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法新探

書法新探

作者:王汕榮

《書法新探》(二)

書法歌:一:書法觀念歌:怡神養性健容顏,「道法自然」貴變化,「對立統一」科學觀,傳承創新向未來。譯文:此首言書法藝術的思想觀念。書法不僅是我國的玫瑰,國寶,而且它能陶冶人的情操,修養情性,有利於身體健康。學習書法的法則:「道法自然」即根據我國文字特點的規律順其自然地書寫。同時在此基礎上更要有變化。變化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只有變化才稱其為書法藝術,其表現在用筆,用墨,線條,結構,章法,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學習書法的思想方法是「對立統一」規律。即要充分運用各種「對立」的藝術因素。諸如:輕重,緩急,方圓,曲直,大小,長短,粗細,虛實,疏密,斜正,媚拙,連斷,枯潤,飄逸與凝重等等將其和諧協調地表現在一幅作品中,使之成為一首「心中的交響樂章」。「事物是聯繫的」書法不僅有其本身的藝術原理,而且與其他藝術原理也是相通的。諸如:「書為心畫」即與繪畫的筆墨技巧,構圖等相通;「書為無聲的音樂」即與音樂的節奏,旋律等相通;「書為流動的建築」即與建築的比例,重心,對稱,裝飾等相通;「載著手銬跳舞」即與舞蹈的空間流動性,造型性相通;還有與雕塑的雕浮感,立體感(三維空間)相通;以及與詩歌戲曲等藝術原理也相通。當今時代,我國的書法藝術已經成功地走向世界。我們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國外文化藝術精華讓書法藝術這朵玫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更加燦爛奪目。

《書法探新》(三)

書法歌:(二):執筆歌:松腰活腕鑽穎鋒,指實掌虛鬆緊中,渾身抖擻憑腰力,意在筆先逞神風。譯文:此首言書法的執筆方法。學習書法首先要掌握好執筆的方法。古人對執筆有多種方法:如「二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回腕」法等,但不論何種執筆法都要做到如下要求:1:要放鬆腰,背,肩,肘,腕,指各處的關節。因為只有放鬆各處的關節才能使其力(此力指意念狀態的內在轉遞力,非暴發力)協調地傳遞到筆尖。做到「入木三分」,「力透紙背」「萬毫齊力」。2:指實掌虛鬆緊適度。「指實」即手指之間要相對收攏,不要隔得太寬散,要狀如「拳頭」呈「半握拳」姿態。「掌虛」即掌內要有一定的空間,此空間的大小宜人而異,在實踐中各自把握,但「務使寬而舒」。「執筆鬆緊適度」是指一般要求而言,有時根據用筆的需要,也可執筆緊些或執筆鬆些或完全「虛指」(即介於執於不執之間)。3:執筆的筆桿要垂直於紙面呈中鋒狀態,有利於四面出鋒;執筆的腕面與紙的夾角成45度左右,有利於運腕,做到「腕靈筆活」。4:有關筆力的大小。決定筆力大小的因素是什麼呢?自然是與執筆有關的指力,腕力,肩力,肘力,腰力及腳力即「舉全身之力」。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力是指力,腕力和腰力。《九勢》日:「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此所謂用力蓋用指力也。所謂指力者五指執筆共同作用於筆桿,通過筆桿傳遞筆毫作各種筆畫的運動。」筆者認為:五指用力是一個整體協調用力的問題。所用之力並非分割各指的單獨用力。指力主要指執筆本身的用力,(也包含執筆的鬆緊度)實際上指力應在腕力的支配下才能更好地行筆作畫(此是否有理可供商討)。如果單獨用指力下筆(枕腕法寫「蠅頭小楷」除外)則筆毫易散不易聚,只有通過腕力傳遞給指力的下筆,筆毫才易聚而不易散。因為單獨用指力的下筆,筆桿的垂直度不易掌握,很容易使筆桿傾倒導致筆毫易散。只有當腕力傳遞給指力時其筆的垂直度更易掌握(此種狀態下的筆鋒不是中鋒便是側鋒更多的是中鋒兼側鋒)故筆毫易聚不易散。(即提契筆鋒)。「指力主骨」「腕力主筋」。指力堅實,書寫的線條勁健有力即「骨書」;腕力靈活,書寫的線條圓潤飛動有彈性即「筋書」。《筆法探微》日:「所謂腕力以腕運筆之力也」「腕力之可者有八,筆意離紙三寸此能提也;筆勢橫平豎直此能准也;筆鋒剛勁犀利此能疾也;筆力筋肉倔強此能徐也;筆妙轉折無窮此能活也;筆畫如棉里裹鐵此能硬也;筆趣蜻蜓點水此能輕也;筆毫力透紙背此能重也。欲求腕力要以平腕,提腕為正法。」筆者認為:此言腕力的作用。要充分發揮腕力的作用必須松肘松肩懸腕執筆為宜。要使腕靈活必須經常練習「甩腕法」即雙腳自然與肩寬站立,前腳尖頂地(也可整個腳面踏地)放鬆腰,背,肩,肘等處關節,舌輕抵上齶,手臂上舉於胸前,手腕上下不停地甩動,然後左右前後四周不停地旋轉。這樣既活動了手腕又鍛練了身體,使其氣血全身周流不息。「豎腕法」云:「腕豎則筆豎」此法不太科學,它違背了人的生理結構。如果一味地豎腕,則腕必疆硬,運轉不靈活,很難達到理想的運筆效果。對此筆者深有體會,奉勸讀者不要輕信此法。腕力與指力的關係如同單車「龍頭」與「前釵」的關係,「前釵」隨「龍頭」任意地旋轉作用於輪胎上,產生不同的運動軌跡。《筆法探微》日:「腰力者,全身之力也。衛夫人《筆陣圖》謂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此言用腰力也。」「唯善用腰力,而後能達一身之力於肘與腕與指是之謂力能自舉。力能自舉者能發能收,能重能輕,能疾能徐,能柔能剛,能屈能伸筆力之旨盡於是矣。」筆者認為;此言腰力的作用。腰力上發於指,下根於腳,發腰力時腳跟要站穩,與肩同寬或右腳向前半步或一步,且腰要放鬆,隨筆勢運動相應地轉動腰部(要協調配合)。腰部切勿下沉,如果一味地下沉,則整個身體的重量下壓,會越寫越疲憊,腰部也易疆硬。疆硬則發不出力。即發揮不出腰力的書寫效果。書法以晨練最佳,有利於提高書寫水平,且能鍛練身體。偉人毛澤東同志曾告誡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想書法好就要起得早。筆者數十年如一日,每天晨練一至二個小時,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晨練時,神志更清醒,注意力更集中,更易做到「凝神靜思,意在筆先」。讀者不妨一試。筆者之所以對執筆闡述較詳,是因為執筆是書法的關健所在,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請讀者應予以高度重視。

