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歲月》的評論文章之一
師恩釗 師恩釗http://blog.sina.com.cn/u/2617158981《北國歲月》的評論文章之一(2012-03-27 11:10:39)
轉載▼
標籤: 北派山水文化雜談 | 分類: 國畫作品 |
跨越時空的大作 —— 談師恩釗《北國歲月》的創作思想
舒鷹2011年盛夏,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創作,北派山水畫家師恩釗終於撂下手中畫筆,一幅長13米高2.5米的宏篇巨制山水長卷《北國歲月》宣告誕生。在這幅畫中,師恩釗匠心獨運,將北國山水的四季景觀融繪於一圖。這是一幅具有時空轉換非凡特色的巨幅山水作品,它標誌著師恩釗的「大山水」創作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了求證師恩釗將四季風光同繪一圖的畫法是否為歷史上的首創,筆者查閱了大量史料。中國繪畫史上也曾有一些作品有超越季節的表現。比如唐代王維的《袁安卧雪圖》畫了雪中芭蕉,因其涉嫌違背季節規律,曾長久地引發異議,其實這樣畫也並不違背自然規律;南宋閻冶平的《牧牛圖》以春、夏、秋、冬四季放牧情景入畫,是四幅獨立的畫裱在一起;南宋劉松年的《四景山水》,描繪春夏秋冬,也是由四幅作品合成組畫;山水長卷是歷代山水畫常見的表現形式,歷史上留下大量的傳世之作,如五代董源的《瀟湘圖》《夏山圖》,北宋許道寧的《秋江漁艇圖》,王詵的《漁村小雪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南宋夏圭的《溪山清遠圖》《長江萬里圖》等等,均為千古名作,但也都只有空間的轉換組合,而沒有季節和時間的變化。古往今來人們約定俗成的理念是:繪畫是表現凝固瞬間的藝術,而不是表現時間延伸的藝術。 近兩年來,師恩釗集中創作了兩個大型系列作品——《春山系列》和《北國系列》,都是北方大山大水的題材。一個是北國春山的十種情景狀態,一個是北方十座名山的傳神寫照。在創作的後期,他已經在考慮畫一幅準備在個人畫展時安排在中央位置的巨型作品。畫什麼呢? 自然還是要表現北國山河的壯美。那麼怎樣畫才能有些新意? 師恩釗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四季風光都畫進一幅畫中,來表現時光的遞進,季節的交替,,歲月的流淌,造化的永恆。這幅畫就取名《北國歲月》,而四段將分別命名為《春風》《夏蔭》《秋晴》《冬韻》。時光從我們身邊流過,悄然不宜察覺,只有自然界的四季變化,才形成明顯的標誌,使人們感慨白駒過隙。一個人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生生不息才映照出宇宙的永恆。作為山水畫家理應表現大自然勃發的生機,而在一張畫中同時描繪春夏秋冬,更是一件多麼可以喚發創作激情的誘人的工作啊。師恩釗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北國歲月》的創作之中。 北國的春夏秋冬都是師恩釗熟悉的題材,但如何把四季連接在一起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難點在於季節的過渡,既不能生硬的拼接,又不能在一座山上同時畫出兩個季節。好在中國畫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為畫家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隨著創作的進展,春夏秋冬四季風光逐漸在畫面上呈現出來。「春風」拂過,草灘碧綠,湖光粼粼,層層疊疊的山巒,近處已然春色濃郁,遠處仍是雲中雪山,湖水和雲山逐漸穿插隱入了夏山的後方。「夏蔭」從前景開始,春湖邊的一座草木蔥蘢的山丘,表明已經進入了夏季,緊接著雄峙的山峰拔地而起,堂堂正正的大山是整幅作品中最高的的主峰,山勢嵯峨而結構複雜,山石上的植被繁密茂盛,山間的瀑布折返奔涌,一派夏山景色。主峰的後面簇起一片雲海,湧入另外兩座山峰之間,此時的山景已轉為清霜紅葉的秋色,兩道飛泉從白石紅樹間跌宕而下,一汪深邃的潭水騰起層層水霧。