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小兒推拿講義

小兒推拿講義目錄第一章 概說 ………………………………………………1一、推拿的起源 ……………………………………………1二、什麼是推拿療法 ………………………………………1三、推拿學派 ……………………………………………1第二章 推拿手法 …………………………………………1一、什麼是推拿手法 ……………………………………1二、穴位分型 ……………………………………………1三、推拿手法 ……………………………………………21.推法 ……………………………………………22.拿法 ……………………………………………23.揉法 ……………………………………………24.運法 ……………………………………………25.搗法 ……………………………………………26.掐法 ……………………………………………27.分法 ……………………………………………28.分筋法 ……………………………………………2四、推拿次數 ……………………………………………2五、注意事項 ……………………………………………3第三章 常用穴位 …………………………………………3一、脾穴 ……………………………………………………3二、肝穴 ……………………………………………………3三、心穴 …………………………………………………3四、肺穴 …………………………………………………3五、腎穴 …………………………………………………4六、胃穴 …………………………………………………4七、大腸穴 ………………………………………………4八、小腸穴(附利小便穴)………………………………4九、八卦穴 ………………………………………………4十、運水入土穴 …………………………………………4十一運土入水穴 …………………………………………5十二、板門穴 …………………………………………5十三、小天心穴 …………………………………………5十四、四橫紋 …………………………………………5十五、小橫紋 …………………………………………5十六、二馬穴 …………………………………………5十七、外勞宮 …………………………………………5十八、陽池穴 …………………………………………6十九、天河水穴 …………………………………………6二十、退六腑穴 …………………………………………6二十一、上三關穴 ………………………………………6二十二、威靈、精靈 ……………………………………6二十三、五指節 …………………………………………6第四章常見疾病的治療 ……………………………………7一、感冒 ………………………………………………7二、支氣管炎……………………………………………7三、肺炎 ………………………………………………8四、頓咳(百日咳) ……………………………………8五、麻疹 ……………………………………………9六、腹瀉 ……………………………………………10七、痢疾 ……………………………………………11八、疳積病(小兒營養不良) ………………………12九、口瘡 ……………………………………………13十、便秘 ……………………………………………13十一、脫肛 …………………………………………14十二、遺尿 …………………………………………14十三、水痘 …………………………………………14十四、目赤痛(急性結合膜炎) ………………………15十五、痄腮:(腮腺炎) …………………………………15十六、急驚風 …………………………………………16十七、慢驚風 …………………………………………17

第一章 概說

一、推拿的起源推拿療法也叫按摩療法,是祖國醫學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向疾病作鬥爭中,所取得的豐富經驗的結晶。這種療法,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考其起源:我們祖先在與自然界鬥爭的過程中,發生損傷,或生食獸肉野果,饑飽不勻,腸胃不適,即用手揉摩患處,或腹部而感到舒適,在這種本能的自發的治療基礎上,日積月累,形成了後世的推拿療法.二、什麼是推拿療法推拿療法是一種以求代葯的物理療法,其特點是不用藥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設備,僅憑醫者的雙手,根據不同的病情,運用不同的手法,在人體的一定部位上進行操作,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促進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由於採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兒童推拿兩種。由於推拿療法經濟簡便,易於掌握,沒有痛苦,療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適合廣大工農兵群眾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廣普及。三、推拿學派歷代醫家,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許多心得體會,因而逐漸形成了許多學派。有的專用於正骨,醫治外傷;有的著重治療內科疾病;有的專施治小兒。這裡主要介紹,青島市立中醫院小兒科的治療經驗。其特點是,只運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簡單,療效迅速,可免脫衣解帶的麻煩,小兒易於合作和接受。第二章 推拿手法

