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DNA「台獨」分子也無法抹去,台灣同胞怎麼過清明節?

摘要:可以明確的是,在台灣,至今沒有人對清明節及其有關文化提出「去中國化」,該祭祀先祖時都要祭祀,該祭拜鄭成功時也要祭拜……無論怎樣喧囂擾攘,中國人的DNA是任何人都無法抹去的。

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作為節氣和節日的清明節,提供了一次充滿儀式感的家庭團聚、祭拜先人的機會,也讓兩岸中國人再一次相逢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那麼,台灣同胞是如何度過清明假期的呢?平時經常祭拜,不一定在清明節當天筆者一位台灣朋友的父輩1949年去了寶島。據她說,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教他們傳統文化,清明當天也都會去掃墓,大人還要講一些家族的歷史給他們聽。不過,相對而言,她的弟妹可能就沒有那麼在意傳統文化。這位朋友說,其實在台灣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拜」(祭拜先人),到了清明節,「並不是像大陸那樣,大家全都去掃墓」,因為平時經常燒香、祭祖。台灣同胞由於不同的祖籍與「族群」(福建泉州閩南人、漳州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等),掃墓日期迥異,大家不一定會在清明這一天掃墓,例如客家人春節開始就要掃墓,不少漳州人則流行在小清明(上巳節)掃墓。所以,在清明或小清明前後半個月內去掃墓、祭拜,都是正常情況。因為每個月都要祭拜祖先,因此在清明節當天,台灣的掃墓氛圍不如大陸那麼隆重。加上今年「清明連假」有5天休息,很多人都選擇出境遊玩。台灣媒體因此還貼心提醒:避開出遊高峰期,因為此時的機票價格比平時高21.5%。除了祭拜先人,清明節也讓很多家庭、家族藉機聚在一起。去年清明節時,台媒就曾報道,桃園市新屋區葉家祖祠湧進8000多子孫祭祖,其中不少人從美加新澳等地返回台灣,場面相當壯觀,台媒特意提及,安奉在祖塔內的骨灰罐已經有2000多罐。同一天,台南市楠西區一戶江姓人家掃墓時,現場有200多名江家子孫行三跪九拜之禮。這兩戶大姓人家,祖先都是在清朝年間從大陸渡海到台,300年來,子孫繁衍生息、開枝散葉,彼此可能完全不熟悉,但共同的先人使他們意識到,彼此血脈相連,從未真正分開。飲食與出遊:節日兩大焦點儘管時代發展變化,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不曾遠離。畢竟源於大陸,清明節在台灣同樣是品嘗美食、踏青出遊的日子。比如,台灣清明節要吃春卷,但台灣的春卷又叫潤餅,讓人立刻聯想到它的溫潤,彈韌的餅皮既貼切又誘惑。不過,台灣的春卷跟大陸的相比,除了都有一張春卷皮之外,實在找不到共同點。可以說,台灣的春卷有點像上海的青團,在餡料上翻盡花樣,簡單的會準備三四種食材,講究的會準備十多種餡料。相較於飲食,現代社會的人們似乎更關注與出遊相關的情況:天氣、交通、票價、景點信息等等。每逢節日,兩岸媒體的報道幾乎大同小異,清明節也不例外。前些天開始,台灣的氣象、交通等部門就開始為「清明連假」忙碌了:氣象部門提供了清明時節的氣象預報,交通(含旅遊)則開始忙著準備清明假期間的「疏運」工作,告訴人們避開高峰,如果堵車了,該怎樣從墓園到景點接駁。在上海,我們總是會碰到「清明掃墓」的車流高峰,如果「移情」一下,完全可以想像到台灣是什麼樣的交通狀況。當然,還有兩個行業也比較忙碌:環保與消防。由於掃墓時常會燃燒紙錢,不僅破壞環境,也容易引發火災。宜蘭縣環保局去年就開始舉辦「以米換金做功德,減少燒金尚環保」(「金」指金紙,即紙錢)的活動,只要民眾在指定地點集中焚燒紙錢,就可以領取一份「祈福平安米」。宜蘭縣環保局當時說,這樣既維護了環境質量及身體健康,避免了意外事故,還可以將「功德迴向祖先及家人」。聽起來這似乎有些「迷信」,不過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一些口耳相傳的「宜忌」,其實也體現出對先人和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因此,台灣媒體在清明節前,照例會發布一些與「宜忌」相關的「禮儀知識」,比如重病患者、孕婦等不宜去掃墓等等,其中既有科學道理,也確實含有迷信成分,我們姑妄聽之。清明節與政治:無法擺脫的連接在台灣,清明節原本具有一定的政治意涵。因為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從那時起,每年4月5日被固定為清明節,又被稱為「民族掃墓節」,當天需要放假。直到2007年,當局才又恢復清明節為4月4日或5日。早期台灣社會過清明節分兩種,大約一半的人過「三月節」(農曆三月初三),這部分人自認為是明朝遺民,不能接受「清」在「明」之前;另一半的人則過清明節。但是蔣介石去世後,大家都得在4月5日過清明節。因此台灣某綠營媒體報道稱,「造成現在的清明節公路、公墓到處塞車」,以現在的狀況批駁當時的決策,這種以今非古的邏輯實在讓人無語。綠營媒體也時時不忘「抹紅」,他們還對去大陸祭祖最多的政治人物做過統計。去年清明節時,某綠媒就報道稱,連戰從2005年開始,前後共來大陸10次祭祖,「足跡遍及西安、瀋陽、福建等地,還曾前往山西和湖北,與連氏宗親共同祭祖」,隨後該媒體竟然引用台灣網友的話,大肆抨擊連戰先生。其實綠營人物個個都過清明節,賴清德的「功德說」最早就是在2016年4月4日的清明節提出來的,當時他任台南市長,希望清明節能夠減少燒紙錢的量,「就當做功德」。而去年蔡英文在向黃帝陵致祭時,也是在清明節前——雖然她將原有的「遙祭」改為「致祭」,並且同時把每年3月29日的春祭,與「向黃帝陵致祭」合併,但無論怎樣,她還是得紀念中華民族的先祖。可以明確的是,在台灣,至今沒有人對清明節及其有關文化提出「去中國化」,該祭祀先祖時都要祭祀,該祭拜鄭成功時也要祭拜……無論怎樣「台獨」分子如何喧囂擾攘,中國人的DNA是任何人都無法抹去的。
推薦閱讀:

清明節可以這樣過
清明節是怎麼來的?(清明節五種傳說)
清明節主題班會
張齊英敘事篇:戌狗清明,做起古靈精怪的春夢

TAG:中國 | 台灣 | 中國人 | 清明 | 清明節 | 怎麼 | 台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