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之肝的病機——肝陰、肝血失調

  肝的陰血失調病機,均以虧損不足為其特點。陰虛則陽亢,故陽氣升動無制所致的肝風內動,亦多與肝之陰血不足有關。因此,肝的陰血失調病機,主要表現在肝血虛虧、肝陽上亢,以及肝風內動等方面。  肝血虛虧  

  肝的陰血失調病機,均以虧損不足為其特點。陰虛則陽亢,故陽氣升動無制所致的肝風內動,亦多與肝之陰血不足有關。因此,肝的陰血失調病機,主要表現在肝血虛虧、肝陽上亢,以及肝風內動等方面。

  肝血虛虧

肝血虛虧,多因失血過多,或久病耗傷陰血,或脾虛胃弱氣血生化無源,以致血液虛虧,肝血不足所致。由於肝為藏血之臟,一般來說,血液虛損則影響及於肝,故其病理表現,多為肝血濡養功能減退或失常。如肝血虛,筋脈失於濡養,則可見肢體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血虛不能上榮頭目,則眩暈、目花、兩目乾澀、視物模糊不清;血虛又易化燥生風,甚則可致虛風內動,則可見皮膚瘙癢、或筋攣、肉、瘈瘲等症

  肝陽上亢

肝陽上亢,又稱陰虛陽亢。其形成多由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浮亢逆所致。亦可由於精神情志失調,氣火上亢導致陽亢,進而耗傷肝陰,發展成為陰虛陽亢。肝腎之陰相通,稱為「乙癸同源」,故當腎陰不足之時,水不涵木,肝陰亦虛,亦常導致肝陽上亢。肝之陽氣亢逆,臨床多見眩暈,耳鳴,面紅升火,目赤目糊,情緒易於激動,脈弦而數等上盛的病理表現;同時,由於肝腎之陰不足,故還可見到腰痠、兩足軟弱無力等下虛病理表現。

  肝風內動

肝風內動,即是肝陰、肝血失調,筋脈失養的病理反應。《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全賴肝血的滋養和陰津的濡養,一旦筋膜發生病變,則可見「大筋軟短而發作癱瘓、痿躄等症」。肝風內動包括範圍較廣,如邪熱熾盛,燔灼肝經,傷及陰津,熱極而動風;肝陽升騰無制,則陽亢而化風;或肝之陰血耗損太過,筋脈失養,則虛風內動等。但以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肝陽升動太過亢逆化風者為多見。臨床可見手足震顫,抽搐筋攣,或為筋惕肉,或為手足蠕動,甚則可見痙厥,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病理表現。

-
關鍵詞:中醫考試

上一篇: 中醫基礎理論之肝的病機——肝陽、肝氣失調

下一篇: 2011年中醫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針灸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輔導

分享收藏:


推薦閱讀:

中醫確有專長考試都考些什麼題?
推翻針灸系列(四)——古人說的灸到底是什麼?
中醫基礎理論筆記
中醫基礎理論藏象學說(四)
和弦生命

TAG:中醫 | 理論 | 中醫基礎理論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