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話歷史:羋月辛苦了大半輩子其實還是敗給了秦始皇?
秦二世贏胡亥:亡國責任只排第四
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末代皇帝,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嬴胡亥。秦朝始於始皇帝贏政,終於二世胡亥,一共只有兩個皇帝。胡亥之後,還有一個子嬰被宦官趙高擁戴為秦王,未稱帝,是不能算數的。
秦始皇犯下的錯誤
贏政在短短10年內掃滅六國,統一天下,認為自己的尊貴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就創造了「皇帝」這樣一個新名詞。他自稱「始皇帝」,規定後代皇帝就「二世」、「三世」地叫下去,直到「千萬世」,誰知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15年,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諷刺。
秦朝滅亡的原因,深究起來要追究到始皇那裡。他統一六國,靠的是雄厚的國力,強大的軍隊,但這些以前的秦王也擁有,為何贏政能統一,而且只用了短短10年?贏政成功靠的是兩個人,一是韓非,一是李斯。韓非給贏政帶來了「嚴刑峻法」的治國綱領,但他被同鄉和同學李斯害死,李斯則是韓非法家學說的執行者,幫助贏政把秦國打造成了一部戰爭機器。贏政就是靠這部戰爭機器取了天下,但後來胡亥亡國,也亡在了這部機器上。
戰爭機器所需要的潤滑油,是在戰爭中不斷掠奪戰敗國的財富和人口,只要能不斷得到財寶和女人,將士們就能夠忍受艱苦的征程、慘烈的戰鬥和嚴酷的刑罰。一旦戰爭結束,潤滑油沒有了,這部機器就應該停止運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讓百姓休養生息,創造財富。而贏政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統一中國後,刑罰反而更嚴岢,統治反而更殘暴,還興起了萬里長城、阿房宮、驪山陵這樣的大工程,耗盡民力,終至滅亡。
贏政的第二個錯誤,是沒有處理好接班人問題,沒有使帝國安全度過「瓶頸期」。一個帝國建立之後,通常第二個皇帝是「瓶頸」。帝國建立不久,統治尚未穩固,人民的國家觀念尚不牢固,而開國皇帝的威信突然消失,新皇帝得不到權臣的敬畏,又缺少治國的才幹和經驗,位子就坐不穩了。秦、隋、南北朝、五代十國不少王朝二世而亡,就是這個原因。
贏政心中的接班人,是他的長子扶蘇,但一直未明確冊立為太子。扶蘇在他焚書坑儒的時候,反對他的做法,令他不滿,於是被他貶到邊疆,和蒙恬將軍一起戍守邊塞。當然,始皇趕走扶蘇,還因為他的多疑性格,他是個喜歡到處巡遊的人,長期不在京城的時候,扶蘇老在京城裡和大臣們活動,對他總是個威脅。
他的小兒子胡亥,是個浪蕩公子,根本不成器,但他卻很喜愛,出巡的時候總是帶在身邊,這為日後胡亥的篡位埋下了伏筆。贏政在用人方面,重用了宦官趙高,一個見識短淺但很有些小聰明的小人。只要贏政不死,趙高翻不起什麼大浪,贏政一死,小人趙高就興風作浪了。
至於丞相李斯,從他害死韓非來看,本來就是個心胸狹窄的人,自私的本性一旦被趙高利用,胡亥的篡位就沒有什麼障礙了。在秦始皇的晚年,他其實已不信任李斯,他臨終前未將遺書、軍令和玉璽交給李斯,而是交給了趙高,就說明在始皇心中,李斯還不如一個宦官可靠,這也是李斯最後被趙高說服的重要原因。
胡亥踢鞋
說胡亥是個浪蕩公子,有這麼一件事。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都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願和大臣們循規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便借故退席。在殿門外整齊地排列著群臣的鞋子,按照秦朝的規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脫下放在殿門外。胡亥借著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群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後來宴會結束,許多大臣胡亂錯穿了別人的鞋子回家,鬧了一場笑話,始皇卻並不介意。後來胡亥即位,就像他當初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
