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指揮《貝多芬九大交響曲》(Beethoven Symphonies 1-9)[DVDRip

http://lib.verycd.com/2006/03/03/0000092571.html中文名稱: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英文名稱:Beethoven Symphonies 1-9資源類型:DVDRip發行時間:2005年地區:美國語言:英語eMule資源

下面是用戶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裝eMule後,您可以點擊這些文件名進行下載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Beethoven.-.Symphonie.No.1.-.Karajan.-.Berliner.Philharmoniker.avi 700.6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2.AC3.4ch-ACE.avi 701.3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3.Ac3.4Ch-Ace.avi 701.2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4.AC3.4ch-ACE.avi 700.7MB
Beethoven.-.Symphonie.N°.5.Herbert.von.Karajan.avi 700.4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Beethoven.-.Symphonie.Nr.6.Herbert.Von.Karajan.avi 701.2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7.AC3.4CH-ACE.avi 700.0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8.ac3.4ch-ace.avi 700.5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9.AC3.5ch.CD1-ACE.avi 701.7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Karajan.Berlin.Phil.Beethoven.Symphony.No9.AC3.5ch.CD2-ACE.avi 699.9MB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Beethoven.9th.Symphony.von.Karajan.English.Subs.XviD.DVDrip.AC3.avi 697.2MB
7.5GB

