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泰航談古典音樂丨「所謂的聽不懂,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心理障礙!」

杜泰航,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鋼琴主科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杜泰航生於音樂家庭,六歲開始學琴,十六歲舉辦自己的第一場獨奏會。1992年赴歐洲,其間榮獲兩個瑞士全國比賽第一名。1994年獲荷蘭海牙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及新作品獎。從2001年教學至今,他已有多名學生在國際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2004年杜泰航被評為中央音樂學院十大模範教師,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作為中央音樂學院主科教研室主要成員之一,以「中國專業鋼琴教學體系建設」為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同年與四位編委完成最新版全國鋼琴考級教材,為新一代的鋼琴教育及普及工作做出了貢獻。

《愛情與舞蹈:杜泰航鋼琴精品》簡介:出生於音樂家庭的杜泰航6歲開始學琴,11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1992年赴歐洲留學,先後師從趙屏國、李其芳、世界著名鋼琴家Victor Merzhanov和世界著名鋼琴家阿納托·烏戈爾斯基學習鋼琴,有著濃厚的鋼琴演奏功底,本專輯是包含了多首李斯特、蕭邦、柴科夫斯基等到古典名家的力作,杜泰航以其超凡的演奏才能,獨具的音樂魅力詮釋了這些美妙的旋律。

李斯特 (1811-1886)梅菲斯特圓舞曲 第一首

蕭邦 (1810-1849)夜曲 作品第九號之1

夏布里埃(1841-1894)諧謔圓舞曲第十首(選自《音畫》)

巴托克 (1881-1945)羅馬尼亞民間舞曲

蕭邦 (1810-1849)夜曲 作品第九號之3

蕭邦 (1810-1849)諧謔曲 作品第20號

柴科夫斯基(1840-1893)多愁善感的圓舞曲

蕭邦 (1810-1849)華麗大圓舞曲 作品第18號

金奈斯特拉(1916-1983)第一奏鳴曲 作品第22號(1、4樂章)

鮑切里尼(1743-1805)A大調小步舞曲

音樂的智慧應該分享於智慧的人

從音樂家轉變為教育家,在杜泰航教授看來並不是一個界限分明的轉折,在西方國家的傳統中,音樂大師都是兼職演奏者與教育者。但是無論以什麼樣的身份來處世,杜泰航教授認為自己始終有一個使命,就是讓古典音樂能在合適的人群中盛行,並憑藉古典音樂自身的魅力為欣賞它的人群帶來智慧的思考。

聊起古典音樂,就不得不說這種藝術形式的起源。最開始,藝術家都是為皇室與貴族服務,因為只有富人才能夠有閑欣賞藝術,能夠有錢僱用得起藝術家。因此古典藝術一直在上流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直到現在,西方國家的企業家或有識之士在對話中仍然以音樂、政治、歷史、企業為主要話題,一個人對哪位作曲家喜愛決定了這個人的性格趨向。杜泰航教授覺得,在中國社會從快速發展到逐步平穩之後,藝術欣賞的話題也應該慢慢回歸。

杜泰航希望能在這個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自己的能量。

作為一位才華橫溢並享譽音樂屆的大師,杜泰航在德國生活了十幾年之後,於2001年回到了故鄉北京。他從小就是一個具有充分想像力並且擅長實踐想像力的人,小時候他創辦了自己的電台,同時扮演胖主播和瘦主播;練習音樂最重要的是保護好手指和上臂,可是他卻酷愛踢足球;喜歡戶外運動而不是在室內練習的他卻總能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這樣一位「調皮」的大師說起回國的原因,是因為在德國不能發揮他的想像力,儘管他說這一條只是很小的原因,但我覺得這點一定很重要。回到國內之後,杜泰航先生花了一點時間做決定,決定留在上海還是北京。但最終讓他做下決定留在北京的原因,竟然是在酒吧里聽到的一對情侶的對話,讓他感覺到人情溫暖,而拒絕上海的原因則因其更濃的是商業氣息。