胡亥生活浪蕩,也沒有什麼心機,他根本不懂政治,從來沒想過要當皇帝。他能成為歷史人物,還能亡國,全是托趙高的福。兩人的緣分,是從秦始皇讓趙高當胡亥的老師開始的。
小人趙高
趙高是個貨真價實的小人。他本是趙國人,還是趙王的遠房親屬。趙國滅亡後,因為和趙王的關係,他和父親都被抄沒入宮,閹割後做了宦官,而母親則被處死。所以趙高在內心裡是恨秦始皇、恨秦朝的,他把秦朝攪得烏煙瘴氣、土崩瓦解,其實是在報仇呢。但他爬到高位,則靠的是聰明和機靈,還有過人的記性。
趙高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算個美男子,得到了始皇的垂青。他為人精細,善於窺測別人的心理,利用別人的弱點。秦始皇以法治國,統一了天下,嘗到了法治的甜頭,很喜歡懂法的人。趙高投其所好,下苦功將法律條文倒背如流,深得始皇喜歡,始皇曾經披閱公文,遇有刑律處分,稍有疑惑,趙高只要在旁邊參與決定,無不如律。於是越加寵信,提拔他為中車府令,負責掌管皇帝出行和印璽的事務。他常在秦始皇左右協助處理政事,也因此得以全面接觸到國家機密大事。在始皇眼裡,他不過是個奴才,但他的實權其實已經超過了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上了。
除了討始皇喜歡,趙高還想得長遠,考慮到始皇身後的接班人,想巴結巴結,將來好繼續得寵。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寬仁忠厚、德才兼備,最有可能繼位,趙高先去拍他的馬屁。沒想到扶蘇內心裡瞧不起宦官,不吃他那一套,讓他受了冷遇。趙高轉而求其次,發現始皇最寵愛的是小兒子胡亥。他想方設法籠絡討好這位嬌縱無知的紈絝公子,讓他吃好玩好,很快得到胡亥的歡心。始皇見了,也很高興,乾脆讓趙高做胡亥的老師,教他書法、文字及獄律令法的知識。胡亥哪有心思研究什麼法律﹖一切判決訟獄之事都推給趙高辦理。趙高深知始皇性情,喜歡殺人打人,以此顯示威嚴,每遇刑案總是嚴詞羅織,鑄成重罪,博得了始皇的歡心。
秦始皇放了趙高一馬
趙高後來招權納賄,舞文弄法,被秦始皇發覺,將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審理。蒙毅猜不透秦始皇的意思,不敢徇私,於是按律定罪,當判死刑,並廢除了趙高的宦籍。不料秦始皇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念趙高明斷有識,辦事勤敏,格外加憐,特下赦書,不僅免其一死,而且還官復原職。這件事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它使趙高和蒙恬兄弟從此結下了仇怨。而蒙恬兄弟是扶蘇最仰重的大臣,一旦扶蘇繼位,趙高肯定沒有好果子吃,這為日後的沙丘之謀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死在沙丘
始皇三十六年(前221),有流星墜於東郡,化成一石,有人在上面刻著:「始皇死而地分」。估計是當時一個六國之後人,追思故國,造出流言。到了秋季,有使臣從關東來,路過華陰,忽有一人持璧相授,說:「今年祖龍當死。」兩件事情聯繫在一起,秦始皇驚慌不安,召入太卜問卦,結果是游徙最好,於是秦始皇決定出巡避凶。
第二年(前220),大隊人馬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台)時,秦始皇突然病危了。當時隨行的有胡亥、趙高、李斯等人,由於秦始皇晚年信奉神仙之說,祈求長生不老,平生最忌諱的就是「死」字,李斯等人都不敢開口向他請示身後之事。直到秦始皇自己意識到活不過明天了,才給長子扶蘇留下一封詔書,讓他把軍隊交給蒙恬,回到咸陽參加葬禮。
