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分歧難以調和,伊核協議命懸一線
自美國單方面退出以來,伊核協議就被稱為「重症監護室的病人」,隨時有被徹底廢除的風險。近一段時期,美國、伊朗、以色列交鋒不斷,調門不斷提高,矛盾日益加劇;歐洲雖積極斡旋,但卻囿於自身能力和外界壓力,收效甚微。能否挽救命懸一線的伊核協議,關鍵在於各相關方是否能在地緣政治博弈過程中找到平衡點。但由於各方在心理預期和戰略底線上存在顯著差異,要繼續維持伊核協議面臨著實質性的困難,協議存續的前景不容樂觀。
伊朗重現「擁核苗頭」
6月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令伊朗核機構「為恢復更多數量的鈾濃縮做準備」,計劃將鈾濃縮能力恢復到19萬「分離功單位」。他表示,「伊朗民族及其政府不會容忍一方面受到制裁,另一方面其核計劃受到限制和禁錮」。隨後,伊朗原子能組織向外界公布了兩項具體準備工作:一是計劃重啟用於生產六氟化鈾的伊斯法罕鈾轉化設施,二是在納坦茲鈾濃縮工廠著手準備用於建造先進離心機的基礎設施。另據報道,在國際原子能機構6日的會議上,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表示,伊朗將不再與聯合國核查人員進行合作,直到相關主要大國真正確保伊核協議未來如約履行為止。如果伊核協議失敗,伊朗將不受任何限制地重新啟動核活動。這是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後,伊朗方面做出的最強硬回應。
外界分析稱,伊朗目前雖未突破伊核協議對其劃設的「紅線」,但此番表態顯示出伊朗的戰略風向標發生了轉變。自美國單方面毀約以來,伊朗先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戰略克制,選擇繼續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同時展開積極的外交攻勢,寄希望於其他締約方發揮穩定器的作用,頂住美國的制裁壓力,確保自身利益不因此受到損害。然而隨著美國的制裁更加明確,伊朗周邊環境驟然惡化,特別是同以色列的對抗已經超越代理人戰爭的範疇,走向直接的短兵相接,促使伊朗重新評估並調整其戰略選項。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讓伊朗認識到,多邊主義協定是非常脆弱的,忠實地將自己塑造為「守約方」並不能夠爭取到談判的先機和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伊朗國內保守派陣營對魯哈尼溫和路線的批評也日益激烈。在諸多因素的刺激下,伊朗國內反美擁核情緒不斷增長,其國內政治生態與外交政策再次向強硬路線轉向。
歐洲處境「左右為難」
伊朗一系列表態的時間點恰好與以色列總理對歐洲展開的「遊說之旅」相吻合,這表明歐洲不得不在伊朗的要求與美以的壓力之間尋求平衡。歐洲是伊核協議的受益方,也一直秉持維護協議框架的立場。伊核協議為歐洲開闢了能源來源地,給歐洲企業在伊朗和中東地區的投資和貿易提供機遇和保障,歐盟同伊朗的貿易額從2015年的92億美元攀升到2017年的250億美元。此外伊核協議有助於中東局勢的穩定,避免將歐洲捲入中東的戰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困擾歐洲的難民問題和恐襲風險。因此美國對盟友的無情拋棄以及對歐洲企業即將實施的「二級制裁」措施已經觸及了歐洲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利益,超出了歐洲的最差預期和承受能力。
此前伊朗已經向歐洲開出了維繫伊核協議的條件,包括歐洲國家繼續購買伊朗原油;歐洲銀行繼續保障與伊朗的交易;英法德保證不會應美國要求就伊朗彈道導彈計劃和地區活動尋求談判等。基於此,英國外交大臣和法德財政部長於6月1日致信美國國務卿和財政部長,希望美國能夠在對伊朗進行制裁時給予歐洲企業「豁免權」,允許歐洲投資銀行繼續為歐洲企業在伊投資提供融資支持,並且呼籲讓伊朗留在國際銀行結算系統內,保證伊朗能夠及時收取原油出口收益。
然而輿論普遍認為美國不會對歐洲的訴求做出積極回應,因而也不看好歐洲能夠發揮的作用。由於歐洲企業的大量融資和結算業務都依賴美國金融體系,因此對於美國的「二級制裁」沒有絲毫抵抗能力,也沒有一家歐洲公司敢冒著得罪美國的危險,毫無顧忌地同伊朗進行商貿合作。另外,歐洲雖言辭激烈,但由於各國的差異性,難以在歐盟層面形成一致立場,也無法拿出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目前包括能源巨頭道達爾、汽車製造商標緻雪鐵龍、航運巨頭馬士基等大型企業都在中斷同伊朗的聯繫。如果歐洲在伊朗的投資由收益變為負累,那麼歐洲對伊核協議的態度就可能發生變化。
伊朗宣布計劃增強自身的鈾濃縮能力。
美國推進「戰略施壓」
伊核協議是奧巴馬任內最為重要的外交遺產之一,其實質是解除對伊制裁,換取伊朗棄核。特朗普上台後,猛烈抨擊伊核協議存在嚴重缺陷,指責該協議扶植了伊朗的發展,在中東為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戰略對手,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多個阿拉伯國家陷入動蕩,地區力量更加碎片化,而保持穩定的伊朗趁勢做大做強,並藉助外部制裁緩解帶來的利好,在中東地區積極向外輸出影響力。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伊朗積極介入敘利亞內戰,全力支持巴沙爾政權,幫助其主導戰局;另一方面與什葉派的伊拉克政府密切聯繫,兩伊呈現結盟態勢。目前從伊朗經伊拉克到敘利亞、黎巴嫩的「什葉派新月地帶」戰略鏈條已經悄然形成,並滲透到阿拉伯的心臟地帶,對以色列以及沙特領導的遜尼派聯盟構成嚴重威脅,挑戰美國著力構建的中東秩序。因此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撕毀伊核協議的出發點不僅僅在於關心伊朗的核能力,而是以協議的存廢為抓手,抓牢中東主導權,使伊朗面臨政治上的打壓,經濟上的制裁,安全上的威脅。伊朗可能再度孤懸於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之外,不得不重新集中精力維護國內穩定,最終喪失在中東戰略擴張的能力和意願。
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講中闡述了針對伊朗核協議「B計劃」的「12條要求」,包括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釋放所有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公民;停止對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等「恐怖分子」和「武裝合作夥伴」的支持;完全解除對伊拉克、葉門、敘利亞的干預等。他表示,只要伊朗接受這些要求,美國願意改進而不是廢除伊核協議。然而這「12條」條條觸及伊朗底線。美伊兩國全方位的立場差異以及難以彌合的結構性矛盾意味著難以從根本上消除核擴散的風險、拔除戰爭的引信。
責編:耿龍
作者:王 宇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中國國防報
推薦閱讀:
※美澳簽25年軍力部署協議 全力造圍堵中國態勢
※婚前協議 浪漫終點還是維護婚姻?
※男方出軌離婚協議書怎麼寫
※比較詳細的robots.txt協議文件寫法 |SEO教程
※【洞見】凍產協議告吹,OPEC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