在畫面上秋山的規模僅次於夏山,兩座山的位置經營結構特色各具不同。從「秋晴」怎樣轉到「冬韻」,頗費作者一番心機,躊躇幾日未能下筆。最後決定讓秋山略微擠進冬景,並且有意虛化了邊緣形成過渡,水潭邊安排了秋意尚存的巨石,而巨石的後面,就轉化為北方冬景的松林、坡地和層疊逶迤的雪山。雪山一面插向秋山的背後,一面向東方延伸,似乎又連接到畫卷開始的春山。畫面像是在告訴人們「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嘛?」 筆者曾到畫室中參觀了「北國歲月」的創作。由於畫幅的巨大,在畫室中只能分為兩段來畫。雖然一眼看不到全貌,但那一瞬間還是令我震撼了,龐大雄偉的的山體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令你彷彿置身於高山腳下。那奇特而自然的季節變化,,紛繁而有序的畫面內容,豐富而多變的筆墨結構令人目不暇接;山、水、雲、樹的空間構成和春、夏、秋、冬的時間轉換,譜成了一部和諧雄壯的交響曲,同時也是一部宇宙自然時空行進的進行曲。在師恩釗的筆下,北國之春步履輕盈,微風和煦,湖山秀麗,萬物蘇醒而生機勃發,北國之夏山勢森然,綠樹成蔭,生命旺盛,能量充盈而激情四射;北國之秋數峰險峻,高潔氣爽,色彩濃艷,晴空明麗而心曠神怡;北國之冬群山遼闊,寧靜肅穆,清寒高遠,透出冰清玉潔的溫馨韻味。這樣,北國的四季完美和諧地統一在一幅畫卷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手法上,師恩釗打破了自己多用色彩的慣例,整幅畫面均以水墨畫成,只以石綠,墨綠,硃砂三色點染植物,用象徵的方法點醒季節,手法簡練而突出主題,畫面素雅又值得玩味。在畫面處理上,師恩釗延續了他的構圖多變筆墨豐富的特長。他的經營位置,無論是整體走勢,還是局部結構無一重複雷同。他的筆墨技法,線條堅挺有力,皴法繁複多變,墨色深沉透明,水分乾濕相宜。他的這幅畫還和以往一樣,遠觀大勢逼人,近看又可品味到豐富多彩的細節。 師恩釗的這幅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山水長卷《北國歲月》的最大特色是在美術作品中畫出了「時間」。時光的更迭,四季的交替,這一宇宙令地球形成的周而復始亘古難變的真理,在這幅長卷中得到了形象而自然的再現。這是創新,甚至可以說是創舉,因為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迄今尚未見到有將四季同繪一畫的作品,在國外美術作品中也應屬罕見。另外作品的規模之宏大,在歷代的繪畫中當稱翹楚,傳統的長卷,一般都是幾十公分寬,裱成捲軸用來把玩的,所以也稱為手卷…… 我深信師恩釗的《北國歲月》以它創新求異的題材,以它雄沉博大的氣勢,將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一頁。
《北國歲月》的評論文章之二(2012-03-27 11:20:08)轉載▼
標籤: 北派山水雜談文化 | 分類: 國畫作品 |
鴻篇佳構 震古鑠今
——師恩釗《北國歲月》長卷賞讀
賈德江
辛卯仲夏,著名北派山水畫大家師恩釗完成了《北國歲月》長卷,這是一幅高250厘米、長1300厘米的洋洋巨制,以綜合概括的手法,將北國千里山河的四季景色囊括於一圖,集中展現了北方山水雄偉壯麗的宏大氣勢和重重關山跌宕起伏變幻無盡的萬千氣象。畫中巉岩邃谷、茂林高樹、飛瀑鳴泉、平湖淺灘、輕煙薄霧,在四季的微妙更替中融為一體,一派千山浩蕩、萬本復甦的北國風光撲人眉宇,令人震撼,令人激賞,令人嘆為觀止。
綜觀全卷內容,大致可分為四段,自左至右,以「春風」為主題開卷,「雪罷枝葉青,冰開水便綠」,春光淡盪之詩境如彈詞開篇娓娓道來;第二段為長卷主景,以「夏蔭」立意,近處山石蒼蒼,林木鬱郁,丘壑雄奇,植被豐茂,遠處重巒欲參天,蒼山夾亂流,萬峰迴合,「翠疊青山又幾重」;橫嶺岡阜延伸而下,與第三段中景「秋晴」相接,在「秋霜一醉樹多紅」中又數峰陡起,自有深秀神奇之獨到雄姿;最後一段由平緩坡岸的秋意尚存,推向莽莽的冰封雪山,大有「萬山開遍玉芙蓉」之奇境。