沙丘距京城咸陽1000多公里,始皇生前沒有明確設立太子。所以,這消息一旦傳出去,很可能發生諸皇子爭奪皇位的內訌,丞相李斯下令秘不發喪,迅速趕回咸陽。他一面把秦始皇的屍體安置在車中,讓宦官照常坐在車上,傳遞批答奏章,送水送飯,一切照常。一面催促趙高,速發璽書,召扶蘇回咸陽。這個秘密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及所親幸的宦官一共五六個人知道。趙高怕扶蘇繼位,蒙恬兄弟掌權,自己要倒大霉,就陰謀策劃讓胡亥即位,他首先去說服胡亥。
三人陰謀小集團
趙高告訴胡亥,秦始皇想讓扶蘇繼位,胡亥覺得是理所當然,毫無野心。趙高說,現在天下大權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裡,何不自己當皇帝,制人和受制於人,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呢?胡亥說,廢掉兄長而自立,是不仁;不遵守父皇的詔命,是不孝;自己能力不夠才識淺薄,勉強靠別人的力量做了皇帝,是不能。這三件都屬大逆不道,天下人是不會服氣的,自身也會非常危險,祖宗的神靈也不會承認保佑的。
胡亥這番話,說明他並非不懂道理,但皇帝的權力無疑是巨大的誘惑,這種誘惑沒幾個人可以抵抗得了。憑趙高的伶牙俐齒,再勸幾句,胡亥就被說服了。
趙高說,商湯革命,周武伐紂,都殺了他們的君主,天下沒有人說他們不忠;衛國國君殺掉殘暴的父親自立,沒有人說他不孝,連孔子都為他書上一筆。凡是干大事的,就不能夠拘泥於小節;有大德行的人,就不計較一些小的過失和責備。事貴達權,不可墨守。因小失大,必生禍患;優柔寡斷,將來後悔。這番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打消了胡亥尚存的一點良心,看來趙高還是個頗為高明的心理醫生。
攻下胡亥,再攻李斯,趙高也只用了兩三個回合。他先說明來意後,李斯大驚失色,斥責他的話亡國亂政,大逆不道。趙高卻給他擺出了理由——
1、論才能、功勞、謀略、人心、與扶蘇的交情和得到他信任的程度,李斯比得過蒙恬嗎﹖由此推論,一旦扶蘇即位,李斯將相位不保。
2、古往今來,被罷免的丞相或功臣的富貴榮耀,從來沒有能夠保持兩代的,他們和子孫最後都逃不掉殺頭的結局。由此推論,李斯只要罷相,難逃殺身滅門之禍。
李斯被說服了,三人組成陰謀小集團,開始實施一場直接改變秦朝命運的宮廷政變。政變的主謀雖然是趙高,執行者卻是李斯,因為沒有他的同意,任何詔書都發布不出去,同時李斯任相多年,在國內的地位和威望都是趙高無法比肩的。
胡亥登基
趙高先是毀掉了秦始皇賜給扶蘇的「璽書」,另外偽造了一道給丞相李斯的臨終遺囑,冊立胡亥為太子。又以秦始皇的名義把長子扶蘇和蒙恬下令賜死。
詔書傳達到軍中後,扶蘇雖然感到震驚,但畢竟不知道父皇已死,秦朝尚法,扶蘇聽完使者的宣旨後,便要自裁。蒙恬急忙上前勸止,認為始皇既然派扶蘇來做三十萬大軍的監軍,本身就意味著把天下重任交付給了他,今天怎能憑著使者的一封詔書就自殺,又怎麼知道這詔書不是假的呢﹖讓扶蘇再請示一下,弄清詔書的真假,再死也不遲。扶蘇是仁孝忠厚的人,認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稀里糊塗地拔劍自殺了。但蒙恬卻堅決不肯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使臣就把他抓起來囚在獄中,然後回報胡亥、李斯、趙高。
三人聽說扶蘇已死,大喜,他們匆匆離開沙丘直奔咸陽。當時正值盛夏酷暑,沒幾天,秦始皇的屍體便腐爛發臭了。李斯和趙高怕引起眾人的懷疑,就想了一個辦法,下令索取鮑魚,百官車上各載一石,以魚腥來掩蓋屍體的臭氣。這樣星夜兼程,趕回咸陽,立即宣布胡亥為太子,並為秦始皇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葬禮結束後,胡亥正式即位登上皇帝寶座,稱為秦二世。趙高升任為郎中令,常居於宮中參與決策,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子。
