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北方很熱,溫暖的南方很冷? | 大雪
編輯=楚旂 | 轉載請聯繫後台
下雪,對你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窗外雪水叮咚,路人行色匆匆,此時,雪,也許反倒意味著一種家的溫暖。雪質玉潔,為水之至輕者,大雪終日,花枝壓低,或許,此時,雪意味著一種和著茶與花香的曼妙味道。又或者,對於聽覺敏銳的人而言,它落在地上,奏出的是如柴可夫斯基般浪漫奇幻的交響詩。還是,雪,會讓你想起在楊柳最盛時離別的那個人或是地方,如今,它佯裝成柳絮,勾起你無盡的寂寞和悲哀,幻化成千百年來也不曾解開的優美的迷。
乙未年十一月初九
| 2015年12月07日 |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
《三禮義宗》載:「大雪為節者,行於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
|《三禮義宗》,由南朝蕭梁時學者崔靈恩撰,除散見於後代古籍的引用外,原書30卷今已失傳。所謂「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是中國禮法、禮義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中國千百年來的禮儀文化影響最為深遠。
實質上,「大雪」是用來描述氣溫變化的節氣,意思是天氣更加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一定是指降雪量很大。實際上進入「大雪」後的降水量普遍降低。
大雪時節,正值農曆十一月初,此月又稱「冬月」,亦有:幸月、暢月、後十月、仲冬的別稱。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子月」、「建子」。成語:寒冬臘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個月,寒月為十月;冬月為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
關於雪,有這樣個富有禪意而美妙的故事。唐代的龐蘊對禪有精深的理解。一個冬日,龐居士推開大門,但見得漫天的大雪,紛紛揚揚,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龐居士指著空中的雪片,不由得發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旁邊一個禪客問道:「那落在什麼地方?」被龐居士打了一掌。
其實,「大雪飄飄,不落別處」,就是當下即悟。它所隱含的意思是,生活處處都有美,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如果我們像那位禪客一樣,抱著一個理性的頭腦、知識的觀念,處處都去追逐,處處都去較真,那就無法發現這世界的美,生活中的美意就會從我們眼前滑落。不是世界沒有美,而是我們常常沒有看美的眼睛。
| 龐蘊,唐代衡陽郡人。禪門居士,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
初五日,鶡鴠(hé dàn)不鳴。
《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同「斗」)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云: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余錄》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詩》注作渴旦。
又五日,虎始交。
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末五日,荔挺出。
「荔挺」,又名馬薤(mǎ xiè)、馬藺、馬蘭花,為蘭草的一種,在「大雪」時節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廣雅》云:馬藺,荔也。蔡邕、高誘云:荔以挺出,然則鄭以荔挺為名,誤矣。此物河北平澤率生之,江東頗多,種於階庭,但呼為旱蒲,故不識馬藺。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成、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雪,是冬日風雅的代表,沒有雪,冬天便失去一半的樂趣。大雪漫天之時,怎樣才能體味到冬天真正的風景,著實是一件考量人品味的事情。
萬兩,學名硃砂根,又名富貴籽、百兩金、黃金萬兩。初冬果轉紅色,鮮紅泛光,常年掛果經久不落。仲冬大雪過後,萬物慘淡,唯有此物,敢與冰雪紅白相映,是雪後最為精緻的園景。
另硃砂根全株入葯均可入葯,味苦性涼。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硃砂根生深山中,苗高尺許,葉似冬青,葉背盡赤,夏日長茂,根大如筋,赤色,此與百兩金彷彿。」
石燈,本為古代宅居的尋常配件,但在日本園藝中卻用出了別樣的趣味。日本人造園,好在園中置一石燈點景,不同園林設計各不相同,造型或樸拙、或纖細,做工精緻,別具匠心,入夜後四處皆暗,此時石燈初上,燈影搖曳,獨此一處光明,周遭景物或明或暗,朦朧靜雅。賞此石燈,最佳時刻,在大雪之夜,燭光印雪,明落澄澈,最洗靈思,因又有「雪見燈」之雅稱。
古人以雪後收雪烹茗為高人雅事。唐代陸龜蒙云:「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足見其高逸之風。《紅樓夢》中,劉姥姥游大觀園一回,午後眾人小憩櫳翠庵,妙玉以梅花雪水招待釵、黛二人之敘述最為經典。乾隆帝一生「十全武功」,不可一日無茶,品盡天下名泉,雖愛玉泉山玉泉,然也以為不可與雪水相比:「更無輕於玉泉者?曰:有!乃雪水也。嘗收積素而烹之,輕於玉泉斗輕三厘。雪水不可恆得。」可見雪水之珍。
古人采雪,頗有法門,以大雪過後梅花上之積雪為上品、蓋土之雪為下品,以潔瓮儲之,經年方可飲用。雪冰清玉潔,本來就不是人間之物,可以獨善其身;茶浮浮沉沉,清清淡淡,不濃烈,像極了君子的作風。雪與茶結合,不得不說聽起來清新脫俗。可惜,如今污染過甚,雪水早已不可食。
