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愛是博愛,是一種能力
摘要:「愛心是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全部的力量,無怨無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獻給孩子。(原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語)」教師的基本素質是具有:一是要了解學生;二是要嚴格要求學生;三是要公平對待學生。教師應具有的能力:一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二是掌握溝通和表達技巧;三是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愛」是教育的源泉,是獲得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愛,任何說教都無法開啟一顆封閉的心靈,如果沒有愛,任何批評教育都產生不了效果。
關鍵詞:愛心老師教育能力家訪
「愛心是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全部的力量,無怨無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獻給孩子。」人們常說,教師擔任的是教書育人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發現缺點,而是肯定成績。愛,是人類特有的,最偉大的情感。如果說親子之愛是基於血緣關係的本能之愛,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愛,則更多的是博愛,因為教育是無選擇性的。
在以前的教育理論的學習過程中,我曾經讀過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情,而真正要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當時沒有深究其中的含義,直到今年八月暑期教師集訓時,學習了「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背簍校長田玉才」等事迹後,感受很深。是呀,師愛不僅僅是一種道德、一種情感、一種責任,還是一種能力。
這不由得我想起一個案例:2011年9月開學不久,七年級一位姓李的女教師在教室和某學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老師氣得幾乎暈倒,學生還很「囂張」,基於事態很嚴重,學校管政教的領導把我這位班主任請了過去。我看到老師流淚和全身發抖的樣子,說句實話心裡很不是滋味,從內心裡感受老師的工作實在是太辛苦了。同時對學生的「囂張氣焰」也很氣憤。其實,事件的起因非常簡單,就是這位單親家庭的孩子違反了班級紀律之類的事件,可是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卻很尷尬,學生拒不認錯,老師顏面全無。
這是位很負責的老師,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老師幾乎是哭訴著去該生家裡家訪多少次,找家長溝通多少次,和學生談心多少次,關愛多少次。而這位學生呢,不但沒有感激之情,就連最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還向我們控訴老師的種種「罪行」,什麼當著全班面批評的語言刻薄,什麼調座位太偏心,什麼對待學習好的和學習差的態度不一樣等等,最不能容忍的是老師曾經暗示家長他有心理疾病。
寫到這我陷入了沉思:是不是我們的方式方法真的有問題?
首先是要了解學生,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興趣、特長、性格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採取適合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次是要嚴格要求學生,無論是表現好的還是差的學生,都應嚴格要求,對待成績表現好的學生要一絲不苟,而對待表現和成績差的學生,更應耐心細緻,付出更艱辛的勞動,只有對其嚴格要求,才能促使他們從後進轉化為先進。最後要公平對待學生,這點非常重要,對待學生必須是非分明,辦事公正,實事求是,絕不可感情用事。拋棄一名後進生,對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可能只是幾十分之一的損失,而對一個家庭來說是百分之百的損失,況且這樣的區別對待,容易使兩類學生(優生和差生)都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和人格上的扭曲。關注每一個人,關懷每一個學生,以關切而又深思熟慮的嚴謹態度對待每個學生的優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
另外,愛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作為老師如何提升我們關愛學生的這種能力呢?
1、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老師的愛,不同於普通的憐憫和簡單的同情,也不是一時的情感衝動,它要求老師必須達到一定道德水準的境界才能準確把握。如果沒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教師必將陷入日常是非厲害中難以自拔,自身無法自由,又如何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寬容大度?
華東師範大學著名教授葉瀾老師曾這樣描述過教師的個性:一個有資格當教師的人,應該是一個熱愛生命、珍愛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人,應該是一個開朗、熱情、胸懷寬廣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林則徐語)。比大海還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廣的應該是人的胸懷。一個有寬廣胸懷的教師怎麼能不受學生愛戴?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學記》)。」唯有教師的人格高尚,才能有學生心靈的純潔。何為教育?教育就是人格對人格的教育,教育就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化。
2、掌握溝通和表達技巧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的林崇德教授指出:「熱愛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由於傳統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教師總習慣把愛藏在內心深處,板起面孔和學生交往。另外,我們也確實缺乏恰當的溝通表達技巧。因此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是深愛學生的,但學生的感受卻恰恰相反。這種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師生交往中,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除了學習運用語言、手勢及其家訪外,還要針對個性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當掌握不同的溝通技巧。外向型的孩子可以通過談話、聊天等途徑,內向的孩子可以採用書信交流的方式。
3、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
(1)了解是愛的根基。師愛應該建立在我們對每一個學生全面、深入、客觀的了解的基礎之上。當我們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要儘快著手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學習特點等,熟記於心,這將為我們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創造前提,為我們選准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創造條件。現在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依靠爺爺、奶奶看管,占學生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對每位學生進行家訪,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了解學生情況不容忽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尊重是愛的保證。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信任永遠是教育成功的砝碼。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語等等,這些都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我們要像保護珍貴珍珠瑪瑙、黃金珠寶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不要在那上面留下難以癒合的傷痕。我們應該明白:一個沒有自尊的學生是樹立不起奮進的雄心的。
(3)傾聽是愛的表現。教師要學會傾聽,以真誠的態度接近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長久以來,教師習慣居高臨下地說和教,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雙方的心靈溝通,也不利於教師真正地理解學生。同時教師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識和疏導技巧。除了傾聽我們還要幫助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正確面對發展中的問題。
(4)平靜的欣賞差異是愛的關鍵。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班主任老師要平靜的欣賞差異的美麗,正所謂十個指頭長短不一,學生個性存在差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尤其是那些「學困生」和我們眼中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事實上,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我們在班級工作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大多與忽視這種差異有關,其實,我們不可能打造出一個模式的學生。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差異出發,因勢利導,採取有針對性的做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不斷發展,引導他們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尊重差異就是對學生潛能的尊重,我們不應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有這樣那些有問題的學生,而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5)鼓勵、讚揚與熱情的期待是愛的潤滑劑。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德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班主任老師不要吝惜對學生的表揚與讚美,其實它是促使學生進步的助燃劑。在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給予幫助和鼓勵,在他們獲得成功或獲取點滴進步時給予由衷的讚美,讓他們時刻感受到你對他熱情的期待,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
師愛,是一種溫暖的撫愛;師愛,是一種殷切的期待;師愛,又是一種巧妙的忍耐。「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高爾基語)。「愛」是教育的源泉,是獲得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愛,任何說教都無法開啟一顆封閉的心靈;如果沒有愛,任何批評教育都產生不了效果。
「要想讓一片空地不長荒草,唯一的辦法是給它種滿莊稼。讓我們齊心協力在孩子們空地上播撒善良、博愛、寬容的種子,那麼,他們一定能結出累累碩果。」(葉瀾語)
家鄉的小河
推薦閱讀:
※陶西平:培養善於質疑的審辨能力
※五種越老越富的面相,人緣好,能力強,中年以後能掙大錢!
※星座指南說:應變能力強,智商高的三大星座
※錢志亮:自理能力大點兵,缺一都會傷腦筋
※古代帝王生育能力排行:第一位生了80位子女!