《從巴赫到平湖秋月旅美——鋼琴家杜泰航經典作品》簡介:杜泰航,一個純粹的中國鋼琴演奏家,一段跨越不同文化的音樂旅程,從巴赫到平湖秋月,溝通與對峙,融合與相悖,體現了一種升華中的藝術感受。一位鋼琴前的魔術家!他的演奏不僅僅表現了光彩眩目的高超技術,更用一種非凡的魅力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令人眼花繚亂的節奏變化、豐富的音響和色彩,為我們展現了大師級的演奏。一個真正的鋼琴魔術家!(德國《漢諾威斯新城報》)他的演奏的突出之處,在於他把音樂作為帶呼吸的語言,從而顯示出一種把音符變為音樂的力量。因此,他的演奏沒有任何的陳詞濫調,而是有著強大的緊張度,同時流暢自如、火花四射、彷彿熊熊燃燒的烈火一般。(瑞士《新蘇黎世人報》)

巴赫Bach:恰空舞曲Chaconne (arr. by Busoni)

斯卡拉蒂Scarlatti:D小調奏鳴曲Sonata in D Minor, K. 9 (L. 413)

斯卡拉蒂Scarlatti:E大調奏鳴曲Sonata in E Major, K. 20 (L. 375)

李斯特Liszt:愛之夢Liebestraume

肖邦Chopin:G小調第一敘事曲Ballade in G Minor, Op. 23

肖邦Chopin:B小調瑪祖卡Mazurka in B Minor, Op. 33-4

拉威爾Ravel:汪洋一孤舟Une Barque Sur l誳cean

阿爾貝尼茲Albeniz:棕櫚樹下Under a Palm Tree

斯克里亞賓Scriabin:音詩Deux Poems, Op. 32, No. 1

斯克里亞賓Scriabin:音詩Deux Poems, Op. 32, No. 2

斯克里亞賓Scriabin:降B大調前奏曲Prelude in B flat Major, Op. 11-21

陳培勛Chen Peixun:平湖秋月Autumn Moon Reflected on the Lake

回到北京之後,杜泰航為了普及鋼琴音樂,讓更多的聽眾可以享受鋼琴帶來的美好世界,多次錄製CD、VCD等。在2002年由環球音像出版社出版VCD《杜泰航鋼琴獨奏會》,2003年由普羅藝術出版社出版CD《從巴赫到平湖秋月》,2005年由中國音樂家出版社出版CD《愛情與舞蹈》。在2008年,杜泰航演奏並親自執導的CD加DVD多媒體作品《風景和美酒》在德國波登湖音樂節上和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大廳帶銀幕演出,獲得極大反響。2009年,杜泰航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與歐洲頂級的爵士音樂家Christian Maurer等聯合舉辦「杜泰航與C_Jazz」音樂會,展現出他在現代音樂上的獨特魅力。2011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杜泰航的現場專輯《路·結晶》;同年杜泰航擔任創意總監,策劃編導了春節期間國家大劇院音樂大廳的新型情景音樂會「純美與狂歡」。

《杜泰航:路·結晶》簡介:本CD所用的大量珍貴的國際範圍內的現場錄音,顯示出演奏者的驚人才華,博大底蘊。同時真實地記載了一個鋼琴藝術家的成長曆程。誠為不可多得的典藏精品!一位鋼琴藝術家,成長曆程的精品典藏,一個鋼琴魔術師,音響色彩的魔幻靈現。

CD1 部分練習曲

拉赫瑪尼諾夫/音畫練習曲op.33 Nr.3

德彪西/半音階練習曲

蕭邦/練習曲op.25Nr.1

蕭邦/練習曲op.25Nr.2

蕭邦/練習曲op.10Nr.4

第二部分近現代作品

拉威爾/孤舟行大洋選自

巴托克/奏鳴曲(1926)