胡亥的殺戮
趙高得勢後,便想起蒙毅曾經判過自己死刑,可以說是深仇大恨,便說動胡亥誅殺蒙恬和蒙毅。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下詔處死蒙恬和蒙毅。後來,趙高又讓胡亥殺了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秦朝的幾根棟樑,都讓胡亥伐倒了。
殺完了蒙氏兄弟,趙高還不過癮,對胡亥說,陛下剛即位,急須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須制定嚴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連坐,直至株連九族。再採取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的辦法,換上一批親信,這樣,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舊臣,又可安置陛下所親信的人,誰不感恩戴德,忠於陛下呢?這樣國家就安定了,陛下也可以高枕無憂了。胡亥的天下原本就是偷來的,做賊心虛,害怕諸公子與他爭位,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殺個乾淨。只剩下自己一人是先皇的骨肉,就不會有人來搶帝位了。
於是在趙高的羅織誣陷下,胡亥連興大獄。趙高將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舊臣近侍若干人一起拘捕,在嚴刑拷打之下,全部問成謀逆重罪。結果,公子十二人戮死在咸陽,公主十人則在杜郵被肢解,所有財物抄沒入官,被株連者不可勝數。
公子將閭等兄弟三人,是胡亥的同母兄弟,以為哥哥會網開一面,被囚於內宮後還自認無罪,只待不久即可獲釋。接到將他們處死的詔書後,將閭叫屈道:「我平時出入宮廷,未嘗失禮;隨班廊廟,未嘗失節,奉命應對,未嘗失辭,怎麼叫作不臣?」高呼「無罪」,痛哭流涕,最後也只有拔劍自殺。
還有一個公子高,雖未曾被拘系,自知不能倖免,本想逃走,但又怕因此株連全家,禍至滅族,只好「犧牲我一個,保住全家人」。他上書胡亥,情願殉葬父皇。胡亥非常高興,賜錢十萬以葬。
秦始皇的子女都被殺完,所有功臣除李斯之外,也被清洗乾淨,一時朝堂空虛,倖存者人人自危。趙高趁機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到朝中要害位置,如弟弟趙成被任為郎中令,掌握京師和皇帝的衛隊,女婿閻樂為咸陽令。其他如御史、侍中等官,也都換成了趙高的人,朝中到處都有趙高的爪牙和耳目。
感覺坐穩了寶座後,胡亥效法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今蘇州),北到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最後從遼東(今遼寧遼陽)返回咸陽。在巡遊途中,趙高建議胡亥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將那些不聽話的官吏全部誅殺。胡亥一路下來,殺了不少地方官吏,以致於許多地方都沒人敢當官了。
趙高「愚君」
趙高把持了國家大權,便開始蒙蔽胡亥。胡亥對國家大事根本不通,只想尋歡作樂,一天對趙高說:「人生在世,如同白駒過隙,現在朕既然已經君臨天下,那就應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這樣終百年壽,你看可以嗎?」趙高說:「天子所以稱貴,就在於深居九重,高高在上,只讓群臣聽到他的聲音,不讓他們見到面孔。從前先皇在位的時間長,群臣無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與群臣見面,他們也不敢胡作非為,妄進邪說。現在陛下還很年輕,又剛剛即位,對各種事情未必樣樣精通。如果在朝廷中現場處理政務,萬一言語有誤,處置失當,就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弱點,這豈不有損於陛下的聖明嗎﹖所以,陛下不必再臨朝和臣下見面,只管深居宮禁,有什麼事情由我和侍中來批答處理一下就行了。」這番話正中胡亥下懷,從此便深居九重,不和朝臣見面,一切政事交由趙高處理。從此,胡亥只是個名譽皇帝,趙高成了執行皇帝。
