須在持戒清凈的基礎上,付出強大的耐心與決心來禪修。因此,禪修之時他正是在積聚許多種波羅蜜。從《本生經》的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在我們的菩薩出生為人的許多生當中,他都精進地禪修,尤其是修行慈、悲、喜、舍四梵住、十遍禪、八定及五神通。因此,很清楚地可以知道,不僅想要證悟阿羅漢果的人需要禪修,菩薩也必須禪修。問5-11:菩薩乘思想起源自何處?為何有此思想的開展?答5-11:在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年,他回到祖國迦毘羅衛城。當佛陀抵達迦毘羅衛城時,釋迦皇族們以盛大的典禮來歡迎佛陀及比丘眾,並且帶他們到事先安排好的尼拘陀園。到達尼拘陀園之後,佛陀坐在特別為他準備的座位上,在兩萬名阿羅漢的圍繞之中,佛陀保持沉默。因出身高貴而自傲的釋迦皇親貴族們心裡想:「這位悉達多太子年紀比我們小,他只是我們的子侄甥輩而已。」在驕傲自大的心理作祟之下,他們慫恿後生晚輩們說:「你們去向佛陀頂禮致敬,而我們則退居在後面。」佛陀了解因出身高貴而自大的釋迦皇族的心理,所以他顯現雙神變來降伏他們的傲慢心。從佛陀身上水火交替湧現的雙神變產生顯赫光明的殊勝奇觀,釋迦皇族們被這景象所攝受,懷著敬仰的心情,他們發出讚歎的言詞。那時,正住在王舍城靈鷲山的舍利弗尊者,以他的天眼通看見發生在迦毘羅衛城的整個經過,他心裡想:「現在我應當去拜見佛陀,並請求佛陀講述他過去生中行菩薩道及圓滿波羅蜜的故事。」於是,他立刻召集恆常伴隨著他的五百位阿羅漢,並且向他們宣布說:「走吧,我們去覲見世尊,並請求他講述過去諸佛的故事。」如此表白之後,他們以快過風雷的神足通,一瞬間就來到佛陀的面前。禮敬佛陀之後,就提出該項請求。應舍利弗尊者的請求,佛陀講述了《佛種姓經》,這部經涵蓋了從燃燈佛時代到維山達拉王時代,這段漫長時間裡菩薩修行的故事。因此,菩薩乘的思想源自佛陀。從佛陀的話當中,我們可以了解他之所以要講述此經的理由,佛陀說:「諦聽《佛種姓經》,此經能給予你們歡喜和愉悅,去除憂傷的尖刺,並帶來三種樂,即人界樂、天界樂及涅盤樂。聆聽之後,應當依此經所示之道而奉行,如此能驅除驕慢、捨棄憂傷、解脫輪迴、滅一切苦。」問5-12:請問禪師,生為女眾,出家修行,若今生無法修得成就解脫,那麼如何才能「轉女成男」,來生再繼續修行呢?請慈悲開示。答5-12:正如佛陀所說的,一個人的願望可以透過他清凈的戒行而得以實現。同樣地,女眾也可以透過清凈的戒行而轉生為男性。如果能夠證得禪那,而且維持到臨死的那一刻,則能投生為沒有性根色而只現為男相的梵天人。如果她修行止禪與觀禪,成功地證得初果須陀洹,就能像葛碧卡公主那樣。她證得初果之後,發願投生為男性,結果就真的能如願以償。問5-13:請問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觀,佛陀是「萬能,全能」的嗎?或者他只是一位覺悟的人?答5-13:佛陀不是萬能的,他只是一位覺悟的人。在《法句經 》第276偈中,佛陀開示說:『「你們自己應當努力,諸佛只是導師而已,專註修行者能脫離魔王的枷鎖,達到解脫。」佛陀是人類與天神的最佳導師,但他不是萬能的救世者。他指示我們通向涅盤之路,但他不能代替我們走。他明白業果如何產生作用,但他不能違反業果。如果他是萬能的,他能變出一塊自己推不動的石頭嗎?請思考這一點。而且,如果佛陀是萬能的,那麼他就不夠慈悲,因為他並沒有以神通力將一切眾生都變成佛。問5-14:想修行菩薩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證到行舍智,不證道智?答5-14:如果他是一位已經得到授記的菩薩,除了在他即將成佛的最後那一世之外,無論他如何精進修行,都不可能證得任何道果。至於尚未得到授記的人,如果他具有想要成佛的強烈意願,那麼他的觀智提升到行舍智時就會自動停在那裡(不再向上取證)。問5-15:南傳教典中,世尊除了為彌勒菩薩授記成佛之外,是否也為其他菩薩授記成佛?答5-15:在斯里蘭卡寫成的《未來種姓》中,提到有十個人從佛陀那裡得到授記。但是此書是後人的著作,不屬於巴利聖典。問5-16:如何有次第地學習巴利藏經?其特色為何?答5-16:如果想要徹底地研究南傳三藏或巴利聖典,最好是先學習巴利文之後,直接研究巴利文三藏,因為還有許多巴利聖典並沒有翻譯成其他語言。再者,從巴利原典翻譯過來的著作中,意義上經常有一些改變。在不同的國家,巴利文法的用法上有些許的差異;然而,你可以選擇用任何一種文字保留下來的巴利文,例如:斯里蘭卡的辛哈爾文巴利或緬甸文巴利。除此之外,你應當在博學的導師指導之下研究這些聖典。在研究巴利三藏之時,你也應同時研究注釋和再注釋,因為若不研究注釋和再注釋,你就無法透徹地了解巴利三藏。三藏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在這三藏之中,每一位比丘、比丘尼都必須徹底地研究律藏。經藏包括許多部經,教導我們如何修行到證悟阿羅漢果的方法。至於修行到色業處、名業處及十二因緣的人,他們必須具備一些《阿毗達摩論》的基本知識,否則無法徹底地修行這些業處。問5-17: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各斷那些煩惱?能否請禪師開示,或在那些經論有說明,可以有所依據?答5-17:須陀洹道斷除身見、疑及戒禁取見。在某些經及《阿毗達摩論》中提到,嫉妒和慳吝也是在須陀洹道時被斷除。斯陀含道將感官慾望及瞋恨減輕。阿那含道斷除感官慾望及瞋恨。阿羅漢道斷除剩餘的五種高層次的結(五上分結),即:色界欲、無色界欲、驕慢、掉舉和無明。問5-18:請問禪師,瞎眼、耳聾的人是否沒有眼凈色、耳凈色?答5-18:是的,如果他是完全地瞎眼或耳聾的話。問5-19:如果一個人右手不全,只靠左手做事,但是他很有智慧,而且有因緣接受具足戒。當他的戒臘足夠時,能否傳授他人具足戒?答5-19:根據南傳戒律,他可以傳授他人具足戒。只有當初在他本身接受具足戒時,參與授戒儀式的比丘犯突吉羅罪,而這位右手不全的比丘本身並不犯任何罪。【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300083-1.html
推薦閱讀:

【緣起贊】李連杰、孫儷等名人對佛法的讚歎
索達吉堪布 | 世間有一種悲哀是依靠佛法而墮落
日式般若也分笑、白、赤般若,這些般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如何看待僧人開直播做網紅掙錢?
佛法所說的「空」應怎樣理解

TAG:佛法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