斯克里亞賓/前奏曲op.11 Nr.5

普羅科非耶夫/魔鬼的誘惑op.4 Nr.4

PeterVogel小奏鳴曲

第三部分 Geza Anda國際比賽現場,古典作品

舒伯特/即興曲op.90 Nr.3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

舒曼/C大調幻想曲op.17第三樂章

CD2

巴赫-布索尼-Silori-杜泰航/恰空舞曲

李斯特/愛之夢

蕭邦/華麗大圓舞曲

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組曲

斯克里亞賓/音詩op.32

德·法雅/火祭舞

德彪西/水中倒影

金奈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組曲

徐振民/唐人詩意

陳培勛/平湖秋月

CD3

肖斯塔可維奇/鋼琴弦樂五重奏op.57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第四首op.58

音樂的發展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寫照

古典音樂是人類的智慧,是理性的和情感的一個結晶,古典音樂是一種精美的藝術形式。杜泰航教授說其實古典音樂雖然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但在這種情緒背後是非常嚴謹的邏輯和科學的結構,這一點,與企業管理是有共通之處的。所有音樂的創作,都是基於這種科學的結構,每個音符之間也具有邏輯性。在此之上,音樂家才能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也是因為這種邏輯的存在,才有交響樂的存在。在百人合作的樂團演奏中,才會有和諧與美好的享受。這種結構,正是隨著人類文明進步而出現的。

說到這裡,杜泰航先生整理了一下古典音樂與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進程。

音樂起源有兩個派系,一部分叫「游吟詩人」,也有人叫江湖藝人,這種音樂與最傳統的石洞壁畫一樣,是古老的民族講述史詩故事的方式。據考證,當時的人們可能在飯後坐在篝火前,用半說半唱的形式講述一個連載的史詩故事。另外一個派系則是文明的產物,就是宗教音樂。直至今日,很多古典音樂表達的思想仍與教堂音樂有很大的相關性,或者說古典音樂就是從教堂中衍生而來的。當時人們創作音樂是要獻給上帝,聽眾不鼓掌,從頭到尾都是和聲,需要排練很久才能演奏,這種和聲表達的就是「和諧」——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好關係。在這種和音中,每個人所演奏的都是不同的音,可是合在一起,卻能鳴奏出美妙的樂,在和音當中每個人都發揮了職能的最佳作用,但也許在整個交響樂中他的樂器只奏了一下,但就是這一下必須要這個樂器奏出來才妙,這種思維方式與規劃設計本身就值得人思考。這一點與中國的音樂歷史大相徑庭,中國的樂器演奏幾千年的時間裡都是單旋律的。

宗教音樂流傳至今保留得最多最完整的就是巴赫和亨德爾的作品。

往期巴赫:1、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2、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3、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4、席夫談巴赫;5、富特文格勒論巴赫;6、朱曉梅談巴赫;7、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

接下來,音樂慢慢發展到了古典時期,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在這個時期,最初作曲形式非常重要,比如作文曲式,或變奏曲式,就像中國詩詞裡面的五言七律,是必須在這個韻律範圍內來作曲的。在這方面,莫扎特、海頓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們能把對音樂的理解很好地放到這個形式里,既完美地寫就了平仄規則,又絲毫沒有損失一點情感的表達。貝多芬就更偉大了。他在這個古典時期中就像是宋代的蘇軾,為古典時期的音樂帶來新鮮血液,可以說是不破不立。在貝多芬之前,音樂的表達都是婉約的,就好像宋詞一樣,蘇軾的出現沒有改變宋詞的規則,但是改變了格調,一首「大江東去」寫就的英雄氣魄在宋詞的規則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貝多芬的感情是強烈的,他所寫就的曲子也是輝煌的,他要表達的內容太多了。莫扎特、海頓等之前的音樂家主要是服務於貴族,寫給貴族的音樂一定只有美好。但是貝多芬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職業音樂家,他脫離了貴族,為群眾、為這個世界寫曲子,所以他的音樂裡面有痛苦,有貧困和飢餓。他是自由的音樂家,自己尋找演出機會,自己討價還價,自己出版樂譜。

