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報告稱中國躋身全球軟實力排名前30(2)
【延伸閱讀】俄媒:中國在中亞贏得越來越多好感 軟實力快速上升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道 俄媒稱,前不久在哈薩克發生的事件——一些城市抗議土地私有化計劃和中國投資者的參與——提高了國家的受關注度,並在這個大背景下提出一些問題。阿斯塔納和北京之間發生了什麼?這與歐亞一體化計劃和後蘇聯時代哈薩克外交的「多方位」模式有何關係?哈城市的聲音是社會邊緣群體積極性的表現,還是重大趨勢的徵兆?總的來說,哈薩克公民、專家和政府的看法是如何演變的?
俄羅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網站5月31日刊登獨立記者雅羅斯拉夫·拉祖莫夫的一篇文章,題為《哈薩克與中國——真接近還是假接近》。文章稱,近年來,哈薩克經常談到通過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與中國合作、發展基礎設施項目和聯合生產等問題。按照哈薩克的傳統,一些觀察家已經開始計算過境貨運從海路轉向新絲綢之路後帶來的利潤了,就像以前對卡沙甘油田的憧憬一樣。與以往不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2015年對中國的正式訪問因熱炒的消息而變得引人注目起來。
文章稱,這與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一體化進程有何聯繫?這一進程雖然沒有在信息空間里消失,特別是在半官方媒體上,但明顯被冷落了。用一位觀察家的話說,歐亞計劃在哈薩克聽起來像是每天例行的禱告,而與中國合作的話題則是對突然出現的新保護人更熱烈的追求。在近來的地緣政治背景下,這是必然的。
哈薩克最權威的經濟學家之一馬格巴特·斯帕諾夫說:「服務、商品、勞動力和投資市場接軌的工作在歐亞經濟聯盟進行得不好不壞。另一方面,俄羅斯與全世界不和,其一體化夥伴被這一局面綁架。最令人不快的是,俄羅斯還不承認這一點,認為我們理所應當地應該根據歐亞聯盟的經濟政治協議跟著它走。」他表示,哈薩克正在為自己尋找新資金來源。西方信貸市場已經對哈關閉:首先是因為價格高昂,其次是因為制裁。
斯帕諾夫認為:「最初的制裁僅與哈薩克有間接關係,但是當對俄羅斯發起全面制裁戰後,我們事實上處在了震中:我們的過境直運途徑俄羅斯,但被它以各種借口用稅收和非稅收手段阻斷了(經過裏海的繞行路線變得現實起來不是沒有根據的,儘管代價很大)。俄羅斯在作這個決定時甚至沒有和我們商量,而是強迫我們支持。但這關我們什麼事呢?我們沒有像俄羅斯那樣與全世界不和,卻受到了連累——經俄羅斯運輸波蘭或西歐商品已經無法實現……」
之所以引用他這麼長一段話,是因為在與哈薩克民族主義者的論戰中,斯帕諾夫一直是哈俄經濟一體化最堅定的支持者。比如,他在2015年的一次講話中表示,與俄羅斯合作沒有替代選擇。當然,還有與中國合作的方案,但這對哈薩克來說是第二選項。即使是現在,斯帕諾夫也認為俄羅斯在哈薩克外貿中的重要地位在未來5-10年內難以下降。但他同時強調,哈薩克正在尋找別的道路、後備和投資,並將在中國經濟中找到。
文章稱,正在演變的不僅是具體專家的看法。在把哈薩克社會對中國的認識作今昔對比時,一些觀察家談到了以下重大變化:過去的歷史恐懼症越來越遠,正面認識越來越多。在哈薩克多城市前不久發生的事件下,這種說法似乎有失偏頗。然而,中國學家魯斯蘭·伊濟莫夫指出,哈薩克對中國的態度確實正在發生變化,且變化速度很快。
這位專家說:「目前,我們結束了評估中國在哈『軟實力』水平的集體工作。這項調查讓我們有理由認為,中國的『軟實力』讓哈薩克對它的正面認識越來越多。這是一項綜合性戰略,其目的是在輿論中樹立中國的正面形象——一個沒有政治訴求和民主原則要求的可靠經濟夥伴。現在可以肯定地說,近20多年來,中國在中亞國家老百姓眼中的形象正在逐漸變好。如今,積極看待中國的不僅是政治家和精英,還有普通公民。正是中亞國家人民和權力機關代表對中國相對良好的態度,促使中國在這裡的影響力急劇增強。北京的軟實力近年來帶來了切實成果,在思維里被當作『外人』的中國利用了中亞人民越來越多的好感。顯然,中國用軟實力影響鄰國的政策將產生長期後果。其後果有哪些現在還難以一概而論。」(編譯/賀穎駿)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西部-西歐」交通走廊哈薩克境內一座公路橋的施工現場(資料圖)
(2016-06-07 00:10:00)
推薦閱讀:
※外媒驚呼:中國開始「大動筋骨」!
※美對英加入亞投行罕見公開翻臉 外媒稱利益重要|亞投行|美英關係
※外媒:高房價讓男友們變成了單身漢
※外媒稱TPP難以遏制中國
※中國駐多國大使在權威外媒刊文批安倍"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