《書法探新》(四)

書法歌:(三):用筆用墨歌:逆入澀行緊收鋒,八面玲瓏四面鋒,提按起倒中側卧,方圓曲直枯潤中。譯文:此首言書法的運筆及用墨。「逆入澀行緊收」是書法運筆的筆訣。何謂逆入?即逆鋒入筆;何謂澀行?即慢而有力地行筆;何謂「緊收」即緊剎收鋒不讓筆力外逸。它描述起筆,行筆,收筆的一般過程及要求。「八面玲瓏四面鋒」指運筆的運動方向要四面八方地入筆,不要拘於一方入筆,確切地講即在360度的水平面內任何一點都可以入筆。「提按起倒中側卧」指運筆在運動中的變化及用筆的部位。「提」是提起筆桿;「按」是按下筆桿;「起」是把筆桿垂直豎起;「倒」是把筆桿傾倒。「提按起倒」是相輔相成有機協調的。即提即按,即按即提;提中有按,按中有提;起中有倒,倒中有起;提按中有起倒,起倒中有提按。提按起倒的運動狀態,必然渉及到用筆的部位即筆芯,筆根,筆肚。(毛筆的製作是上大下小的一個圓錐體,下部為筆芯,中部為筆根,上部為筆肚)。「中,側,卧」三部位用筆,實際是毛筆的中鋒,側鋒,卧鋒的用筆。古人用筆只強調中鋒而忽視了側鋒及卧鋒,其實是不全面不科學的用筆。「方圓曲直枯潤中」此言線形及墨色的變化。「方圓曲直」是線形的一般變化及基本要求。「方直」線形顯「剛性」;「圓曲」線形顯「柔性」「剛柔相濟」也是書法線條的主要要求之一。用墨「枯潤」也是墨色變化的效果及一般要求。用墨須用活墨(即墨汁內摻入一定的清水),摻入清水的墨汁滲透力強易於宣紙的滲化。一般篆,隸,楷書的用墨相對較濃(即摻清水較少)而行,草書的用墨相對較淡(即摻清水較多)。墨分五色即焦墨,濃墨,淡墨,清墨,水墨。其實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與運筆的筆法也有很大關係。

《書法探新》(五)

書法歌:(四)速度能量歌:勻速加速快慢中,注意調鋒轉筆鋒,動能勢能互轉化,速度力度變化中。譯文:此首言運筆的速度。速度力度是書法運筆的重要因素之一。快而有力為疾勢運筆;慢而有力為澀勢運筆。任何一種運筆都離不開速度與力度,只是速度的快慢及力度的大小而已。速度的快慢及力度的大小是一個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物理量。速度分勻速,勻加速,勻減速。運筆速度由慢到快,且越來越快的為勻加速;運筆速度由快到慢的,且越來越慢的為勻減速;運動速度一直保持不變的為勻速。速度的快慢與用力的大小及能量的大小有關,用力越大能量越大,則速度越快。反之,則越慢。能量是一個物理概念,在書法運筆過程中它是由動能與勢能所組成的。動能是由水平方向的運動速度所決定;而勢能是由上下縱深方向的高度及空中發力的大小所決定,且二者互相轉化,相互為用。讀者可在運筆實踐中體會其意義及效果。初練書法的讀者須先練習和掌握快而重的運筆方法。快到何種程度呢?可以快到你運筆時幾乎看不見筆桿為止,但要注意調鋒。做到意到,筆到,鋒到,就是要求腕運筆桿隨勢而動,筆鋒隨勢而轉。(此指中鋒,短鋒硬毫筆的運筆速度,而長鋒,特長鋒的軟毫筆則相對慢些。練字一般先用軟毫中鋒然後再用軟毫長鋒和特長鋒,掌握了此筆則一切毛筆皆能掌握。)「重」則自然是重按,使筆根或筆肚磨擦紙面。爾後再練習慢而輕的運筆方法,則更易掌握了。

