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過程研究
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過程研究 |
張淑君 徐紅彩 |
摘 要 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本文從該教學模式提出的必然性、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談起,在分析總結國內外在該領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從基於網路資源的教與學過程出發,對教學資源建設和學習資助服務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網路資源 教學模式 學習過程 一、引言
(一)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變革的必然性 21世紀正在形成的數字化生存環境對我們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要求,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開放式學習、多元化學習、終身學習的出現促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發生變革,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社會的發展,不僅要求提高人們的技術和能力,而且要求調整人們的社會能力,「社會能力」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它包括:1.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認識所承擔業務和工作內在聯繫的能力3.在工作範圍內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我發展和獨立進取的能力4.在工作過程中,獨立、有效的組織能力5.在工作領域協調與協作的能力6.把握新信息、新技術的能力7.駕馭媒體,高效利用學習資源,促進學習過程優化的能力因此,教育機構面臨的任務之一,是培養適應21世紀的新型人才,正視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不斷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改善,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技術,具備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及信息表達能力,即學會高效率學習的能力;任務之二,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為越來越多有著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提供最高質量的教育信息服務,利用互聯網集結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提供最有效的學習。為此,教育界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回應這些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研究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與學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人開始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模式即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過程進行研究。 (二)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據 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據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基本指導思想,即依靠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以個別化學習為核心,採用系統方法來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AECT94定義中明確指出,教育技術領域實踐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將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理念是人們對教育技術發展的正確反映,也是認知心理學取代行為心理學佔據教育技術理論基礎主導地位的必然結果。以認知主義為指導的教育技術更側重將學生引入「學會學習」的方向。進入80年代後,國際教育技術界對「學」的關注由教學資源進一步擴展到教學過程,把教學過程看作是系統組織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有機整體。可見,教育技術研究對象的重新確立,為我們提出基於資源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三)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開展的技術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用於信息傳遞和交流的媒體技術日益豐富和成熟。現代化傳播媒體是當代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其優勢之一是不僅拓展了教學的時空觀,而且將學生從大量繁瑣的基礎性學習活動中解脫出來,學習過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強,認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發展。優勢之二是為教學過程研究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創造了條件,逐步實現從以「教師為主導」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總之,媒體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內的廣泛應用,無論是從教學內容上還是從教學方法上,都為新型教學模式的產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網路資源對教學過程支持的四大優勢:交互性強、資源豐富,不受時空限制和以學為主。其一,網路教育的魅力之一在於其後台的海量資源庫,通過校園網路,可以學習其他院系學科知識,可以接受來自其他名校名師的指點;其二,網路非實時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師與學生直面的某種尷尬,也可以避免學生對提問的顧慮和擔心;其三,網路使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學習,避免了傳統教育時空的限制;網路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沒有約束的學習環境。創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和學的環境。 (四)網路環境支持教學過程服務 「授人以漁」是網路教學發展的原動力,採用多種途徑為支助教學過程服務:其一,利用校園網,提供「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式學習」的教與學實時交互,學生在線學習的同時可以查詢、提問、討論。其二,利用網上教學和教學管理平台,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非實時交互,用來答疑、輔導、討論、選課、提交作業等。其三,將課件壓縮成光碟發給學生,使他們能方便地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和進度。其四,應用多種導學方式,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和方法。其五,設立「學生學習指導」專欄,對學生曉之以理,講思路、講方法,而且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諮詢等。人文關懷,給學生創造人性化的網路學習資助環境,在技術性網路之外織造服務性「人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及時、準確、全方位的引導、指導、督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直至順利學習,是網路環境下教學過程重要內容。 二、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設計