往期莫扎特:1、布倫德爾論如何演奏莫扎特丨莫扎特會悲傷丨但他從不呻吟丨即使這悲傷直達內心苦痛;2、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3、聽莫扎特如何成就福特文格勒破除平庸的藝術魅力丨帶我們走進彼此靈魂深處丨莫扎特《第39交響曲》;4、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懷丨「莫扎特的音樂就像是你心靈中的X射線,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內心世界。」丨穆特的兩篇關於莫扎特奏鳴曲的訪談;5、古稀布倫德爾談鋼琴丨演奏莫扎特的關鍵丨指揮家是鋼琴家的楷模丨我學會雕塑般的創造,把從音樂中獲得的印象在三維空間中展開;6、傅聰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臘悲劇一樣沒有憐憫、世事無常丨年輕時彈莫扎特發現一些東西,年老時也發現一些;7、聆聽莫扎特《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丨這是兩件獨奏樂器富有表現力的相互傾訴;8、「莫扎特」也有盜版丨鋼琴奏鳴曲研究;9、寫完這部作品不久,莫扎特就告別了人世丨聆聽《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丨他的音樂,歡樂里透露出一些憂鬱,但憂鬱是短暫的。

因此杜泰航認為貝多芬對現在的藝術界來說非常重要,他也經常提醒學生不要忘記這一點,當初貝多芬盡了這麼大的力,為了證明音樂家、藝術家也是很偉大的人,用他的作品不斷證實音樂家不是寄人籬下的樂師。所以我們現在在書店中可以看到傳記裡面的分類有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偉大的資本家、最偉大的哲學家、最偉大的軍事家等,其中還有一類就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如果沒有貝多芬,這一切尊重不會成為可能。

因為貝多芬脫離出貴族的供養,所以他可以自由地表達平民的感受,他晚期很多作品都已經打破了古典時期的曲式。這些作品開啟了後面的浪漫派時代。

往期貝多芬:1、貝多芬在我們中間;2、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3、埃利·奈伊與阿勞演繹貝多芬《月光奏鳴曲》;4、如何演奏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月光」奏鳴曲》?5、波利尼談貝多芬;6、富特文格勒論貝多芬;7、上帝問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這一生為的是什麼?8、那些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大師們丨20世紀貝多芬演奏的風格變化

浪漫派書面定義就是一切以人的情感為中心,所有的形式都是不重要的。這與古典時期差別很大。他們不遵從古典時期的形式,而自己創了很多形式出來,比如敘事曲、弦樂曲。然後把好多曲式隨意地發展或者變化,表現人的情感。寫到最後,濫情得不得了,已經沒有內容可以寫了。比如宋詞裡面表達傷春,早期詞人寫「滿春」,花都落了,傷感,然後感觸到別的東西;後來到宋代中期,花正開的時候表達傷感,因為傷感花要落了;到最後晚宋的時候,花還沒開,就開始悲傷了,這種情緒就太過了,一般人不會這麼多愁善感。浪漫派發展到後期也是同樣的情況,情感的表達已經到了濫情的程度,甜得發膩了。

往期德彪西與拉威爾:1、現代西方音樂的德法之爭丨德彪西、馬拉美與巴黎的悠閑;2、親愛的,音樂是用音符寫出來的,而不是思想丨德彪西丨馬拉美丨《牧神午後》;3、音樂譯文丨拉威爾丨論現代音樂丨「真正的藝術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鑒定的。我們要感受它的存在和感染力,理解它的其他方法是不存在的……」;李雲迪與小澤征爾談拉威爾。

就在這個階段,突然出現了德彪西和拉威爾兩位作曲家,他們崇拜大自然,用自然的元素作曲,脫離了人類情感的自我陶醉。當然,這個時間也是與繪畫的新派別出現有關,後來人們把他們都稱為「印象派」。印象派的音樂家是打破傳統,而且用非常精美、新穎的作曲方式,表達大自然的聲音,表達異域風情。其中德彪西的音樂特別注重和聲,他的曲子運用五聲音階,淡化旋律。