《書法探新》(六)

書法歌;五:氣韻歌:形連意連空間連,當連不連當斷連,空間穿插包容意,氣韻生動順自然。譯文:此首言書法的氣韻。書法作品的氣韻就像一個人的呼吸,讓氣息來調暢全身。氣韻的形成體現在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呼應轉承。作品的相連關係(即呼應關係)有三種形式:形連,意連及空間連。形連即筆畫與筆畫直接相連,稱為實連;意連即筆畫與筆畫不相連,但筆意相連即「筆斷意連」,稱為虛連;空間連即作品空間任何一處的連接。此種連接要充分運用穿插,避讓,聚散,促展等結構手段使其空間有一種包容意態。諸如:下一個字可寫在上一個字的左下側空間或右下側空間或上一字有意收緊上提,讓下一字嵌進其空間內部,由於上一個字的空間容量大包容了下一個字,故其空間不顯得「壅堵」。「當連不連當斷連」指連斷要出於意外,給人一種新奇感。同時要恰到好處,不要不分虛實一味地連接。一般來講,以意連為主,以形連為次,以空間連為輔。氣韻的生成還與書法的造形,造勢有關。隨著書寫時間的進程,對其空間的不斷分割,必須以形造勢,以勢造形,點畫的運筆勢態要上下呼應,左右呼應,內外呼應,前後呼應,做到勢暢而筆澀。這樣作品的氣韻既生動流暢又凝重似「鐵流」。氣韻生動是順其自然而不是故意做作的。失去了氣韻生動便失去了藝術的根本。各種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必須以各種運筆技法為基礎,以書家個人情性為特點,以氣韻生動為總則,才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諸如:雄渾,豪放,瀟洒,沖淡,纖穠,高古,清奇,含蓄,沉著等等。

《書法探新》(七)

書法歌:六:重心平衡歌:動靜平衡須分清,行草中軸隨意新,篆隸楷書中軸正,粗細長短角度調。譯文:此首言書法作品的重心平衡。重心平衡在一個字或一行字或一幅作品中都顯得尤為重要。此處只講一個字的重心平衡問題。字體的平衡分二種:一種是靜態平衡,一種是動態平衡。篆隸楷書屬靜態平衡,而行草書屬動態平衡。何謂靜態,動態平衡呢?在此我們要明確「中軸線」概念。「中軸線」指一個字的:「重心線」。靜態書體篆隸楷書的中軸線是在中間正中垂直線上(此中軸線是意念中的線條)儘管其上下左右各部首之間有斜正的位置變化,但其整體的重心仍然在其中間正中垂直線上。其字給人的印象是平穩,端莊,具有一種「靜態美」。而行草書的重心線則不同,它可以是正中的垂直線,也可以是任意方向的傾斜線。即可在360度的水平面內任意旋轉(此指整體字的中軸線及各部首間的中軸線)。按此法寫字可使字的形態「隨手萬變」。為什麽行草書的中軸線可以任意旋轉呢?其因有二:一:因行草書的平衡是一個整體概念的平衡,它可以一個字或一行字或一幅作品來平衡;二:是由於「線力場」的相互作用。即線條與線條之間有一種「相互作用力」的存在(此種力的存在是我們從視覺效果中所感受到的)。正因為有線條相互作用力的存在,所以我們在調整行草書動態平衡時,是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及其角度來調整的(尤其在狂草中此種變化是更加複雜的)。故行草書給人一種流暢,飛動的「動態美」。

《書法探新》(八)

書法歌:七:結構歌:疏密虛實巧布白,俯仰顧盼要明白,誇張造險促展意,穿插避讓向背求。譯文:此首言書法的結構。可否這樣理解呢?線條猶如一塊「磚」而結構是如何將「磚」建築成一棟「房子」的造型手段。準確地講結構是筆畫與筆畫間,字與字間及行與行間的組合,其實質是如何解決「空間造型」。結構訣日:「左緊右松,上緊下松,內緊外松,變化均衡」「緊」即「密」,「松」即「疏」這是言一般的疏密變化規律。其實疏密的變化也是一個重心位置的變化。如「左緊右松」其重心位置往左移;「上緊下松」其重心位置往上移。反之,也然。另外結構的疏密與運筆的慣性有關,慣性越大則筆與筆之間或部首與部首之間越疏,反之,則越密。有字處為「實」即「黑」;無字處為「虛」即「白」。所謂「以白計黑」即空白處也要作為有字來看。黑白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一般來講在一幅作品中,白多黑少,字顯清朗;白少黑多,字顯茂密。黑白之比因字體因人而異,不作硬性規定。「俯仰顧盼」指上下左右四個部位的筆勢要相呼應。即上俯下仰,左顧右盼。「向而不礙,背而不離」即相向的字要互不妨礙,要處理好「朝揖,避讓」的關係。相背的字,要做到「形離而神(即筆勢)不離」。多部首結構的字,要注意主次,粗細,穿插,收放,展促,錯落,欹側,誇張,造險等方面的變化。總之不同的用筆產生不同的結構,而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結構要求,在此不贅述。但其總的結構要求:重心要平衡,點畫要呼應,形態要變化。

《書法探新》(九)

