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開放大學的輝煌,展望教育信息化
一、了解英國開放大學( The Open University)
這不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它是全英最大的大學,擁有歐洲最大的商學院,共有6個系部,2個學院,2個研究所,13個地區中心,352個遍布全英和整個歐洲的學習中心。總部4000多教職員工,在全英共8000多兼職輔導教師。自開辦以來至今共培養出2百多萬名學生,其中研究生30多萬人。經過短短33年的發展,開放大學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間以遠程教育為主要教學方式的研究型大學。
它的遠程教育決不是簡單的電視大學,而是綜合了所有信息化手段。學生有全日制的,更多的是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他們可以利用各自生活基地附近的研究設施,同時接受開放大學教師及開放大學指定的當地高等學校教師的指導。學生遇到問題,隨時可以通過各種通訊手段(如:信件,傳真,電話,Email等)與指導教師聯繫。
開放大學學位教育實行學分制。課程設置方面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大學學位教育。所有的學位課程都組合成全學分課程和半學分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各個學院開設的各種課程組合成自己的學位課程學習計劃。開放大學最短的本科學製為3年,長的可達12年。學校開設133門本科生課程,包括,人文學系、數學系、科學系、社會學系、工藝技術系、教育學院、開放商業學校。研究生課程包括,數學、高級教育和社會研究方法、教育、文學、計算機在工業中的應用、製造和商業治理等。
高質量的媒體教材是英國開放大學的一大特色,得到國際教育界的一致推崇。由於開放大學按照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設計開發的教材、課件等教學資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易使用性,得到開放大學乃至其他傳統高校學生的普遍歡迎,很多名牌高校採用了英國開放大學的課程和教材。
對於申請本科學歷的學生,開放大學沒有正式的入學要求,至少1/3的學生的入學水平低於普通大學的入學水平。對於申請碩士學位的人需要有正式的入學要求。學校已為英國培養了全國9%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的人來進修課程或購買教材自學。學校則竭力為各界人士(包括婦女、殘疾人等)提供各種就學機會。約50%的學生來自藍領工人家庭。其的殘疾學生多於其他所有大學的殘疾學生,殘疾人在各方面都得到非凡照顧;3/4的學生全日制工作,可以自付學費。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開放大學的教學質量一直躋身於所有英國大學前10名。2003年9月,根據QAA(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的評估結果,開放大學在全英10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5名,位居牛津大學、帝國大學、倫敦大學之前。開放大學已經成為英國一個巨大的人才資源寶庫,並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
開放大學各個二級學院都非常重視通過嚴格的質量管理而提升整體形象。例如,商學院(OUBS)獲得了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協會(AMBA)、歐洲管理髮展聯合會(EQUIS),美國國際管理聯合會(AACSB)的三重認證。此外,開發大學有一支很強的科研隊伍,擁有世界頂尖的學者,例如歐盟首席火星研究專家、獲得國際地理學大獎的院士、脈衝星發現者、英國當代教育技術學的主要奠基人Prof. David Hawkridge等等。
二、信息化遠程教育獨領風騷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開放大學的遠程教育也經歷了函授和廣播電視教育,進入以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運用為基本特徵的「現代遠程教育」新階段,但新一代遠程教育並不意味著對前幾代的否定或取代,而是把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的媒體手段與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等新的媒體手段相結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綜合利用。開放大學教學課程的重心仍是印刷的教材,但其他現代化媒介發揮著非常重要的補充作用,如磁帶、錄音帶、錄像帶、廣播、電影、幻燈片、家庭實驗器材、計算機視訊設備、計算機檔案的查詢渠道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等。 目前20%的課程使用了網路教學。計算機在遠程教育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學校越來越多地給學生提供教學軟體,供學生在個人電腦上使用,幫助他們掌握課程。另外,開放大學還在英國各地設有250多個學習中心,經常在周六或晚上的課程中,提供面對面的授課和輔導,作為對遠程教學的補充。不過,面授都是非強制性的,遠程教學方式仍占教學總量的80%。
通過遠程教育,學校建立了一個有導師親自指導、有學生相互交流的模擬空間。校方負責發給學生小冊子和其他教學用具,學生則要把作業和論文交給老師批改。師生之間的溝通是通過信件、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來進行的。眼下,電子郵件正在成為主要的溝通方式。學生還可以通過視頻會議設備或者網上聊天室參加講座和研討會。他們的作業多數是由計算機程序來批改的,這被稱為是「電腦批改作業」。學校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學習和作業。開放大學為學生相互提供電子郵件地址,幫助學生溝通。學校還組織電視教學節目,提供給全國性的電視台。 開放大學開設短期「開放課程」,目的是在於讓一些成年人,特別是家境比較困難的或出門不便的家庭婦女能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並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裡有機會體驗和嘗試高等教育。參加短期「開放課程」學習的學員可從文科、理科和社會學科選擇1門進行基礎性學習。課程資料直接郵寄給學員,同時每位學員還將被指派一個私人輔導員,輔導員每周對學員進行一次電話聯繫。這樣做的好處是學員可以不用為到學校或專門指定的輔導地點去聽課而發愁。