李斯看到胡亥深居禁宮,只聽從趙高的話,惟恐自己失寵,於是寫了一篇文章《行督責之術》,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給胡亥的暴政火上澆油。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趙高的最後一塊絆腳石,後來果然遭到報應,死得比誰都慘。
趙高殺李斯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把秦始皇的暴虐發揚光大了。他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陳勝及吳廣均為穎川郡(今河南)人,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兩人奉命押解一群工役500人,將糧食送到漁陽(今北京)的長城工地上去。但當他們到達蘄州(今安徽宿縣)大澤鄉時,遇上了傾盆大雨,道路全為洪水淹沒,車人皆動彈不得,被困了好幾天。如果他們無法依限期到達目的地,以秦國刑法可能被判處死刑。兩人殺掉監軍,領著這500人造反,假冒扶蘇及項燕之名,向全國各地發出檄文。不久,便有武臣自立為趙王、魏咎自立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一時間群雄並起。胡亥即位一年不到,起義軍已遍布全國各地了。
天下大亂的責任,大半還是該秦始皇負,胡亥剛上台,頂多算推波助瀾而已。但慣耍詭計的趙高,看不到天下大勢,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卻把這看作是一個除掉李斯的好機會。他一邊對胡亥封鎖消息,一邊對李斯說,關東群盜蜂起,可皇上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勸諫他也不聽,還是丞相的話有分量,你去勸勸看。
李斯不知是計,答應下來。趙高故意在胡亥擁姬挽妾燕樂正濃時派人通知李斯,李斯趕緊去求見,結果引起了胡亥的反感。一連幾次都是這樣,惹得胡亥大怒,覺得你李斯故意趁我忙的時候來,找我的不痛快。趙高乘機進讒言,說李斯沒有從胡亥即位中撈到好處,心生怨恨,並誣陷李斯的長子李由是三川郡守,造反的陳勝是李斯鄰縣的人,陳勝的軍隊經過三川時,李由故意不出擊。兩人有文書往來,有可能要謀反。胡亥就讓趙高調查此事。
李斯聽到風聲,才知中計,便上書揭發趙高專權擅勢、貪慾無窮,有篡位自立的野心。趙高知道胡亥聽不進去,便沒有扣押這封上書。胡亥果然不信,李斯再次上書,堅決要求懲治趙高。胡亥擔心李斯會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先斬趙高而後奏,便告訴趙高要小心。趙高趁機大進讒言,說李斯想先除掉自己,再像田齊篡奪齊國的政權一樣篡奪胡亥的天下。胡亥相信了趙高,命他把李斯拘捕起來,投入獄中,隨即又把李斯的宗族、門客以及凡與李斯有交往的人統統收捕歸案。
趙高重刑逼供,逼李斯招認與兒子李由謀反之事。李斯難受酷刑,屈打成招。但他還不死心,又上書胡亥自陳,趙高接到上書後扯得粉碎,說:「囚犯怎麼能上書呢?」李斯的上書,反倒提醒了趙高,倘若胡亥真的派人來審問李斯,他肯定會翻供的。趙高就讓自己的門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侍中的樣子,輪番去審訊李斯。李斯不知其中有詐,就以實情相告,結果每次都遭到殘酷的拷打。後來,胡亥派人來核實李斯的供詞,李斯以為又如前幾次一樣,始終沒敢改口,承認了謀反的罪名。趙高把這份供詞上奏給胡亥,胡亥看後非常高興地說:「如果沒有趙高,我幾乎被李斯所賣。」這樣一來,李斯被定成死罪,夷滅三族。
