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涉外宗教禮儀
公務涉外宗教禮儀
出自: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在國內外活動中,我國基層公務員或多或少都會與形形色色的宗教有所接觸。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宗教禮儀非常必要。
所謂宗教禮儀,在此是指宗教信仰者為對其崇拜對象表示崇拜與恭敬所舉行的各種例行的儀式、活動,以及與宗教密切相關的禁忌與講究。世界上存在著多種宗教,自然也就存在著多種宗教禮儀。在社會生活里,宗教禮儀不僅是各種宗教之間相互區別的顯著標志,而且也是各種宗教用以擴大宗教組織、培養宗教信仰的重要的常規性手段。
在學習宗教禮儀時,基層公務員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對宗教的認識。此外,還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宗教常識。
一、宗教的認識
在現代社會裡,宗教是一種不容忽略的客觀存在。馬克思主義認為:它實際上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所出現的一種社會的、歷史的現象。因此,基層公務員有必要對宗教在總體上有所認識。
(一)重視宗教
在實際工作與生活里,基層公務員應當對宗教問題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下列三點,尤其應當給予重視。
1.宗教信仰者眾多。在當今世界上,大約一共生活著50多億人口,而各種宗教的信仰者在其中就佔了1/2以上。在我國的總人口裡,各種宗教的信仰者也佔了1/10左右。僅此一點,就說明基層公務員對其必須重視。
2.宗教影響到習俗。在日常生活里,宗教與人們的風俗習慣相互影響。有學者認為:習俗本身就是退休的宗教,而宗教則又是固定化的習俗。在一定宗教具有巨大影響的國度里,這一點表現得尤為顯著。
3.宗教作用到生活。宗教對人們的思想、文化、道德多有滲透,甚至直接作用到整個社會生活。例如,有的國家,有的民族,全國或全民信仰某種宗教,甚至將其確定為本國國教,或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這樣一來,宗教在該國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便無處不在,不容輕視。
(二)依法辦事
不論是接觸還是處理宗教問題,基層公務員都必須自覺地遵守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認真地依法辦事。
1.宗教信仰自由。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在我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堅持獨立自主。我國憲法還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在涉外交往中,我國宗教界的方針是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堅決抵制外來勢力的干涉,尤其不允許任何國外的宗教組織及其所控制的機構以任何形式在我國傳教或進行宗教宣傳。
3.規定活動範圍。為不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我國規定:在宗教場所及其教徒家中按宗教習慣所進行的一切正當的宗教活動,均由宗教組織或教徒個人自理,別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予以干預。但是,不允許宗教組織或教徒在宗教場所或教徒家中以外進行傳教、佈道活動。
4.制止非法活動。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又同時強調:「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對非法宗教活動必須制止,對邪教必須取締。
5.注意自身身份。按規定,我國基層公務員在境外參加活動時,未經上級機關批准,或非經東道主安排、邀請,一般不應主動要求參加當地的宗教活動。即便參加可以參加的境外宗教活動時,也應以不觸犯當地法律、不干涉所在國內政、不介入當地宗教糾紛,不損害我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
(三)注意態度
凡涉及宗教問題或者與宗教界人士進行接觸時,基層公務員有必要注意自身的態度,給予對方以必要的尊重。
1.尊重我方宗教信仰者。基層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往往被群眾看作政府的化身。因此在接觸國內的宗教信仰者時,基層公務員應對對方的個人信仰與宗教活動表現出應有的尊重。只要對方的所作所為沒有違法犯禁,對其就不宜橫加干擾,更不得擅自對其加以貶低、侮辱或歪曲,否則不僅不符合我國法律與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糾紛,引起事端。
2.尊重外國宗教信仰者。對宗教信仰者的尊重,應當在中國人與外國人面前一律平等。對外國人正當的宗教信仰,我國基層公務員不得制止、干涉或妄加非議。與外方人員接觸時,倘若涉及宗教問題,不懂不要裝懂。確有必要參加外方宗教活動時,一定要尊重對方有關講究與禁忌,不要亂說、亂動、亂摹仿或對其指手劃腳。
二、宗教的常識
為了便於開展工作,基層公務員應具備一定的宗教常識。對於當前在世界上影響最大、分布最廣、信仰者最多的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基本情況,基層公務員要予以重點掌握。
(一)基督教常識
基督教,是目前全世界信仰人數最多的一種宗教。它的信徒約為10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5,分布於150多個國家之中。在西方各國,它的影響舉足輕重。
1.基督教簡況。基督教於公示1世紀出現於巴勒斯坦。相傳,它的創始者為基督耶穌,並以上帝為崇拜對象。
基督教的主要經典是《聖經》,象徵性標誌是十字架,重要節日為聖誕節、復活節等。
