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易導致水腫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癥狀表現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兩類,常見於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肺心病、肝硬化、營養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中醫經典文獻《素問·水熱穴論》日:「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卧,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古代又稱水、水氣、水病。《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等數種。亦以五臟分類,分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腎水等。後世又分為陽水、陰水兩類。《丹溪心法·水腫》日:「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水腫與脾、肺、腎三臟關係密切。《景岳全書·水腫論治》日:「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人脾而膚肉浮腫,傳人肺,則氣息喘急。」《金匱要略》論水腫的治療原則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其汗。」實證多為外邪侵襲、氣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為主,用疏風、宣肺、利濕、逐水等法。虛證多為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所致,治宜扶正為主,用溫腎、健脾、益氣、通陽等法。
病因病機
水腫的病因有內外二因。外因有風邪外襲,瘡毒浸淫,水濕浸漬,而致肺失通調,脾氣受阻;內因有饑飽勞倦,傷及脾胃,或久病房勞,傷及腎元,導致牌失傳輸,腎失開合,而成水腫。
1、風邪外襲,內舍於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肌膚;肌膚因癰瘍瘡毒,未能清解消退,瘡毒內歸脾、肺,導致水液代謝受阻,溢於肌膚;水濕之氣內侵,或平素飲食不節,多食生冷,均可
使牌為濕困,失其健運,水濕不運而泛於肌膚;濕熱久羈,或濕郁化熱,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三焦為之壅遏,水道不通,而成水腫。
2、飲食不節,勞倦太過,脾氣虧虛,運化失司,水濕停聚不行而橫溢肌膚;房勞過度,腎精虧耗,腎氣內伐,不能化氣行水,而致膀胱氣化失司,開合不利,水液內停,形成水腫。
證候表現
1、腎氣陰兩虛證
主要表現: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滿,納減便溏,面色萎黃,手足心熱,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細數。
2、腎陽虛衰證
主要表現: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減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滯或灰白,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療方法
一、辨證治療
1、腎氣陰兩虛證
治法:滋陰補腎,益氣利濕。
方葯:知柏地黃丸合生脈飲加減。
黃芪10克,西洋參10克,白朮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麥冬30克,懷牛膝30克,熟地15克,山茱萸10克,山藥30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氣虛乏力者,可加高麗參12克、蓮子12克,以健脾補氣;小便短少者,可加桂枝9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以助膀胱化氣行水。
2、腎陽虛衰證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方葯: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熟地15克,懷山藥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附子10克(先煎),肉桂3克,懷牛膝10克,車前子15克(包煎),白朮15克,白芍10克,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小便清長量多者,去澤瀉、車前子,加補骨脂12克、菟絲子12克,以溫固下元;心悸、唇紺、脈虛數或結代、水邪上逆凌心、瘀血內阻者,宜重用附子,加桂枝10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以溫陽化瘀;喘促、汗出、脈
虛浮而數、水邪凌肺、腎不納氣者,宜加高麗參10克、五味子10克、牡蠣30克,以益氣攝納,防虛脫之變。
二、其他治法
1、中成藥
濟生腎氣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鹽開水送服
金匱腎氣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淡鹽開水送服。
參茸地黃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淡鹽開水送服。
2、針灸
主穴:足三里、肺俞、腎俞、水分、復溜、關元、三陰交。
配穴:命門、脾俞、腰陽關、太溪、照海、心俞、血海。
操作:取足太陰、足少陰經穴為主。針刺用補法,並用灸法,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3、驗方
利水消腫湯:
赤小豆30克,玉米須15克,路路通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可利水退腫。
益氣利濕湯:
高麗參15克,白朮15克,懷牛膝30克,冬瓜皮15克,車前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於腎氣陰兩虛型水腫。
補腎通水方:
肉桂10克,懷牛膝30克,補骨脂30克,黃柏10克,生地10克,竹葉10克,玉米須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養腎溫陽利尿湯:
熟地10克,桂枝10克,高麗參10克,白朮10克,烏葯10克,木香10克,五味子10克,懷牛膝30克,竹葉10克,豬苓10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強腎益氣通水湯:
黃芪20克,冬葵子10克,杜仲15克,党參1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懷牛膝30克,知母10克,地龍10克,柴胡10克,肉桂6克,通草、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4、食療
參杞玉米茅根飲:
高麗參10克,枸杞子15克,玉米須、白茅根各50克,共煎湯,加適量紅糖,分次服用。
赤小豆鯉魚湯:
赤小豆30克,杜仲15克,鯉魚1條(去腸臟),生薑10克,共燉湯,不放鹽,吃魚飲湯。適用於陰水。
參芪杜杞瘦肉湯:
高麗參10克,枸杞子10克,黃芪50克,杜仲15克,豬瘦肉適量,共煎湯,不放鹽,吃肉飲湯。適用於陰水。
參朮赤豆豬腎湯:
西洋參10克,白朮10克,赤小豆100克,豬腎約250克,加調料一起煮湯食用,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杜芪燉羊腎湯:
黃芪100克,杜仲15克,羊腎2隻,入調料一起燉煮後食用,可益腎補腰,利水退腫。
預防與調攝
1、水腫當明確病因,及時治療,這是根本解決水腫的關鍵。
2、注意飲食調攝。水腫初期,忌鹽,腫勢漸退後,逐步改為低鹽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注意攝生,慎起居,避風寒,戒房勞。
推薦閱讀:
※苓桂術甘湯臨床(咳喘、眩暈、水腫、鼻淵)
※美麗幫幫忙:咖啡排水腫瘦身法-搜狐女人
※頭暈、噁心、還會引起腦水腫?!這種水果變紅後千萬不能食用!
※經方治療水腫二則 作者:毛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