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品春秋:封建模式與帝國模式的利弊比較

55.品春秋:封建模式與帝國模式的利弊比較在我們一般人的常規理解中,往往把中國歷史上「從秦到清」的這兩千年叫做封建社會。 真是這樣嗎?其實,中國從秦朝以後,就進入到帝國時代,再沒有封建制度了。那麼,什麼是「封建」呢?封,就是劃定疆域、分配領地;建,就是建立政權,指定領主。天下是天子的。「天子分國」:把天下分成許多個「小國」,承包給各路諸侯們,這就叫「封土建國」。這塊土地的最高領主就是諸侯。「諸侯分家」:再把整個小國劃成若干份,分給國中的各位大夫們……這就是「封建」。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邦國制」。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們不停的土地兼并戰,最終,天下的土地都被秦國兼并去了。這樣,秦國成為封建社會的終結者,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帝國。再不搞「分封制」那一套了,邦國消失了,變成了郡縣,原先代代世襲的封建領主,變成了輪換上崗的帝國官員。很快,帝國模式的嘗試者大秦朝,又被舊有勢力的項羽推翻了,天下被項羽重新分封為十八個小諸侯王國。歷史又回到了分封制的時代。不久,直到劉邦打敗了項羽,消滅了各路諸侯後,帝國模式才基本定型。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清朝,都不再裂土封侯。封建模式是一種「邦國制」, 帝國模式實行的是「郡縣制」。這兩種模式在管理上有什麼區別呢?西方的馬其雅威利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世界上有史以來的君主國,統治的方法無非是這兩種之一:一種是由一個君王和一群諸侯來統治;另一種則是由一個君王和一群臣僕來統治。前者是一個大王和一群小王的關係。後者是一個大王和一群奴僕的關係。前者事實上有許多的王,而後者只有一個王。這兩者,就好比法蘭西國王和土耳其大皇帝的關係。法蘭西國王處在一大群世襲貴族(諸侯)當中,這些貴族都擁有各自的特權、土地、和愛戴他們的人民。國王很難剝奪他們的特權。土耳其則只有一位皇帝統治,其餘的人都是他的臣僕。他把他的王國劃分為若干個「州」,派出各種行政官員到那裡上任,並且可以隨心所欲地調動或撤換他們。在管理上,後者明顯要優於前者。前者的人民不容易聽話,後者的人民很容易聽話。前者的國家容易造成分裂,後者的國家則很容易維持穩定。當遭到外族的入侵時,前者很容易被打敗,而要想戰勝後者,則是非常困難的。這些,都是帝國模式(集權)優於封建模式(分權)的地方。下面,再來說說封建模式(分權)優於帝國模式(集權)的地方。首先第一個好處就是當國君的省力省心。他把地盤承包給你後,什麼都不用操心了,你想幹什麼幹什麼,想用誰用誰,他都不管,他只管收租金。(諸侯對天子提供稅賦,和戰爭時期提供軍隊兵力,基本上是這兩點。)但集權制的君主就會有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他每天都要考慮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歷史上還真累死了不少勤政的帝王。其次,分權有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大家都願意為你賣命,創造效益,其實也是為了大家自己。但在集權制度下,積極性、創造性就被嚴重打擊了,都在為你賣命,想為自己,還得偷著掖著。再次,當外族入侵時:前者諸侯各自為政,容易出叛徒把敵人引進來,所以敗的飛快。但想完全佔領,則會遇到無窮的困難,殘存的貴族們又會成為無法收拾的新首領。並且佔領方在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中,占不到更多的便宜。後者集權的大帝國,雖然不容易被打敗,但是,一旦只要攻克了,就會輕易的把它完全佔領,從而擁有整個國家。封建模式(分權)與帝國模式(集權),究竟哪一種好?應該是互有優劣的。在該分權時分權,在該集權時集權,才是理論上的最佳。下面,我們就再來審視我們的歷史:周武王為了戰勝商紂王,就大封諸侯,下放權力,把天下劃為若干個小國,大家一起推翻了商朝,快速建立起了一個大周聯邦政府。建國之初,「分權」的威力巨大。但在過了兩三百年後,這種分封制就不能滿足時代的變化了,而中央集權又沒形成。所以周天子既不能左右天下,又沒被別人取代,這就形成了特有的「春秋亂世」。為什麼在這種亂世中,反而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絢麗燦爛、多姿多彩的文化呢?其實前面已經解釋了,分封制下的人民不容易聽話,思想活躍而積極,創造性會很強。一旦集權,則被約束住了。周天子因為沒有集權,所以亂了套,又因為分權過甚,所以倒台的極慢。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周朝硬是折騰了八百多年才結束,成為歷史上壽命最長的朝代。秦朝為了避免這種「亂世」,就強化集權制,集權是最好的管理手段,是不容易把他被打敗的,但一旦被攻克,他就一夜之間轟然坍塌掉了,沒有人會留戀。所以秦朝成為歷史上的短命王朝。項羽、劉邦,都是集權制發源地的楚國人,為了推翻秦朝,他們採用了在擴張期威力最大的分封制,很快就把大秦朝給瓦解了。接下來,中央集權,項羽沒有做好,而劉邦做好了,所以天下就是劉邦的。發展與穩定似乎總是矛盾的。新生的,總是會「分化」掉舊有的;一旦它悠久了,又走向「聚合」。因此,我們可以說:「分權」的優點是便於向外擴張,「集權」的優點是便於對內控制。「分權」的發展性、開拓性最好,「集權」的穩定性、約束性最好。「分權」最適合於打天下時的創業初期;「集權」最適合於得到天下後的成熟期。「分權」是最好的營銷方式,「集權」是最好的管理手段。我們現代企業中能夠橫空出世突然做大做強的,都是分權給各位代理(諸侯),讓他們有特權去獨霸一方,快速搶佔市場;而一旦強大了,又會變著法兒收回曾經下放的權力。道理是一樣的。好了,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春秋時期的晉文公時代。晉文公上台的時候,他自己的勢力其實非常孤單,集權而治搞不了,強行搞,就是晉惠公父子的下場。所以,在晉文公的創業初期,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分權而治。我們看到,晉文公大肆封賞了那麼多的功臣,真是因為他們有功嗎,不是,而是晉文公的一種策略需要。於是,晉國很快就被他整合成了一個強大的(管理鬆散的)「聯合體」。同時,在客觀上,晉文公也成為了維護封建制度(分封)的中興之主,後來終於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霸主。
推薦閱讀:

俞可平:「中國模式」與思想解放
論中年男女撒嬌模式的不同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B08下午茶
張維為:中國選賢任能模式是如何超越西方模式的
第七課 【服侍人的領導模式】
【商海沉浮】上島咖啡加盟商紛紛自立門戶,劉強東質疑服務業加盟模式

TAG:建模 | 比較 | 封建 | 利弊 | 帝國 | 模式 | 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