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為什麼不肯睡?一覺到亮就是睡眠好?一篇帖讀懂西爾斯睡眠大法
通常來說,夜裡不醒不鬧,能睡整夜覺的寶寶都可以稱作「天使寶寶」,然而但凡親自帶過孩子的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兩歲前你別想睡囫圇覺。
Go姐M家的寶寶四個月前整夜不醒,Go姐M當時偷著樂,以為天使寶寶降生在自己家了,四個月後休完產假上班,天使寶寶突然變身小惡魔,晚上醒來N次要奶吃,吃不上就嚎啕大哭,讓Go姐幾近崩潰。在糾結中,Go姐無意中看到了《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這本書,其中對嬰兒睡眠的解讀讓Go姐恍然大悟:原來並非寶寶性情大變,而是媽媽上班後寶寶白天見不到媽媽,晚上才加倍地索要白天欠缺的母乳、安全感和母愛。
這次經歷讓Go姐不得不對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理念刮目相看。Go姐相信還有不少媽媽在為寶寶夜醒問題抓狂,本著好處共享的精神,Go姐特將西爾斯解讀嬰兒睡眠的理念與各位媽媽分享如下,希望能幫到你們。
首先讓我們拎出坊間流傳的一些與西爾斯理念相違背的哄睡法則:
* 寶寶一覺睡到天亮才叫睡得好;
* 母親用愛撫手段輔助寶寶入睡會養成不良習慣,應該培養寶寶自己入睡;
* 所謂的哭聲睡眠法,機械地訓練寶寶,讓他哭5分鐘、10分鐘、15分鐘……直到不哭;
* 寶寶應該從在一間屋子裡單獨睡眠;
* 從4個月開始應停止夜間哺乳。
對於這種在西方盛行了100多年的嬰兒睡眠訓練法,西爾斯醫生在《親密育兒百科》里進行了激烈批評,將其稱之為「比我們培訓寵物還缺少人性的訓練法」。其造成的後果就是大批嬰兒和成年人患上睡眠失調症,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睡眠調整中心,來治療這些無情訓練法遺留下來的問題。
所以,與之對應的符合西爾斯理念的睡眠法則是:
1.醫學上對嬰兒睡整夜覺的定義是連續睡眠5個小時,而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8小時以上。
2. 嬰兒的睡眠迥異於成年人,熟睡程度較成年人輕,醒來後,需要父母的輔助才能重返夢鄉。
3. 輕度睡眠有利於嬰兒大腦發育。
4. 嬰兒需要在母親的懷抱入睡,藉此獲得安全感,這不是必須更改的壞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5.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寶寶夜醒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個性脾氣,而不是因為你的育兒能力。
6.嬰兒從出生到3歲,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依戀。對父母的依戀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會自動脫離父母,走向獨立。
如果媽媽們對以上任何一種觀點都不能完全認同,繼續往下看,也許能幫助您判斷出哪些做法、堅持到什麼程度才是適合你家寶寶的睡眠大法。
再來看看不同階段嬰兒夜醒的原因,對症下藥:
嬰兒出生後頭幾個月里,由於生長迅猛,兼之胃口小,消化快,夜裡起碼要起來一次吃奶。很早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10個月大的嬰兒,對於母乳的汲取也有25%是在夜間。如果早在4個月就斷掉夜間的哺乳,無異於掐斷了寶寶1/4養分的來源。4個月並非是添加輔食的一刀切時間,美國兒科學會在1997年更新了他們的立場,將輔食添加的推薦月份從4個月更改為6個月,並且明確闡明,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在6個月之前無需進食添加物(包括果汁),因為輔食的營養不如母乳的營養全面。而且,睡前給寶寶多吃輔食並不能有效延長他的睡眠時間,吃多了消化不良反而會讓他撐得睡不著。
6個月以上的嬰兒夜間醒來的原因則可能更複雜一些,比如出牙的不適,由於白天可玩兒的東西多,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到夜間才會頻繁醒來吃母乳。
其他導致嬰兒夜間頻繁蘇醒的原因包括尿片過濕,感覺要撒尿,睡衣不舒服,衣著、被褥或室溫過熱,吃得過飽或飢餓感,生病的不適等等。稍大一些的孩子夜間頻繁醒來的原因有時與白天的活動有關,有時與情感方面的波動有關,總之,孩子夜裡醒來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父母細心觀察,找出緣由,對症下藥。
還有些孩子到晚上不願意睡覺,或者夜間睡不安穩,是因為白天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過短,他要利用晚上來彌補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需要。
總之,一個小孩子如何睡覺,與這個孩子本身的脾氣性格有很大關聯。有些孩子幾個月大就能基本上安睡一夜,但大多數孩子要到兩歲半甚至三歲才睡整夜覺。所以孩子夜裡醒來,並不意味著做父母的失敗。更不能使用任何硬性手段,強迫孩子入睡。
既然如此,現在來看看一覺睡到大天亮到底有多大的可能和必要吧!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一夜的睡眠都是在入睡、熟睡(深度睡眠)、淺睡(REM睡眠)之間循環往複,總要醒幾次。只是成年人能夠自主入睡、能夠自我調整再次入睡,嬰兒卻不能夠,他們需要父母的輔助。嬰兒和成人的睡眠差異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1.成年人入睡快,能夠馬上進入深睡狀態;嬰兒則入睡慢,需要在父母的輔助下,經由20分鐘左右的淺睡狀態而後進入熟睡階段。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寶寶看似睡著了,但是一放下來就會蘇醒大哭。這是因為他還沒有進入深度睡眠,還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撫、拍哄、輕搖等等。
2.嬰兒的睡眠周期較成年人短,熟睡程度亦較成年人輕,醒來後,還是需要父母的輔助才能重返夢鄉。——這其實是他們的一種生存本能,便於一旦發生意外或感到不適,能夠馬上醒來向父母發出信號。
而且你知道嗎?輕度睡眠也有利於嬰兒大腦發育。
因為淺層睡眠時仍然可以進行思維活動,在淺層睡眠時做夢,可以為寶寶的大腦發育提供影像,這種內在的刺激促進了大腦的發育。隨著寶寶的成長,沉睡時間會越來越長,淺層睡眠會減少,易醒期也隨之減少。
所以,睡得好有時候是天生的,有時候是後天培養的,但不是強迫出來的。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安睡了9個月,並非出生後就可以馬上脫離母體單獨行動,他們同樣需要母親的懷抱,藉此獲得安全感。有些小寶寶在出生後頭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更樂意在父母懷抱里睡覺,這不是什麼必須更改的壞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另外你知道嗎? 其實,醫學上對嬰兒睡整夜覺的定義是連續睡眠5個小時,而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8個小時以上。
掌握了科學知識,相信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有的寶寶走哪睡哪,有的寶寶卻離開媽媽就哭吧?強行訓練寶寶單獨入睡並不是適合所有寶寶的方法,對於高需求寶寶來說,甚至還是根本就無法實現的。
對於得不到父母的安撫就無法入睡、大哭不已的寶寶,父母不理睬寶寶渴求愛撫的信號,讓寶寶在那裡哭啊哭的直接後果是:
一、給寶寶幼小的心靈留下重重的創傷:我是孤獨的,爸爸媽媽是不愛我的,我呼喚他們,他們不理我。好吧,我哭也沒有用,反正你們不來,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傷,我憤怒,我不喜歡睡覺,我也不喜歡這個世界!
