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真有把徐州讓給劉備的意圖?整件事是不是一個陰謀?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逝。臨死前,他沒有立兒子為繼承人,反而留下讓位遺命,將徐州託付給了劉備。這樣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心胸寬廣、大公無私。《三國演義》更是對此大加渲染,創造出了三讓徐州的經典情節。
以前看電視時總感覺這事太假,除了細節經不起推敲以外,一個根本的疑點是,歷史上所謂的禪讓要麼都是騙局,要麼就是試探,哪裡會有人真的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至高無上的權力呢?
其實,針對這件事,早就有史學家提出了質疑,認為「讓徐州」一事極有可能是個陰謀。
一、異議提出
異議的提出者是史學家方詩銘先生。他在《論三國人物》一書中指出,陶謙病危之際的遺命——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乃是出自糜竺、陳登等人的偽造,他本人恐怕並沒有將徐州託付給劉備的意圖。
他給的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三國志·陶謙傳》的記載,陶謙對徐州名士非常疏遠。典型的事件,便是排斥以忠直著稱的徐州名士廣陵太守趙昱。
從中可以看出,陶謙作為外來人士,與本地士族勢力鬥爭不斷,雙方彼此排斥。只是因為手裡掌控著一支來自家鄉丹陽的精兵,陶謙才能維持住在徐州的統治。
糜竺、陳登都是徐州本地豪族勢力,陶謙雖然任用他們為官,但不會把他們真正視為自己的心腹。但蹊蹺的是,傳達陶謙讓位遺命的卻恰恰是糜竺這個徐州人,而非陶謙的親信——丹陽勢力的代表如中郎將許耽等人,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懷疑。
其後,許耽等丹陽勢力趁著劉備外出迎戰袁術之時,勾連呂布,裡應外合拿下了徐州,進而使得劉備成了喪家之犬,這樣的行為又進一步加深了我們的懷疑,而這些人恐怕正是因為不滿糜竺等人偽造遺命才投降的呂布。
其二,劉備入主徐州以後,糜竺與他的關係非比尋常。當劉備取得益州後,糜竺的官職是安漢將軍,其地位甚至在諸葛亮的軍師將軍之上。
然而,縱觀歷史,糜竺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勞。既無顯著功勞卻居這樣的高位,按理是不可能的。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對於劉備擔任徐州牧一職,他立有大功。這大功極有可便即是偽造陶謙遺命。
其三,曹操討伐陶謙一共兩次。第一次,陶謙是獨自迎戰,但遭遇慘敗,不過曹操因為糧草不濟而暫時退兵。第二次,劉備加入戰局,但仍是慘敗,當時的陶謙已經打算放棄徐州而跑回自己老家丹陽了。
幸好此時曹操後方起火——陳留太守張邈聯合呂布攻取了兗州,這迫使曹操不得不回家滅火。如果不是因為出現這一意外,徐州恐怕早已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由此可知,劉備並非曹操對手。
既然如此,所謂的遺命——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不是很蹊蹺嗎?也就是說,陶謙將徐州託付給劉備的前提很難成立。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陶謙讓徐州一事的確有很多疑點。那麼,真的如同方詩銘先生所言,整個事件其實是個陰謀嗎?
二、論點分析
我們先一一分析方先生的論點,然後再做結論。
先說第一個論點。方詩銘根據《三國志·陶謙傳》中趙昱事件的記載,推論出陶謙與徐州本土豪族之間的矛盾,進而推斷出糜竺並非陶謙的親信,最終由此得出結論——糜竺傳遞的遺命屬於偽造。
但這種論證其實有些薄弱。
一則,被疏遠的趙昱乃是被陶謙煞費苦心給逼出來的。陶謙最初徵辟趙昱做別駕從事,他推辭不肯,後來又派人再次請他,仍不肯。直到最後用刑罰脅迫,他才勉強答應做了官。
趙昱被委任的官職是廣陵太守,太守為兩千石的高官,廣陵更是徐州轄區內數一數二的膏腴之地,陶謙如此對待趙昱,怎麼能說是有意疏遠呢?
更進一步地,即便說趙昱是被陶謙所疏遠,但我們怎麼能由一個人地位的變遷而推斷出陶謙勢力和徐州本土豪族之間彼此對立呢?
