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界在剎那間生滅中維持平衡

世界在剎那間生滅中維持平衡

人類所居住的世界乃至人類本身,是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其中有幾點結論值得注意:1.世界在剎那間進行著生滅運動(佛家所謂"當體即空");2.世界存在時間和空間之"空缺"(間斷為空無,堪稱「空如之地」);3.世界的生滅維持著一種動態平衡,該動態平衡可以雙向遷移,其整體在位狀態和生滅過程所體現的信息為心性水平的標稱(這裡,"心"為"無"的含義,而"性"乃"心之所生").如上三點結論,已經可以為現代科學的諸多認識所證明,比較典型的有量子真空層面所謂"虛粒子"的剎那生滅,由於一切宏觀物質都是由量子堆壘而成的,量子真空層面虛粒子的剎那生滅實際上也是一切宏觀存在的內秉性質,而真空又是萬事萬物生化的總本源,根據前面對"心性"的定義,在世界剎那生滅平衡的過程中展現的信息,即體現為心性水平.此外,再有的典型例子就是關於熱力學平衡的,在統計物理中關於熱力學平衡的雙向遷移這已經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各種物體分子之間都存在間隙或者等等不一的分子自由程,這個參數反映了特定熱力學平衡狀態下時空的"間斷"情況,這種間斷區域實際上就是所謂的「機械真空」。類比到量子生滅平衡的狀態,也當存在此種結論,只不過量子對應時空的間斷體現為「量子真空」而已。

量子層面一直存在著真空脈動,是零點能(溫度、時間、空間等一切存在的零點),這種脈動起伏很小,宏觀測量不出來,瞬時生滅, 屬於真空妙有,其能量是無窮的,屬於「超導」和「永動機」一類的存在,瞬時生滅一順一逆同時存在呈雙S歸零,類似於電學中磁化和去磁過程對應的磁滯回線,在整體上維持著生化平衡而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由於混沌系統的無標度特徵以及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完全有可能存在某種系統對於零點能起伏造成的量子層面的微擾放大並傳遞到宏觀層面,進而提供一種有效提取零點能的穩定機制,竊以為,雙s太極就是這樣的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將暗示出有不可窮盡的能源可供利用,這可能與引力磁和引力磁矩的存在和利用有關,其中要義當離不開宏觀和微觀各種自旋的同步等信息與有序性方面的整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江興流教授設想我們可以通過高能粒子的對撞激發真空,也可以通過電化學、渦旋等過程激發真空而提取零點能。這是完全可能存在的,這一點可以通過美國的許多效率大於一的專利看出。

時空量子實際上是一種能量子(量子黑洞),本身具有全息特徵,也被稱為全息隱能量場,因為實現了對於時空的閉鎖(其實時空量子的存在本身來源於宇宙的閉陰鎖陽性質,是對質量和動量的某種相對的閉鎖,對於能量以上的高階信息宗量並不閉鎖)。在能量子角度上看來,一切存在都以其為基本基元,所差異的只有其有序化排布模式,因此至於這個角度,乃屬於真正的量子信息學的研究,其中九宮八卦璇璣圖即洛書是一個非常需要值得關注的序模式。時空量子作為一種特殊的奇異點,乃是全宇宙存在的全息胚,如同植物種子或動物胚胎一樣,含有整宇宙的全信息存儲。 宇宙本徵狀態為全息隱能量場,是一切物象生化的總背景,也可被稱為物理真空,其中精微場生化嚴格符合完全的守恆律和對稱律(超對稱),故可謂妙有。正負質量物質的產生源於本徵太極(正負物質的合相狀態)在時間、空間分布上的離相狀態,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產物。本徵太極裂象所成正負物質對,整體動量自洽為零,對應空間平移不變性和同謀粒子效應,整體角動量守恆,對應空間各向同性,整體能量守恆,對應時間平移不變性(真空中有無窮無盡的能量)。當前宇宙演化處於本原背景之場和已生之實物、虛物相互相互沖和的狀態,背景場提供全息的隨機激勵,實物、虛物作為未生、已生之存按規律予以響應,而太極圖是這種存在狀態的直接具象描述,同時兼容形上之場與形下之物的作用,揭示了實虛兩界時空交參的本質,是真正的統一場理論。正負物質分各為幻有,合則為本原,正負兩界時空整體經過特定平移和旋轉變換(有了時空便一定有變換)逆演宇宙生化過程可以重歸於無——宇宙的本徵狀態。

