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治療女性痛經詳解

概述

凡在經期前後或行經期出現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適,影響工作及生活者,稱為痛經。痛經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前者是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後者是指由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而致的痛經。本節主要敘述原發性痛經。

相關解剖

一、子宮的形態和結構組織

子宮為空腔器官,呈倒置梨形,成年婦女子宮長7~8cm,寬4~5cm,厚2~3cm,重約50g,宮腔容量約5m1。位於盆腔中央,依靠圓韌帶、闊韌帶、主韌帶、宮骶韌帶四對韌帶的作用固定。子宮上部較寬稱子宮體,上端隆突部分稱子宮底,宮底兩側為子宮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子宮頸。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形成子宮峽部,非孕期長約1cm,分娩時可伸展拉長7~10cm,成為產道的一部分(圖2-10-1)。子宮壁很厚,由外層漿膜層、中層肌層、內層粘膜層即子宮內膜組成,子宮內膜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有周期性改變併產生月經。

10月7日北京針刀臨床與精細解剖班(龐繼光專題班(?點擊查看)

二、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變化

卵巢為女性的性腺,左右各一,為灰白色扁平橢圓體,成年卵巢大小約為4cm×3cm×1cm,重約5~6g。表面由單層立方上皮覆蓋,稱生髮上皮,卵巢分皮質及髓質,外層皮質含有不同階段的卵泡,內層為髓質,居中心,含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經。卵巢的功能主要是產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

(一)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在正常成年婦女的卵巢中,每月都有數個始基卵泡發育,但只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其餘的自行退化(這個退化過程叫卵泡閉鎖)。這一系列變化與月經周期有相應的關係,稱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包括卵泡的發育、排卵、黃體形成和退化。

(二)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這3種激素的基本結構與膽固醇相似,故稱為類固醇激素或甾體激素。它們合成的基本途徑都是統一的,只是因不同組織中酶系統的差別決定其所合成的激素,此外睾丸、腎上腺皮質也能分泌甾體激素。

1.雌激素 由卵泡內膜細胞、顆粒細胞和黃體細胞所分泌,此外腎上腺皮質亦能分泌少量雌激素。能促進子宮發育,肌層增厚,促進子宮收縮;使子宮內膜增厚。能促進輸卵管發育,增強其平滑肌蠕動,利於細胞輸送。使陰道上皮增生、角化、成熟、粘膜增厚。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能協同垂體促卵泡素促進卵泡發育,使卵泡內膜細胞和顆粒細胞合成黃體生成素受體,以支持黃體生成素調節卵泡的內分泌功能,並有助於卵巢積聚膽固醇以合成性激素。通過對下丘腦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作用,能抑制垂體FSH的分泌,促進LH的分泌,進而間接調節卵巢的功能。10月21日浙江針刀微創臨床應用屍體解剖研修班通知(?點擊查看)

2.孕激素 主要由黃體的黃體細胞所分泌,卵泡顆粒細胞及腎上腺皮質亦能分泌少量孕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主要在於子宮,並且先要有雌激素作用為基礎,但也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孕激素的協同作用表現在雌激素促進女性生殖器官及乳腺發育,而孕激素則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使乳房和子宮發育,為妊娠作準備。另一方面,從子宮的收縮,輸卵管的蠕動,子宮頸粘液的變化,陰道上皮細胞的角化和脫落,以及鈉和水的排泄等方面,二者又有拮抗作用。

3.雄激素 主要來源於腎上腺皮質,卵巢間質亦可產生極少量雄激素。雄激素能促進外陰部、陰毛、腋毛生長,並促進蛋白質合成,少女青春期生長迅速與雄激素有關。大量雄激素可拮抗雌激素的作用。

  五、血管、淋巴及神經

(一)血管

女性內外生殖器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卵巢動脈、子宮動脈、陰道動脈及陰部內動脈,各動脈均有同名靜脈伴行。並在相應器官及其周圍形成靜脈叢互相吻合,故盆腔靜脈感染易蔓延。

