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精銳竟慘遭重挫 西北回民軍隊為何戰鬥力普遍強悍
準噶爾之亂平定後,清朝進入了一個長期的和平與穩定階段,隨之而來的卻是國家武備鬆弛,軍隊戰鬥力低下,以致於洪秀全在廣西起義後得以迅速攻陷南京。
不過好在曾國藩的湘軍在戰爭中迅速崛起,不僅衍生出楚軍、淮軍等地方武裝,還取代了八旗軍、綠營軍成為國家的正規軍。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作為百戰之師,湘軍隨左宗棠進陝甘平亂卻遇到了大麻煩。雖然重挫農民起義軍,但湘軍也付出了統帥劉松山陣亡的慘痛代價,逼得左宗棠不得不採取「以回制回」的策略。
有人肯定會說,湘軍對陣太平軍時死得更多呢?事實確實就是這樣,太平軍佔據東南膏腴之地,源源不斷地從洋人手中買槍買炮。陝甘地處西北,社會閉塞經濟落後,他們可沒有太平軍的財大氣粗。
陝甘之亂能成為繼太平天國後清朝統治者最主要的威脅,根本原因還在於宗教。洪秀全也借宗教之名籠絡人心,但他那個拜上帝教比起伊斯蘭文明卻顯得過於簡陋。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蒙元時期,蒙古人幾次西征,強制大批中亞、西亞的穆斯林軍人、農民和工匠進入中國。人數遠遠超過了唐宋時期來華的總人口,這為「回族」的誕生提供了可能。
明朝時期,元朝留下的色目人眾多,朱元璋曾一度對其採取民族同化政策,但結果卻事與願違,「無論嫁與娶,與回族通婚者絕大多數都接受了伊斯蘭教和回族的風俗習慣,成了回族」。
伊斯蘭教在中國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也受到了漢文化和漢語等方面的影響,進而表現出衰退的趨勢,尤其是在明朝中後期。
這時陝西人胡登洲巴巴深感「經文匱乏,學人廖落,既傳譯之不明,復闡揚之無自」,於是在清真寺中開展經堂教育。
明末清初,一些穆斯林學者又積極推動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交流,主張「以儒釋經」,兩個文化的完美融合標誌著「回族」在中國的正式成立。
康熙、乾隆兩代是清朝的全盛時期,中國與波斯、阿拉伯和中亞等地交流頻繁,伊斯蘭教的一種神秘教派蘇菲主義傳入中國,並與儒家、道家思想融合,發展出了回族穆斯林特有的「門宦」制度。
門宦制度總結起來就是神化和崇拜教主,宣揚教主是引領信徒進入天堂的人,從而使信徒絕對服從於他。一個門宦的教主下轄多個清真寺,每個清真寺的教長由教主委任。教主的「口喚」教徒只能「從唯謹,雖令之死,亦所甘心」。同時教主對信徒的婚姻、錢財和訴訟等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教主傳承只在初期短暫地實行過「傳賢制」,後來都是世襲制,所以有學者說:「甘肅之回教門宦,隱然一封建制也」。
門宦的形成對回族社會具有極大的整合作用,社會矛盾一旦變得不可調和後,他們嚴密組織機制立刻就能爆發出驚人的效力。例如金積堡之所以能成為義軍的大本營,完全因為首領馬化龍是西北聲望最高的教主。
義軍首領既掌握軍事權利,有享有宗教影響力,所以在裝備和訓練都處於絕對劣勢時,義軍依然能發揮出頑強的戰鬥力。當然也不排除湘軍自身的問題,比如南人不習北戰,湘軍成軍日久將士思歸厭戰等原因。
?
?參考文獻:《馬安良家族興衰研究》;《伊斯蘭門宦教派與近代西北回族軍閥的形成》;《陝西回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探尋》
推薦閱讀:
※★★戰鬥力爆表!未來中國航母戰鬥群就是這樣!
※戰鬥力超強的狗公腰訓練!
※中國海軍最後一生命線!每分鐘射速11000發,戰鬥力世界一流
※農耕文明的漢族戰鬥力真的不強大嗎?
※《龍珠超112集》中孫悟飯戰鬥力銳減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