簡介:已通過安全檢測:安全檢測軟體軟體:KV2005版本號:9.00.607病毒庫日期:2006-2-1常在伺服器:Razorback 2Editorial Reviews在線時間:7x24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於德國波昂,而在維也納獲得事業上的極高成就,他精通各種弦樂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鋼琴家,更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大師。貝多芬一生雖遭遇許多不幸,而最殘酷的,莫過於三十歲後就為耳疾所苦,最後終至兩耳全聾。但他並未為此而憂鬱過日,反而昂然挺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人生的每個挫折。因此我們常能感受到他的音樂具有人類真切的特性,很能扣人心弦,動人肺腑。貝多芬以無比熱情,創作了九首宏偉的交響曲,不但是他音樂的精華所在,更是貫串一生初、中、後整個創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稱為不朽九首。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製,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鉅大 且深遠的影響。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1-1 1-2 1-3 1-4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完成於1800年,當時他才三十歲,已發表過許多作品而享譽於樂壇。此曲的第一主題可與莫札特「朱彼得交響曲」起始的樂句相比擬,但是他模仿了海頓在快板前面加一段前導的緩慢導奏,以作為一個宣導。也就是說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雖受到莫札特與海頓的影響,但加以他特有的激烈力量與熱情,仍然具有獨特的風格。除了樂器與樂型處理法極其複雜外,本曲更是為貝多芬其他八首光芒萬丈的交響曲 奠定基礎的作品。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2-1 2-2這首第二號交響曲是在第一號交響曲完成後不久,便立即著手作曲的,它雖與第一號交響曲同屬初期作品,但其架構和力度更為深廣,音的運用也較為自由。貝多芬在寫作此曲時,正為耳疾所苦,健康與精神狀況都非常惡劣,加上失戀的打擊,是他一生中最苦惱的時期,然而卻能創作出這樣充滿明朗、勇氣甚至帶有歡愉氣息的樂曲,的確不可思議,畢竟只有創作是他與命運抗爭的唯一方法。這首交響曲如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所說的,道出貝多芬對幸福與愛情希望的作品。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3-1 3-2 3-3 3-4在貝多芬的心目中,那個叱吒風雲屢建奇功的拿破崙,是位樹立自由精神,解放人類的新時代英雄。因此貝多芬將他的敬仰轉化成音符,創作了第三號交響曲,欲呈獻給拿破崙。但不久後突然傳來拿破崙自立稱帝的消息,這使得貝多芬感到憤怒與絕望,並把已寫好「獻給拿破崙」的樂譜封面給撕了,另題「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英雄交響曲」獻給羅布可契公爵。在這首交響曲中,貝多芬首次突破了素來交響曲形式的藩籬,建立起個人的風格。樂曲氣魄恢宏如狂風疾雨般,呈現出熱情澎湃的情感怒潮,並交織出在黑暗與絕望中疾呼的勇氣與抗爭,以及光輝榮耀的勝利。此交響曲被譽為音樂史上最高傑作,同時也是貝多芬的交響曲開始邁入成熟的階段,作品中所表現的音樂情感,有熱情與溫柔,有憤怒與幽默,人間的一切喜怒哀樂,都可藉以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4-1 4-2 4-3 4-4十九世紀末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要數第四號最不受重視,大家都覺得此首交響曲缺乏其他交響曲所擁有的英雄氣概與戲劇張力,更少了端莊持重的風範。然而卻是九大交響曲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作品,遂又有「浪漫交響曲」的別稱。華格納雖覺得詼諧第三章頗為華麗、輝煌,但形容這首交響曲是首「冷漠的音樂」。白遼士的看法則更為深入,他認為:「貝多芬摒棄了頌歌與輓歌般的調調,為的是要重拾第二號交響曲中那股較不高傲、較少氣焰的風格,但是並未掙去那副艱澀的桎梏。大致來說,第四號交響曲的特質是活潑、清新、恬靜,甚至帶著天國般神聖的纖細」。其實繼「第三號英雄交響曲」之後,第四號所呈現的氣質是徹頭徹底的平靜,使我們得以看到靈魂經凈化後的事物與影像,就像由高處俯瞰一樣,清晰可辨,一目了然。整首樂曲優美輕快,雖然編製不大,卻極其穩健雅緻,充滿著明朗快活的情調,是一首親切自然的傑作。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5-1 5-2 5-3 5-4第五號交響曲的特徵,在於那強而有力,象徵「命運叩訪」的四個音動機,並在他的巧妙安排下,將之無限延續,貫穿全曲,引出了無懈可擊的完美結構,使傾聽者感到一股無可言喻的震撼與感動。貝多芬曾向他的弟子說明此動機:「命運來敲門的聲音就是這樣」,因此這首交響曲遂被題名為「命運」。在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中,此作品不僅演奏次數居世界之冠,其受歡迎程度更是首屈一指,堪稱永恆的交響曲。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6-1 6-2 6-3 6-4 6-5「田園」與「命運」交響曲同樣於1808年夏天完成,在「命運」交響曲中,呈現出跟命運的搏鬥,與最後的勝利,而「田園」交響曲則是舒發熱愛大自然的胸懷。自古以來,這兩首曲子被公認是擁有兩種相反而互成對照性格的樂曲,而「田園」交響曲更是貝多芬少數親自命名的作品,且在各樂章均有標題。由於樂曲本身亮麗動人,瀟灑洗鍊,故與「命運」交響曲同被列為最受歡迎的曠世傑作。貝多芬自從聽力衰退後,開始躲避人群,專心致力於作曲的工作,他將身心投向大自然,企圖在美麗的景色中,忘卻煩惱與痛苦。正如法國作家拉馬提奴所說:「當人們在面臨黑暗絕望的深淵之際,莫不尋訪幽靜的田園生活以療心靈之傷」。貝多芬也藉由創作第六號交響曲,描繪出他對田園的一切感受,及表達出人與大自然和諧融合在一起的思想傳統,同時此曲也成了交響曲表現範疇的典範。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7-1 7-2 7-3 7-4第七號交響曲完成於1812年,距第六號交響曲完成期間約有四年。我們都知道這段期間,正是貝多芬音樂生涯中最燦爛豐富之時,可說是他創作一系列交響曲中,最長的突破階段,此時貝多芬已42歲,作曲技巧更趨圓熟之境。本曲在1813年首演時,獲得空前的成功,佳評如潮,尤其第二樂章憂傷的色彩極為濃厚,深切而扣人心弦,甚至應觀眾要求再次重奏,可見其迷人之處。此作品豪放雄渾,具有豐富的節奏感,華格納稱此曲是「舞蹈的神化」,李斯特則評為「節奏的神化」,這些正道出了第七號交響曲中躍動的節奏和絢麗的色彩,有如蓬勃充沛的生命力,全曲充滿著一片欣欣向榮的煥發氣息,令聆賞者感到無比強烈的振奮。雖然它沒有引人注目的副題,以致不若第三、五、六號交響曲般普受歡迎,但只要聽過後,仍可以發現本曲具有無懈可擊的完美,以及貝多芬那鬼斧神工的獨具匠心,由此可見其價值絕不在其他樂曲之下。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8-1 8-2在貝多芬的一生中,他一直習慣於同時進行一項以上的創作,第七號與第八號交響曲幾乎是在同一時期構想完成的,但兩曲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則迥然相異。