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母乳餵養不會導致寶寶「腦癱」

純母乳餵養不會導致寶寶「腦癱」<查看評論>大洋新聞 時間: 2012-02-18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任珊珊、莫冠婷   ●「母乳餵養」近日再掀爭論,眾專家力撐「母乳最優」

  ●母乳餵養最好保證6個月,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缺乏維生素K1,可打維生素K1補充劑

  ●如果乳母本身患有嚴重疾病,或寶寶患有半乳糖血症或其他口腔急性疾病時,不宜進行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的話題近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國內一家媒體近日報道「一味追求純母乳,年輕媽媽把半歲寶寶喂成腦癱」,經微博廣泛轉發後,令許多新媽媽倍感憂慮。然而,這一論點迅速遭到大陸以及台灣地區醫學界的聯手痛批。廣東醫學專家指出,母乳餵養不會讓寶寶因營養不良而變腦癱,而過早添加輔食也不會讓寶寶發育更健康。

  文/記者任珊珊、莫冠婷通訊員郝黎、靳婷、溫志勤

  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產科杜娟副主任醫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何明嬌副主任護理師、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農紹漢主任醫師

  新聞回放:

  武漢媒體報道純母乳餵養致孩子腦癱

  據武漢媒體近日報道,一位年輕媽媽因母乳質量不高導致寶寶半歲之後營養不良,腦發育不全。當改用配方奶粉並添加輔食之後,寶寶很快就變得健康了。報道援引當地專家觀點否定「母乳餵養最健康」,稱不及時添加輔食會導致寶寶隱性貧血,而母乳缺乏維生素K,會導致寶寶顱內出血。

  對此觀點,兩岸醫學界紛紛予以駁斥。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台灣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鄭博仁指出,台灣綜藝節目也有提到母乳餵養的不正確觀念,衛生主管部門已明確澄清,嬰幼兒可純母乳哺乳到六個月再適當添加輔食,之後仍可以持續哺乳到兩歲。有市場營銷人員則稱「純母乳餵養致腦癱」論的背後有輔食生產廠商的身影。

  國內著名科普網站《果殼網》也發布專題指出,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可以滿足正常嬰兒的需求。如果是早產兒或者低體重兒,最好在母乳餵養的同時補充一定量的鐵,醫生會給媽媽開專用的鐵劑。研究發現,用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所增加的更多的是脂肪,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增重看起來一般不如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快。

  記者獲悉,衛生部近日發布的《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再次重申:「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提倡純母乳餵養6個月。從出生後6個月開始,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嬰兒添加輔食後可繼續母乳餵養至兩歲或兩歲以上。」

  專家說法:

  「純母乳餵養致腦癱」沒根據

  「不能說因為媽媽給孩子純母乳餵養,就會導致寶寶變成腦癱,這是沒有根據的。」廣東省人民醫院產科杜娟副主任醫師指出,導致腦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嬰兒純母乳餵養沒有對等關係。

  據了解,腦性癱瘓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導致腦癱的因素有宮內感染、宮內發育遲緩、妊娠期外傷和多胎妊娠等產前因素;早產、難產等產時因素,由圍產期窒息造成的腦癱佔8%~10%;另外,失血、感染等引起新生兒休克、顱腦損傷的產後因素也可導致腦癱。

  「母乳餵養把寶寶喂成『腦癱』的新聞是謬論。」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護理師何明嬌指出,現在有些媽媽抱怨「母乳餵養會導致寶寶體重變輕」,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區。「這很可能是媽媽的乳汁不夠濃或者餵養方法不對所造成的。」

  專家提醒:

  太早添加輔食吃了也沒用

  為什麼母乳餵養最少要保證6個月呢?何明嬌指出,這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和口腔系統一般在出生6個月後才發展相對成熟。「在此之前,這兩大系統都比較嬌嫩,因此最好選擇母乳餵養。」何明嬌說,配方奶粉不能完全取代母乳,因為奶粉含有40多種營養成分,而母乳含有100多種,而且成分天然,還有奶粉所不能模仿的抗體,這對寶寶來說,十分重要。

  「對0~6個月的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品,配方奶粉只是儘力去模仿母乳成分,但可以說『一直在模仿,從未能超越』。」杜娟指出,不是說只有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才需要及時添加輔食。混合餵養、全人工餵養的寶寶,在發育到一定階段、母親奶水營養下降時,都需要適當補充輔食,但這並不意味著添加輔食的時間越早越好,更不能把輔食作為主食,因為「在寶寶能夠充分地分泌澱粉酶之前,過早添加輔食,孩子吃了也無法消化」。