整個長卷突出了夏山的嫵媚、秋山的燦爛,春融與冬雪首尾相映,畫家巧妙地以煙鎖雲斷自然銜接春夏秋冬之景觀置換,或峻偉,或幽深,或喧鬧,或寂靜,或繁茂,或寒峭,或平緩,或高兀,無生硬造作之弊,通篇結構嚴謹,有張有弛,有開有合,此起彼伏,波瀾壯闊,既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畫家還成功地綜合運用「三遠」構圖法,使「高遠」「深遠」「平遠」之景色相互穿插,俯仰縱橫,對比映襯,平添了無窮的張力。畫家著力描繪的是幾千年巍然屹立的高山大川的風雲際會,歌頌它的永恆與博大,透視它的沉默與滄桑,表現自古以來人們寄寓在宇宙自然中的胸襟和精神,展現的是隨著歲月流逝愈益奔突於胸中的北國之情、丘壑之戀。一切都經過了情有獨鐘的選擇與強化,一切都顯得那麼凝重、有力、蒼厚、奇崛,一切都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大氣和「道法自然」的磅礴。這是一種人格的力度,一種歷史的深厚,一種文化的內美,一種神遊古今的感喟與奮起。
30多年來,高揚北派山水畫大旗的師恩釗,情未變,志未移。他仍然以線立骨,筆筆中鋒,行中有留,然而筆法更加古厚拙勁、深沉蒼辣,如曲鐵鏗鏘,如斧鑿碩健;他仍然重視結構,強調丘壑布置,奇中求穩,穩中求險,廣角鏡式的寬闊場景給視覺帶來最大的構成感和縱深感;他仍然發揮著皴擦、暈染作用,輔助用筆,靠墨的遞增遞減再現空間層次的由近及遠、由蒼入潤、由實返虛,強化了光感,由此山體更加堅實、草木更加蔥蘢,飛白更加奪目,雲煙更加浩蕩。在這幅崇尚水墨的長卷中,畫家並未完全捨棄色彩,但他不是用西畫的觀念或裝飾畫的觀念解決水墨畫的色彩課題,而是堅持「墨不礙色、色不礙墨」的傳統古訓,以「點染」發揮色彩的表情作用及指示作用。春來一抹新綠,夏日層層滴翠,秋天點點火紅,冬季一片寒涼,雖逸筆點綴,用色不多,卻艷而不俗,生意跳蕩。他高度強調現實感受的生猛力度、筆墨表現的蒼勁力度、山石形體的結構力度、畫面黑白的對比力度、布局構成的擴張力度,由此形成從視覺到精神的震撼力。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北國歲月》語言的表現性是對寫實造型和現實感受的穿透。
自古以來,山水就作為先民可望萬游可居的生存環境被畫家謳歌,創造了兩種類型的意境:一種在師法造化的千丘萬壑中馳騁神思表達超越自然的審美感情;另一種則在某山某水或一丘一壑中寄託有動於衷的深切情感。師思釗創造的意境則是表現巍巍崇高之感與天人合一之思的另一種類型。即在恢宏境象中充分表現對大山大水雄奇壯偉的感動,又在神遊萬仞的思接千載中透露出對山川運動的驚嘆和敬畏。他的這幅長卷不僅畫出了所見所感,而且畫出了所想所思,不僅畫出了語言可以表述的意蘊,還畫出了超出語言的直覺感受和心底悸動。群山在他筆下躍然卷上,排山倒海,萬壑在他腕底奔涌激蕩,天高地闊,這是一曲北國的頌歌,是一首歲月的交響,是一腔熱血的真情,是一種大手筆、大氣魄、大境界的藝術追求。
說到長卷這一傳統的表現形式,人物畫當以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最,而山水畫則推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若與師恩釗《北國歲月》長卷相比,或許因古人條件所限制,大多為手卷,均難以與師恩釗此幅鴻篇巨構匹敵。就師恩釗大山大水的雄強氣勢而言,這幅長卷早已超越了傳統,其格局,大氣磅礴;其筆墨,豐厚內斂;其境界,崇高宏偉。他把一個當代山水畫家的使命感、歷史感和民族自強的精神貫注到他的作品中,在圖式運動中求精神飛躍,在筆墨情韻中求蒼潤華滋,在滿密繁複中求天地寬廣,在虛靈淡逸中求浩瀚渺遠,這是一幅現代山水畫借傳統之力提升自然美的創舉,這是一幅凝聚人生真諦、宇宙大道的經典之作,必將傳之永恆,給千萬人以激勵,生髮頓悟之啟迪。
2011年9月18日於北京王府花園
拙作《北國歲月》及兩篇評論文章
(2012-03-27 10:37:48)
轉載▼
標籤: 雜談 |
推薦閱讀:
※(原創文章)近日摩登感悟——好男士、好女士
※最逗人的歇後語-文章閱讀網
※推神:怎樣做一個最靠譜的男盆友?-文章-互動吧
※張兵:你一直寫爛文章,會損害你的個人品牌
※狄馬:「學報體」文章為什麼沒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