1.卵巢動脈 來自腹主動脈(左側可來自左腎動脈,左卵巢靜脈迴流至左腎靜脈,故左側盆腔靜脈曲張較多見)。卵巢動脈分布於卵巢、輸卵管、子宮角,與子宮動脈上行支吻合。

2.子宮動脈 由髂內動脈分出,沿骨盆側壁下行,直達闊韌帶基底部,相當於子宮頸內口水平距子宮頸2cm處橫跨輸尿管而達子宮側緣,分為上、下兩支。上支分布於子宮底,卵巢及輸尿管,下支分布於子宮頸、陰道上部。

3.陰道動脈 為髂內動脈前乾的分支。分布於膀胱及陰道中下段,與子宮動脈下支及陰部內動脈支相吻合。

4.陰部內動脈 為髂內動脈前干分支。分布直腸下段、肛門、會陰部、陰唇、前庭及陰蒂。

(二)神經10月14日陝西針刀微創臨床應用屍體解剖班(?點擊查看)

1.外生殖器神經支配:由軀體神經(包括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支配外陰皮膚及隨意肌。分布於肛門、陰蒂、陰唇及會陰。

2.內生殖器官的神經支配: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分布於子宮體、子宮頸、巢、輸卵管、膀胱上部。子宮肌肉雖然受骨盆神經支配,但子宮平滑肌有自律活動,所以臨床上可見下半身截癱的產婦能自然分娩。

病因病理

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多種,如神經精神因素,卵巢內分泌因素以及子宮因素等。

子宮肌肉強烈收縮,子宮血流量減少,使宮腔內壓力增高而引起疼痛。子宮血流量減少,缺血缺氧也會引發劇烈的疼痛。此外,痛經還與前列腺素(PG)含量的升高有關。原發性痛經的子宮肌肉過強收縮與PGF2a大量釋放有關。原發痛經婦女的經血和子宮內膜中PG含量比正常人明顯增多,嚴重痛經患者宮內膜中PG含量比正常人高10多倍。PGF2a 活性明顯增加,引起子宮過強收縮,導致痛經,尤其在經期初36小時內。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的PG經子宮肌與陰道壁血管、淋巴管被吸收進入血液,引起胃腸泌尿道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縮,而產生一系列全身癥狀,如噁心嘔吐、腹瀉、暈厥等。PG活性喪失後,癥狀消失。

其他因素還有血管加壓素、子宮神經與神經遞質等內分泌物質有關。

針刀醫學認為痛經的主要原因是人體電生理線路功能紊亂,引起人體內生化成份的改變所致。

臨床表現

下腹疼痛是痛經的主要癥狀,疼痛常於經前數小時開始,逐漸或迅速加劇,呈陣發性絞痛、痙攣性、瘀血性或進行性加重,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多於2~3天後緩解,嚴重者疼痛可放射到外陰、肛門、腰骶部並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煩躁、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全身癥狀。

診斷依據

根據經期腹痛的癥狀及盆腔檢查診斷一般不難。檢查時應注意盆腔內有無器質性病變並作相應的輔助檢查。

治療依據的理論

依據人體電生理線路系統的理論進行治療。本療法不適合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

治療

一、針刀治療

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處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處進針刀,刺入0.8寸,縱行剝離2~3下。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在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處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進針刀,刺入1寸,縱行剝離2~3下。

二、手法治療

調節電生理線路功能無需手法。

三、藥物治療

春柴胡10g 當歸10g 炒白芍10g 茯芩10g

烏葯 10g  香附10g  枳殼 10g 元胡10g

水煎服,1日1劑。

小腹冷加艾葉10g,茱萸10g;經排不暢加丹參10g,桃紅10g,紅花10g;小腹有下墜加黃芩10g,木通10g,銀花10g。

四、康復治療

三七末3g,經前及痛經時溫開水送服,1日1~2次。

五、護理

加強月經生理和經期衛生知識的宣教工作。對月經有正確的認識,注意經期飲食起居衛生。注意精神調養,解除思想顧慮,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經期少進生冷或刺激性飲食,忌涉水游泳,尤其是防止受寒注意保暖。配合醫囑,堅持周期性治療及平時調養。

推薦閱讀:

「針刀手法」龍氏整脊治療頸椎病10法
瘢痕的針刀治療
針刀 治療軟組織損傷(下肢)
【每日一例】小針刀治療岡上肌損傷
針刀治療髕下脂肪墊勞損120例臨床觀察

TAG:女性 | 治療 | 痛經 | 針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