書法歌:八:線條歌:線形線質線量分,「線力力場」在其中,「一波三折」曲折意,「積點成線」為「書雄」。譯文:此首言書法的線條。書法線條如何是書法藝術家終身追求的目標,也是衡量書法作品是否成功的根本標誌之一。線條有線形,線質,線量之分。線形有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的形狀;線質有遒勁,飄逸,流暢,飛動,厚重,艱澀,蒼勁,老辣,枯潤,遠近等意境;線量即視覺感覺到的線條重量。有重量就有重力,同理推之,有重力就有重量。諸如:一條垂直的線條,感到其高縱挺拔有一種向上頂撐的作用力;一條傾斜的線條感到其有一種向下傾倒的作用力;一條地平面上的線條感到其有有一種向遠處延伸的作用力;一圈圓轉形的線條(含波浪形線條)感到其有一種「柔軟」的作用力;一條方折形的線條,感到其有一種「剛硬」的作用力。總之,是視覺中感覺到的作用力。既然線條有力的存在,那麼線條間必然有「線力場」的存在。我們知道,「電」有「電力場」的存在和作用;「磁」有「磁力場」的存在和作用。那麼同樣「線」有「線力場」的存在和作用。諸如:兩條平行的線條,儘管其向遠處延伸直至我們的視覺看不到為止,它給我們的感覺是「和諧協調」的;而兩條不平行的線條或兩條平行而其中間一條與其相鄰的兩條不平行的線條。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不和諧不協調」的感覺。因為平行的線條,兩線之間的任何一點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或講是「對等」的);而不平行的線條兩線之間的任何一點的作用力是不相等的(或講是「不對等」的)。相等的作用力顯得強弱均衡;不相等的作用力顯得強弱不均衡。由此推論:線與線之間確實存在一種「線力場」及其「相互作用力」。(當然這仍然是視覺中感覺到的「線力場」,而不是物質存在的「線力場」)。運用「線力場」理論指導書法實踐尤為重要。「一波三折」和「積點成線」是反映線條的「曲折性」和「無限性」的兩個概念。從整體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曲線性的發展,而不是直線性的發展。曲線性是絕對的,而直線性是相對的。「一波三折」它同時又是一種線條的筆法和筆意。用「一波三折」的筆法寫出的線條曲直相生,含蓄凝重,蒼勁險峻。線條的「無限性」又體現在「千畫萬畫必始於一畫」要寫好千萬條線條必始於寫好「一畫」。而「這一畫」又是由千萬個不同形態的「點」所組成,而每一「點」的變化又是由不同的運筆狀態所決定的。故「積點成線」又是一切筆法的總則。我國的宣紙如同一部「神奇」的「激光掃描儀」那怕你在紙上或空中作任何一種運筆狀態及書寫者個人情感的變化,它都能如實地反映出來。為什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因為宣紙是由一層層極細微的毛絨絨的材料所組成,加之肉眼看不見的「水墨分子」滲入和凝固在宣紙上,形成水墨紙三者「分子效應」。明此道理,所以我們的書法應從一點一線開始練習,只有「積點成線」才能真正成為一代「書雄」。

《書法探新》(十)

九:筆法歌(一)9**:藏頭護尾盈段中10**,提按頓挫順反鋒11**,換衄蠆拖心肚用12**,擦掠勒磔攫速中13**。譯文:9**此首言書法的筆法。即書法的用筆方法。何謂筆法呢?簡言之,就是描述毛筆在書寫過程中其運動狀態的規律。其運動狀態無非是如下幾個方面:一:運動方向:水平方向的圓周運動和上下縱深方向的直線運動及其二者相結合的複合運動。二:運動速度:或快或慢或勻加速或勻減速或勢能轉換成動能的速度。其運動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三:運動力度:主要是指毛筆接觸紙面的磨擦力。其磨擦力的大小是由運筆的筆力,速度,空中發力的大小和勢能的大小及毛筆接觸紙面的面積的大小等等所決定。運動的力度也是一個相對的物理量。四:運動部位:指毛筆與紙面接觸的部位。其接觸的部位不外乎是毛筆的筆芯,筆根,筆肚及其四面八方的錐體圓周面。現根據以上所解析的四個方面來理解和掌握傳統的三十四種筆法。

《書法探新》(十一)