印象派之後,派別漸漸模糊,一些個性的作曲家出現。俄國當時受到擠壓、變革,拉赫瑪尼諾夫的革命理論到斯克里亞賓的通神論到肖斯塔科維奇,都是在共產主義時期、戰爭時期的很敏感的藝術家,他們在戰爭中生存了下來並且還把這些感受寫下來,成為今日偉大的藝術作品。所以在他們所作的曲目當中,可以感受到很多特別的東西,有戰爭的冷酷與恐懼,也有革命的熱血與激情。

往期肖斯塔科維奇:1、論肖斯塔科維奇的創作的歷史地位(上)丨他的創作可以同巴赫相媲美,他是二十世紀最富音調錶現力的作曲家;2、音樂本身的抽象性保護著肖斯塔科維奇;3、王西麟丨我們向「為撒旦交稅」的肖斯塔科維奇學習什麼?4、余華: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和霍桑《紅字》;5、肖斯塔科維奇鋼琴音樂的美學特徵丨當他以洪荒之力去創造音樂意境時,其思想氣質和審美追求也表現無疑丨《第一鋼協》便是心路歷程的寫照。

還有一些音樂家因為地域的差異也譜出了很多風格不同的曲子,也非常著名,比如拉威爾的《G大調協奏作曲》,是他第一次到美國,試著用他的手法寫爵士樂。甚至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所作的曲子都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等等,古典音樂的發展越來越具有多元化。

直到現在,當代的作曲家仍然在譜寫古典音樂,有些作曲家將古典音樂融入更多民族元素,有些作曲家採用新的演奏方式。很多作曲家是很成功的。無論如何,音樂與其他行業一樣都是要向前發展,但根本還是藝術欣賞的本質。

等大家忙完了就會去聽音樂了

即便古典音樂在發展,但現在必須承認流行音樂佔據著主流,這一點對很喜愛古典的人來說很難接受。就像繪畫的意義,從曾經的宗教意義的神性表達,到現在的裝飾元素的改變讓人不舒服。但是世界生存的格局改變了,這是藝術家必須要接受的一點。原本藝術只有貴族才能欣賞,但是現在,網路如此便捷,百度一下就能看見《蒙娜麗莎》,路過餐廳就能聽到德沃夏克,所有的藝術形式變得平民化、大眾化,流行音樂隨著網路的傳播渠道覆蓋著人們的生活,古典的藝術彷彿是身抱著驕傲躲在角落。因此,杜泰航教授認為,如果古典音樂想要被人接受,必須融入到社會中,當所有類別的音樂平等地擺在人們面前,才會讓人有選擇的機會。

古典音樂作為一種高雅的、挖掘人類靈魂的、具有智慧與哲學的藝術形式之所以在中國尚未佔據主流地位,杜泰航教授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整個國家像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建設。因此,暫時人們不需要精美的藝術品,但是漸漸地,當發展穩定下來,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對藝術欣賞的需求也會慢慢回來。他覺得現在已經大有好轉了,人們的素質普遍在有所提高。2001年他回到國內的時候,保利劇院在努力訓練聽眾不要發出聲音,後來有了國家大劇院,一開始也是很糟糕,但是現在觀眾素質已經非常像樣了,保利劇院也快完全定型。這種素質指的是人們對精美東西的一個態度,不是光有錢擁有就可以,還要知道怎麼去欣賞,怎麼去保護,也就是要「講究」。杜泰航說他感覺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現在能夠看到很多人在重拾收藏的愛好,會欣賞好的東西,慢慢地在變得「講究」起來。