李斯受的是當時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程序是先在臉上刺字,然後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腳,又被攔腰斬斷,最後被剁成肉醬。臨刑前,李斯凄楚地對他的二兒子說:「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當老百姓的時候那樣,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外去追逐狡兔了!」
李斯死後,趙高又讓胡亥搞了大規模的集體殉葬,宮中凡是沒有生育的宮女1萬多人,和為秦始皇設計、修築陵墓的數千名能工巧匠,都被下令為始皇殉葬。
指鹿為馬
除掉了李斯,趙高被胡亥任命為中丞相,獨攬朝綱。但他還想試探群臣是不是真心歸屬自己,命人把一頭鹿牽入宮中,獻給胡亥說:「我把這匹好馬獻給陛下。」胡亥一看,分明是一頭鹿,哪裡是什麼馬,便說趙高弄錯了。趙高仍堅持說是馬。胡亥不信,就問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不敢作聲,也有幾個人據實說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趙高,說是馬。胡亥聞言,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精神惑亂,竟分辨不出鹿和馬,於是就召來太卜,讓他為自己佔一封。太卜已經趙高授意,便說胡亥在春秋季節祭祀天地尊奉宗廟鬼神時未能嚴格遵守齋戒禁忌,所以神靈惑亂,讓他今天鹿馬不分,現在他必須嚴格認真地去行齋戒之禮。胡亥聽信了這套鬼話,便躲進上林苑中,後來更是跑到咸陽東南離城八里遠的望夷宮避災去了。胡亥一走,趙高就把那些據實說鹿的人統統殺掉。從此宮中內外,都畏懼趙高,無人再敢說半個「不」字。
當時各地的起義軍越來越壯大,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有一次群臣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趙高在宮廷里玩弄權術爐火純青,對待起義軍卻束手無策,竟然採取掩耳盜鈴的鴕鳥政策,對胡亥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儘管放心就是了。」胡亥聽了,滿心歡喜,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於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樣一來,胡亥連一句真話也聽不到了。
趙高逼反章邯
由於胡亥的閉目塞聽,趙高的鴕鳥政策,各地的起義愈演愈烈,像野火一樣四處蔓延。一直到陳勝的大將周文勢如破竹般打到距咸陽只30公里的戲(陝西臨潼新豐鎮),胡亥才大夢初醒,徵調正規軍已來不及,就下令赦免正在驪山做苦工的數十萬奴工跟囚徒,命少府章邯率領迎戰。交鋒的結果,周文敗退,章邯出函谷關向東追擊。
章邯一連串掃蕩了幾處草莽王國,最後圍攻新建立的趙王國的重鎮鉅鹿(河北平鄉)。趙王趙歇向其他同時新建立的一些草莽王國求救,項羽率領的楚兵團抵達,破釜沉舟,大敗秦軍。章邯派他的長史司馬欣到咸陽請求增援,成事不足的趙高這時敗事有餘,他深恐章邯坐大,威脅自己,就把民變日熾的責任推到章邯身上,說章邯縱敵玩寇,現在應該戴罪立功,還想什麼救兵。司馬欣一連三天都見不到趙高,正在驚疑時,得到這個消息,他急急逃回,不敢走來時的道路,另走其他小徑,趙高果然派人追捕,沒有捉到。章邯進退失據,別無選擇,只有向項羽投降,項羽就統率聯軍西進。
比項羽先出發的劉邦,速度更快,他早已到達武關。十萬火急的告警文書雪片一樣飛到咸陽,胡亥急忙召見趙高,可是趙高正卧病在床。屢次召見,趙高屢次都卧病在床。大勢已去之時,胡亥開始埋怨趙高了,屢次派使者責備他。趙高見胡亥已有不信任自己的跡象,就對胡亥下手了。
趙高殺胡亥
趙高的弟弟趙成身為郎中令,負責宮廷保衛工作,趙高便讓他作內應,假稱有盜賊到來,派閻樂發兵捕捉。然後,由閻樂率領一部分士兵化裝成起義軍,把閻樂的母親抓來,偷偷安置到趙高家中,以造成一種似乎起義軍真的打進城來的假相。隨即由閻樂率領一千多士兵直抵望夷宮。