一、什麼是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醫者的雙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進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瀉)、或補、或清補兼施等手法,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開臟腑之閉結,扶正祛邪之治療目的,即稱手法。醫者在操作時,必須手法穩定,穴位準確,才能收到預期效果。二、穴位分型人體各部穴位,一般分點、線、面三種類型。1、點型:人體某部位或經絡穴位,採取揉、拿、點、搗等手法稱為點型。如小天心、二馬等穴。2、 線型:人體某部位的二點中間的連線,這個長型的穴位,採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稱為線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3、面型:人體某部或經絡穴位(面積較大的穴位)採取推運的手法,稱為面型。如八卦、板門等穴。三、推拿手法常用手法有:推、拿、揉、運、搗、掐、分、分筋等八種方法。1、 推法:醫者用左手托著患兒之左手,醫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羅紋面,在患兒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動,行於直線,不可歪斜,統稱為推法,多用在線型穴位上。 推法:1.補法?????——推向指根(向心性為補) 2.清法(瀉法)——由指根推向指尖(離心性為清) 3.清補法——由指尖至指根,來回推之(往返都為清補)一般規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2. 拿法 醫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時相對用力,拿按患兒的某一個穴位,稱為拿法。為強刺激手法之一,多用於急救。一般用於點型穴位,例如緩解痙攣拿列缺穴。也是兒科推拿的輔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結束拿威靈,精靈。注意:要鬆緊適宜,用力要柔和。3. 揉法醫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羅紋面,按在患兒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轉揉按叫揉法,多用在點型穴位上。例如:揉二馬,外勞宮等穴。4.運法 醫者以左手托患兒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兩指拼攏的羅紋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環形,推運至他穴稱為運法。多用於面型穴位。 例如:運八卦、運水入土等到穴。5.搗法醫者以左手托患兒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關節背面搗(打)在穴位上,稱為搗法。 用於點型穴位,例如:搗小天心。6.掐法 凡用醫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產生酸、麻、脹感稱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對用力掐五指節。7.分法 醫者兩手拇指從選定的穴位上,向兩側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陰陽穴。8.分筋法 醫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轉捏拿等動作,以達到舒筋和血的療效,適應於肢體癱瘓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適應於小兒常見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贅述。附:提捏手法兩手半握拳,以食中兩指,將患者皮膚用力提起,作連續不斷的靈活動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四、推拿次數推拿的速度,每分鐘200次左右。一次治療,每個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約需要10分鐘到15分鐘。推拿次數與年齡、病情成正比例。年齡大,病情重的推的時間宜長,手法宜重。嬰兒或病情輕者,推的時間宜短,手法宜輕,一般推一次約需30分鐘,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五、注意事項1.醫者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施術前要備好滑潤劑(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溫度,不可過涼過熱,空氣要流通。在嚴寒季節,醫生雙手不可過涼,以免使患兒產生驚懼,造成操作時困難,治療後要注意避風,以免復遭外邪侵襲,加重病情。4.