  「配方奶、輔食沒法提供母乳所獨具的各種抗體,所以吃配方奶的孩子比母乳餵養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農紹漢主任醫師說,添加輔食後母乳餵養也可以持續到兩歲。「有些寶寶從三個多月大時開始分泌澱粉酶,這時可讓孩子嘗試吃一點米湯,刺激澱粉酶的分泌,進行味覺訓練。」到孩子四個月大時可逐漸增加米糊等輔食,但輔食不能完全替代母乳,除非有醫學指征。

  何明嬌說,到孩子4~6個月時,餵養應該「以奶為主」,可添加少量輔食增加營養,比如果汁、果泥、蛋黃等。6個月後,可以大量添加輔食。她舉例說,「9個月後可以蒸水蛋,蛋黃蛋白一起吃,適量放些鹽油。」肉類方面,魚肉、豬肉、雞肉可以煮爛成肉泥和肉末;蘋果、香蕉等可做成果泥,橙子、葡萄等水果則可以榨汁。

  BB缺維生素K1補充後可照常母乳

  有論點指出,母乳餵養的寶寶會缺乏維生素K1,可能引發顱內出血。對此,農紹漢表示,母乳里維生素K1含量不多,寶寶缺乏維生素K1的確可以導致新生兒出血症,但並非不能補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母乳餵養的價值。

  他說,通常新生兒出血症有三個高發時段,分別是出生2天內(早髮型)、出生2~7天(標準型)、出生後3~4周(晚髮型)。而對付這一疾病很簡單,在這三個時間段預防性應用維生素K1補充劑即可,收費也不貴。

  專家建議:

  母乳餵養前提:母親營養均衡

  何明嬌提醒,儘管母乳餵養好處多多,但是當媽媽缺乏營養或是寶寶出現某些癥狀時,要停止母乳餵養。「一般,媽媽缺乏營養,往往是由於飲食不當或生病造成的。」如果是飲食不當引起的營養不良,在短時間內是可以調整的,待媽媽身體恢復健康後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何明嬌舉例說,有一位北方媽媽,連續4天吃鹹魚和梅菜,出現下肢水腫,診斷是低蛋白血症。後來她禁食鹹魚和梅菜,並補充魚肉、雞肉、奶等食物,情況很快就改善,可以繼續哺乳。

  一些媽媽想減肥,營養攝入不足,導致奶汁變稀。何明嬌提倡媽媽喝湯時把湯料也一併吃,還可以多吃肉類和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另外就是哺乳的方法不對,時間過短。」她說,乳汁分為前奶、中奶和後奶,前奶主要是水分,中奶和後奶才是營養所在。「有些媽媽每次只喂幾分鐘奶,但正確做法是要餵養30分鐘。」

  小貼士:

  哪些情況不宜母乳餵養?

  有些新媽媽常擔心自己奶水不夠,或者哺乳期一生病,就害怕毒害寶寶,只好停止哺乳。杜娟指出,除非母親本身有嚴重疾病,才不宜進行母乳餵養,例如因胃大部分切除需要進行靜脈補充營養,或者患有慢性肝炎和癌症等嚴重消耗性疾病等,否則,母乳仍然是首選餵養方式。

  何明嬌指出,如果媽媽患有宮頸癌、紅斑狼瘡、尿毒症等病,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放療或化療,就要避免哺乳,選用配方奶粉替代。患有心臟病或心臟功能不好的媽媽,哺乳會加重心臟負擔,患有重度子癇前期症的媽媽,常有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哺乳也會加重身體負擔。此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哺乳方案進行調整。

  此外,一些「病寶寶」也不適宜接受母乳餵養。例如,「半乳糖血症」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患有此病的寶寶由於不能消化蛋白質,所以要以專用奶粉餵養。另外,如果寶寶有兔唇或其他口腔急性疾病,也不能吮吸媽媽的乳汁。「但可以用勺或吸管解決這一問題。」何明嬌說。


推薦閱讀:

母乳餵養的34個常見問題解答
母乳怎麼儲存?看這篇就夠啦!
母乳餵養,關鍵在第一個月
早看這個帖子就好了—母乳餵養初高級教程(轉)
早產兒母乳餵養強化方法的探討

TAG:寶寶 | 母乳 | 母乳餵養 | 腦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