10--11:此二句言一般常用的筆法。有藏頭,護尾,盈中,提,按,頓,挫,順,反等九種筆法。「藏頭」法《筆法探微》日:「藏頭者起之謂也,凡下筆無不用逆勢,逆則有力。」「所謂逆勢者反其筆畫之所向,以折其鋒也。」藏頭的概念簡明之,即把筆鋒藏在起筆的筆畫內。其類多種:有圓頭藏,方頭藏,斜頭藏,凌空取逆勢藏頭(即露鋒入筆的特例)等。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藏頭法。一般來講圓,方,斜藏頭屬實藏,多用於篆,隸,楷等書體,而凌空取逆勢藏頭屬虛藏,多用於行草等書體。掌握此法注意領會二點:第一:「筆芯」須在筆畫中行走(所謂筆芯並非指毛筆的尖端部位,而是指從主毫開始至副毫之際(邊緣)部位。切勿提空其筆虛作一線。第二:凌空取逆勢有二種用筆法:一種是逆向性用筆即筆桿在空中朝反運筆方向傾倒落筆把筆鋒藏在線條內;另一種是「意向」性用筆,即「意念」筆鋒已藏在筆畫內,筆桿在空中順運筆方向疾折疾運(此法也叫「空搶」)。護尾法《筆法探微》日:「護尾法反收之謂也。」簡明之即保護筆畫尾部的筆勢不外逸,使線條更顯力度。傳統筆法也叫「剎筆」或「剎鋒」。藏頭用逆勢及其行筆不得不用順勢,至尾部如果仍然以順勢結束,則必有始澀終滑之病。《九勢》日:「以儘力收之」所謂收者收其筆鋒也。其收鋒法有多種:1:反收鋒即由原筆道向相反的方向回收;2:空收鋒即邊提邊收於空中收筆;3:駐收鋒即毛筆運至末端稍停留後垂直向上收鋒;4:意收鋒即筆到,意到,力到,無不以筆芯護其尾(不提不按);5:出鋒(出鋒也是護尾的一種用筆)其出鋒有多種:1:直(中)鋒出鋒(即中鋒出鋒,筆尖方向與運筆方向相一致,且在筆畫中心內);2:側鋒出鋒(即筆尖方向與運筆方向成一定夾角);3:卧筆出鋒(即筆桿倒下後筆肚觸紙呈「卧態」);4:「鱷」鋒出鋒(取「鱷魚」牙齒短而硬之意)任何一種出鋒其鋒不宜過長,過長則飄浮無力(特法除外如攫筆法)。「盈中」法:「盈」即滿,豐滿,圓滿之義;「中」即筆畫中段。顧名思義「盈中」法即豐滿,圓滿筆畫中段的筆法。《九勢》日:「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即是起筆藏頭後中段筆法。書法線條的優劣判於點畫之中段。要使筆畫中段豐滿圓活,必須中鋒逆勢用筆,「如筆之藏頭圓筆而徐進。」使用盈中筆法須緩(松)執筆桿,逆勢澀行且手腕不停地提按筆芯在點畫中慢而有力地前進,且濡墨飽滿,寫出的線條圓活,雕浮有力度。(傳統筆法中「屋漏痕」,「如印印泥」「春蠶食葉」,「蟲啄木」等即此意)。盈中法與《九勢》所言「筆軟則奇怪生焉」是一致的。因其松執筆桿,筆毛自然軟,其力之剛全由毛筆自身的彈力所產生。而書法大師懷素的「駛毫聚墨法」卻是急(緊)執筆桿,疾勢(快而有力地)飛駛筆毫,寫出的線條如「折釵股」(似金屬彈簧絲)剛勁,細韌,有彈性力。其用「轉腕法」即充分運用腕力的旋轉作用,保持中鋒圓轉用筆的結果。。掌握盈中法的要領:第一:中鋒逆勢入筆筆芯要在筆畫中行;第二:手腕不停地作上下縱深方向的提按(其目的是調整筆芯保持中鋒用筆)慢而有力地澀行。有關筆畫中段的筆法不僅有此法,而且還有滾筆,揉筆,戰筆,退筆,波動筆等)。「,提,按,頓,挫」是上下縱深方向的常用筆法。一般來講,「提筆」是筆尖到筆芯部位的用筆;「按筆」是筆芯到筆根部位的用筆;「頓筆」是筆根到筆肚部位的用筆;「挫筆」是筆畫內調鋒改變運筆方向的用筆。其四者相輔相成,即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或按中有頓,頓中有按,或頓後有挫,挫後即提。《書譜》日:「輕如蟬翼,重若崩雲」此言線條的輕重之感覺。實則是對提筆,頓筆的要求。要使提筆寫出的線條「輕如蟬翼」則輕提中須實按。要使頓筆寫出的線條「重若崩雲」則重頓中須飛提。這樣寫出的線條才有力度,且無「飄」「墜」之病。輕提,重頓皆需用力只是其用力的程度不同而已。輕提須力注筆端,(即勁疾挫鋒),而重頓則力注筆肚。「順反鋒」此言用筆書寫的順序。「順筆」書寫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等(此從略)。「反筆」指改變書寫順序。諸如:有些篆書根據字意必改變運筆順序如篆書「之」字地上長出其橫畫表示地,而地上之「屮」本應作反筆從下而上寫之,表示草從地下長出慢慢而升高;有些草書用反向運筆表示省略一個點畫或一個部首。其目的是:1:適用運筆的勢態趨向,使筆路更近,筆勢更暢(草書的要求:「筆簡」即筆畫要簡練;「路近」即運筆的路線要近;「勢暢」即運筆的筆勢要流暢,生動有趣。)2:為求得點畫線條的藝術效果。藝書家們常常有意識地有目的地改變其運筆順序。不同的運筆順序有不同的藝術效果,尤其在草書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張旭,懷素等大狂草家為了筆勢的需要,不僅改變筆畫順序,而且改變結構(即把上下結構寫成左右結構或左右結構寫成上下結構)此叫「錯位」書寫。

《書法探新》(十二)