患兒的姿勢要適宜,在操作時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兒恐懼和哭鬧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後再作較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5.操作手法要輕重適宜,用力均勻 在臨床治療中,必須要有熟練手法,根據辯證施治的精神,靈活地運用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個推拿醫生,不僅具有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還必須注意手法的鍛煉,以達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這樣在臨床上才能得心應手。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補脾:向心性推之,用於虛症,如脾虛泄瀉。清脾:離心性推之,用於實症,如傷食、積滯。清補脾:來回推之,為平補平瀉。用於虛中挾實症,如消化不良。3.作用:健脾調中,消食積化痰涎,補血生肌。4.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脾虛泄瀉、疳積、脫肛、虛喘嗽、慢驚風等症。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離心性推之。補肝——向心性推之(少用)。註:推本穴時宜用瀉法,少用補法,如肝虛應補時,則以腎穴代之,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3.作用:平肝熄風,解熱鎮驚,開郁除煩,和氣生血。4.主治:急慢驚風、感冒、目赤、昏閉、煩躁不安、脾虛泄瀉等。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清心:離心性推之 補心:向心性推之(不用)。本穴在臨床上極少用,若須用時,則以天河水代之。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鎮驚搐。4.主治: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眥紅、驚搐、弄舌等。四、肺穴1.部位: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 清肺:離心性推之(多用) 補肺:向心性推之。3.作用:疏風解表、順氣化痰、利咽止咳、補益肺氣。4.主治:作傷風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凡肺經實熱者宜清,虛寒者宜補。五、腎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補腎:向心性推之。清腎:離心性推之。 古書記載的清補法,與此相反。3.作用:補腎益腦、益氣養神、溫下元、止虛火。4.主治:先天不足、遺尿、小便短赤、五更泄瀉、咳喘、腎虧骨軟等。六、胃穴1.部位:由腕橫紋到拇指根部,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 清胃:離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補)3.作用: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煩止血。4.主治: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熱不退、吐血及鼻衄。七、大腸穴1.部位:食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清大腸——離心性推之。補大腸——向心性推之。清補大腸——來回推之3.作用:調整大腸功能,有固腸、澀便、止瀉等作用。4.主治:赤白痢疾、泄瀉、便秘、脫肛、肛門紅腫等。八、小腸穴1.部位:小指外側緣,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清小腸——離心性推之。3.作用:利尿止瀉、分清降濁、清膀胱之熱。4.主治:尿閉、小便不利、口瘡、泄瀉而無小便者多用之。附:利小便穴我院兒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內側緣,推向小指尖,稱為利小便穴,治腹瀉甚效。九、八卦穴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邊,順著時針的方向,劃一個圓圈是八卦穴。屬面型(也稱環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2.操作方法:①順運八卦—由乾卦起運轉一周到兌卦止,周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順運八卦。②逆運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時針的方向推運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逆運八卦。3.作用:和中利隔、順氣化痰、消宿食、開飽脹、調和五臟、有升清降濁之功。4.主治:胸悶脹飽、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煩內熱等。十、運水入土穴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點,屬弧型穴位。