在兩千年的演化過程中,今日的基督教已分為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三大流派。在具體教義、信條以及分布區域上,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與基督教人士進行具體接觸時,應充分注意到其不同流派的差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切切不可將其不同的流派混為一談。
2.基督教禮儀。與基督教信仰者打交道時,不宜對其尊敬的上帝、聖母、基督以及其他聖徒、聖事說長道短,不宜任意使用其聖像與其宗教標誌。對神職人員,一般不應表現不敬之意。
「666」在基督徒眼裡代表魔鬼撒旦,「13」與「星期五」也被其視為不祥的數目,所有的基督徒都會對其敬而遠之,因此不應有意令對方接觸它們。
有些教派的基督徒有守齋之習。守齋時,他們絕對不食肉、不飲酒。在一般情況下,基督徒不食用蛇、鱔、鰍、鯰等無鱗無鰭的水生動物。
就餐之前,基督徒多進行祈禱。非基督徒雖然不必照此辦理,但也不宜在其前面搶先而食。
在基督教的專項儀式上,講究著裝典雅,神態莊嚴,舉止檢點。服裝「前衛」,神態失敬,舉止隨便者,均不受歡迎。
教堂為基督教的聖殿。它允許非基督徒進入參觀,但禁止在其中打鬧、喧嘩,或者舉止有礙其宗教活動。
(二)伊斯蘭教常識
伊斯蘭教,舊稱回教,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目前,它擁有7億多信徒,主要分布於西亞、北非、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在不少國家,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
1.伊斯蘭教簡況。伊斯蘭教於公元7世紀創立於阿拉伯半島。它的創立者為穆罕默德。伊斯蘭教以安拉為真主,以穆罕默德為真主的使者。所有信仰伊斯蘭教者均稱為穆斯林,意即安拉旨意的「順從者」。穆斯林之間,一般互稱「兄弟」。
伊斯蘭教的主要經典是《古蘭經》。它的重要節日有宰牲節、開齋節等。聖城為麥加。
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此語亦稱為「清真言」,通常要求穆斯林經常吟誦。
伊斯蘭教的不同流派很多。與穆斯林打交道時,千萬不要將其所屬教派弄錯。
2.伊斯蘭教禮儀。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故此不應將雕塑、畫像、照片以及玩具娃娃贈給穆斯林,並不宜邀請其觀看電影、電視、錄像、vcd,也不得邀對方參加拍攝。
伊斯蘭教禁止婦女外出參加社交活動。在外人面前,不允許婦女的著裝暴露軀體,不允許男女共處。與穆斯林打交道時,一般不宜問侯女主人,不宜向其贈送禮物。女性基層公務員前往伊斯蘭教國家時,衣著一定要入鄉隨俗,禁止袒胸、露臂、光腳、赤足。
在飲食方面,穆斯林講究甚多。他們一般都忌食豬肉,忌飲酒,忌食動物血液,忌食自死之物,並且忌食一切未按教規宰殺之物。非清真的一切廚具、餐具、茶具,均不得盛放招待穆斯林的食物或飲料。
在伊斯蘭教教歷的每年9月,穆斯林均應齋戒一個月。齋月期間,從每日破曉直至日落,禁飲食,禁房事。在齋月期間,外人不宜打擾穆斯林。
穆斯林對個人衛生極其講究。許多地方的穆斯林認為人的左手不潔,所以禁止以左手與人接觸。
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一般每天要作五次禮拜。在此期間,切勿干擾。清真寺為伊斯蘭教的聖殿。進入清真寺後,衣著不宜暴露,不宜追逐、嬉戲或大喊大叫。
在穆斯林面前,絕對不允許對安拉、穆罕默德信口評論,不允許非議伊斯蘭教及其教義,不允許對阿訇無禮。
(三)佛教常識
作為一種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佛教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影響。它的信徒約有3億多人,目前主要流行於東亞、南亞、東南亞一帶。在我國歷史上,佛教曾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1.佛教簡況。佛教相傳在公元前6世紀由釋迦牟尼創立於今日尼泊爾南部的藍毗尼。釋迦牟尼本名為悉達多·喬答摩,人稱為佛祖。
由於歷史悠久,流派眾多,今日佛教的紀典已不可勝數。它的象徵性標誌是「」,重要節日有佛誕節、成道節等。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四謗」、「五蘊」、十二因緣等,主張依經、律、論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學,以斷除煩惱而成佛為最終目的。
2.佛教禮儀。佛門弟子及其居所的具體稱呼有別。凡出家者,男稱炎僧,女稱為尼,合稱為僧尼。凡不出家者,則一律稱為居士。僧之居所稱為「寺」,尼之居所稱為「庵」,有時統稱二者為寺廟。對所有出家者,一律禁止稱呼其原有的姓名。故民間有「僧不言名,道不言壽」之說。
普通的佛教信待為了「廣種福田」,通常應向寺廟、僧尼或別人主動贈送財物,此舉叫作「布施」。
佛教的基本禮節為合十禮,基本的禮頌用語是「佛祖保佑」。佛教信徒拜佛時,則講究行頂禮,即所謂「五體投地」。
對於佛祖、佛像、寺廟以及僧尼,佛教均要求其信徒畢恭畢敬。非信徒對其不得非議。不準攀登、侮辱佛像。不準觸摸、辱罵僧尼,不得與僧尼「平起平坐」。進入寺廟時,宜慢步輕聲,不亂動,不亂講,不亂路,不拍照。
當正當的佛教儀式進行時,不應對其任意阻撓或者蓄意加以擾亂。
我國的佛教各流派多屬於「北傳佛教」。它的關健性講究有二:其一,信徒應守「五戒」。即規定其信徒不殺生,不盜竊,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其二,飲食上忌食「五葷」。即禁止其信徒食用蔥、蒜、韭菜、興渠等五種氣味刺鼻的菜疏。有些教派,還規定其僧尼應「過午不食」。
推薦閱讀:
※涉外商務禮儀中的見面禮儀三
※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回應?
※涉外商務談判技巧
※求助在澳大利亞或對澳大利亞房地產行業熟悉的朋友?
※與Zack同學的文化衝突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