二則,糜竺的職務是別駕從事,這個職務是刺史或州牧的私人屬官。而州牧的屬官,最重要的就是別駕和治中。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去邀請劉備入蜀。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切都是他手下別駕張松和法正的陰謀。
法正到荊州後,向劉備獻計取益州,他這樣勸諫:張松是劉璋的股肱之臣,由他在內響應,取益州,易如反掌。由此可知,別駕地位相當重要。如果糜竺不是陶謙的親信,陶謙怎麼會讓糜竺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呢?
所以,方詩銘的第一點推論並不成立。
再說第二點,即糜竺官職問題。
其實,對於劉備來說,無論是否有偽造遺命事件,糜竺都有很大功勞。首先,糜竺是最早投靠劉備的徐州豪強,對於他在徐州站穩腳跟,糜竺的支持至關重要。
隨後,呂布趁劉備迎戰袁術而襲佔了徐州,使得劉備失去了大本營,進而陷入非常困窘的地步。
史書記載,失去下邳後,劉備屯軍廣陵,但不久便糧草不濟,士兵相繼離散。而此時,糜竺又挺身而出,不僅將妹妹嫁給劉備,而且還捐獻財產、家奴,幫助劉備渡過了最危險的境地。
有著這樣的交情,劉備日後給他一個安漢將軍的高位,恐怕並不為過。更何況,這個安漢將軍只是一個名譽上的高官罷了,糜竺並沒有太多的實權。
所以,第二個論點也並不充分。
最後說第三點。劉備迎戰過曹操,但也戰敗,因而那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貌似很難成立。然而,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得還原一下陶謙當時的境遇。
三、三種選擇
病逝前,陶謙有三種選擇,第一,把徐州交給自己的兒子;第二,把徐州交給臨近的袁術,他是自己的盟友;第三,把徐州交給劉備。
哪一個最優呢?
曹操兩次進攻徐州,在曹軍的攻勢下,徐州軍力全是不堪一擊,這種情形讓陶謙意識到,僅僅依靠內部的力量是無法保證徐州的安全的。自己抵抗不了曹操,自己的兒子恐怕同樣如此。
因此,在當下的境遇中,子承父業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那麼交給袁術呢——畢竟袁術名聲遠超劉備,而且雙方還是聯盟關係?
一則,當曹操兩次大規模進攻徐州時,袁術都沒有發兵援助。這無疑使得陶謙對其大為失望,彼此的聯盟關係也名存實亡。
於是,便有了陶謙上表劉備為豫州刺史的舉動。要知道,豫州原本被袁術視為自己的地盤。
二則,當時徐州內部很多人對袁術大為輕視,如名士孔融說袁術為「冢中枯骨,不足為懼」,他們都非常反對袁術接管徐州。陶謙自然要考慮這股勢力的態度。
三則,初平四年,袁術剛剛大敗給曹操,雙方關係非常緊張。這一方面使得陶謙對袁術的能力非常懷疑,另一方面,陶謙也明白,如果把徐州交給曹操,後者一有機會肯定會再次東征徐州,而以袁術的能力,他很難守住。
四則,袁術和袁紹雖是兄弟,但彼此對立,關係非常緊張。一旦袁術佔據徐州,袁紹難免要插手進來。到了那時,要守徐州更是難上加難。
正是在上述種種因素的作用下,陶謙放棄了託付袁術這一選項。
最後還剩一個劉備,這個選擇是好是壞呢?
首先,在陶謙最困難的時刻,是劉備挺身而出積極率軍救援的,雪中送炭的行為無疑會使得陶謙對劉備有很大好感和信任度。
其次,徐州部分勢力大力支持劉備,如別駕糜竺、下邳陳登、大名士孔融等。雖然也有不少人反對,但他們提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最後,劉備與北方的公孫瓚關係密切,並且他不像袁術那樣與曹操、袁紹矛盾尖銳。
由他接任,一方面可以維持與公孫瓚的聯盟關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改善與曹操、袁紹的對立關係,甚至有可能藉助袁紹的影響力來勸阻曹操向徐州的進攻。
因為此時,袁紹不僅是曹操的盟友,而且還是他的老大哥。兩者雖是同盟,但袁紹不會放任曹操做大,否則會威脅自身利益。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將徐州託付給劉備,是當時的局面下,陶謙所能想到的最優方案。所以,讓徐州一事或許仍有一些疑點,但它應該不是一場陰謀。
版權聲明:未經趣歷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推薦閱讀:
※笑話大全 校花的陰謀!
※原來謠言背後有這麼大的「陰謀」!
※「佔中」的深層陰謀與對策
※特朗普宣布退出TPP,是陰謀還是陽謀?
※【佳片U約】英國/美國電影:《納粹屠殺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