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邊推向掌根處,稱運水入土。3.作用:潤燥通滯。4.主治:便秘、痢疾、遺尿等。十一、運土入水穴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點,屬弧型穴位。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邊推向掌根處,稱運土入水。3.作用:止瀉。4.主治:腹瀉。十二、板門穴1. 部位:拇指下,大魚際肌之中點,屬面型穴位。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轉揉之,或來回推之為清板門。3. 作用:能清胃熱,通調三焦之氣。4. 主治:止吐瀉、退虛熱、嗌奶、胃疼等症。十三、小天心穴1. 部位: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的中點,屬點型穴位。2. 操作方法:①搗小天心法——醫者左手托患兒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關節背面搗穴位,稱搗小天心法。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醫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稱掐小天心法。3. 作用:通竅散郁、暢通經絡、安神定驚、清熱明目止咳等。4. 主治:驚風癲癇、實熱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為一切眼病的主穴。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搗。 眼球下翻————向上搗。 眼球左翻————向右搗。 眼球右翻————向左搗。十四、四橫紋1. 部位:掌面、食、中、環、小指,四指本節之橫紋處,屬線型穴位。2. 操作方法:推四橫紋——醫者左手掌托患兒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節處,以右手拇指外側或螺紋面,來回推之。3. 作用:調中行氣、退熱消脹、散瘀結。4. 主治:肚脹、疳積、咳嗽痰喘、氣促胸滿、唇裂腹疼。十五、小橫紋1. 部位:小指根紋下小橫紋處,屬點型穴位。2. 操作方法:揉小橫紋——用右手拇指螺紋面揉之。3. 作用:消鬱熱、化痰涎。4. 主治:口瘡、流口水、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十六、二馬穴1.部位: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縫陷中與手掌兌宮相對。屬點型穴位。2.操作方法:揉二馬——醫者左手握患兒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於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3.作用:大補元氣、健腦補髓、順氣散結、利水通淋。4.主治:先天不足、氣虛喘咳(慢性氣管炎)、脫肛、疝氣、小便閉塞或不利,虛火牙疼、癱瘓、腦炎後遺症等一切虛症均宜之。十七、外勞宮1.部位: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屬點型穴位。2.操作方法:同二馬,將無名指,小指屈曲,與掌面成90°度,使穴位顯出。3.作用:溫中去寒、安蛔止疼。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腸梗阻、腸套疊等),往來寒熱、膽道蛔蟲、久瀉不止、透發痘疹、疝氣脫肛、夜啼症、感冒風寒、揉之取汗,一切虛寒症均有效。十八、陽池穴1.部位 :腕後二寸陷凹中(相當針灸的外關穴部位),屬點型穴位。2.操作方法: 揉陽池???????——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揉之。3. 作用:解表散寒,祛風止疼,降逆清腦。4. 主治:頭暈頭痛(各種類型之頭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驚風及其後遺症、腦震蕩後遺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彎橫紋中間一條直線,屬長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稱清天河水(此穴無補法)。3.作用:解表散寒、清熱化痰、安神鎮驚、利尿。4.主治:急熱驚風、驚啼煩躁、弄舌、重舌、口瘡、感冒發熱、咳嗽、腹瀉、麻疹、尿少等症。二十、退六腑穴1.部位:前臂內側緣,由肘橫紋頭至腕橫紋頭,屬長線型穴位。2.操作方法:離心性推之,稱退六腑。3.作用:清實火、退高熱、除熱痰。4.主治:高燒、急驚風、實熱痰喘、便秘、熱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熱症宜之。二十一、上三關穴1.部位:前臂外側緣,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稱推上三關。3.作用:培補元氣、調和氣血、能發汗,對疹毒內陷、隱疹不出等有顯效。4.主治:表虛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兒癱瘓等症。二十二、威靈、精靈1.部位:威靈——手背,外勞宮旁,食中指掌骨之間,靠近食指掌骨側, 屬點型穴位。 精靈——手背,外勞宮旁,無名指小指掌骨之間,靠近無名指掌骨側,屬點型穴位。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繼以揉之。3.作用:舒筋和血、開竅鎮驚。4.主治:急驚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時配合使用,為兒科推拿結束手法之一。二十三、五指節1.部位:手指各關節處。2.操作方法:醫者以拇食二指相對掐之。3.作用:調和氣血、開竅鎮驚。4.主治:急慢驚風,能加強各穴功能,為兒科推拿結束手法之一。