《杜泰航:鋼琴獨奏音樂會詮釋古典情懷》簡介:一場轟動京城的獨奏音樂會,演奏家深刻生動的詮釋了古典音樂的內在精神。主講:杜泰航先生,中國首位鋼琴博士,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出生於音樂家庭的杜泰航6歲開始學琴,11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1992年赴歐洲留學,先後師從趙屏國、李其芳、世界著名鋼琴家Victor Merzhanov和世界著名鋼琴家阿納托·烏戈爾斯基學習鋼琴。他多次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其中包括瑞士蘇黎士Geza Anda國際鋼琴比賽和荷蘭海牙Schevingen國際音樂比賽等。2001年,杜泰航回到闊別十年的祖國並先後和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成功舉辦「杜泰航鋼琴協奏曲專場音樂會」與「華人樂壇精英」音樂會。杜泰航曾參加德國Schleswig-Holsten音樂節,義大利Asiago音樂節和奧地利薩爾茨堡藝術節等許多著名國際音樂節,他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Concertgebouw、瑞士蘇黎士Tonhalle等著名音樂廳舉辦過音樂會,他曾合作過的交響樂團包括蘇黎士音樂廳交響樂團和北荷蘭愛樂樂團等。他曾為德國WDR音樂台,丹麥Radio2音樂台,瑞士國家電台音樂台及日本NHK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過音樂節目。

第一片

巴赫-布索尼 恰空舞曲(講解)

巴赫-布索尼 恰空舞曲(欣賞)

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作品27號第2首(講解)

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作品27號第2首(欣賞)

肖邦 瑪祖卡舞曲 作品33號(講解)

肖邦 瑪祖卡舞曲 作品33號(欣賞)

肖邦 第一敘事曲(講解)

肖邦 第一敘事曲(欣賞)

第二片

德彪西 歡樂島(講解)

德彪西 歡樂島(欣賞)

斯克里亞賓 音詩 作品32號(講解)

斯克里亞賓 音詩 作品32號(欣賞)

阿爾貝尼斯 西班牙樂曲 選自《西班牙組曲》(講解)

阿爾貝尼斯 西班牙樂曲 選自《西班牙組曲》(欣賞)

金奈斯泰拉 阿根廷舞蹈組曲(講解)

金奈斯泰拉 阿根廷舞蹈組曲(欣賞)

身處文化環境不一樣,中國人不懂欣賞西方音樂是正常的

在中國,欣賞表演藝術一直都是抱著一種娛樂的態度,傳統藝術中的戲劇都是「堂會」的形式,台下的人一邊吃著東西喝著茶,一邊熱鬧地看著台上的人表演。這樣的狀態延伸到今天,國人進入到音樂廳自然會坐不住,安靜不下來。但在西方國家,氛圍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信仰,西方國家的孩子從小進入教堂,接受神學的教育,受到環境的熏陶,他們聽到古典音樂的時候會去安靜地欣賞其中神聖與哲思的部分。但古典音樂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長,很多人不理解古典音樂的表達核心,杜泰航說這就好像把一出京劇帶到歐洲去表演,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欣賞。不過凡是好的東西都要接受,這才是大國的胸懷,只是發展還是要一步一步來。

其實每個國家的觀眾欣賞音樂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一些音樂家喜歡日本觀眾,因為特別有禮貌,而且會鼓掌到足夠長的時間表達尊重,但是有些音樂家就覺得日本人的掌聲里沒有熱情。杜泰航講他到義大利演出時,也會有觀眾遲到,但是演出結束以後所有人都瘋狂地鼓掌、叫好,那個場面太熱烈了,不過返場回來鞠躬才兩三次,卻看到人都已經走了。又講到第一次到北德演出,有人告訴杜泰航北德的人比較冷,跟南德不一樣。但是只上半場結束,就讓他返場了6次。他們鼓掌確實不熱烈,但就是一直不停。所以標準並不是一致的,所有人不過是向標準靠攏,這會有一個過程,不過杜泰航覺得,這值得期待。