譯文:12**:此句言換筆,衄筆,蠆尾筆,拖筆等四種筆法。此四種筆法特點:1:皆在360度水平方向內運行;2:用筆的部位不同。換筆,衄筆,蠆尾筆多用於筆芯部位,而拖筆只用於筆肚部位。「換筆」指在運筆過程中線條筆道內筆芯(或筆尖)在原處順勢(順時針方向)或逆勢(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實心圈)然後繼續運行其筆。其目的:1:改變運筆方向;2:調整為中鋒運筆使線條更圓潤,立體感更強。使用換筆時執筆稍松勿過緊,換鋒在瞬間進行,且要順勢或反勢迅速在筆道內轉動筆芯,做到筆隨意動。此法常用於行草書尤為奇變莫測。「衄筆」其法行筆至出鉤部尾端原筆道內逆轉回鋒短而有力地鉤出(狀如短刺)。鉤部(呈「鵝頭形」)圓渾有力。「蠆尾法」其法行筆至尾,筆芯向末端成圓點,此時筆尖在點內乃翹舉其尖,由點之外側鉤出其鋒即成「蠆尾」狀(或從點之中心內側卧筆鉤出)。衄筆,蠆尾筆,二種筆法寫出的線條「爭白」(即視覺效應)效果好。「拖筆」指行筆中偶爾變換筆鋒筆桿倒下,筆肚觸紙順鋒中鋒拖的同時,手指捻轉筆竿或轉,折,按同時進行,寫出的線條能產生奇妙之感。常用於狂草的較長筆畫。其實此法是借用畫藤蔓的繪畫筆法。寫出的線條如藤蔓細勁圓潤有力度,有粗細變化.

《書法探新》(十三)

譯文:13**:此句言擦筆,掠筆,勒筆,磔筆,攫筆等五種筆法。此五種筆法要從運筆的速度變化方面來理解和掌握。「擦筆」為使作品造成黑白,輕重,虛實,枯潤,的節奏感。筆毫已干仍然把要寫的字或筆畫寫完,應把原來行筆的速度減慢,把壓力(即筆力)加重,用乾擦筆完成,收筆要稍為停頓一段時間。草書偶爾用之。「掠筆」《筆法探微》日:「掠筆者長勢也」《九勢》日:「掠筆在於趲鋒(即加快速度逼走其鋒)峻趯(即快峻利地跳起)用之。」掠筆可理解為各書體長撇的用筆。各書體長撇有不同的形態的要求,但用筆卻有共同的特點。即用勻加速逼使筆鋒越行越快。「運筆澀而勁,意念暢而轉」。《筆法探微》日:「掠之意取飢鷹掠食自空而下著地一掠即起,故日長勢。」「掠之起筆往往先用啄勢然後於空際動蕩其筆至出鋒時筆少挫其鋒而後發則險勁無匹。」從勢能與動能相互轉化的角度理解,飢鷹在高空中來迴旋轉幾圈,既有勢能也有動能,在動,勢能量充足的情況下急速加快速度逼迫其鋒運行。「勒筆」《九勢》日:「橫鱗豎勒之規」即寫橫畫如刀刮魚鱗片之勢而寫豎畫如用力牽牛繩之勢。二者均言逆勢用筆澀行而書(即筆桿與運筆方向反向稍傾,且用力拒之)意念有阻力行之,其實質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相互存在和作用。「橫畫豎落筆,豎畫橫落筆」實則是藏鋒入筆。寫出的橫畫如「千里陣雲」之勢,豎畫如「鐵柱」其實質是澀勢用筆的結果。「磔筆」《筆法探微》日:「磔筆者筆著紙緊駛也」磔筆原指捺畫的用筆法。廣義的磔筆可理解為澀勢用筆即慢而有力地使筆芯與紙面充分產生磨擦力。(由於筆與宣紙充分磨擦加之墨汁的滲入融化宣紙上浮現出一層層的極細毛絨近看顯得字跡摸糊而遠看顯得特別清晰。這就是磔筆線條的藝術效果。此法可用於一切書體。磔筆類似於勒筆皆澀勢用筆只是執筆的角度不同。磔筆是正鋒中鋒(筆桿垂直於紙面)而勒筆是是逆鋒中鋒(即筆桿稍傾於運筆方向的反向)。「攫筆」《筆法探微》日:「攫筆者一前一卻以儲筆勢之謂也」其法用藏頭法起筆作來回一往複,筆稍微停頓(儲足筆勢)然後急趨直下用肘力腰力引之。攫筆為疾勢用筆,常用於行草豎畫之長鋒,有時長逾數字,而其鋒犀利無匹。但草書長鋒忌直意。在運用長鋒時直中要有曲意,曲中要有直意。此法與「戰筆」「退筆」結合起來,寫出的線條既澀又利峻.

《書法探新》(十四)