第四章常見疾病的治療

一、 感冒病因:四季均有發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見,多因氣候突變,遭受風寒侵襲,肺氣 不宜所致。癥狀:發冷發燒,頭疼體疼,鼻塞流涕,咳嗽噴嚏,食欲不振,嘔吐,有汗或無汗,便秘溲赤等。治則:解表散寒清熱。取穴:1.發熱輕的(37.5°C—38°C)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節10』 15』2.發熱較重的(38.5°C—40°C)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10』 15』 大椎 指節3. 兼症: 鼻塞—加陽池 嘔吐—加清胃 嗽重—加八卦10』 10』 10』 以上治療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以後4-5小時左右,會發熱更高一些,這是邪熱外表之象,熱持續2-3小時,則汗出燒退病癒。附:治感冒驗方:1.生薑二錢 生蔥白三寸大棗四個 水煎頓服。2.荊芥 薄荷 蘇葉各二錢 水煎服3.綠豆五錢 生薑三片蔥白一個 青蘿蔔片一兩 水煎服出汗二、支氣管炎病因: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煙、灰塵、寒冷空氣刺激引起發病,按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癥狀與治療:1. 急性支氣管炎:初起有感冒癥狀,繼則咳嗽加重,可有發燒、胸悶、氣促、食欲不振,初為乾咳,以後痰漸多。取穴:① 八 卦 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10』- 15』 10』 10』 10』 若喘重——改逆八卦10』 發熱38.5°C以上改用六腑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濕性羅音)去清胃加小橫紋③唯獨喘重少痰或無痰(肺部有乾性羅音)去小橫紋改用四橫紋。2.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如反覆發作可成慢性。癥狀與治療:輕者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發燒,咳嗽,吐痰明顯,活動後喘,呼吸可帶哮鳴聲,日漸消瘦等。取穴:①可先按急性氣管炎治療,推二次後改用補法:二馬 補脾 平肝 補肺10』 10』 5』 10』②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出現發燒、喘重、痰多,此是虛中挾實症,治宜清補兼施。取穴:a. 逆八卦 二馬 四橫紋 清胃 六腑10』 10』 10』 5』 15』b. 二馬 補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附:治氣管炎驗方:(1)霜桑葉 適量 燒水喝(2)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錢 水煎服(3)梨一個 川貝母一錢 切開梨去核把川貝末填入梨核空處,把梨緊合起來,蒸食或煮水吃。(4)中成藥:三蛇膽陳皮末或三蛇膽川貝末,按說明服。三、 肺炎:病因:以肺炎雙球菌多見,其次為葡萄球菌,鏈球菌、流感桿菌等,多繼發於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傳染病。以冬春兩季多見。初起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時有嘔吐,繼則出現呼吸急促,鼻翼搧動,鼻唇紫紺,痰氣上壅,煩躁不安,甚則出現高燒抽風,嘔吐昏迷。取穴:(1)逆八卦 平肝肺 小橫紋 六腑 10』 10』 10』 10』若高燒引起驚厥加搗小天心,若頭痛鼻塞揉陽池(2)治療後體溫下降,咳喘減輕,少痰或無痰(肺有干羅音)改用: 八卦 平肝肺 四橫紋 天河水 10』 10』 10』 10』附: 治肺炎驗方:(1)麻黃 一錢-二錢 杏仁 2-3錢 生石羔 8錢-1兩 生甘草1錢 水煎服(2)葶藶子 二錢 大棗三錢 水煎服四、 頓咳(百日咳)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齡的小兒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兒多見。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故又名百日咳。癥狀特徵: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終了有吼聲,咳時面色潮紅或口唇青紫,涕淚交逬,引吐痰食,夜甚於晝,甚則鼻衄,痰中帶血,舌下有小粒潰瘍,顏面浮腫等。