冬月養生,宜藏不宜露,使陰陽平衡,可食牛羊鹿肉溫補保陽,亦可食鴨、菌、藕等護陰。《黃帝內經素問》載,此時節養生之道核心在: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蘿蔔在我國民間素有「小人蔘」的美稱。白蘿蔔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維生素C和葉酸,有著較好的抗癌作用。
同時,蘿蔔纓是含鈣量最高的蔬菜,可有效補充因冬日光照不足而導致的人體缺乏鉀、鈣、鈉、鐵等問題。
大雪節氣天氣寒冷,此時可適當吃些益氣通陽的食物,例如大蔥等,有助於預防風寒感冒。雖然大蔥的蔥綠部分比蔥白部分營養含量高得多,但是從通陽和食療的角度來看,蔥白的效用更大一些。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
G小調第一交響曲:「冬日夢幻」
Symphony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
柴可夫斯基
1840 - 1893
今年是柴可夫斯基誕辰175周年,在2015年快要結束的時候,為大家分享一曲來自柴可夫斯基為人所知的最早作品:《G小調第一交響曲:「冬日夢幻」》。雖然這是柴可夫斯基在早期的探索作品,但根據柴可夫斯基的哥哥的回憶,柴可夫斯基在這件作品上付出的辛勞和糾結超過了其他的所有作品。晚期,當柴可夫斯基評價自己的交響樂作品時說道:「雖然在很多方面這件作品都還不太成熟,但基本上可以說他比其他的大多數成熟的作品都要有內容、都要好。」所以在大雪節氣,不妨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件夢幻般的冬日交響詩吧。
這是一件柴可夫斯基按照傳統交響樂體例創作的作品,全曲分四個樂章,不同於貝多芬大多數不取標題的交響作品,《G小調第一交響曲:「冬日夢幻」》在第一、第二樂章單列了標題。
| 版本:伯恩斯坦 指揮
第一樂章:平靜的快板
冬日旅途的夢幻
Daydreams on a WinterJourney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Leonard Bernstei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它描繪的是柴可夫斯基在某個冬季從莫斯科到彼得堡旅途中的感受,描述冬日俄羅斯的景色,有人稱之為「獨特的旅途音樂日記」。其中有對暴風雪,森林,凄涼的民歌調與馬車賓士的鈴聲的描述。有人說它的基調是憂鬱的,但聆聽起來卻是另一份感覺,就像被禁錮了多年的人突然得到了自由,騎著賓士的駿馬馳騁在茫茫的雪地森林中,那是多麼的歡快和奔放。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如歌的柔板
陰暗潮濕的疆土
Land of Gloom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Leonard Bernstei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雙簧管奏出了一支凄涼的典型俄羅斯民歌,在變奏上加入了柴可夫斯基喜愛的法國號襯托,氣氛是那麼的惆悵,但同時體現了溫暖、舒展的情懷。據說這是柴可夫斯基夏日在北方一個小島旅遊時,對霧蒙蒙的天色中黝暗的峭壁,黝黑的湖水和古老的針葉樹林的記述。
第三樂章:歡樂的快板
諧謔曲
Scherzo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Leonard Bernstei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前後兩段是第一樂章情緒、內容的發展,中段是一段抒情的圓舞曲。
第四樂章:陰鬱的行板 - 莊重的快板
終曲
Finale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Leonard Bernstei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op. 13
它承接了上一樂章的精神,但最終出現群眾性的歡騰的場面,從對俄羅斯自然景色陰暗的描述轉為對民族歡樂的描寫,表示通過戰鬥獲得最後的勝利。樂章具節日氣氛,其主題是古老的俄羅斯民歌《花兒開了》,最後有響亮的節慶鐘聲,以歡騰的景象結尾。
冬中帖 · 東晉 · 王羲之
拓本反墨版
| 釋文:
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懷深,始欲寒。足下常疾何如?不得近問,邑邑。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經日甚為虛頓。力及不具。王羲之白。
此帖屬於問疾之書,第一行「冬中」,點明是寫於「十一月初」,恰好應和今日「大雪」節氣,即為仲冬之始。書法上,前兩行草書古樸茂密,線條厚實,後三行草意漸趨流動多姿,筆勢連貫,傾瀉無礙。特別是末行五字,行氣疏朗,與行首形成強烈對比,愈寫愈暢,已全無掛礙。
九峰雪霽圖·元·黃公望
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以《富春山居圖》聞名。是圖為黃公望81高齡之作。作者以水墨寫意的手法彙集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體現了作者對道教全真教的崇拜。該圖系畫贈江浙儒學提舉班惟志,時值正月春雪,有感雪霽寒意,畫意肅穆靜謐。圖中的中、近景以干筆勾廓疊石,坡邊微染赭黃,遠處九峰留白,以淡墨襯染出雪山,意境十分深遠,恰當地表現出隆冬季節雪山寒林的蕭索氣氛,極具藝術感染力,是黃公望簡繁合一的精品作。
《小雅·採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詩。詩歌表現了將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優美的詩句。所以面對《採薇》,與其觀世,不如觀思;與其感受歷史,不如感受生命。
— 完 —
推薦閱讀:
※台灣解嚴20年(南方周末 2007-7-19)
※劉志軍的軌道中國--葉檀20130614--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青春期少女護胸有道 女性保健 南方網
※光大證券「烏龍指」內幕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亞當夏娃 人類始祖?(轉南方都市報) - Qzone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