廣泛來說,兩者皆屬舞曲式交響曲,但第七號較第八號來得更形長大、華美,甚至有「舞蹈的神化」之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兩曲卻也有共同之處,也就是說第八號交響曲雖不及第七號燦爛,但同樣以舞曲化的部份為多,且似乎更具律動性。雖然在首演時未能獲得熱烈喝采,但本曲飽染了貝多芬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及柔和、優雅、寧靜、和藹與愉快的情感。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9-1 9-2 9-3 9-4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不僅是他的最後代表作,更是其獨創性達最高潮,且淋漓盡致地歌頌出他對人類之愛、上帝之愛、自然宇宙之愛的經典巨作。本曲最為人熟悉的,當屬以席勒的詩「快樂頌」為結尾,成大型管弦樂四聲獨唱及合唱的第四樂章。樂章一開始,以奇異的嘈雜樂聲為導奏,再進入低音弦樂的抒情旋律,而後再緩緩由混聲四部合唱導入第九號交響曲的最高潮 --「快樂頌」大合唱部份。最後在速度與力度逐漸增強,高唱「百萬兄弟們,相擁互抱吧...」熱情地划下完美句點。談及此曲值得一提的是,首演時由貝多芬擔任指揮,並獲得滿堂如雷掌聲,但已是全聾的貝多芬卻默默地背對聽眾,絲毫未曾感受到人們給他的喝采,最後還是由女低音歌手的暗示才面向觀眾致謝,這段故事至今仍令人有說不出的動容。然而在音樂史上,將合唱溶入交響樂中的作法,卻是空前的,器樂與聲樂交融於一體,顯得如此雄渾莊嚴,與充滿生氣。雖然後來也有不少人嚐試如此的曲式,但都不及貝多芬來得精采。ii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 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 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 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 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 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 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讚頌,這一方 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 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 為一體的最早嘗試。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 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 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 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 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 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 ,而長期隱 居在維也納鄉村。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 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了他在創作 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 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鬥爭,得到勝利", 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 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 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 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複雜,他的自信和 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 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 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鬥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 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鬥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 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 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 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 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鬥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 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 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 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 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iii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奧地利 指揮家。生於薩爾茨堡。自助 學鋼琴,曾迸維也納音樂學校 和薩爾茨堡的莫扎特音樂學 院學習。他的指揮生涯先從小 城馬爾姆開始,1934年考上 亞深歌劇院的指揮才漸獲名 聲。1938年被聘為柏林歌劇院的指揮。1947年任維也 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樂友協會管弦樂隊指揮。1949年 起兼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常任指揮,1950年兼任倫 敦愛樂樂團常任指揮。1955年任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 常任指揮,1956年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指 導,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樂團的音樂指導。人們 稱他為"歐洲音樂的總指導"。他也是拜羅伊特、薩爾 茨堡音樂節的主要人物。1967年開始主辦他個人的音 樂節──復活節音樂周。他有驚人的指揮技巧,與樂隊 配白如水乳交融,通過熱情洋溢、奔放豪邁的演奏,將 音樂準確而強有力地傳達給聽眾。

推薦閱讀:

普京下令在沿海地區設立反恐行動指揮部
我國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建設研究
【今日指揮大師】伯恩斯坦
17歲當紅軍、 68歲還指揮對越作戰的開國上將――楊得志故居!
【請你謀劃】領導越級指揮 如何破?

TAG:指揮 | 交響曲 | 貝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