治則: 宣肺泄熱豁痰止咳。取穴: 逆 小 天 (1)八卦 橫紋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2)痙攣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橫紋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2---3次,可緩解痙攣。(3)病久,氣血虧損,體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養陰: 二馬 清補脾 小橫紋 天河水 10』 10』 10』 10』附:治痰要穴:燥痰(乾性羅音)——四橫紋濕痰(濕性羅音)——小橫紋熱痰(脈滑有力)——六腑寒痰(脈弦滑)——外勞虛痰(脈弱無力)——二馬附:治百日咳驗方: 1.雞苦膽一個 白糖適量 用針刺破雞膽,將膽汁烘乾,加入適量的白糖,碾末調勻,一歲內分三天服完,二歲兩天服完,二歲以上一天服一個,每天分2——3次服。 2.大蒜五錢 白糖兩 大蒜搗爛加糖,開水一杯,浸泡5小時,每日一劑。三次分服,連服4—5天。五、麻疹: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冬春季節,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近年來由於廣泛的實行了麻疹減毒活疫苗預防接種,發病率大大降低。癥狀:初起有發熱,流涕、目赤,羞明,眼淚汪汪等,明顯上感癥狀,繼則嘔吐,大便稀、發燒2—3天可於頰部粘膜及唇內側出現白色點狀麻診斑,一般發熱3天,開始出疹,先自耳後,頸部開始,漸及面、胸背、四肢、透發後2—3天開始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著斑。取穴:1.正常疹子:發燒不高(39°以下)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10』 10』 10』2.高燒(39.5°—40°以上)麻疹透發不好(並發肺炎)。六腑 平肝肺 清胃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3.黑疹子——疹色紫暗,高燒喘嗽,一般多因用發物太過。熱甚而致;或護理不當,過於保暖。治宜,大用清熱解毒之法,佐以透發。取穴:外勞 六腑 平肝肺 清胃20』 15』 10』 10』 喘重???????——加四橫紋,驚悸抽風——加小天心 4.白疹子——疹色淡白,穩而不透,昏迷嗜睡,四肢發涼,面白唇青,泄瀉等。此乃氣血虛弱,元陽不足,不能抗毒外出所致。治宜:大補元氣,活血透毒。取穴 :1.多推:外勞宮、平肝肺、二馬、天河水。2. 體溫不升,體質虛弱者,改用下穴:多推:三關、平肝肺、外勞宮。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若再不出者,可用刮痧法,用硬幣沾水在前後肋間刮之,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治麻疹驗方:(1)芫荽適量,燒水服,是最好的發物,疹出不透可用鮮芫荽蘸熱黃酒搓五心,麻疹很快可出。(2)透發麻疹:芫荽兩棵、鮮茅根五錢水煎代茶。(3)蓖麻子去皮和鮮蘿蔔葉搗爛,搓五心,疹可隨之而出六、腹瀉本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多發於夏秋季,主要由於消化道細菌感染或飲食不當所致。可分四型。1.傷食瀉:病因:乳食過飽、恣食肥甘、損傷脾胃。癥狀:口噯酸氣、口渴惡食、腹熱脹滿、瀉時腹痛、瀉後痛減、小便赤澀、大便色黃白、臭如敗卵、或兼嘔吐。傷乳瀉者,大便色黃白,內有奶瓣,或呈蛋花樣。治療:(1) 輕症——大便日5—6次取穴:八卦 清胃 天河水10』 15』 15』(2) 重症——大便日十餘次,有脫水現象。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勞宮10』——15』(3) 日久病實體虛者,大便消化不良、尿黃、脈滑無力者。取穴:八卦 二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2.熱泄:病因:內因腸胃積熱,外感不正之氣以致運化失職而發之。癥狀:泄時暴注下迫, 大便色黃赤,泄多黃水,有熱臭,口渴煩燥,腹痛身熱,溲少而黃,肛門灼熱.取穴:(1) 六腑 清大腸 清脾胃 下推七節骨 15』 15』 10』(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1-2次癥狀減輕,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平肝 10』 15』 15』 5』3.寒泄 病因:過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結中焦,脾失運化所致。 癥狀:腹疼腸鳴,泄瀉清徹,或白水瀉,或色綠,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氣溫和等。 取穴:外勞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脾虛瀉 病因:體質素弱,飲食不節而患泄瀉;或久瀉傷脾,失司健運。 癥狀:食後作瀉、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黃、重則完谷不化,腹脹不渴、面黃肌瘦、不思飲食等。 