書法歌:九:筆法歌(二):縱啄趯槌空中砸14**,轉折往複擺中旋15**,滾柔戰退顫波動16**,上下水平複合尋。譯文:14**:此句言縱筆,啄筆,趯筆,槌筆,砸筆等五種筆法。此五種筆法要從運筆的上下縱深方向來理解和掌握。「縱筆」顧名思義即縱情揮筆。當書寫者隨著書寫過程的情感激動興奮達到「白熾化」程度時,毛筆突然離開紙面而從空中猛向紙面發力(即狠寫一筆)其筆畫線條有多種意態:有的瀟洒不拘;有的剛勁有力,有的笨拙耐看。(從物理學能量的相互轉化的角度來看,縱筆其實質是先由動能轉換成勢能,再由勢能轉換成更大的動能)故其用筆不拘,充分體現了書寫者的情感。此法在一幅作品中不可泛用,必要時偶爾用一二筆,則整個作品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啄筆」《筆法探微》日:「啄筆者疾勢也」「所謂啄者如鳥之啄食」右軍《題筆陣圖》「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余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啄筆即快而有力的疾勢用筆。空中發力疾落疾運,借取空中的勢能快速轉化為動能,而將此動能速運動於筆畫之中的一種用筆方法。運用啄筆須懸肘才能空中發力毫無滯留,其筆必有上下 縱深方向的提按頓挫的筆勢變化。運用此法寫出的線條生動活潑,流暢有力,有粗細變化。原僅限於點或撇點的用筆,其實可廣泛用於一切筆畫。「趯筆」《筆法探微》日:「趯筆者令筆在紙上躍起也」。「筆欲躍起必先蹲鋒,蹲鋒得勢然後躍起有力」趯(跳躍之義)筆,其實質是上下縱深方向的按而提起的各種變化。諸如:按下後澀起的,挺起的,反起的,有按下後不出鋒而在原筆道內提起的,即「暗趯」。此法可理解為鉤筆法,可用於一切鉤的寫法。也可用於草書的筆畫映帶,即作「跳躍動作,筆斷意連,在空中運筆使氣韻更生動活潑」。「槌筆」取擊鼓槌之義。其法:松握筆桿筆肚槌於紙上象擊鼓那樣的姿勢,所顯筆畫乾濕不定。槌筆法,實則是從空中側卧勢落筆。即是側卧鋒狀態的筆畫,線條粗重形態自然,在運筆過程中要及時調整為中鋒用筆。這樣產生的線條對比強烈,韻味更強。「砸筆」取「碰撞」之義。其法:松握筆竿(筆桿有滑動感)空中發力投擲在落筆部位(筆桿不可出五指)然後行筆運行。砸筆實質也是空中勢能轉為動能的用筆,只是其垂直狀態落筆,筆芯正中地落在筆道圓心點內,屬中鋒藏鋒用筆。其所寫點畫飽滿,圓潤,有厚重力度感。槌筆和砸筆都是空中發力下筆,且握筆松其筆毛軟加之濡墨飽滿落在紙上的點畫「墨花四向飛濺」別有一番風味,視覺效果好。

《書法探新》(十五)

15**:此句言轉筆,折筆,往複筆,擺筆,旋筆等五種筆法。此五種筆法要從運筆的水平方向來理解和掌握。「轉筆」《九勢》日:「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顏日:「折釵股」衛日:「勁弩法」。「轉筆」取「轉動之義」。通過腕轉外力使線條具有彈性剛勁。其法一定要保持中鋒旋轉。轉出的線條才有圓潤,雕浮感。此屬篆書線條筆意。「轉中帶按折」寫出的線條「柔中寓剛」。轉筆時腕轉外緊內松而筆桿隨腕轉稍向內傾,則能寫出「外方內圓」的筆形。此筆形常體現在轉彎處篆書,魏碑,行,草書等皆有此筆意。「折筆」《筆法探微》日:「所謂折者曲屈其鋒如摺疊也」「折筆」取「彎曲反轉之義」(即改變方向)其法:必須腕活,腕關節兩端不停地上下翻轉。由翻腕帶動筆桿不停地變換毛筆的筆鋒面。即由陰面(原觸紙面)翻轉為陽面(原不觸紙面)這樣來回反覆摺疊。寫出的線條有陽剛之氣,枯潤變化和遠近層次感。常用於隸書及楷書行草等書體。折筆必折腕(即翻腕)不折腕則徒為折筆。折筆,轉筆,換筆三者的異同點:1:三者都可以改變方向,只是改變的線形不同。折筆的轉折處成方形即「折以成方」呈「剛勁」線意;而轉筆的轉彎處成「圓形」即「轉以成圓」顯柔軟線意;而換筆的轉換處成絞轉呈「拗澀」線意。2:前二者是靠翻腕,轉腕來改變方向,而後者是靠運筆的慣性來改變方向。「往複」筆此法原由「漆書」即一往一復來回二次重複用筆。但兩次用筆必須是完全相同的用筆方法,使之完全重合在一起。此法寫出的線條非常厚重。多用於篆隸書楷書而行草也可偶爾用之。此法在一字中不可多用常用於一字的顯目筆畫。事實上線條的厚重還由其他的因素所決定。諸如:筆力的大小,墨汁的濃淡,運筆的疾澀及其他筆法。「擺筆」分「線外擺」,「線內擺」二種。擺筆的運筆主要在於腕的擺動,而擺動的方向可在360度的水平內作各種方向的「s」形運動。此法是用於線外擺,目的是加強點畫間的呼應力,使之更加呼應靈活。常用於篆隸楷行草等書體。線內擺是靠腕力在線條內作上下擺動(用於橫向筆畫)或作左右擺動(用於豎向筆畫)從而增強線質感。其實質是通過擺動增加筆與紙的磨擦力,使線條更厚重,圓活,骨力透切。(此法相似於「盈中」法,只是運筆的方向不同而線質的效果是相同的)此法可用於一切書體。「旋筆」取「旋轉之義」在落筆,行筆,收筆的某一階段,用指捻轉筆桿使筆畫出「圓渾」變化。其實用腕力遠大於指力,靠腕力旋轉的外張力並利用「顏體」圓渾外張的藝術線條,寫出的大字特別厚重,遒勁,雄渾有「氣壯山河」的雄渾大氣風格。(其風格的標誌:1:線形粗重;2:線質厚重;3:線速凝重;4:線韻勢重)此法可與轉筆,折筆,換筆等筆法結合使用,線條效果更妙。

波《書法探新》(十六)