閻樂率領士兵殺進望夷宮,胡亥的衛兵都四散奔逃,胡亥身邊只剩下一名宦官不肯離去,胡亥此時才明白趙高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問那名宦官:「你既然知道趙高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宦官說:「我就是因為不說才能活到今天,如果我說了,早就被你殺死了。」
胡亥哀求閻樂:「您能允許我見見中丞相嗎?」閻樂說:「不行!」胡亥又說:「皇帝我不做了,讓你們中丞相去做,你能留我一條性命嗎?我只求做一個郡王。」閻樂說:「不行!」胡亥又說:「那讓我做一個萬戶侯吧。」閻樂說:「不行!」胡亥說:「我願意同妻子做普通百姓,納稅服役,總可以吧?」閻樂說:「不行!」胡亥於是接過閻樂手中的劍,自殺了。
子嬰輕易殺趙高
趙高知道胡亥死了,非常高興,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君臨天下了,沒想到百官大臣沒人肯聽從,他只好又把胡亥的叔叔子嬰請出來,把玉璽授給他,並說六國復興,秦國的地方太小,不能稱帝,便讓子嬰稱「秦王」。
子嬰是個聰明人,他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及心腹太監韓談密謀說:「趙高在望夷宮中殺死胡亥,他怕群臣殺他,才假仁假義地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與楚軍有約,消滅秦室以後在關中稱王。現在他想等我齋戒以後入告祖廟時,乘機在廟中殺掉我。我只說有病不能去,他必定來催促我,那時就把他殺死。」
趙高派人請子嬰去祭祀祖廟,子嬰稱病不去,趙高果然自己來催,子嬰便讓手下把他殺死,隨後又滅掉趙高三族。
子嬰怎麼能如此容易地殺掉了趙高呢?趙高畢竟是個宦官,權力再大,也只限於宮廷之內,宮廷之外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支持,權力基礎非常脆弱。宦官的權力往往是帝王權力的延伸,帝王是宦官的權力之根。趙高殺死胡亥,等於自己斷了根,當然就自取滅亡了。
子嬰只當了46天秦王,漢高祖劉邦攻破武關,來到灞上,派人勸說子嬰投降。子嬰見大勢已去,便投降了劉邦,看似強大的秦王朝至此滅亡。
虛待齋曰
縱觀胡亥的一生,可以評價為四個字:糊塗、暴虐。
暴虐的制度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但源自始皇,胡亥不過發揚光大而已,他的最大弱點還是糊塗。秦始皇非常精明,而且也很勤政,他每天批閱的竹簡達幾十公斤,所以能穩固統治。而胡亥太糊塗了,一個小人趙高,胡亥要殺他是很容易的事,不會比子嬰困難,胡亥卻對他信任有加,最終被趙高殺掉。想當初,在沙丘密謀的時候,胡亥本不想篡位稱帝,是趙高硬趕他這個鴨子上架的。胡亥實在沒有做皇帝的起碼素質,又視殺人為兒戲,最終鬧到亡國,是順理成章的事。
趙高是個得志便猖狂的典型小人,具有小人的所有特質,只知道害人弄權,不懂一點治理國家的道理,面對各地的農民起義更是束手無策,最終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比趙高更可恨的是李斯,身付秦始皇臨終囑託,竟然聽信一個宦官的話,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心,拿國家社稷開玩笑,最後死得比誰都慘,實在是報應。秦始皇臨終前已不信任他,也是有道理的。
要是按秦朝滅亡的責任大小排個座次,我排的是:秦始皇,李斯,趙高,胡亥。有人也許會不同意,但若窮究根本,只能如此。胡亥本質上是個糊塗蟲,只是因為種種巧合才當了皇帝,要他負太大的責任,也說不過去。
推薦閱讀: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至今無人敢進入秦皇陵,就是因為秦始皇臨終前的一句話!
※秦始皇臨終前遺言,使皇陵2000多年安然無恙!
※秦朝滅亡時一支50萬的大軍按兵不動,因秦始皇的一道死命令
※秦始皇制度創新 保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