(一)基於網路的教學資源 網路資源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的一般體現為網路課程、網路課件和網路環境,它們是網路教學和網路學習得以進行的物質技術基礎。網路應用於教育領域,給人們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學習機會、豐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使學習活動更加自主化、個性化,使教育的適應性大大加強。網路課程就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路教學的軟體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路教學平台上實施的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網路課程要充分體現網路的這一特點,構建多媒體化的接近真實生活的自主、協作學習情境,能充分利用網路的資源開放性。 (二)基於資源的學習 基於資源的學習是「學習者藉助各種類型的學習資源進行探索和實踐,以獲取課程知識和信息讀寫能力的學習過程」(Directory of Online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ry,1997)。基於資源的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譯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並在此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則是以學習的督促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出現的;學習結果是將「信息讀寫能力」養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能力。基於資源的學習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靈活性,即能適用於不同的學習風格和課程領域;二是自主性,指學生主動控制學習過程,通過積极參与各種主題任務研究來進行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多媒體材料來學習並不等同於基於資源的學習,學生必須親自通過問題解決的經驗來完成主題任務。與教師控制的傳授教學相比,這種學習模式將學習過程變成學習者個人的探索與發現過程。
(三)基於資源的學習環境 基於資源的學習涉及到多種媒體資源的使用(書、雜誌、報紙、多媒體、網路、社區以及人等),各種類型的學習資源是構成學習環境的主體。基於資源的學習環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種教和學的資源精心設置成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包括四種類型的學習資源,即基礎性資源、組織性資源、經驗性資源和評價反饋資源。基於資源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使用廣泛的學習資源來解決問題。在這種學習環境中,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漁),而不僅僅是積累知識(授人以魚)。基於資源的學習環境就是要學生學會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領,也就是培養學生具備未來社會(數字化生存環境)所要求的信息讀寫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 三、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為保證基於資源的教學模式能順利進行,除要建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之外,還應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
(一)分析學習者為了保證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能夠有效地進行,需首先對學習者的學習準備進行分析,包括:(1)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2)學生使用學習資源的能力;(3)學習風格。其中,對學習風格的分析要側重對學生支持同質分組或者異質分組的適應能力的分析,以便於確定學習組織形式。 (二)確立教學主題基於資源的教學通過研究主題將教學內容與學生信息技能的培養聯繫在一起,因此要對教學主題進行精心設計,並依此確定出教與學過程中可能用到的資源。教學主題一般選取與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生活等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三)創建教學資源環境教學資源環境的創建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是選擇恰當的教學資源,然後對這些資源進行適當處理,如對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是在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將這些資源組建為教學環境。 (四)設計學習與傳遞策略在策略設計中,要側重對學習組織方式(分組學習或是個別化學習)、交互學習活動以及學習資源的傳遞方式等進行設計。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方法,以促進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注意實時交流和非實時交流的設計)。 (五)設計評價信息這部分的設計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包括教學內容的範圍、學習材料的深度以及網上發布的形勢和方法等,還要特別注意所選資源的學習效果;二是對學生適應學習環境能力的評價,包括學生控制環境的能力,信息讀寫能力等。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來完成知識的建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對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進行評價,並及時做出調整。 (六)設計導學欄目在導學欄目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利用導學欄目幫助學習者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提供「人性化服務」。例如設立「學生學習指導」專欄,對學生曉之以理,講思路、講方法,還可以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諮詢等。創設人文關懷,給學生以人性化的網路學習資助環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及時、準確、全方位的引導、指導、督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直至順利學習,也是網路環境下教學過程重要內容。 四、結束語 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體現了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基本思想。它通過對各種不同類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因而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中,既注重對教學資源環境的組織和設計,又重視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發揮網路教育資源環境以及網路教與學的特長和優勢,注意彌補其不足和缺欠。注重解決好開放和靈活、資源共享、交互參與和協作、環境營造和更新,以及教與學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問題。探索基於網路資源的教學模式,對學習者試行開放式學習、多元化學習,對於調整人們的社會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能力,創建新型的教與學模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研究基於網路資源的教與學模式對於促進校園網路的建設與應用發展,對於促進學生在多種學科教學研究氛圍中學習,以及培養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社會能力」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1]張璐,盛群力.信息素養 網路技術 資源型學習.中國電化教育,1999.11.[2]基於網際網路的課堂資源型學習的探討.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http://www.conking.com.cn/thesis/wjq/001.htm.[3]裴純禮.Internet在美國大學校園裡的應用.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討會,2002.11.17.[4]P.S.&Senn,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ngChildrenforthe21stcentury.NewYork:Scholastic,Inc.Brevik,J.A.(1994).[5]ResourceBasedLearningandtheImpacton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shttp://online.northumbria.ac.uk/facul-ties/art/information_studies/impel/rblrng.htm.481 |
2004-02-23《高等理科教育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