16**:此言滾筆,揉筆,戰筆,退筆,顫筆,波動筆等六種筆法。此六種筆法要從運筆的水平方向和上下縱深方向二者結合起來理解和掌握。實屬複合運動的筆法。「滾筆」《筆法探微》日:「滾筆者手腕迴環滾動使筆作兼轉折之螺旋線也」滾筆取「筆滾龍戲之義」即滾動之義。其法:虛指(虛籠其指)松筆(介於執與不執之間)運肘的同時手腕在水平面上作360度的圓周運動。此屬指,腕,肘,肩四者協調的複合運動。(傳統的「回腕法」即此意)因其手腕不停地作圓周運動加之執筆松,筆毛軟(主毫和副毫)自然隨腕一起轉動。故其寫出的線條遒勁,拗澀有力(此為萬毫齊力)。此法結合藏鋒,折筆,轉筆,戰筆,波動筆等筆法其線條效果更加奇特。常用於草書的螺旋線條及其他筆畫。「揉筆」寫特大字時為增強長筆畫的變化和「金石氣」,在運筆過程中將筆微微揉動,如不規則地轉圈並同時加上提按頓挫的運筆變化。寫出的線條骨力透徹有凹凸感(即金石氣)此法相似於波動筆法。「戰筆」《筆法探微》日:「澀勢在於緊駛戰行之法」。「言澀勢出於戰筆也」其筆法:執筆稍緊,執筆處與筆毫著紙處兩點有力(用力)且在運筆時「推行且留」即邊行邊留;邊留邊行,行時澀行,留時兩點垂直向下用力,依照腕力和肘力的協調作用,可隨意的向任何方向呈澀勢推動。此法可從力的轉遞作用來理解,因兩此處(執筆處與筆尖處)的合力作用戰勝了紙與筆的磨擦力。故其寫出的線條蒼勁有力,顯金石氣。此法可用於一切書體。增強澀勢不患「光滑」之病。「退筆」此法相似於戰筆,只是運筆時有倒退的的動作。(從略)「顫筆」把擺筆,退筆的方法加在一起,動作減小即可。即顫動的幅度小。相似於波動筆(從略)。「波動筆」《筆法探微》日:「波動者,動力之全勢也」波動筆取「波瀾」之起伏之義。其筆法:是一種上下提按的縱深方向和水平面方向的迂迴曲折相結合的複合運動。其提按的幅度視書體不同可大可小。手腕不停地提按而肘隨意的揮動。其線條生動靈活,呈「蛇形線」似「驚蛇入草」(又軟又活,四面亂竄)。此法常用於行草書體。波動筆與盈中筆,戰筆的區別:1:盈中僅指線條中段而言,而波動則指各線條全勢之動。(即無處不動)。2:戰筆慢而有力呈澀勢,波動筆快而有力呈疾勢;戰筆邊行邊留,邊留邊行,運筆中有歇止;而波動筆則首尾連貫,連續不斷,運筆中無中止。使用各種筆法的目的是為了使線條更有變化,更有藝術性,更有生命力。《翰林粹言》日:「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得氣象」(即風格)。然而,風格的的形成還必須與線條,結字,氣韻,章法及書寫者個人的情感等等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運用藝術美學原理,調動一切藝術「對立」因素,才能創造出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這才是書法藝術的「真諦」。

I《書法探新》(十七)

後語:親愛的讀者!當你讀完此拙文後,你覺得此文有探新意識嗎?何謂書法探新呢?「現代書法派」眾說紛紛。從中國的書法歷史來看,先祖們把中國的文字作為載體,將線條從形象線條變為抽象線條,採用中國特有的筆,墨,紙作為工具,運用各種筆法技巧,徒手書寫出各種不同風格的書法藝術作品。筆者認為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的起源和本質。如果離開了「文字」,「線條」及「書寫性」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書法藝術了。那麼如何探新呢?!筆者認為,書法的探新勢在必行。其原則是:「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中國書法的「文字」,「線條」,「徒手書寫性」這三者作為構成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元素之一是不能變的。但就其文字,線條形態的本身來講是可變的。從中國的文字及書體的演變來看:文字方面:由甲骨文變成現在的文字;書體方面:由篆書的弧形線條變成隸書的直線線條,直至行草書的更加靈活多變的線條。至於文字如何變化?線條如何肢解?有待於進一步探討。與此同時,書法還可以借鑒其他藝術原理與其他藝術相結合。諸如:借鑒國外油畫的特點,增加作品的「光色效應」,使之更加光彩奪目,增強悅目感;借鑒中國畫的特點增強作品線條的厚重感,立體感和章法的空靈感以及遠近的空間感;借鑒建築,雕塑,舞蹈,音樂等藝術原理,增強作品重心的穩定感,空間造型的險峻感以及線條的流動感和節奏感。同時還要在線條,章法,風格,書寫者個性等方面進一步變化和創新。各位志士同仁:本人未經過高等書法專業教育,僅憑對書法的愛好和自學,才疏學淺,秕謬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諸位學者,讀者不吝賜教,共同為中國的書法藝術探討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來。

作者:王汕榮寫於江西興國瀲江河畔山雲齋庚寅年夏月(嚴禁商業侵權,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崔傳富書法《芙蓉樓篆書唐詩百首》003
【書法指南1】
【展覽預告】烏海市青年書法家七人書法展 即將在內蒙古美術館舉行
「清華園」內的這些書法赫赫有名!你知道幾處?
書法7:無眼耳鼻舌身意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