取穴:(1)輕症:外勞 清補脾 平肝 10』 10』 5』 有熱者加天河水 (2)重症: 二馬 清補脾 清補大腸 10』 10』 15』 附:治腹瀉驗方 (1)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麥芽各三錢 雞內金錢 水煎服。 (2)鮮白扁豆花兩 水煎服。 (3)傷暑腹瀉:火香二錢 炒扁豆三錢 生車前子三錢水煎服,加白糖適量日分三次服。 (4)脾虛泄瀉——炒山藥 生山藥各等量共研細末 小米湯或開水送下。1——2歲每次服3分,3——5歲每次服5分,5歲以上每次服一錢。 (5)無花果枝、葉適量 燒水洗腳及小腿。 (6)高粱酒 白礬二錢 將高粱炒熟與白礬混合,共研細末,每次服錢日三次開水送服。七、痢疾病因: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夏秋季腸道傳染病,主要由於恣食生冷,或食被污染的食物,內傷脾胃,外感暑濕疫癘之邪,而生濕化熱下注於腸,醞釀成痢。主要癥狀:畏寒、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大便含有膿血。 可分為急性、慢性兩種:1.急性痢疾:分二型:(1)赤痢:痢下色赤、腹瀉、里急後重、煩渴引飲、喜冷惡熱、小便短赤、舌赤唇乾。治則:清腸泄熱,化濕通滯(先清後補,大清即愈)取穴:體溫高時1六腑 清脾胃 清大腸 利小便 下推七節骨 15』 10』 15』 5』 2六腑 八卦 清大腸 平肝 下推七節骨 15』 10』 15』 5』體溫退後1清大腸 獨穴推40』 2清補大腸 運水入土 清小腸 15』 10』 10』(2)白痢:痢下色白、腸鳴腹痛、面唇青白、渴喜熱飲、小便清白。治則:溫中化濕,利氣調中。取穴:外勞 清補大腸 清補脾 10』 15』 10』 有熱者加天河水,平肝。 體虛者加二馬2.慢性痢疾:急性期治療不充分,以致病程遷延二個月以上者為慢性。主要癥狀:腹痛、腹瀉反覆發作、或大便次數較多而膿血便不明顯。 治則:補中益氣,清腸固澀。 取穴: 1清補大腸,獨穴推40』效佳。 2外勞 清補大腸 二馬 平肝15』 15』 10』 5』 附:治痢疾驗方1.白頭翁三錢 黃拍二錢 黃連一錢 秦皮二錢 水煎服。2.葛根三錢 黃芩二錢 黃連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3.紫參三錢 水煎代茶。4.鮮馬芷莧二兩 大蒜兩瓣 共搗爛一次服下。八、疳積病(小兒營養不良)病因:本病主要是由於母奶不足或餵養不當所致。或早產兒,長期生病如腹瀉,慢性痢疾,結核病等也常是致病原因。癥狀: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堅硬、青筋暴露、懶進飲食、大便臭穢(長期消化不良)、小便渾濁。治則:消導攻積、補脾健胃。取穴:① 二馬 補脾 平肝 15』 15』 5』腹脹重——加四橫紋有痰者——加八卦② 腹痛明顯者改用:外勞 補脾 平肝 15』 15』 5』 加刺四縫穴,隔日針一次對疳積病有特效。附:四縫穴:是經外奇穴,手三陰經脈所過之處,位於食、中、無名、小指四指的中節紋。針四縫可以清熱除煩,通調百脈,治療疳積,特別適用於煩躁明顯者。附:治疳積病驗方:①雞內金三錢 山楂二兩共研細末,每次服5分,日二次。②肥兒丸 按說明服。九、口瘡病因:口瘡是指口腔黏膜,發生的炎症性的病變,多見於上感或高燒之後。多因內熱蘊於心脾二經,循經發於口舌所致。癥狀:舌尖紅赤,舌有白色潰瘍,流口水,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難。重者發燒,煩躁不安。取穴:① 清胃 天河水 四橫紋 15』 15』 10』②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發燒——改用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橫紋;煩躁驚悸——加小天心。外用柿霜、西瓜霜,或冰硼散塗口腔。附:治口瘡驗方1.吳茱萸末五錢 分二次用醋調成糊狀,糊患兒足心,用布固定,晚上敷,次晨取下。2.生地五錢 木通二錢 竹葉二錢 燈芯五分 甘草稍錢 水煎服3.石榴皮 燒存性,研為細末,搽口內,每日二次。十、便秘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腸中積熱,或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營養不良,致大腸機能不正常而引起。癥狀:大便秘結,排便費力,幾日一行,重者肛門裂出血或脫肛。取穴:① 清脾胃 清大腸 運水入土 平肝 10』 15』 10』 15』② 略帶熱像者:運水入土 清大腸 平肝肺 天河水 腹脹加四橫紋10』 15』 10』 5』③ 獨揉神闕10—15分鐘 很效附: 治便秘驗方:1.麻仁滋脾丸2.肥兒丸3.潤腸飲:蜂蜜三錢 鹽五分 二歲者一次服下十一、脫肛病因:多由小兒體弱,脾肺氣虛,或瀉痢日久所致。癥狀與治療:① 肛門脫出不收,紅腫刺痛,作癢者屬實熱。取穴:清大腸 八卦 外勞 六腑(天河水) 10』 10』 10』 10』② 精神萎靡、體弱無力、食欲不振、不甚腫痛者、大便時肛門脫出,屬氣虛。取穴:①二馬 補脾 平肝 15』 15』 5』②外勞 清補大腸 補脾 10』 15』 10』③ 二馬 清補脾 清補大腸 10』 10』 15』上推七節骨或灸百會附:治脫肛驗方:刺蝟皮粉二兩 和面半斤加蛋、糖適量調味,烙小餅20個,隨意服之。十二、遺尿病因:多因下元虛寒、膀胱不約所致。癥狀:平素體弱、面色蒼白、肢冷無力、飲食無味、白天小便頻數、夜間夢中小便自遺或大便溏瀉等。取穴:① 體質虛弱者:二馬 補腎 運水入土 平肝 有熱者加天河水。20』 15』 10』 5』 ② 身體尚健者:

清補脾 清小腸 天河水 平肝10』 10』 5』 10』附:治遺尿驗方:1. 桑螵蛸、益智仁各五錢 水煎服2. 雞腸一具,焙乾研細末,每日二次,每次一錢至二錢,開水送下。十三、水痘病因:多為濕邪內蘊、時邪外襲、郁於肌表而發。癥狀:初起具有上感癥狀,發燒,畏寒,面赤煩躁驚惕,或上述癥狀輕微,在不知不覺中出痘,先面頸—胸背—四肢,初為米粒大小紅赤色疹子,突出於皮膚之上,一出即灌清漿,作癢,隨出隨靨,數日結痂脫落。取穴:① 高燒: 六腑 清胃 咳嗽煩躁加平肝肺。驚厥加小天心。20』 10』② 低燒:清胃 天河水 清肺15』 15』 10』一般推拿一次即可,痘出後不需要再推拿。護理注意多喝開水,不要吃酸、涼的食物。附:治水痘驗方:1. 雙花三錢 連翹二錢 薄荷一錢 蟬蛻一錢 水煎服2.蘆根五錢 燒水服十四、目赤痛(急性結合膜炎)病因:結合膜為細菌感染所致。癥狀:眼眵增多流淚;眼瞼紅腫脹痛;球結舌膜充血;自覺眼熱痛、怕光、發癢,眼內有異物感,二便秘澀。取穴:① 二馬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② 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 10』 15』 10』附: 治目赤疼驗方① 鮮蒲公英二兩 燒水內服喝洗眼② 菊花、雙花各三錢開水浸泡洗眼和內服十五、痄腮(腮腺炎)病因: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多流行於冬、春兩季,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學齡期兒童患病的最多,多由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癥狀:發病時,先發冷發熱、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嗓子痛、繼之一側或兩側腮腺部腫脹,連耳垂都腫起來,但 不痛,舌苔黃膩,有時可並發睾丸炎、腦膜炎。取穴:① 六腑 清胃 20』 10』

② 六腑 天河水 每日一次,3-4次可消。20』 10』男孩可並發睾丸炎——睾丸紅腫下墜取穴:① 二馬 補脾 清小腸15』 10』 10』② 二馬 平肝 清胃 天河水15』 10』 10』 10』附: 治痄腮驗方:① 赤小豆粉適量加入蛋清或陳醋調敷患處。② 內服六神丸。③ 蛇蛻一段 雞蛋二個將蛇蛻切碎,用香油少許合而炒之,食用。④ 大青葉三錢 雙花五錢 薄荷二錢 黃芩二錢 甘草 水煎服⑤ 板藍根三錢 蒲公英三錢 水煎服十六、急驚風病因:外因——外感時邪 小兒體屬純陽,感受六淫,最易化熱,熱熬津液,凝結為痰,痰閉心包,蒙閉清竅。內因——乳食積滯 小兒乳食不節,鬱結腸胃,停留成痰,因痰生熱,因熱生風,風熱相煽,血氣並走於上,則神昏譫妄,抽搐等症發作。不內外因——大驚卒恐。 小兒神氣怯弱,猝見異物,乍聞異聲,最易形成驚風。因驚則傷心,恐則傷腎,心主血腎主氣,氣血紊亂則神志不寧,精神紊亂,肝風煽動,即出現驚厥,故急驚風是屬陽,屬熱的實症。癥狀:前驅期癥狀: 嘔吐發熱,煩躁不安,睡眠驚惕,或搖頭弄舌,咬牙齟齒,時發驚啼。主症: 暴發壯熱,神志昏迷,兩目竄視,牙關緊閉,頸項強直,痰壅氣促,大便秘結,小便澀難,手足抽搐等。治則: 開竅鎮驚,清熱熄風。1.急救:①為緩解痙攣——拿列缺,掐人中,掐揉仆參,大敦,掐百會。②配合針刺———百會、風府、耳門、聽宮、聽會、端正。在驚風緊急情況下,可採用口內兩頰絡脈刺出血,可以很快制止角弓反張,四肢抽筋的危候。痰涎壅盛加刺咽頭兩側出血,並針刺天突、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或隨症加減使用:啞門、湧泉、豐隆、合谷、太沖、印堂、十宣、大椎穴等。2.抽風緩解後,取下穴推拿治之:退六腑 平肝肺 天河水 小天心20′ 10′ 10′ 5′胸悶加八卦 頭痛或角弓反張加陽池 拿精靈 威靈 掐五指節(每節掐五次)附:治驚風驗方1.外用吳茱萸末五錢蛋清或陳醋調糊敷足心。2.內服薄荷湯:燈心五分 薄荷二錢 蟬退二錢 勾滕三錢 水煎服。3.外用桃仁七個 梔子七個 杏仁七個 帶皮尖砸碎蛋清一個 白面一盅,燒酒適量調敷足心十七、慢驚風 病因:1.脾腎陽虛:小兒稟賦虛弱,吐瀉久痢,損傷脾胃,肝木乘虛而發。2.急驚誤治:急驚風誤用攻伐或多服寒涼,損傷脾胃,急驚未能根治,轉成慢驚。3.先天不足:體質虛弱,一病即成慢驚。 慢驚風多屬虛症。 癥狀: 面色淡黃,或青白,形羸神疲,手足抽搐,緩而無力,時作時止,昏睡露睛,肢冷便溏等。 治則:扶元固本,培補中氣為主,作以平肝熄風。 取穴: ①陽池 二馬 補脾 小天心 平肝 10 ′ 15′ 10′ 5′ 5′痰盛加八卦,小橫紋 腹痛加外勞 ②腹痛腹瀉完谷不化改用下穴: 外勞 補脾 清補大腸 平肝(或小天心) 15′ 10′ 10′ 5′推拿結束掐五指節,拿精靈威靈。抽風緩解後禁睡。可內服百效丸每歲一粒香菜水送下。附:百效丸處方:勾滕六錢 薄荷六錢 全蟲六個 蟑退二錢 硃砂六分 僵蠶六個 大赤金六張 以上諸葯共為細末,糊丸如黃豆大,每兩凈藥粉約做丸子500個.


推薦閱讀:

小兒推拿-下肢部常用穴位
常用小兒推拿詳解
山東小兒推拿李波老師分享小兒秋季腹瀉的中醫小兒推拿按摩手法
小兒推拿終於出動圖了,收藏啦!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TAG:推拿 | 小兒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