並且對於欣賞古典音樂,杜泰航說,沒有聽不懂的音樂,很多時候當他演奏結束,會有國人到後台致賀,熱淚盈眶地表達自己在這場音樂會上有多麼受感動,不過,要在最後加上一句「就是聽不懂」,這讓杜泰航覺得很摸不著頭腦。其實,他解釋,只要任何人覺得任何一段音樂感動了他,那就是聽懂了,就已經與音樂形成了情感的交流。至於所謂的聽不懂,只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心理障礙。

《杜泰航:風景於美酒》杜泰航,1966年生於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6歲開始學習鋼琴,師從宋金蘭、李菊紅。12歲時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4歲考入附中,先後師從吳元、趙屏國。在校期間曾連續六次獲得鋼琴學科期未考試第一名,並且以優秀學生的資格多次得到來華外國大師及專家如:奧地利著名鋼琴家斯科達、傅聰等面授技藝的學習機會。1984年在全國鋼琴選拔賽中獲第三名。1985年,因「品學兼優」而被保送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李其芳。1991年留學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家夫朗切什。期間,曾獲瑞士兩項全國性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得涅高茲基金會資助1993年入學德國特羅辛根音樂學院,在世界著名鋼琴教育家麥沙諾夫指導下學習兩年,獲碩士學位即藝術家文憑。兩年後又相繼入學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及戴特孟特音樂學院,隨世界著名鋼琴教育家凱莫林教授及世界著名鋼琴家烏高斯基深造,並獲博士學位即獨奏家文憑。1994年在荷蘭海牙舉行的施韋寧根國際鋼琴比賽中榮獲第二名和新作品獎。1997年在蘇黎世舉行的Geza Anda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特別獎。作為90年代活躍在歐洲的青年鋼琴家,杜泰航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荷蘭、比利時、丹麥及日本等國家舉行了包括協奏、獨奏、重奏在內的三百餘場演出,曾在一些著名的音樂廳和國際音樂節一展風采。合作過的著名樂團有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北荷蘭交響樂團等。演出實況曾經德國、瑞士、丹麥等國家電台多次錄播。2002年6月,杜泰航作為中國第一位鋼琴博士,回到母校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儘管音樂是抽象的,但也是最能啟迪想像力的,它比文學與繪畫具有更強的「描繪和敘述能力」。對於同一首樂曲,同一個演奏,聽眾的感受,視覺想像力、內心的情境也會千差萬別,但有誰「看到」過演奏家腦海中的畫面呢?被德國媒體譽為「鋼琴魔術師」的杜泰航,其《風景與美酒·靜心集》,不僅用迷人的音樂,妙不可言的演奏創造了一個色彩繽紛,如甘醉般令人回味的音樂世界(CD),杜泰航還親自參與制作多媒體,以動態的畫面形式(DVD)呈現了鋼琴家在演奏這些樂曲時,自己頭腦中的瞬間想像……我把自己腦海中一些對音樂的印象用多媒體的畫面形式呈現出來,試圖啟發人們的想像力並開闢一條新鮮的道路。——杜泰航

印象情結&德彪西

水中倒影 5:11

德彪西 金魚 4:19

德彪西 亞麻色頭髮的少女 2:44

德彪西 沉沒的教堂 8:15

德彪西 格拉那達之夜 5:02

德彪西 敘事曲 7:23

拉丁情結

格拉納多斯 音樂會快板 7:29

德·法雅 火祭舞 4:01

阿爾貝尼茲 前奏曲 5:53

金奈斯特拉 阿根廷舞曲組曲

老牧羊人之舞 1:26

少女之舞 4:03

機敏的高喬人之舞 3:11

中國情結

徐振民 登幽州台歌 4:15


推薦閱讀:

[古典音樂在電影中的妙用]值得一輩子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音樂樂器
【音樂家的博物館】貝多芬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版本推薦: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豎琴協奏曲
2月5日|音樂歷史上的今天

TAG:音樂 | 心理 | 古典音樂 | 心理障礙 | 自己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