二、將父母變得冷淡漠然,對孩子的需求不再敏感,不再細心地觀察孩子哭鬧的具體原因,很容易忽略孩子因為生病或其他不適而發出的求救信號。
中國母親的做法「孩子跟媽睡」開始受推崇
至於讓孩子孤零零地留在一間屋子裡單獨入睡,也越來越多地遭到廣大母親和育兒專家的反對。他們極力推崇中國母親的做法:讓孩子跟著媽媽睡。這其實是一個流傳於世界各地文化的古老習俗,不僅有利於哺乳的方便、有利於母嬰雙方的睡眠,更會增進母子感情聯絡與交流,增進母親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為將來順利而成功地教養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孩子留下終身難忘的快樂記憶。
即使不和寶寶同床,很多父母都樂意讓寶寶和自己睡一間屋子,爸爸媽媽睡大床,寶寶自己睡小床。
除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之外,全世界各民族的母親幾乎都讓孩子和自己同屋或者同床睡眠。但是突然間,一些中國母親們開始盲目效仿西方人的做法,把孩子留在單獨的一間屋子裡,並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然而孩子的獨立性是否需要這麼早就培養呢?用這種方法能否培養出獨立性?嬰兒從出生到3歲這段時間,與培養獨立性相比,滿足對父母依戀的需求更大。一個飢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足旅行的,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夠勝任其他。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於飢餓狀態的兒童,也無法獨立。寶寶從出生到18個月,無論你怎樣愛撫、親吻、擁抱他,都不會「慣」壞了他。對父母的依戀感得到充分的滿足、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會自動脫離父母,走向獨立。
如果媽媽為了自己省事,逼迫孩子遵循自己的作息時間,竭盡全力讓孩子一夜睡到大天亮,最終結果是不僅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而且會因為厭煩孩子的起夜而情緒低落,怨天尤人。這樣惡性循環,兩敗俱傷。
不如就接受這個事實,孩子每夜都要起來,把這化作與孩子親密交流的良好時機。並非白天做父母,夜裡就可以下崗放假了,做父母是24小時的工作。寶寶每天有50%的時間都在睡覺,這並非是無所作為地消磨時間,而是在對於睡眠,以至對於人生,開發積極健康的態度。
夜奶不會導致齲齒
最後,給怕寶寶吃夜奶導致齲齒的媽媽吃顆定心丸。
美國兒科學會有嚴謹的研究,確定母乳餵養無論時間長短,都和齲齒沒有任何關係,英文OK的媽媽可以直接看美國兒科學會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美國嬰兒母乳餵養與童年早期齲齒的關係》。該論文發表於2007年,以後再有牙科醫生、兒保專家等對你說,吃母乳,吃夜奶會導致齲齒,可以確定他/她的專業知識好幾年沒更新過了。
協助寶寶愉快入睡的tips
1.白天多擁抱安撫寶寶,會讓寶寶在夜晚更加順利地進入睡眠狀態。
2.固定睡眠時間,孩子月齡越大,越需要固定一致的睡眠時間和睡前活動。
3.撫觸按摩或洗個溫水澡有助於舒緩緊張的肌肉和忙碌的大腦。
4.在媽媽乳頭上吃著母乳入睡是自然入睡的最佳方式——從溫暖的洗澡水到溫暖的懷抱到溫暖的乳頭到溫暖的床,一路暢通無阻。5.父親哄拍孩子入睡:應該讓寶寶習慣跟著爸爸媽媽都能入睡。
6.寶寶即將入睡卻不願意放下來單獨睡覺,不妨和寶寶一起躺下來,讓他在你的懷抱里進入酣睡狀態。
7.坐在搖椅上搖著寶寶入睡,珍惜這種獨特的入睡需求吧,寶寶也就在頭幾年需要你搖晃他,這種寶貴的時光會很快過去的。
推薦閱讀:
※六爻算卦第一篇
※送你一篇快樂的文章!看完心情快樂一整年!
※第一篇風水常識 第二章羅盤
※想喝粥,有這一篇就夠了
※乾貨:一篇文讀懂茶葉含水量和制茶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