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余德老中醫論治咳嗽

曹余德老中醫論治咳嗽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 1989年第6期第3-4頁

摘要:曹余德老中醫行醫40餘載,學驗俱豐。學術上遠宗仲景,近效杏軒,兼采諸家之長,融匯貫通,臨床實踐,效驗甚眾。今將曹老治療咳嗽一證的經驗介紹如下,以示曹老匠心獨具一端。

曹老認為咳嗽一證,雖非大病,但治不得法則纏綿難愈。無論外感或內傷咳嗽均屬肺系受病,肺氣上逆而致咳,因此治療咳嗽,首當治肺。歷代對咳嗽的分類名目繁多,曹老從臨床治療的實踐出發主張不必拘泥於分類。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寒證化熱,虛中挾實等變化。故臨證應辨清寒熱虛實,隨證施治。他提出了治療咳嗽的四個步驟:宣通、疏理、清肅、潤養。大凡咳嗽經過此四步治療,多可基本治癒。然非所有咳嗽均需經歷此四步,每步治療時間的長短也各不相同,尚需根據臨床具體症情而定。

宣通肺氣 首舉麻黃

曹老認為外感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劇,均乃感受外邪所致。外邪客於肺中,肺氣失宣,故而咳嗽。每見鼻塞流涕,咽癢欲咳,咳而不暢,咳甚胸痛,痰稠粘附,咳咯不爽,此外邪鬱結肺中,阻塞肺氣宣通。治療當先宣肺,肺氣宣通,方可驅邪外達。宣肺首推麻黃,曹老主張用宣散力強之生麻黃,麻黃雖性溫,但無論寒邪、熱邪均可使用,不必顧忌,關鍵在於配伍。他常常風寒以三拗湯,風熱以麻杏石甘湯為基本方,酌加桔梗、枳殼,一升一開,通達氣機;前胡、桑白皮辛散苦降,宣通肺氣,瓜蔞皮、枇杷、蘆根止咳化痰,清熱生津。對於要求服成藥者,也在用羅漢果糖漿的同時,主張加用單味麻黃煎水沖服,以增強宣散之力,簡便有效,可謂創新之舉。

在外邪未清之前,曹老不主張用斂鎮之劑,強止其咳。曹老說:臨床上常碰到一些數月咳嗽不愈之患者,此多為過早服用了配藥鎮咳劑與抗生素之故。抗生素可能屬寒涼性質,寒涼葯與斂鎮之劑可阻遏肺氣的宣通,不能使邪外達,縱然暫時見輕,也常反覆,終不能治徹。主要原因是閉門過早,賊未驅走。更不能認為久咳屬虛,而妄投補益之劑,那樣錯上加錯。理應先開門而後驅邪,必須用麻黃宣通肺氣,才能因勢利導,則咳嗽可除矣。

疏理氣機 小柴胡輩

小柴胡湯出源於《傷寒論》,雖為少陽證之劑,但臨床應用範圍甚廣。曹老認為小柴胡湯能和解少陽,可治療太、少兩經之病,解半表半里之邪。咳嗽一症,若經宣散,表邪未解,續用麻黃之劑宣散外,可配小柴胡湯疏理氣機,以解胸中痰氣鬱結。方中柴胡,黃芩一疏一清,既可疏通氣機,又能清透解表;人蔘可用太子參代,扶正攘外;半夏、生薑與黃芩同用苦辛通降,可宣通氣機,消痞除滿。通常經過宣通、疏理後,則肺氣得以宣暢。曹老風趣地說,「此門已開,賊亦祛除,當宜閉門,以修善。」

清氣肅肺 止嗽加味

曹老善用止嗽散加味以清氣化痰,肅肺止咳。程鍾齡的止嗽散中,既有桔梗之升;又有白前之降;既有荊芥之辛散,又有紫菀、百部之潤收。臨證若見喉燥咽痛,咳吐黃痰,舌質偏紅,尖有紅點,此乃風邪化熱,熱傷肺津。在止嗽散基礎上加石膏、知母、黃芩清肺泄熱;桑白皮,瓜蔞皮、冬瓜子清化痰熱;加沙參、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曹老在舌診方面有其獨特的經驗。他常說:「中醫舌診最客觀、最直接、最可靠」。他在臨床上除觀察舌質舌苔的變化外,且十分注意有否紅點、瘀斑及其分布位置;舌下靜脈充盈曲張的情況等。對於咳嗽一症,他認為舌尖見有紅點,這是蕈狀乳頭充血的表現,在辨證時可作為外邪化熱的標誌,表示肺經有熱。又認為舌質暗兼有瘀斑,舌下靜脈粗張,屬血瘀現象。為氣機不暢,痰氣鬱結所致,在臨床治療上除用活血葯外可酌加疏通氣機之品,方能收效。

曹老認為一般咳嗽多半經此治療而可告愈,少數肺陰虧耗嚴重或久病體虛者,尚需進一步潤養。

潤肺養陰 善用生脈

臨床經常可見一些咳嗽延綿不休,又易感受外邪,病根較深,難取速效。其咳嗽特徵為乾咳無痰或少痰,咳聲短促,此乃肺陰耗傷,肺氣虛弱所致。曹老認為此時不宜再用宣散之品,防其更傷其正,治當滋潤肺陰,斂養肺氣,甚則補腎納氣。曹老十分讚賞生脈散,他說:「生脈散雖僅三味,氣陰兩面均能顧及」。人蔘大補元氣,若無可以太子參代,如需偏重補陰,可與南北沙參同用;麥冬養肺陰,潤肺止咳;五味子能斂肺氣,又能納腎氣,可謂少而精。若痰少不暢可加杏仁、川貝;肺熱加黃芩、知母;陰虛加玉竹、花粉;腎氣虛弱可合七味都氣丸同用。

總之,曹老運用此四步,在臨床上治療咳嗽得心應手,每獲效驗。這是他多年臨床實踐的結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推薦閱讀:

把它蒸熟,只吃一口,專治老咳嗽,管兩三年不再發!
反覆咳嗽咳痰 警惕胸內甲狀腺腫
小兒咳嗽認識及治療誤區淺析
《校注醫醇剩義》治五臟六腑之咳嗽
咳嗽吃什麼好的快

TAG:中醫 | 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