英國開放大學在研製、開發與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它的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可以不停地點擊,無限延伸地找到新資料。它的網路資源有多個版本,並擁有版權。在英國開放大學有一個教學輔導軟體使用較廣泛,稱作LYCEUM,也就是「學術會議廳」。這個軟體綜合了語音室、聊天室和CAI課件的多種功能。在網路上它像一個虛擬的教室,來自全國的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語音集體討論、個別發言、應用圖標舉手發言等,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將參加LYCEUM學習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語言交流等。該軟體的右邊就像是一塊黑板,可以隨意調入文件進行講解,老師在講解時,可以應用電腦的功能將某部分內容顯示突出,或加上括弧等。學生也可以將自己不懂的部分進行同樣的操作,相互之間都可以敲字進行交流。還有一點值得提到的是在這塊黑板上可以製圖、劃圖、插入圖片等,使用起來較靈活。對於老師所將的內容,或當天討論的東西想保存的話,老師與學生都可保存。開放大學廣泛使用該軟體進行遠程教學輔導,尤其是語言課程使用該軟體較為廣泛,取代了面授輔導。
三、學習英國開放大學的教育模式,讓教育信息化成為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助推器
幾十年來,在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的教育發展很快,取得許多成績。但同時,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也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
一是,傳統的教育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各領域的快速發展,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多樣性和靈活性,高等學校在辦學方針、教學宗旨、學科專業設置以及師資配備等方面,有趨同和墨守成規現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動力和活力尚不足。
二是,傳統教育方法偏好知識灌輸和傳授,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不夠;偏重選拔性考試,評價的多樣性不夠;過分強調正規學習作用,忽視非正規學習價值等,加上學校和社會片面追求升學的價值偏向,以至於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脫節。
三是,由於歷史原因,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便是在發達城市,由於學校教育體系與社會教育體系之間、正規教育體系內部之間自成系統、自我封閉,教育資源共享程度不高。
如何讓教育真正成為廣大人民能夠共同享有公共財富?如何解決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筆者認為,教育資源信息化共享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助推器。
教育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將信息通訊技術充分整合應用在教育系統之中。從技術層面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數字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統的設備性能可靠、標準統一;網路化使得信息資源可以共享,時空受到限制少;智能化使得教育信息系統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自然化;多媒體使得信息表徵多元化,複雜現象虛擬化。從教育層面看,教育信息化的特徵包括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
教育信息化可以在教育變革中為教育公平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有利於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
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各種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可以無障礙地共享,教育信息化能夠延伸優秀教學資源的作用範圍,一些好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實施案例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及時交流與溝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能力提高的認識不再僅局限於周圍的可接觸的環境,而是可以延展到校外,以至於全國各地,資源的充分而合理的共享利用,可以彌補學校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資源信息化能夠打破信息的藩籬,將資源最大限度地集中,通過信息化平台,能夠詳盡處理這些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的分類,通過有效途徑,快捷簡易地實現資源大範圍共享及有效利用。同時,憑藉已有資源,鼓勵各地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創新拓展,開發出貼近本地需求的教學資源,進而形成資源「反哺」,保證資源共享機制的順利運作。
要實現教育公平,首先就要讓廣大人民能夠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而信息網路技術形成的新載體新平台,為學習方式轉變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和活力,並將為每一個學生能夠享受到基本教育資源提供了保證。
推薦閱讀:
※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會怎麼發展?
※截止到 2013 年 10 月,iPad 佔有教育市場 94% 的份額,為什麼 Android 平板電腦在此領域幾無斬獲?
※智慧校園進行時 新華三的新教育很有一套
※教育信息化的項目(免費為學校搭建的三通兩平台)應該怎麼樣申請國家資金支持?
※胖·師說|有關信息化時代下的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