原子試驗再現「心靈運輸」

——愛因斯坦曾稱之為「一定距離內幽靈式的運動」 丹麥物理學家在一次試驗中使由數萬億原子組成,相隔一段距離的樣品發生相互作用,這可能會為人類帶來科幻電影《星際旅行》中描述的心靈運輸,並讓高速量子運算離現實更近一步。 奧胡斯大學的科學家尤金-波爾齊克和他的同事們在今天出版的英國《自然》周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使得即時把物質從一地傳送到另一地的想法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它涉及量子糾纏——一種兩個或多個粒子不發生接觸而結合到一起的神秘概念。艾伯特-愛因斯坦曾把它描述成「一定距離內幽靈式的運動」。 糾纏狀態是量子計算機和心靈運輸所必需的。科學家們在更早的試驗中讓一些原子處於糾纏狀態,但是波爾齊克和他的研究小組利用激光使得大量原子處於糾纏狀態。 加利福尼亞理工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在1998年把一束光傳傳送到實驗室中的一張椅子的另一面,這是全球首例心靈運輸實驗。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物理學家依格納西奧-西拉克說,波爾齊克和他的研究小組的成就可能會使量子通訊系統、心靈運輸和量子計算機成為現實。 他在《自然》周刊中評論說:「這是兩種不同的原子首次在相隔一段距離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利用光——結合到一起。」他認為更深入的試驗將「徹底改變數子信息世界」。

量子宇宙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引力物理與幾何研究所的Abhay Ashtekar和同事Tomasz Pawlowski、Parampreet Singh在4月12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明了他們在研究早期宇宙方面得到的最新成果。Ashtekar說:「宇宙有兩個經典分支,它們之間由一條量子通道把大爆炸之前的坍縮和現在的膨脹聯繫起來。」他們不是給出一套完全新的理論,而只是利用量子方程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方法讓我們能夠看到宇宙誕生早期的狀況。 Ashtekar說:「認為宇宙演化中存在一個反彈的想法由來已久,在很多理論中都能看到,其中之一就是弦論。大爆炸之前的宇宙被認為是宇宙中的一個分支。在火劫理論(Ekpyrotic scenario)中,一個『膜』與另一個『膜』碰撞產生著這樣的一種反彈。」

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的意義在於系統的給出了從大爆炸前到大爆炸後的演化方程。Ashtekar和同事們利用了圈量子引力給出的愛因斯坦量子方程。圈量子引力是一種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的理論,它並沒有假設時空是連續的。Ashtekar和同事們發現在大爆炸的另一邊存在一個與我們現在的宇宙很相似的另一個宇宙分支,Ashtekar認為它很像是大反彈理論的結果。在這兩個經典宇宙中,時空都是連續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都是精確成立的。但是在它們之間,廣義相對論不再適用。Ashtekar說:「我們知道從量子水平上說,廣義相對論不能用到這裡。兩個經典宇宙之間的量子通道只持續非常短的一段『時間』。」Ashtekar用恆星的坍縮作為例子解釋了大爆炸前的宇宙是怎樣收縮變小,然後反彈,開始膨脹,一直到我們看到的宇宙的。他說:「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都處於平衡態,向外噴發的輻射抵抗了引力向內收縮的作用。當恆星的燃料燒盡之後,輻射減少,沒有什麼力能抵抗引力的收縮了。大約有太陽三倍質量的恆星會收縮成中子星或脈衝星。質量大約太陽三倍質量的恆星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繼續收縮成為黑洞。我們已知的自然界中的力都不足以阻止引力的坍縮。」

宇宙的演化與此類似。大爆炸之前的坍縮使宇宙所稱一個點,但是因為幾何本身的量子性質,存在另外一種排斥力使宇宙從具有高度普朗克密度的點爆炸出來,不管有多少物質都無法阻止這樣的一種排斥力。

Ashtekar的研究小組首次詳細計算了大爆炸前的宇宙的經典行為,在大反彈前後需要結合量子物理和相對論才能解釋,新物理產生了大反彈。雖然有很多理論都研究了大爆炸另一邊的宇宙,但是之前還沒有人能精確的預言它是一種經典宇宙。Ashtekar說:「我們非常驚訝,大反彈另一邊的宇宙可能是經典宇宙,而不是大量的量子泡沫。我們還要工作幾個月才能確定我們的結果的確是正確的。」

另外,Ashtekar承認他們作為基礎的方程有局限性,他說:「我們首先假設了宇宙是均勻各向同性的,這是宇宙學中經常用的一個近似。但是我們知道精確的講,宇宙並不是這樣的。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怎樣使我們的模型越來越現實。我們正在這樣做。」

推薦閱讀:

世界名畫珍藏版 第五集(2)
2018全球最佳吃法:原來全世界的人都流行這麼吃……
世界著名的十大聖人
世界上最好玩的10大遊樂園都在這了
世界飛行者大會開幕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TAG:世界 |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