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你現在還好嗎?
來訪者李女士,是一位45歲的母親,也是一個叱詫商界的生意人,性格直爽,穿著整潔而大方,一副很焦急的模樣。見面就說:「徐大夫你可要給我想想辦法啊」!我兒子現在讀初一,從小就很優秀,小學各科考試都名列前茅,還有突出的音樂和繪畫特長,一直是我們家的驕傲,很期望他以後能考上名牌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但是,這一段孩子老說壓力太大,上課「老跑神」,心煩、老發脾氣,記憶力減退,睡覺總早醒,感覺好累,有厭學的想法,這讓我們很擔心,也很心疼,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壓力也逐漸增大,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奔跑,不管你適應與否?「叢林法則」的殘酷,已讓我們的心失去了應有的安靜與平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身教勝於言傳,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都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現實中,很多父母都會利用自己的「家長特權」來要求孩子成為周圍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某種程度上,孩子的表現已經成為家長尋找社會承認的一個條件。於是也就不奇怪他們為什麼總要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讓他們取得好成績。不知不覺間,這些孩子已習慣於取悅父母,常常把自己內心的需要和期望放在一邊。只一味的學習,追求家長為他設定的目標。長期處於壓力下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得懼怕失敗,一旦未能考出好成績,他們就會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變的害怕考試,擔心考試失敗,當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疏解的情況下,就轉化為各種不適的「軀體化癥狀」,此後長期巡迴在綜合醫院的各個科室。
一位心理學家說「聰明的家長總是跟在孩子身後,糊塗的家長總是堵在孩子的前面。」其實,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家長就應該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完成問題,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心理學家所稱的「蛋殼效應」一定要引起家長的足夠警醒:不要把孩子只塑造成一個外形完整光潔的蛋殼,只輕輕一捏就會碎掉;一旦離開父母的呵護,就成了折翼的小鳥。按發展心理學講,對孩子過多的照顧或者忽視都是一種控制和傷害。允許失敗是孩子成長的必有之路,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耐心鼓勵而不是指責。過多的批評,會使孩子自尊心受挫,信心動搖。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我不敢,我不行」的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做事瞻前顧後,缺乏開拓力和創造性,逐漸形成膽怯、孤僻等心理問題。
抗挫教育是現在大多家庭所缺失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幫助孩子很好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當遇到挫折時,家長能態度冷靜,幫助孩子勇於面對,並一起尋找戰勝挫折的方法,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中,父母要懂得放手,愛而不縱,嚴而不苛,讓孩子自由的成長。
(微信號:kunchong525)
推薦閱讀:
※現在的愛情能讓你幸福多久?
※鄧正來:現在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書
※這些女人極易出軌,傻女人現在看看還來得及!
※心力衰竭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結婚沒多久,夫妻就一直冷戰到現在,為何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